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PPPS联合情景模拟教学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璞 于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7期109-113,共5页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12月70名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9级五年制本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2组学生的授课内容、教师均相同;试验组采用BOP... 目的探讨BOPPPS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血液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7—12月70名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9级五年制本科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35名和对照组35名。2组学生的授课内容、教师均相同;试验组采用BOPPPS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以见习理论考核成绩、调查问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见习理论考核成绩试验组学生成绩(90.83±2.50)分,优于对照组学生的成绩(82.20±3.48)分,见习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自我评价试验组学生也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BOPPPS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提高临床见习教学质量,提升医学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PPPS 情景模拟 教学效果 医学人文素质 临床见习 血液科
下载PDF
紫草素调控白细胞介素-6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勋 左婉云 +5 位作者 肖政辉 肖云彬 陈智 曾云红 李文凤 黄婷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80,共6页
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及其下游信号通路逆转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组(MCT-PAH组)、肺动脉高压紫草素干预组(MCT-PAH+S... 目的:探讨紫草素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IL)-6及其下游信号通路逆转肺动脉高压(PAH)大鼠血流动力学和血管重构的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ON组)、野百合碱肺动脉高压组(MCT-PAH组)、肺动脉高压紫草素干预组(MCT-PAH+SH组),每组8只。造模28 d后检测各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动力学、右室肥厚指数,HE染色鉴定肺动脉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IL-6、IL-21、CD163等分子的表达及定位。结果:与CON组相比,MCT-PAH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缩短,心脏右室内径(RVID)增宽,三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减低,右室肥厚指数增加,右室收缩压(RVSP)升高,肺动脉血管壁明显增厚,且以中膜肥厚显著。与MCT-PAH组相比,MCT-PAH+SH组大鼠PAAT延长,RVID略减少,TAPSE增加,右室肥厚指数改善,RVSP降低且肺血管肥厚程度改善。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小动脉中IL-6的表达水平较CON组升高,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MCT-PAH组大鼠肺组织IL-6、IL-21表达水平较CON组增加,MCT-PAH+SH组较MCTPAH组下降。MCT-PAH组大鼠肺血管壁CD163表达水平较CON组明显升高,MCT-PAH+SH组较MCT-PAH组显著减低。结论:紫草素干预改善PAH大鼠右心血流动力学及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及其下游分子IL-21、CD163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紫草素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SH3BGRL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海清 赖沁巧 +4 位作者 吴留成 王婷安 夏想 黄名威 覃宇周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5-294,共10页
目的探讨SH3结构域结合富含谷氨酸的蛋白质(SH3 binding glutamic acid-rich protein like,SH3BGRL)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GA、GTEx及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H3BGRL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上... 目的探讨SH3结构域结合富含谷氨酸的蛋白质(SH3 binding glutamic acid-rich protein like,SH3BGRL)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TCGA、GTEx及GEO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H3BGRL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通过HPA数据库获取SH3BGRL蛋白在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图谱;并基于TCGA数据库的SH3BGRL表达水平进行高、低表达分组,分析其对胃癌患者预后、免疫细胞浸润和免疫治疗的影响。通过临床标本IHC染色观察SH3BGRL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采用RT-qPCR检测SH3BGRL在胃癌细胞系和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中的表达水平。将胃癌HGC-27及NCI-N87细胞进行siRNA转染分为si-NC组(转染阴性对照组)、si-SH3BGRL组(沉默SH3BGRL组),并通过RT-qPCR及Western blot验证是否转染成功。采用CCK-8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随后诱导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M0巨噬细胞,并将分化后的M0巨噬细胞和转染后的胃癌细胞进行共培养,采用RT-qPCR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共培养之后M2巨噬细胞标志物的改变,并采用RT-qPCR检测SH3BGRL沉默胃癌细胞中CSF1的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组织相比,SH3BGR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均P<0.01),且SH3BGRL高表达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比SH3BGRL低表达的患者短(均P<0.01)。SH3BGRL高表达者M2巨噬细胞浸润比例更高,与免疫治疗低应答率相关(均P<0.01)。IHC染色结果表明,SH3BGR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P<0.001)。与GES-1细胞相比,SH3BGRL在胃癌HGC-27及NCI-N87细胞中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1)。与si-NC组相比,沉默SH3BGRL后HGC-27和NCI-N87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均P<0.01),HGC-27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1)。M0巨噬细胞与沉默SH3BGRL的HGC-27及NCI-N87共培养后,M2巨噬细胞标志物CD163、CD206及Arg1均下调(均P<0.01)。在HGC-27及NCIN87细胞中沉默SH3BGRL后,NF-κB信号通路的靶基因CSF1显著下调(均P<0.01)。结论SH3BGRL在胃癌中表达上调,沉默SH3BGRL能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2巨噬细胞极化进而形成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SH3结构域结合富含谷氨酸的蛋白质 增殖 迁移 肿瘤微环境 M2巨噬细胞极化
下载PDF
血液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3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血液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 检测 比较研究 乳胶法 血清 血浆
下载PDF
核酸检测技术及其在血液筛检中的应用
5
作者 赵云 熊石龙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9期1035-1038,共4页
关键词 核酸类/血液
下载PDF
miR-451在白血病细胞株K562/A02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6
作者 冯延丽 苏保雄 +1 位作者 葛繁梅 戴崇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5-692,共8页
目的:检测miR-451、ABCB1、ABCC2在白血病药物敏感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中的差异表达,探讨miR-451与ABCB1、ABCC2表达的调控关系及miR-451参与白血病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K562/A02及K562细胞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P... 目的:检测miR-451、ABCB1、ABCC2在白血病药物敏感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中的差异表达,探讨miR-451与ABCB1、ABCC2表达的调控关系及miR-451参与白血病耐药的相关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K562/A02及K562细胞的耐药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验证miR-451在K562及K562/A02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将miR-451模拟物(mimic)及其阴性对照(miR-NC)、miR-451抑制剂(inhibitor)及其阴性对照(miR-inNC)分别转染K562及K562/A02细胞,应用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ABCB1、ABCC2在K562、K562/A02细胞及转染后各组细胞中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是其亲本细胞系K562的177倍。与K562细胞相比,K562/A02细胞中miR-451明显高表达(P<0.001),ABCB1、ABCC2在K562/A02中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K562细胞(P<0.001)。K562/A02细胞转染miR-451 inhibitor后,miR-451表达显著下调(P<0.00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强(P<0.05),ABCB1、ABCC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K562细胞转染miR-451 mimic后,miR-451表达显著上调(P<0.001),ABCB1、ABCC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miR-451、ABCB1及ABCC2在白血病敏感细胞株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miR-451可能通过调控ABCB1、ABCC2的表达对白血病细胞的耐药性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多药耐药 miR-451 ABCB1 ABCC2
原文传递
巴戟天醇提取物促大鼠缺血心肌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景柯 冯国清 +1 位作者 于爽 胡香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巴戟天糖链(MO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制成AMI模型40只,随机分为MOO小、中、大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及模型组,每组8只。另取10只建立假... 目的探讨巴戟天糖链(MO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缺血心肌治疗性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成功制成AMI模型40只,随机分为MOO小、中、大剂量组、麝香保心丸组及模型组,每组8只。另取10只建立假手术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灌胃给予巴戟天醇提物水溶性部分(0.7、1.4、2.8mg.kg-1.d-1)及麝香保心丸悬浊液(30mg.kg-1.d-1),其余两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6wk后处死大鼠,心肌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缺血心肌Ⅷ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蛋白表达情况;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cdensity,MVD),用图像分析软件测定VEGF及bFGF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MOO中、大剂量组能增加缺血心肌MVD及VEGF、bFGF灰度值(P<0.05),但作用弱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MOO3个剂量组之间MV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OO3个剂量组之间VEGF灰度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MOO中、大剂量组bFGF灰度值与小剂量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OO可促进AMI后大鼠缺血心肌的血管生成,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缺血心肌VEGF、bFGF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糖链 血管生成 心肌梗死 大鼠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旷文勇 周新伏 +4 位作者 张广森 刘利华 陈绍芳 李睿娟 肖乐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33-63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检查4种不同培养液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效果,建立一种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分离、培养人BM-MSC的方法,为BM-MSC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采用Ficoll P... 本研究旨在检查4种不同培养液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效果,建立一种基于临床移植需要的分离、培养人BM-MSC的方法,为BM-MSC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采用Ficoll Paque细胞分离液从16例新鲜成人骨髓穿刺液中分离BM-MSC,分别用含10%脐带血血清、胎牛血清、成人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和MesenCult培养液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以成骨诱导体系及脂肪诱导体系分别诱导各组BM-MSC定向分化,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及免疫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表明:4种培养液都能从成人骨髓液中分离培养出BM-MSC,脐带血血清组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在增殖数量和速度上相似,但均优于FCS组和AB型血清组。脐带血血清组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表达CD29、CD73、CD105的阳性率比FCS组和AB型血清组高(p(0.05),而CD31阳性率低于FCS组和AB型血清组(p(0.05),脐带血血清组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诱导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阳性率高于FCS组和AB型血清组(p(0.05)。结论:4种不同培养液能够从成人骨髓液中分离出BM-MSC,脐带血血清组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的纯度和体外诱导分化能力比FCS组和AB型血清组高,含有脐带血血清的培养体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血血清 细胞培养 定向分化
下载PDF
噬血细胞综合征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申建凯 张广森 +3 位作者 裴敏飞 肖乐 郑文莉 徐运孝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6-190,共5页
目的 :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 (H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 13例H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转归。结果 :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如乳酸脱氢酶及胆红素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顽固性低钠... 目的 :了解噬血细胞综合征 (H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分析 13例H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及转归。结果 :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 ,如乳酸脱氢酶及胆红素增高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以及顽固性低钠血症。检测 5例患者的甘油三酯及铁蛋白 ,其浓度明显增高。使用HS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富集涂片作瑞 姬氏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发现成熟单核样组织细胞形态和吞噬血小板现象。本组感染相关HS患者死亡一例 ( 1/6 ,16 .6 %) ;非感染相关HS死亡 4例 ( 4/5 ,80 %)。结论 :HS尤非感染相关HS预后凶险 ,顽固性低钠血症可能是HS较早期病变特点。多次动态观察外周血及骨髓中噬血细胞数量变化以及行外周血白细胞富集涂片检查有利于HS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分析 组织细胞增多症 感染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及pim-1基因在白血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颖 旷文勇 +2 位作者 李睿娟 张广森 彭宏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67-271,共5页
本研究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蛋白,pim-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确定其表达是否与白血病类型、肿瘤负荷程度及预后有规律性联系。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BMMNC HSP70 mRNA及pim-1 mRN... 本研究观察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蛋白,pim-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的表达,确定其表达是否与白血病类型、肿瘤负荷程度及预后有规律性联系。用RT-PCR技术检测40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BMMNC HSP70 mRNA及pim-1 mRNA的表达并半定量;用Western blot检测34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对照BMMNC HSP70蛋白表达并半定量,并结合白血病类型、肿瘤负荷程度及对治疗的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血病组与对照组BMMNC均存在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在白血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CML组、AML组HSP70 mRNA/蛋白表达的平均ODR值均显著高于ALL组;肿瘤重度负荷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组HSP70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肿瘤轻度负荷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HSP70 mRNA/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化疗前;白血病组及对照组BMMNC均表达pim-1mRNA,在白血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LL组pim-1 mRNA表达显著高于AML组和CML组;经相关性分析,白血病患者HSP70 mRNA表达与pim-1 mRNA表达成正相关(r=0.327,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BMMNC存在HSP70、pim-1高表达,其中pim-1 mRNA表达与HSP70 mRNA表达呈正相关,HSP70与pim-1基因/蛋白过表达亦与白血病肿瘤负荷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单个核细胞 HSP70基因 HSP70蛋白 pim-1基因
下载PDF
72例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蛋白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俊杰 张广森 +3 位作者 陈新瑞 裴敏飞 韩照平 申建凯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2-154,共3页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72例多发性骨髓瘤 (MM)血清与尿中单克隆蛋白 (M蛋白 )。结果显示 ,与IgG型 ,IgA型对应的免疫球蛋白 (Ig)均显著增高 ,不对应的Ig均明显降低。无论κ或λIgG ,IgA型 ,其对应的血清轻链显著增高 ,不对应的血清轻链...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 72例多发性骨髓瘤 (MM)血清与尿中单克隆蛋白 (M蛋白 )。结果显示 ,与IgG型 ,IgA型对应的免疫球蛋白 (Ig)均显著增高 ,不对应的Ig均明显降低。无论κ或λIgG ,IgA型 ,其对应的血清轻链显著增高 ,不对应的血清轻链显著降低。无论LC κ或是LC λ型 ,对应的血轻链在正常范围 ,不对应的血轻链低于正常 ,而尿中对应的轻链显著增高。在IgG ,IgA ,LC三型中 ,血清与尿中轻链κ/λ均显著异常。提示 ,血清中κ轻链 >2 0g·L 1或 <5g·L 1,λ轻链 >10g·L 1或 <2g·L 1,血、尿中κ/λ >5或 <0 .75时 ,任一项指标对MM的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单克隆蛋白 实验室诊断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获得性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12
作者 邓明扬 杨景柯 +1 位作者 张广森 舒畅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分类鉴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诊断的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8例中发病有明确诱因者253例(67%)...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特点,分类鉴别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获得性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诊断的37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8例中发病有明确诱因者253例(67%),未发现明确诱因者104例(33%)。较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外科手术/外伤(27.5%)、恶性肿瘤(15.3%)、妊娠(8.4%)、静脉曲张(8.4%)、长期住院卧床患者(5.3%)、风湿免疫性疾患(2.6%)。39例患者经肺血管造影确诊存在肺血管血栓形成,仅19例患者出现肺血栓栓塞相关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咯血和胸痛。结论:手术/创伤,尤其是骨折和骨科手术,恶性肿瘤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发肺栓塞的患者临床表现多变,诊断主要依赖肺血管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肺栓塞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切片的意义及与涂片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俊杰 张广森 +2 位作者 赵云 陈孟君 阳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8-19,21,共3页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活检切片的变化 ,评价骨髓切片在MM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塑料包埋切片技术观察了 43例MM患者的骨髓切片 ,并与涂片进行比较。结果 :MM骨髓切片中浆细胞以结节状及大片状浸润为主 ,这种浸润方式对MM诊断...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 (MM)骨髓活检切片的变化 ,评价骨髓切片在MM中的意义。方法 :运用塑料包埋切片技术观察了 43例MM患者的骨髓切片 ,并与涂片进行比较。结果 :MM骨髓切片中浆细胞以结节状及大片状浸润为主 ,这种浸润方式对MM诊断的敏感性达 88.4% ,明显高于涂片中浆细胞 >15 %作为指标的敏感性 (6 5 .1% ) ;浸润方式能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肿瘤量分级与临床分期 ;切片中骨髓增生程度也显著高于涂片。结论 :与涂片比较 ,MM的骨髓切片有一定优越性 ,对MM的诊断、化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活检 诊断
下载PDF
电穿孔法基因转染K562细胞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剑锋 张广森 +1 位作者 龚凡杰 李睿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3-45,49,共4页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观察指标优化K562细胞的电穿孔基因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改变悬液体积、温度及缓冲液、质粒浓度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DNA转入K56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结果... 目的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观察指标优化K562细胞的电穿孔基因转染条件。方法通过改变悬液体积、温度及缓冲液、质粒浓度等转染条件,采用不同条件组合后用电穿孔法将质粒DNA转入K562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结果①在电压250V、电容950μF的条件下.K562细胞得到58.6%的最大转染率。②应用0.4mL细胞悬液体积,当质粒浓度≥20μg/mL时可得到较高的转染效率。③温度和缓冲液中的血清成分对电穿孔效率影响不大。结论电穿孔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转染法,通过优化条件,可提高转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穿孔 K562细胞 转染 优化
下载PDF
脐带血清和成人自体血清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旷文勇 周新伏 +1 位作者 李睿娟 郑敏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5期8917-8921,共5页
背景:为避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应用异种血清的排斥以及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效率,制备脐带血清体外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脐带血清和成人自体血清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背景:为避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过程中应用异种血清的排斥以及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效率,制备脐带血清体外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目的:比较脐带血清和成人自体血清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10/2008-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细胞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16份骨髓标本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提供。方法:采用FicollPaque细胞分离液从16例新鲜成人骨髓穿刺液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含体积分数为10%脐带血清、成人自体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取第4代细胞进行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成骨诱导体系及脂肪诱导体系分别诱导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免疫表型及免疫化学染色进行鉴定。主要观察指标:①细胞形态。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计数和细胞周期。③表面标志物的鉴定。④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成脂情况。结果:①脐带血清组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增殖数量和速度上优于成人自体血清组(P<0.05)。两种血清培养条件下,只有少数细胞处于活跃的增殖期,脐带血清组S期细胞多于成人自体血清组(P<0.05)。②脐带血清组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CD73、CD105的阳性率均在90%以上,高于成人自体血清组(P<0.05);而CD31、CD34、CD45的阳性率均在2%以下,CD31阳性率低于成人自体血清组(P<0.05)。③脐带血清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成骨细胞阳性率和脂肪细胞阳性率均高于自体血清组(P<0.05)。结论:脐带血清组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度和体外诱导分化能力比成人自体血清组高,更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血清 细胞培养 定向分化
下载PDF
激活蛋白-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锐 陈平 张广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 :研究激活蛋白 2 (AP 2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ABC法 )对 5 0例NSCLC和 1 5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肺组织中AP 2蛋白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 ,分析其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 目的 :研究激活蛋白 2 (AP 2 )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 (ABC法 )对 5 0例NSCLC和 1 5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肺组织中AP 2蛋白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 ,分析其在NSCLC和正常肺组织中表达以及与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①AP 2在正常肺组织无表达 ,在NSCLC组织表达阳性率为 32 % ,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 (P <0 .0 5 ) ;②AP 2表达增高与NSCLC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病理分级Ⅲ级者AP 2表达阳性率 (5 7.89% )高于病理分级Ⅰ~Ⅱ者(1 6 .1 3% ) (P <0 .0 5 )。临床Ⅲ~Ⅳ期表达阳性率 (4 4 .83% )高于临床Ⅰ~Ⅱ期者 (1 4 .2 9% ) (P <0 .0 1 ) ;有淋巴结转移组AP 2表达阳性率 (4 0 .5 4 %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7.7% ) (P <0 .0 5 )。结论 :正常肺组织AP 2表达阴性 ,NSCLC癌组织AP 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AP 2表达水平与NSCLC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 ,提示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活蛋白-2 非小细胞肺癌 癌组织 临床分期 病理特点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核因子-κB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金秀 邓军卫 张广森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5-370,共6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 (brainischemia reperfusion ,I/R)早期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及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记录异常神经症状 (abnormalnervoussymptoms,ANS) ,用RT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 目的 :研究脑缺血再灌注 (brainischemia reperfusion ,I/R)早期核转录因子 κB(NF κB)活性变化及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记录异常神经症状 (abnormalnervoussymptoms,ANS) ,用RT 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期NF κB亚单位P6 5及其抑制因子κBα(I κBα)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 30minP6 5蛋白活性增加 ,2h达高峰 ,2 4h仍维持较高水平 (均P <0 .0 5 ) ,而NF κBP6 5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 (均P <0 .0 5 ) ;I κBα蛋白量于再灌注后 30min下降 ,2h达最低 (均P <0 .0 5 ) ,以后逐渐恢复正常 ,I κBα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表达相一致 (r =0 .75 1;P <0 .0 5 ) ;P6 5蛋白活性与异常神经症状呈正相关 (r =0 .795 ;P <0 .0 5 ) ,I κBα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与异常神经症状均呈负相关 (r蛋白= 0 .75 2 ;rmRNA= 0 .70 9,均P <0 .0 5 )。结论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神经细胞中存在NF κBP6 5的激活及其I κBα的减少 ;NF 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的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脑缺血 再灌注 早期 核因子-KB活性
下载PDF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旷文勇 郑敏翠 +3 位作者 李睿娟 李婉丽 吴攀 张广森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12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儿童ITP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Th和Tc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8+T淋...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儿童ITP患者和对照者外周血Th和Tc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与对照组比较,CD8+T淋巴细胞、CD19+B细胞升高,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降低,CD4+CD25+/CD4+T细胞和CD4+CD25+Foxp3+细胞/CD4+T细胞降低,新诊断ITP组CD4+CD25+Foxp3+/CD4+T细胞低于与对照组;与持续性ITP组和慢性ITP组比,CD19+B细胞降低,CD3+、CD4+T细胞,CD4+/CD8+T细胞,CD4+CD25+/CD4+T细胞和CD4+CD25+Foxp3+/CD4+T细胞均升高,对照组CD16+56+NK细胞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比例失衡与儿童持续性和慢性ITP的发病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儿童ITP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淋巴细胞亚群 B淋巴细胞 NK细胞
下载PDF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申建凯 董丽华 +1 位作者 齐慧 张广森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 (IL) 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MM组37例,其中临床Ⅰ期7例,Ⅱ期8例,Ⅲ期22例;实体瘤骨转移阳性对 照组8例和正常对照组17例;用ELISA方法检...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实体瘤骨转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 (IL) 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MM组37例,其中临床Ⅰ期7例,Ⅱ期8例,Ⅲ期22例;实体瘤骨转移阳性对 照组8例和正常对照组17例;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和IL 6的水平。结果:MM组和实体瘤骨转移组血清 VEGF和IL 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MM组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实体瘤骨转移组(P<0.05)。 随着临床分期增加,VEGF和IL 6水平呈递增趋势,VEGF水平在Ⅲ期高于Ⅰ期组和Ⅱ期组(P<0.05),IL 6在Ⅱ期 组高于Ⅰ期组(P<0.05)。各骨损评分组间IL 6水平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VEGF与血肌苷,尿轻链λ存 在密切的关系(P<0.01);IL 6与血钙,C反应蛋白存在密切的关系(P<0.01)。IL 6水平在临床参数C反应蛋 白、血钙、β2微球蛋白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0.05);而VEGF水平在血肌苷、血轻链λ、尿轻链λ的异常组高于 其正常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IL 6水平对于MM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骨损程度和 病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血管生成因子
下载PDF
脐带血清体外培养临床应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新伏 旷文勇 +6 位作者 罗自勉 张广森 符桑 刘利华 唐铁钢 李佳元 陈绍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血清等4种不同培养体系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效果,建立一种适合临床移植需要的人BM-MSCs培养方法。方法:从20例新鲜成人骨髓穿刺液中分离BM-MSCs,分别用含10%脐带血清、胎牛血清(FCS)、成人血清的DMEM/F1... 目的:观察脐带血清等4种不同培养体系体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效果,建立一种适合临床移植需要的人BM-MSCs培养方法。方法:从20例新鲜成人骨髓穿刺液中分离BM-MSCs,分别用含10%脐带血清、胎牛血清(FCS)、成人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和MesenCult培养基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成骨诱导体系及脂肪诱导体系分别诱导各组BM-MSCs定向分化。结果:采用4种培养体系都能从骨髓液中分离培养出BM-MSCs,脐带血清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s在增殖数量和速度上相似,而优于FCS和AB型血清组。脐带血清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s表达CD29、CD73、CD105的阳性率比FCS和AB型血清组高(均P<0.05),而CD31阳性率低于FCS和AB型血清组(P<0.05),脐带血清和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s诱导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阳性率高于FCS和AB型血清组(P<0.05)。结论:脐带血清与MesenCult组培养的BM-MSCs的纯度和体外诱导分化能力相似,优于FCS和AB型血清组,脐带血清适合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血清 细胞培养 定向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