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重症医学科内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春光 刘志勇 +1 位作者 黄立 艾宇航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55-59,共5页
目的通过对2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分析重症医学科内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SAP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入院后的实验室检验和临床指标,分析患... 目的通过对227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分析重症医学科内S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SAP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入院后的实验室检验和临床指标,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27例SAP患者,平均年龄(45.94±21.51)岁,其中生存患者188例,死亡患者39例,死亡率为17.18%,通过Logistic分析显示,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OR=23.70(95%CI:2.023,277.741)]、降钙素原(PCT)水平[OR=0.17(95%CI:0.035,0.804)]、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OR=0.09(95%CI:0.010,0.820)]、膀胱压>25 mmHg[OR=8.53(95%CI:1.722,42.231)]是S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出现MODS、PCT水平、APACHEⅡ评分、膀胱压是否>25 mmHg是SA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降钙素原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 LOGISTIC分析
下载PDF
住院医师危重症医学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薇 徐道妙 +3 位作者 马新华 李莉 胡成欢 黄立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期150-152,171,共4页
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提高非危重症医学专业住培学员早期识别并及时妥善处理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帮助学员初步掌握ICU相关基本技能操作,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进一步了解危重症患者临床管理模式。选取2018~2019年度在中南... 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提高非危重症医学专业住培学员早期识别并及时妥善处理危重症患者的能力,帮助学员初步掌握ICU相关基本技能操作,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进一步了解危重症患者临床管理模式。选取2018~2019年度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轮科规培学员。在两月轮转ICU期间,通过多媒体理论教学联合临床实践包括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多模态教学模式对非危重症医学专业住培学员进行教学。结果发现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非危重症医学专业住培学员的危重症医学住培教学中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医学 非危重症专业住培学员 多模态教学模式
下载PDF
危重症医学继续教育浅谈 被引量:3
3
作者 刘薇 徐道妙 +3 位作者 马新华 李莉 胡成欢 黄立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0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在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医生中开展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提高危重症医学专业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方法在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的学员中开展为期半年的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结业... 目的通过在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医生中开展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提高危重症医学专业继续教育的教学质量。方法在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的学员中开展为期半年的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教学模式,结业后进行学员理论及操作技能考核。结果通过实行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危重症医学专业进修生能掌握危重症医学专业理论,熟悉各种技能操作及高级生命支持设备的使用,成为专业的重症医学科医生。结论理论—临床—专业拓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学质量,能更好使进修医生们专业素养及专业技术、临床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医学 进修医生 理论教学 临床实践 专业拓展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危重症医学本科生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黄立 艾宇航 +2 位作者 张丽娜 刘志勇 刘薇 《继续医学教育》 2021年第1期23-25,共3页
探讨LPC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在危重症医学本科教学中改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课堂转化度的作用。选取中南大学麻醉系本科生采取群体理论教学+小组临床见习的LPC教学模式即LBL+PBL+CBL教学模式,课后利用闭卷考试、... 探讨LPC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其在危重症医学本科教学中改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课堂转化度的作用。选取中南大学麻醉系本科生采取群体理论教学+小组临床见习的LPC教学模式即LBL+PBL+CBL教学模式,课后利用闭卷考试、满意度调查,开展座谈会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LPC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本科教学中贴合实际,可行性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教学模式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教学,同时提高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医学生理论知识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LPC教学模式在危重症医学本科教学中贴合实际,可行性高,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医学 本科教育 L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模式 CBL教学模式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石磊 吴安华 +5 位作者 曹岚 黄勋 彭小贝 李春辉 孙士昌 周鹏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3-409,共7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每1例病例组患者配对2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无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综合ICU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每1例病例组患者配对2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无感染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的人口学信息、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时长、住院费用、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IC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1.47%(29/1 973),例次发病率为1.57%(31/1 973)。入院至感染时长为(17.86±16.51)d,入ICU至感染时长为(7.34±9.12)d。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占74.19%)。病例组的住院时长、ICU住院时长、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高于对照组,而治愈比例低于对照组。该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在90%以上,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不敏感的比率超过75%。病例组共有27例(93.10%)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其他细菌82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9株(71.95%);10例次(34.48%)患者分离出真菌13株。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比例高,入住ICU时间长,APACHEⅡ评分、空腹血糖高,血红蛋白低,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纤支镜、血液净化治疗、输血、化学治疗、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糖肽类的比例高。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使用头孢菌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年龄大、病情重、住院时间长和使用强力广谱抗菌药物的患者,需加强监测和防控。ICU患者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医院感染的疾病负担较重,同时该菌耐药性也在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在ICU中的应用进展
6
作者 曹岚 张丽娜 +5 位作者 邓露茜 刘琪 孙杨 田盾 钟平 杨清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瞳孔评估是重症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可克服传统瞳孔评估存在的误差,为由于创伤性脑水肿致眶周软组织水肿而无法睁眼的患者提供准确的瞳孔评估,有助于及时、精确地进行病情观察,更客观地监测镇痛水平。本文对超声... 瞳孔评估是重症患者病情监测的重要手段,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可克服传统瞳孔评估存在的误差,为由于创伤性脑水肿致眶周软组织水肿而无法睁眼的患者提供准确的瞳孔评估,有助于及时、精确地进行病情观察,更客观地监测镇痛水平。本文对超声主导的瞳孔评估在ICU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的临床诊疗和护理干预提供客观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危重症护理 超声 瞳孔 综述
下载PDF
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实践现状与思考
7
作者 岳丽青 钱招昕 +3 位作者 李冰玉 彭彬 邹炜祯 聂慧宇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用药安全管理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患者用药的最终执行者,其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对于保证住院患者的治疗安全至关重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用药安全管理与实践现状,总结我国护士在用药安全管理实践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为进一... 用药安全管理是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患者用药的最终执行者,其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对于保证住院患者的治疗安全至关重要。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用药安全管理与实践现状,总结我国护士在用药安全管理实践中取得的进展与成效,为进一步推动住院患者用药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 用药安全管理 患者安全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MIMIC-IV构建及评估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
8
作者 严丹阳 谢茜 +3 位作者 付翔杰 徐道妙 李宁 姚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目的:鉴于脓毒症的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并及时干预至关重要,而现有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在操作、适用性和预测长期预后等方面均存在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IV,MIMIC-IV)中选取符合脓毒症3.0诊断标准的人群,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和验证组,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全子集回归确定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筛选出构建预测模型的变量。分别用时间依赖性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共纳入14240例脓毒症患者,28 d和1年病死率分别为21.45%(3054例)和36.50%(5198例)。高龄、女性、高感染相关器官衰竭评分(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高简明急性生理学评分(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 II,SAPS II)、心率快、呼吸频率快、脓毒症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高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长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高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均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由PT、呼吸频率、体温、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脏疾病、脓毒症休克、SAPS II及年龄8个变量构建的模型,其28 d和1年生存的AUC分别为0.717(95%CI 0.710~0.724)和0.716(95%CI 0.707~0.725)。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及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MIMIC-IV建立的脓毒症患者近期和远期死亡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识别能力,对患者预后风险评估及干预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近期和远期死亡 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IV 预后因素 预测模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曹岚 张丽娜 +4 位作者 艾美林 李莉 田盾 孙扬 邓露茜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置管在重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6年12月至2017年5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的120例需要动脉置管的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盲穿法桡动脉置管)和观察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初次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操作耗费时间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总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穿刺次数、并发症发生率和操作耗费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技术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桡动脉置管初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可节省操作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桡动脉穿刺置管 超声引导 盲穿法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胰性脑病的预警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姚波 艾宇航 +3 位作者 张丽娜 刘志勇 黄立 黄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8-111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性脑病的临床特点、预警因素及预后。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5月中心ICU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胰性脑病组和非胰性脑病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出现胰性脑病,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胰性脑病的临床特点、预警因素及预后。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5月中心ICU收治的8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胰性脑病组和非胰性脑病组,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出现胰性脑病,临床表现以兴奋性症状为主,病情恶化率明显高于非胰性脑病组(50.0%vs.25.4%,P=0.037)。单因素分析显示,胰性脑病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肌酐、三酰甘油、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非胰性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三酰甘油是胰性脑病发生的预警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脑病是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临床上以兴奋性症状为主,高三酰甘油血症和高APACHEⅡ评分是胰性脑病发生的预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性脑病 高三酰甘油血症 预警因素
下载PDF
危急重症亚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26
11
作者 曹岚 李映兰 +4 位作者 贺莲香 唐春炫 吴红曼 卢敬梅 周建辉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60-62,共3页
目的通过制定危急重症亚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以期培养出一支精通相关亚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及专业化的护理团队;规范全院亚专科领域技术的相关制度、流程,以期培训、指导全院亚专科领域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一批ICU... 目的通过制定危急重症亚专科护士培训方案,以期培养出一支精通相关亚专科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及专业化的护理团队;规范全院亚专科领域技术的相关制度、流程,以期培训、指导全院亚专科领域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一批ICU专科护士,根据专业发展方向成立五大亚专科小组,每个亚专科小组定期组织相关的学术活动、专科理论和技术培训、专项人才短期进修培养;制定本专业领域的操作规范与流程,随时提供全院范围重症监护领域的临床技术指导;比较亚专科护士培训前后专业理论、技能、核心能力的差异。结果通过近1年的亚专科领域技术的培训,相关亚专科护士专业理论、技能及核心能力均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危急重症亚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推动了全院危急重症亚专科技术的应用和指导,值得在各区域性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专科 培训方案 护士
下载PDF
1例心肌炎合并重症肺炎病人早期滋养性营养的治疗护理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岚 叶向红 +1 位作者 彭南海 黄迎春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1-192,共2页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病毒致心肌出现严重炎性损伤的一种疾病。危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危重症病人常规治疗手段,且越早越好。滋养性营养是近年来营养治疗领域提出的新理念,即早期小剂量(25%~30%kca... 急性重症心肌炎是由于感染病毒致心肌出现严重炎性损伤的一种疾病。危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60%,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危重症病人常规治疗手段,且越早越好。滋养性营养是近年来营养治疗领域提出的新理念,即早期小剂量(25%~30%kcal)、低热量的肠内营养(EN),目的是改善肠黏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重症肺炎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摶 滋养性营养
原文传递
某三甲医院ECMO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倩倩 石磊 +5 位作者 黄勋 彭小贝 李春辉 吴安华 刘韶 周鹏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421,共7页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相关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ECMO相关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6月—2018年9月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照1∶2配对方法选择未接...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相关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ECMO相关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4年6月—2018年9月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照1∶2配对方法选择未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非ECMO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住院费用。根据是否发生ECMO相关医院感染分为ECMO感染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的作为ECMO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评估ECMO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死率和医疗费用。结果共有30例接受ECMO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1.9±16.2)岁,76.7%的患者为男性,22例患者行静脉-静脉ECMO模式(venovenous ECMO,VV ECMO)。15例患者出现24例次ECMO相关医院感染,包括12例次血流感染、9例次肺部感染、1例次尿路感染、1例次手术部位感染及1例次胃肠道感染。ECMO感染组的患者ECMO治疗时间更长、气管切开的比例较高、血红蛋白较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MO治疗时间≥10 d是ECMO相关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生ECMO相关医院感染的患者较ECMO对照组,其住院时间延长[(44.5±39.6)d VS(18.4±11.7)d,P=0.021]、医疗费用增加[(413359.9±204887.0)元VS(264925.3±76079.7)元,P=0.004]。结论医院感染是ECMO治疗的常见并发症,显著增加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明确ECMO治疗的适应证,尽快停止呼吸循环辅助可减少ECMO相关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医疗费用
下载PDF
优化镇痛镇静 加速重症患者康复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莉 张丽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30-1134,共5页
镇痛镇静是重症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焦虑以及躁动,同时有助于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器官氧耗氧需,发挥器官保护作用。镇痛镇静的实施原则是镇痛优先,最小化镇静及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确保重症治疗顺利进... 镇痛镇静是重症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疼痛、焦虑以及躁动,同时有助于抑制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器官氧耗氧需,发挥器官保护作用。镇痛镇静的实施原则是镇痛优先,最小化镇静及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确保重症治疗顺利进行,降低应激反应及医疗相关的继发损害。文中阐述以加速重症患者康复为导向,提倡实施目标导向性镇痛镇静策略,避免长期和深度镇痛镇静带来的再损伤;实施多模态镇痛方案,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及其相关的不良反应;关注重症患者谵妄的预防和管理,有助于早期启动康复运动并改善短-长期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镇静 加速康复外科 重症医学
下载PDF
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循环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宋 张丽娜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384-387,共4页
重症超声在重症患者循环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可以对心脏骤停、急性循环衰竭患者进行快速病因诊断,对重症患者进行重症超声导向的连续、动态循环精细化管理,对全身多个器官的灌注情况进行评估,是重症医生管理重症患者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 超声检查 休克 血液灌注
下载PDF
重症患者全血胶体渗透压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鹂 艾宇航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全血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的影响因素,制定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PP)的参考值范围,改良COP的预测公式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405例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气分析参数,按COP将患者分为A组(COP... 目的:分析重症患者全血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的影响因素,制定血浆蛋白(plasma protein,PP)的参考值范围,改良COP的预测公式指导临床实践。方法:收集405例重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气分析参数,按COP将患者分为A组(COP≤18mmHg)和B组(COP】18mmHg),并监测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umin,Glb)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结果:B组的APACHE II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TP,Alb,Glb和FIB水平以及存活率均高于A组(P【0.05);Alb,Glb和FIB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次为0.518,0.283和0.113(P【0.05);B组各类蛋白的95%参考值范围:Alb】23.3 g/L,Glb 12.6~37.6 g/L和FIB 1.3~8.7 g/L,改良得到预测COP的5个公式。结论:重症患者COP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Alb,Glb和FIB。各类蛋白的参考值范围可指导蛋白制剂的临床使用,改良公式可以初步预测重症患者的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胶体渗透压 白蛋白 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中国重症超声专家共识 被引量:90
17
作者 王小亭 刘大为 +38 位作者 于凯江 管向东 马晓春 严静 康焰 艾宇航 胡振杰 隆云 晁彦公 张宏民 张丽娜 尹万红 刘丽霞 武钧 何伟 朱然 许强宏 丁欣 关键 李莉 刘海涛 司向 王敏佳 王艺萍 王晓猛 吕立文 陈文劲 张青 杜鹃 朱炜华 陈秀凯 尚秀玲 黄道政 蔡书翰 崔嵩 张军伟 赵醴 唐朝霞 《临床荟萃》 CAS 2017年第5期369-383,共15页
随着重症超声在重症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与理解,已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在实施过程中开始面临各种问题,突显了对重症超声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为此,专家组根据多年来应用和推广经验,从基本... 随着重症超声在重症疾病诊治中的作用被日益认知与理解,已越来越被广泛的接受和应用,重症医学专业医生在实施过程中开始面临各种问题,突显了对重症超声学术发展体系建设与质量控制的需求。为此,专家组根据多年来应用和推广经验,从基本理念到实施规范,制定了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超声检查 指南
下载PDF
术后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艳 唐春炫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7年第6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术后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例重症手术患者,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卧床时间、静脉穿刺频次、凝血常规、D-2聚体值、输血情况进行统计,行Logis... 目的探讨术后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预防措施从而降低DVT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8例重症手术患者,对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卧床时间、静脉穿刺频次、凝血常规、D-2聚体值、输血情况进行统计,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98例患者中84例发生了DVT,年龄、BMI等因素都与DVT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高龄、高BMI等相关因素都是术后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BMI、卧床时间、静脉穿刺频次、D-2聚体值及输血是评估术后是否发生血栓的危险因素,认真做好术前评估、术中精细操作,对高龄和高BMI的患者加强术后护理,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行早期术后活动,无DVT的患者双下肢予气压治疗,降低静脉穿刺频次,尽量减少输血,监测D-2聚体值,必要时给予抗血栓药物进行预防,可减少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下载PDF
1例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在ICU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思敏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8年第8期169-171,共3页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外,还伴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对重症肺炎患者认真细致地实施健康教育及人性化综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发生...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外,还伴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对重症肺炎患者认真细致地实施健康教育及人性化综合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防治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ICU 护理
下载PDF
胃液回输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运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年第21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胃液回输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采用无菌... 目的探讨胃液回输在重症监护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重症监护室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应用肠内营养支持,试验组采用无菌纱布将胃液过滤后自鼻空肠管回输至空肠,对照组应用等量盐水自鼻空肠管回输至空肠。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清白蛋白、血浆总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胀、腹泻、便秘、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应用胃液回输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提供了足够的营养支持,从而促进了疾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回输 重症监护室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