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科生血液病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姜欣雅 曾辉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6期37-41,共5页
临床本科是医学启蒙的基础与实践阶段,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水平是新医疗时代的要求,作为培养精干团队的主力军,临床教师应优化本科生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血液科的兴趣。从理论授课与实习轮转两方... 临床本科是医学启蒙的基础与实践阶段,更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与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提升教学水平是新医疗时代的要求,作为培养精干团队的主力军,临床教师应优化本科生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血液科的兴趣。从理论授课与实习轮转两方面,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旨在激发学习主动性与自律性,建立学生对血液病学的兴趣与信心,重视入科前培训与医患沟通技巧,使学生能真正投入于临床,并受益于临床。文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尝试总结一些有效的教学建议,为培养高层次医学生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学 教学 改革 理论 实习
下载PDF
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18
2
作者 祝焱 陈曙平 +1 位作者 舒毅刚 徐雅靖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特征及治疗结果。17例患者单用氟康唑,21例单用伊曲康唑,9例氟康唑无效后改用伊曲康唑治疗...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氟康唑、伊曲康唑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7例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真菌学特征及治疗结果。17例患者单用氟康唑,21例单用伊曲康唑,9例氟康唑无效后改用伊曲康唑治疗。结果:47例患者均有发热,感染部位以肺部(53.2%)和口腔(21.3%)多见,23例(48.9%)查到真菌,以白色念珠菌(56.5%)和曲霉菌(26.1%)为主。伊曲康唑的有效率(63.3%)高于氟康唑(34.6%,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10%)。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以发热,肺部、口腔感染多见,多为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感染,伊曲康唑是一安全有效的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6
3
作者 钟美佐 陈方平 +2 位作者 舒毅刚 徐雅静 欧阳红兵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4例 ,预处理方案用TBI 8- 9Gy(分 2d) +CTX 12 0mg/kg。预防移植物抗缩主病 (GVHD)用CSA +短程MTX。结果 :全部患者移...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4例 ,预处理方案用TBI 8- 9Gy(分 2d) +CTX 12 0mg/kg。预防移植物抗缩主病 (GVHD)用CSA +短程MTX。结果 :全部患者移植后重建造血 ,DNA序列分析表明 1个月内移植物植入 ,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GVHD ,1例出现Ⅳ度aGVHD ,移植后 2个月死于颅内出血 ,其余 3例仍完全缓解 (CR) ,最长者达 16个月。结论 :ALLO -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防治GVHD仍然是临床移植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疗效 移植抗宿主病 植活证据
下载PDF
1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宋奎 陈方平 +6 位作者 周淑娟 赵谢兰 何群 舒毅刚 吴登蜀 付斌 刘弋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67-170,共4页
目的:对我院1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表现等因素将血小板输注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比较不同性质、病因之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别。结果: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97.7%... 目的:对我院186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疗效进行回顾分析。方法:根据血小板计数和出血表现等因素将血小板输注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输注,比较不同性质、病因之间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别。结果:预防性和治疗性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97.7%和8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肿瘤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和平均血小板升高值分别为92.4%和15.03×109/L,明显高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86.7%和6.27×109/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输注对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血液病患者有显著疗效,预防性输注疗效明显优于治疗性输注;血液肿瘤病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输注疗效明显优于ITP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应做到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输注 预防性 治疗性 疗效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宋奎 周淑娟 +6 位作者 曾辉 何群 舒毅刚 吴登蜀 赵谢兰 付敢 陈方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277-279,共3页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 目的:调查我院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的依从性,并探讨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中使用的原因。方法:本研究调查了230例患者438次临床血小板输注事件,观察了将血小板计数10×109/L设定为阈值时的输注依从性情况,分析了血小板输注在更高阈值水平使用的原因。结果:82.2%的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输注阈值,96.3%的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输注前血小板计数>20×109/L,其非依从性原因通常为出血。结论:绝大多数血小板输注严格遵循了血小板计数为10×109/L的输注阈值,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输注阈值则相应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痛 血小板输注 输注阚值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10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焱 徐雅靖 +9 位作者 祝焱 傅敢 刘弋 彭捷 付斌 何群 吴登蜀 李晓林 赵谢兰 陈方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9-864,共6页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间在湘雅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10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后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年12月至2010年1月间在湘雅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10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移植后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TRM)、复发率(RR)、5年总生存率(OS)及5年无病生存率(DFS),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1例重建造血。至随访终点,重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为15.38%,广泛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25.53%。TRM及RR分别为15.66%和21.76%,5年OS及DFS分别为(73.49±4.59)%和(63.10±5.32)%,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分别为(63.00±9.51)%和(49.30±9.9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分别为(83.87±5.06)%和(74.55±6.79)%。生存分析显示女性、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组患者5年DFS分别为(48.22±12.69)%及(42.09±12.31)%。重度aGVHD、HLA不合、非血缘移植组患者TRM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57.14%vs.4.81%,33.33%vs.10.41%,26.09%vs.9.28%;均P<0.05)。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患者RR明显高于其对照组(41.09%vs.15.63%,P<0.05)。结论:allo-HSCT可有效延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是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重度aGVHD、难治性恶性血液病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allo-HSCT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无病生存率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下载PDF
恶性血液病细胞核因子кB活化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光平 齐振华 陈方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518-523,共6页
核因子kappaB(NF-κB)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κB与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恶性血液... 核因子kappaB(NF-κB)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胚胎发育、细胞增殖与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研究显示,NF-κB与恶性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目前,恶性血液病细胞NF-κB的活化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几年此方面的有关进展作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NF-ΚB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以血液系统表现首发的骨髓转移癌36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祝焱 程英妮 +2 位作者 万智 张新华 谢俊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7期1177-1178,共2页
【目的】了解以血液系统表现首发的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骨髓特点。【结果】36例患者症状以骨痛(99.4%)、贫血(69.4%)、发热(36.... 【目的】了解以血液系统表现首发的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36例骨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骨髓特点。【结果】36例患者症状以骨痛(99.4%)、贫血(69.4%)、发热(36.1%)最常见,骨髓涂片尾部或边缘见转移癌细胞,24例患者(66.7%)找到原发肿瘤,以肺癌(22.2%)、乳腺癌(13.9%)、前列腺癌(11.1%)最多见。【结论】对于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发热等症状的患者,应考虑到骨髓转移癌可能,应及时作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肿瘤 继发性
下载PDF
反应停抑制血管生成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谢建民 齐振华 陈方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83-184,共2页
关键词 反应停 抑制血管生成 血液肿瘤 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5
10
作者 祝焱 谢兆霞 彭捷 《中国医学工程》 2006年第3期279-280,共2页
目的探讨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测受试者头发恶性肿瘤码F005值。结果此检测方法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80.0%。结论该仪器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临床诊断... 目的探讨CQRS-Ⅱ型量子共振分析检测仪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双盲法检测受试者头发恶性肿瘤码F005值。结果此检测方法灵敏度为81.8%,特异性为80.0%。结论该仪器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对临床诊断和鉴别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共振检测仪 血液病 恶性
下载PDF
Survivin与恶性血液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中东 齐振华 陈方平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62-365,共4页
关键词 血液疾病 SURVIVIN
下载PDF
VEGF与恶性血液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宗明 谢兆霞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4年第2期183-185,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和细胞的增殖、浸润、转移中均起重要作用 ,并影响恶性血液病的预后。以VEGF信号途径为靶点的治疗 ,可望成为恶性血液病治疗新方法。
关键词 血管内皮 生长因子 血液病 恶性
原文传递
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3
作者 银晖 李晓林 +1 位作者 陈方平 何群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96-197,共2页
基础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包括临床皿液学检验的进步,也给现代临床皿液学检验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临床皿液学检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能更好满足培养面向21世纪、基... 基础学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包括临床皿液学检验的进步,也给现代临床皿液学检验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师资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临床皿液学检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能更好满足培养面向21世纪、基础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好、动手能力强和综合素质高的现代新型临床皿液学检验医师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血液学检验 教学改革 实践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5例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14
作者 钟美佐 陈方平 +4 位作者 舒毅刚 郑衡 徐雅靖 何群 阳红斌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或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 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坚持定期化疗。结果 :2 5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随访 6~ 91月 ,5例死亡 ,2 0例仍长期无病生存。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仍坚持定期化疗 ,可使其移植后复发率明显降低。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佳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恶性血液病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含全身照射或无全身照射预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
15
作者 钟美佐 陈方平 +3 位作者 舒毅刚 徐雅靖 何群 阳红斌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229-230,共2页
关键词 全身照射 全身照射预处理 恶性血液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6
作者 祝焱 谢兆霞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1期64-66,共3页
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精氨酸生成,大量证据表明一氧化氮对肿瘤细胞具有双重作用。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氧化氮既可诱导分化,促其凋亡,又可抑制凋亡,促其生长。对于一氧化氮这种双向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 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合酶催化精氨酸生成,大量证据表明一氧化氮对肿瘤细胞具有双重作用。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一氧化氮既可诱导分化,促其凋亡,又可抑制凋亡,促其生长。对于一氧化氮这种双向作用的深入研究,将为探索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带来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苗苗 彭德艳 +1 位作者 刘琼 欧阳玉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38-41,共4页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0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和评...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50例血液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患者GAD-7评分(10.76±4.89)分,PHQ-9评分(13.82±5.59)分。焦虑检出人数105(70.00%)例,抑郁检出人数95(63.33%)例。患者焦虑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目前是否住院、是否清楚家庭防护、疫情是否影响睡眠(P<0.05);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每月收入、是否携带中心静脉导管、目前是否在住院(P<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血液肿瘤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医疗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保证患者按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血液肿瘤 焦虑 抑郁 心理干预
下载PDF
WT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预防急性髓系白血病移植后复发的疗效及其最佳干预节点
18
作者 方鹏 高银 +4 位作者 信红亚 柳林欣 刘弋 徐雅靖 陈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0-1129,共10页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 目的:微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与及时干预是预防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复发的有效策略。泛白血病标志物WT1基因可作为AML患者MRD的监测指标。目前,临床上关于移植后基于WT1基因检测的抢先治疗的干预节点及干预时机尚无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旨在评估WT1基因指导的抢先治疗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其最佳干预节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的细胞遗传学风险为中危和高危成人AML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移植后3年内的WT1基因表达检测数据。比较移植后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未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之间,以及二者分别与移植后WT1基因阴性患者间终点指标[累积复发率(cumulative incidence of relapse,CIR)、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非复发死亡(non-relapse mortality,NRM)率]的差异。纳入移植后未行干预的患者的数据,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将患者的年龄、性别、移植类型、细胞遗传学危险分层、移植前疾病状态、移植前WT1基因表达情况、移植后WT1基因表达情况、供者性别纳入单因素分析;进一步对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WT1基因表达水平预测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共纳入165例AML患者,86例在移植后3年内出现WT1基因阳性,其中58例接受抢先治疗,28例未接受抢先治疗。与移植后WT1基因阴性患者相比,未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的5年CIR明显升高(42.9%vs 10.5%,P<0.001)、5年DFS率(50.0%vs 80.7%,P=0.001)与OS率(60.7%vs82.8%,P=0.018)明显降低,5年NRM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vs 8.9%,P=0.744);而接受抢先治疗的WT1基因阳性患者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WT1基因阳性是AML患者移植后预后不良因素(CIR:HR=6.24,P=0.0001;DFS率:HR=2.77,P=0.009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3年内WT1基因表达预测移植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7(95%CI 0.582~0.873),最佳截断值为122拷贝,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89.9%。结论:连续监测细胞遗传学中高危AML患者allo-HSC后3年内WT1基因的表达,并对出现WT1基因表达阳性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抢先治疗,能有效减少该类患者移植后的复发,改善预后。以WT1基因表达水平120拷贝作为抢先治疗的节点可能更为精准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量残留病 WT1基因 抢先治疗
下载PDF
基于MFF压力测试系统监测订制压力套治疗增生性瘢痕1例
19
作者 郭梦薇 吴英 +4 位作者 彭倩 吴容婵 彭程 宋佳雪 张语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12期786-788,共3页
压力治疗是增生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保持有效的界面压力是决定压力治疗成败的关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1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使用订制压力套进行压力治疗,并采用MFF压力测试系统定期监测、调整瘢痕/压力套界... 压力治疗是增生性瘢痕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长期治疗过程中保持有效的界面压力是决定压力治疗成败的关键。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对1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使用订制压力套进行压力治疗,并采用MFF压力测试系统定期监测、调整瘢痕/压力套界面压力,患者经6个多月治疗后,瘢痕改善明显,提示定期监测、调整压力套的压力可使增生性瘢痕压力治疗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治疗 增生性瘢痕 压力监测 MFF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
下载PDF
血糖及糖代谢基因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预后的意义
20
作者 周城 刘灿 赵俩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2期6-14,共9页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疾病状态、危险分层及基因突变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糖代谢相关基因在AM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80例AML初诊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收...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患者疾病状态、危险分层及基因突变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糖代谢相关基因在AML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就诊的280例AML初诊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在不同疾病阶段(初诊、缓解和复发)治疗前的血糖水平数据,并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对比。通过Cox回归分析筛选与AML预后相关的糖代谢基因,并借助时间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筛选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基因。根据预后基因表达水平将AM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AML患者在初治和复发组的血糖水平高于缓解组(P<0.05)。根据2022版欧洲白血病网(ELN)指南进行预后危险分层,结果显示高危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于低、中危组(P=0.046)。此外,NPM1突变组的血糖水平高于非突变组(P=0.035),而年龄、法美英(FAB)分型、染色体核型、FLT3基因突变、CEBPA基因突变与血糖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ox回归分析和时间ROC曲线筛选出6个与AML预后相关且预测效能较好的糖代谢相关基因(P<0.05),分别为PLA2G4A、PTPN1、SORT1、CTH、AKAP9和MLYCD,其中前3个基因高表达使AML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下降(P<0.05),而后3个基因高表达则显著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AML患者疾病状态、危险分层及NPM1基因突变相关;基于糖代谢相关基因预后风险分析可用于预测AML患者总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血糖 糖代谢相关基因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