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翻转课堂的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
1
作者 王煜 唐涛 +2 位作者 戴幸平 王文波 尹晓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1期10-13,共4页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当今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资源相结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凸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前-课堂...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当今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资源相结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凸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前-课堂-课后”有效衔接,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文以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为例,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做初步探索,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培育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西医院校 中医学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思政教育融入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煜 唐涛 戴幸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2期10-13,共4页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中医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防治疾病与养生保健理念及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在中医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以西医院校为例,结合自身特点,客观分析中医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构建作初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思政教育 中医药文化 西医院校
下载PDF
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何浩宇 崔寒尽 唐海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第7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对符合标准的原始文献使用REVMAN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综合干预仅对敌对(Z=2.04,P=0.04)和偏执(Z=5.29,P<0.00001)2个因子有效;②单独干预和总...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咨询干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效果。方法检索三大中文数据库,对符合标准的原始文献使用REVMAN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综合干预仅对敌对(Z=2.04,P=0.04)和偏执(Z=5.29,P<0.00001)2个因子有效;②单独干预和总体干预对9个因子改善效果均显著。结论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单独干预效果明显,综合干预效果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团体心理咨询 META分析 症状自评量表
原文传递
对毕业后继续攻读科研型研究生的思考与建议 被引量:2
4
作者 梁清华 黄熙 王杨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3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毕业后 研究生 高等医学院校 继续医学教育 本科教育 科研 医学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
下载PDF
菖芩Ⅰ号联合西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彦伊 王东生 +2 位作者 朱惠彬 徐霞 戴幸平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6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菖芩Ⅰ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支持及维持内环境稳定... 目的观察菖芩Ⅰ号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支持及维持内环境稳定、抗感染、防治并发症、高压氧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菖芩Ⅰ号,每日1剂,分2次胃管鼻饲或冲服。连续治疗14 d。治疗后1个月,比较2组患者清醒率、清醒时间、并发症情况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以评价预后。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清醒率为77.4%(24/31),对照组为53.1%(17/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9,P=0.043),病死率均为0。治疗组清醒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t=2.458,P=0.017)。肺部感染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01),尿路感染、癫痫、肝肾功能不全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清醒24、17例,MMSE认知功能评价正常者分别为3、2例,治疗组认知功能优于对照组(Z=-2.205,P=0.027)。GOS评价,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为58.06%(18/31),对照组为28.12%(9/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P=0.016)。结论菖芩Ⅰ号联合西医治疗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日清醒,减少肺部感染并发症,提高清醒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菖芩Ⅰ号 重型颅脑损伤 促醒 并发症 认知功能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中病人的分诊管理
6
作者 黄国庆 曾维倩 +19 位作者 王文波 宋延民 莫晓叶 李佳 伍平 王若龙 周芳意 吴静 易斌 熊曾 周露 汪凡祺 田阳婧 胡文宝 徐霞 袁凯 李湘民 邱新建 邱健 王爱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5-303,共9页
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避免院内感染,长沙市某医院实施了基于流行病学史的分诊管理,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A,将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B。本回顾性研究对分诊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区域A中COVID-19最终确诊病例... 为控制SARS-CoV-2的传播,避免院内感染,长沙市某医院实施了基于流行病学史的分诊管理,将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A,将无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分流至区域B。本回顾性研究对分诊期间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区域A中COVID-19最终确诊病例占比是区域B的7倍,而区域B接诊患者是区域A接诊患者的近3倍。在247名疑似患者中,发现了8例COVID-19患者。50%以上疑似患者接受了多轮核酸检测。在239名被诊断为病毒感染阴性的患者中,有188人复检并确定为COVID-19阴性病例。8例COVID-19患者中,有3例经多轮核酸检测最终确诊。除了合并症之外,流行病学信息的延迟获得也增加了实际诊断的复杂性。本文的分诊经验和策略将对今后传染病的控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诊 传染病 冠状病毒 COVID-19
下载PDF
基于中医整体观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1例
7
作者 雍春燕 曾韦 王东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年第9期1892-1893,共2页
笔者基于中医整体观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1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病例:田某,男,42岁,于2022年4月22日初诊,2011年、2013年分别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和左侧口眼歪斜,于某市级中医院分别诊断为右侧周围神经性面瘫和左侧周围神经性面瘫,经甲... 笔者基于中医整体观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1例疗效甚佳,现报道如下。病例:田某,男,42岁,于2022年4月22日初诊,2011年、2013年分别出现右侧口眼歪斜和左侧口眼歪斜,于某市级中医院分别诊断为右侧周围神经性面瘫和左侧周围神经性面瘫,经甲钴胺、维生素B12及常规针灸治疗后痊愈。2020年7月患者再次出现右侧口眼歪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面瘫 中医整体观 口眼歪斜 维生素B12 针灸治疗 周围神经性面瘫 甲钴胺 常规针灸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杨阿莉 崔寒尽 +1 位作者 唐涛 杨期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337-5339,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与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 12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 目的系统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全面检索与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文献,运用Cochrane图书馆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 12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均为Jadad评分<3分的低质量研究,共129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5个红花注射液与常规治疗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6,95%CI(0.10,0.22),P<0.00001〕;5个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11,0.23),P<0.00001〕;1个红花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03,95%CI(-0.11,0.17),P=0.64〕;1个红花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比较的研究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8,95%CI(0.08,0.29),P=0.0005〕。在血液流变学方面,对5个研究的分析显示,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1.25,95%CI(-1.36,-1.15),P<0.00001〕。研究中未报道不良反应的发生,使用相对安全。结论现有有限证据显示,红花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等对照药物比较,可以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但由于纳入文献研究方法学质量低,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大,因此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需要更多设计合理的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戴幸平 刘昭前 +3 位作者 湛韬 蒋荣鑫 徐采云 彭泽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907-1909,共3页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血糖检测,3个月后接受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结果颅脑损伤后24h的空腹血糖...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血糖检测,3个月后接受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结果颅脑损伤后24h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糖 GCS评分 预后
下载PDF
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组织中瘦素和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钟广伟 李炜 +5 位作者 李臻琰 龙春香 王素娥 唐红梅 邓干初 刘远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4151-4154,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减肥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取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随机取6只饲以普通饲料为正常对照组,其他... 目的:观察电针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下丘脑瘦素和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探索电针减肥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6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实验室完成。①取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随机取6只饲以普通饲料为正常对照组,其他大鼠饲以高脂饲料,喂养3个月后,选择体质量超过正常对照组20%的单纯性肥胖大鼠1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2组,每组6只。②电针组大鼠电针双侧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穴,采用疏密波,电流强度0.3~0.6mA,留针20min,1次/d,共20次;其他2组不电针。实验期间均饲以普通饲料。③观察实验大鼠体质量、体长、Lee's指数及体脂,采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下丘脑组织中瘦素、神经肽Y表达的变化。结果:18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Lee’s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451.8±14.8),(323.6±6.8)g;324.25±1.4,305.14±1.5;P均<0.01];电针组电针后体质量和Lee’s指数低于电针前[(372.2±20.4),(454.7±19.7)g;307.71±1.5,323.56±1.6;P均<0.01]。②模型组大鼠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电针组电针后心包、肾周和附睾脂肪量低于电针前(P<0.01)。③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瘦素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0.62±0.11,0.88±0.15,P<0.01),电针组高于模型组(0.85±0.13,P<0.01);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神经肽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2.42±0.27,1.75±0.24,P<0.01),电针组高于模型组(1.87±0.21,P<0.01)。结论:电针有良好的减肥效果,其作用可能与电针增强下丘脑组织瘦素蛋白的表达、同时抑制下丘脑组织中的神经肽Y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单纯性肥胖大鼠 瘦素 神经肽Y 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组织蛋白质组学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疆 熊新贵 +2 位作者 梁清华 杨波 吴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28期5206-5211,共6页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国内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滑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最终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国内关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通过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滑膜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的发病机制,寻找类风湿性关节炎致病相关蛋白。方法:选取6例无关节滑膜损伤患者及6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得到的滑膜组织,提取总蛋白质后进行双向凝胶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PDQUEST软件分析,对差异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MALDI-TOF-MS)技术进行鉴定,并用Mascot软件在SwissProt和NCBInr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比较和分析鉴定。结果与结论:建立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滑膜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获得130个差异在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数,选取其中分辨清楚的39个点进行鉴定,初步鉴定出29个蛋白质,其中21个蛋白质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组中表达上调,8个表达下调,其功能涉及功能代谢、细胞信号传导、抗氧化、分子伴侣等。结果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病变是一个多种蛋白质参与的复杂过程,这些表达差异蛋白质可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蛋白质组学 滑膜组织 双向凝胶电泳:质:组织构建
下载PDF
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4 位作者 唐发清 冯俊涛 贺石林 黄细莲 肖长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19-925,共7页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作用。方法:家兔6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改良挂线模型组、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共7组,灌胃相应的药液8 d,于末次灌胃2 h后处死家兔,取动脉血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家兔颈动脉血管组织病理学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浆中1,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D-fructose-1,6-diphosphate trisodium salt octahydrate,FDP)、D-二聚体(D-dimer)、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等含量的变化。结果:改良挂线模型组血管内充满血栓,血管内弹力膜损伤严重;大黄虫丸低剂量组管腔内丝线周围有血栓形成,但有部分软化、溶解、吸收;大黄虫丸高剂量组管腔内血栓较少,大部分已被吸收,血管内膜清晰完好。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改良挂线模型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除血栓湿重外(P<0.01),血栓干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FDP含量(P<0.05)外,血栓干湿重和D-Di-mer均无明显差异(P>0.05)。大黄虫丸低剂量组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分别与改良挂线模型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阿司匹林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大黄虫丸高剂量组与氯吡格雷组比较,除D-Dimer外(P>0.05),血栓干湿重及FDP含量均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与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组比较,血栓干湿重及D-Dimer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黄虫丸能降低血浆TF和D-Dimer及FDP的含量,抗动脉血栓形成,维持血管内膜的稳定,其疗效与剂量成正比,大黄虫丸是理想的抗血栓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虫丸 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1 6-二磷酸果糖二钠盐 D-二聚体 组织因子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13
作者 崔寒尽 何浩宇 林源 《肿瘤药学》 CAS 2011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资料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上数据库...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系统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Cochrane中心临床对照试验资料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上数据库均检索至2010年12月获取和评价有关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NP方案并采用RevMan5.0软件对纳入的合格文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9个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系统评价,均为Jadad评分小于等于3分的低质量研究,共287例患者5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改善评分上均优于单纯NP方案组,两组近期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 1.75,95%CI(1.06,2.89),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的Kamofsk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38,95%CI(1.43,3.95),P<0.001]。在安全性方面,运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时,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单纯运用NP方案,两组骨髓抑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3,95%CI(0.13,0.41),P<0.00001];两组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8,0.55),P<0.0001]。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NP方案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即安全性更好但由于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NP方案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李云辉 梁慧 张春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疾病控制率、带瘤生存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疾病控制率、带瘤生存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将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单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0天为1周期,连续治疗2周期。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近期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征候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疾病控制率为86.8%,对照组为63.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生存率为71.1%,对照组为44.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年半生存率为42.1%、2年生存率为28.9%,对照组分别为22.2%、16.7%,治疗组有一定生存优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Karnofsky计分提高稳定率分别为92.1%、69.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间血清AFP变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进行TACE术联合中药同步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有协同增效作用,能提高疾病控制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大黄虫丸抗动脉血栓形成的基因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东生 陈方平 +1 位作者 贺石林 唐发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血小板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大黄虫丸抗血栓的机理。方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服用大黄虫丸一定疗程后,分离单核细胞与血小板,提取总RNA,利用含14 000个基因的基因芯片,分析大黄虫丸对动脉血栓形成...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血小板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揭示大黄虫丸抗血栓的机理。方法:动脉血栓形成患者服用大黄虫丸一定疗程后,分离单核细胞与血小板,提取总RNA,利用含14 000个基因的基因芯片,分析大黄虫丸对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血小板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服用大黄虫丸患者血小板有44个基因表达上调,299个基因表达下调;单核细胞有252个基因表达上调,466个基因表达下调,基因聚类分析发现这些基因涉及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DNA合成和修复、转录及转录因子、细胞受体、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等方面。结论:大黄虫丸对动脉血栓形成者血小板与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这些基因涉及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DNA合成和修复、转录和转录因子、细胞受体、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蛋白翻译合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庶虫]虫丸 动脉血栓形成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原文传递
三皮汤对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徐霞 戴幸平 +3 位作者 蒋荣鑫 李家邦 周伟伟 谢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三皮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三皮汤组,每组10只。予以恶唑酮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三皮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三皮汤和SASP灌胃治疗,... 目的探讨三皮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三皮汤组,每组10只。予以恶唑酮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后,三皮汤组和SASP组分别给予三皮汤和SASP灌胃治疗,每天观察一般情况,10 d后处死,剪取脾组织检测重量的变化,取其病变结肠观察组织学改变,并采用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和脾脏组织细胞因子IFN-γ、IL-4及结肠组织上清TNF-α含量,应用RT-PCR检测结肠组织TNF-αmRNA。结果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症状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模型组小鼠免疫器官脾组织明显萎缩,三皮汤组和SASP组小鼠脾组织重量较模型组有所增加;三皮汤组血清和脾脏组织IFN-γ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IL-4含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肠组织上清TNF-α含量及其mRNA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三皮汤对UC有确切疗效,且能降低IFN-γ及升高IL-4的含量,下调结肠黏膜组织局部TNF-α及其mRNA表达,调整细胞因子间的平衡,缓解肠道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皮汤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恶唑酮
下载PDF
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4
17
作者 范荣 梁清华 +2 位作者 王娟 熊新贵 陈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8893-8896,共4页
背景:研究表明,甲氨蝶呤直接外用治疗能使关节局部药物质量浓度提高,具有疗效好而全身毒副作用少的优点。目前的外用剂型有乳剂、涂膜剂、药膜等,但透皮吸收效果均不理想。研制具有优良透皮特性的载药纳米柔性脂质体,将会极大地拓宽适... 背景:研究表明,甲氨蝶呤直接外用治疗能使关节局部药物质量浓度提高,具有疗效好而全身毒副作用少的优点。目前的外用剂型有乳剂、涂膜剂、药膜等,但透皮吸收效果均不理想。研制具有优良透皮特性的载药纳米柔性脂质体,将会极大地拓宽适用于经皮给药的药物范围。目的:观察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局部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并对其不良反应进行评估。方法: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风湿治疗基础上分别局部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组)或口服甲氨蝶呤(对照组),共治疗12周;观察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晨僵时间和平均握力等各项临床指标,并对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经治疗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和压痛症状(P<0.01);经治疗12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提示局部外用甲氨蝶呤柔性纳米脂质体和口服甲氨蝶呤均能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多种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对改善关节疼痛、压痛和关节肿胀,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且不良反应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 脂质体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多弹头射频治疗肝脏恶性肿瘤6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若才 陈泽奇 +7 位作者 李建良 余智渊 胡炳强 刘寒春 孔轶 马国安 周雅妮 李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18-519,共2页
关键词 多弹头 射频 肝脏 恶性肿瘤
下载PDF
冠心二号方剂对健康人冠脉血流量的影响以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抗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熙 赵健蕾 +6 位作者 张红敏 唐文富 任平 邢之华 田新桥 朱正艳 王永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06-206,共1页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仍是世界上人类的主要病死原因和公共健康问题。虽然中国的传统草药冠心二号方在中国及东亚地区广泛地用于治疗冠心病,但是其潜在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明确它的抗心肌缺血机制,我们招募了15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冠心二号方剂... 目前缺血性心脏病仍是世界上人类的主要病死原因和公共健康问题。虽然中国的传统草药冠心二号方在中国及东亚地区广泛地用于治疗冠心病,但是其潜在机制尚不明晰。为了明确它的抗心肌缺血机制,我们招募了15名健康志愿者口服冠心二号方剂进行研究。比较服药前及服药后1小时这15个人的心率,血压和冠脉流速。结果发现口服冠心二号后,志愿者的冠脉流量成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而全身血流动力学参数却不受影响。此外,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我们研究冠心二号的心肌保护作用。细胞凋亡定量采用TUNEL法,并检测组织中caspase-3活性。冠心二号20g/kg的剂量口服给药,降低了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细胞百分比及caspase-3活性。以上结果表明,冠心二号抗心肌缺血的心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冠脉流量和抗心肌细胞凋亡实现的减少心梗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冠心二号 缺血性心脏病 冠脉流量 凋亡
下载PDF
肝火上炎证证候量表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刘小珍 陈泽奇 郭全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7期1-3,共3页
目的:初步编制中医肝火上炎证证候量表,并对自评量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①病种经流行病学调查,选取2005-07/2006-07湘雅医院、湘雅三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10例,其中肝火上炎证80例,肝阳上亢证30例。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按... 目的:初步编制中医肝火上炎证证候量表,并对自评量表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法:①病种经流行病学调查,选取2005-07/2006-07湘雅医院、湘雅三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110例,其中肝火上炎证80例,肝阳上亢证30例。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按全国标准进行,西医诊断参考最新版眼科学和内科学。两类证候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上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本实验知情同意。②根据全国标准的中医病证治法术语,参照第五版中医诊断学,并在本研究所编制的中医肝脏证候临床辨证标准及症状程度分级量化的基础上确立条目的编制与评分。初步编出胸胁灼痛、急躁易怒、目赤、面红、头晕胀痛、耳鸣、耳内肿痛或流脓、突发耳聋、口苦、口干欲饮、衄血、失眠、多梦、大便秘结、尿黄、尿少这16项可操作性条目,各条目均分为无、轻度、中等、偏重、严重5级,依次计0~4分。并将量表分为肝火上攻维度和肝火内扰维度,各维度分数按累积得分法计算。③16项条目通过标准差法、逐步回归法、Cronbach’sα系数法和相关系数法进行筛选分析,符合以下2项或2项以上标准的条目予以删除:标准差<0.6;标准回归系数<0.95;Cronbach’sα系数>0.8;相关系数<0.3。量表编制完毕后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实验选取肝火上炎证患者80例及肝阳上亢证患者3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条目筛选结果:耳内肿痛或流脓、尿少这两项条目被删除,16项条目的量表削减为14项。②量表信度检验结果:两个维度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肝火上炎证患者为0.706~0.897,肝阳上亢证患者为0.807~0.834,表明量表跨时间的一致性。条目和各维度分的分半信度系数为0.892~0.908,表明量表内部结构的一致性。两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7~0.933,证明量表跨指标的一致性。③量表效度检验结果:主成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肝火上攻因子、肝火内扰因子、肝火上攻+内扰因子共解释总方差的71.713%,代表量表的总体结构。与肝火上炎证比较,肝阳上亢证在肝火上攻维度、肝火内扰维度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3.456~19.360,P均<0.01)。结论:肝火上炎证证候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为肝火上炎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火上炎 肝气郁结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