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T-SPOT.TB在区分脊柱结核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诊断效能
1
作者 周莹 胡小江 +5 位作者 江仲景 陈俊宝 张广 张宏其 李艳冰 高琪乐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脊柱结核(STB)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最佳截断值优化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9年5月某院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T-SPOT.TB检测结果、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和结核抗体等相关数据,根据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在术前诊断STB与其他脊柱感染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优化后的T-SPOT.TB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纳入132例患者,其中78例(59.09%)为STB,54例(40.91%)为非结核脊柱感染。T-SPOT.TB在鉴别诊断STB方面的灵敏度为67.68%,特异度为66.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比较,T-SPOT.TB检测诊断STB的OR值为4.188(95%CI:1.847~9.974,P<0.001)。优化T-SPOT.TB评价指标,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ESAT-6、CFP-10、CFP-10+ESAT-6在STB和非结核脊柱感染鉴别诊断中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5、19.5、36,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65 6、0.741 5、0.778 6,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性能,其中以CFP-10+ESAT-6的AUC最高。CFP-10+ESAT-6特异性斑点数在脊柱结核诊断中性能更佳,其诊断准确度为75.56%,较优化前T-SPOT.TB的67.42%高。结论 T-SPOT.TB检测在区分STB与非结核脊柱感染方面显示出较高的诊断效能,T-SPOT.TB检测呈阳性,尤其是当CFP-10+ESAT-6的斑点数超过36时,提示脊柱结核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感染 化脓性脊柱炎 T-SPOT.TB 结核感染T细胞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诊断试验
下载PDF
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少华 张宏其 +1 位作者 段春岳 高琪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48-953,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及...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1例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通过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和腰部功能,按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9.68±9.64)个月。手术时间(79.16±22.43)min,透视次数2.71±0.78。患者术前VAS为7.09±0.94,术后3个月为1.45±1.23,末次随访为1.27±0.92,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前ODI为56.03±6.64,术后3个月为16.45±6.83,末次随访为13.03±4.96,术后及末次随访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的临床疗效:优26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术后2例出现部分髓核残留,1例术后内镜翻修,1例保守治疗。1例术后即刻出现神经根刺激痛,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采用脊柱内镜椎板间入路治疗高髂嵴L5/S1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入路相对简单,透视次数少,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高髂嵴腰5/骶1 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对脊柱感染的诊断效率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郭超峰 张广 +7 位作者 胡小江 徐东宬 唐博 张宏其 唐明星 刘少华 李艳冰 高琪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5-871,共7页
目的:脊柱感染是一种比较少见且治疗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因此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检测方法诊断脊柱感染存在敏感性低和耗时长等局限性。... 目的:脊柱感染是一种比较少见且治疗棘手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使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增加,同时检测技术进步导致检出率增加,因此脊柱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检测方法诊断脊柱感染存在敏感性低和耗时长等局限性。在脊柱感染的临床诊疗中,判断病原体的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许多患者在脊柱感染早期因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不能得到快速精准的诊断,造成诊断延迟,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临床上急需一种高特异度、高灵敏度、耗时少的检测脊柱感染病原体的技术。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是近几年新兴的前沿技术,其可以检测样本中已知的所有病原体,已应用于诊断临床上非典型的、罕见的感染性疾病。本研究旨在分析mNGS技术在脊柱感染术后诊断病原体中的敏感度,以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82例脊柱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检测其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术中取得患者病灶组织标本,并进行微生物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mNGS检测。根据mNGS检测结果,将82例患者分为针对用药组(n=71)和经验用药组(n=11)。术后定期随访,根据病理学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评价m NGS检测脊柱感染病原体的敏感度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NGS检测脊柱感染病原体的阳性率(86.59%,71/82)显著高于微生物培养(18.99%,15/79)和PCT检测(30.23%,13/43)。针对用药组与经验用药组的术前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和入院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对mNGS检测结果和微生物培养结果阳性率无明显影响(P=0.681)。针对用药组患者的术后CRP、ESR呈下降趋势;术后30 d,针对用药组的ESR较经验用药组明显下降(P=0.044)。结论:相比于微生物培养和PCT检测,mNGS检测脊柱感染病原体的敏感度更高;与经验用药相比,根据mNGS检测结果针对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脊柱感染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徙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郭超峰 胡小江 +5 位作者 李韬 张宏其 高琪乐 唐明星 刘少华 李艳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62-767,共6页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徙能力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某院住院的脊柱结核行脊柱内固定患者(结核组,72例)和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行脊柱内固定的患者(对照组,76例),测定... 目的探究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迁徙能力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1日—2021年12月1日某院住院的脊柱结核行脊柱内固定患者(结核组,72例)和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行脊柱内固定的患者(对照组,76例),测定患者骨密度,结核组和对照组各采集6例患者手术时取的钉道血提取BMSCs,将提取的BMSCs进行单纯培养和卡介苗(BCG)共培养(即在BMSCs中加入BCG进行共培养),采用划痕试验测定各组第8小时、第16小时、第24小时BMSCs迁徙率,比较各组BMSCs迁徙能力的差异,并对BMSCs标本来源患者骨密度和BMSCs迁徙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核组患者的骨密度[(0.84±0.19)g/cm^(2)]低于对照组[(0.95±0.16)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组患者BMSCs迁徙率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BCG共培养后,结核组患者BMSCs迁徙能力依旧明显降低(P<0.05)。在第8小时和第16小时BMSCs迁徙率与其标本来源患者的椎体骨密度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0、0.67。结论较胸腰椎骨折或椎管狭窄者患者,脊柱结核患者骨密度明显降低,脊柱结核患者BMSCs迁徙能力减弱;BCG对BMSCs的迁徙能力无明显影响,骨密度与BMSCs迁徙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卡介苗 细胞迁徙 骨密度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脂联素与软骨细胞增殖
5
作者 王昱翔 谢江 +2 位作者 张宏其 李炯 唐明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6-911,共6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对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关节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肥大过程产生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IS患者和正常人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提取IS患者和正常人组的关节突原代软骨细胞,用蛋白质... [目的]探讨脂联素是否对特发性脊柱侧弯(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关节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和肥大过程产生影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IS患者和正常人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提取IS患者和正常人组的关节突原代软骨细胞,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脂联素及其受体Adipo R1、软骨细胞标志蛋白ColⅡ和肥大标志物Col X的表达情况。不同浓度脂联素刺激IS组软骨细胞,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S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19.3±11.5)μg/ml vs(9.5±8.4)μg/ml,P<0.05],且IS组女性[(19.3±11.5)μg/ml vs(11.9±8.8)μg/ml,P<0.05]和男性患者[(9.3±4.5)μg/ml vs(3.7±3.3)μg/ml,P<0.05]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正常人组女性和男性的水平。IS患者软骨细胞中脂联素[(1.4±0.3)vs(1.0±0.1),P<0.05]、Adipo R1[(1.3±0.3)vs(1.0±0.2),P<0.05]和ColⅡ[(1.8±0.7)vs(1.0±0.7),P<0.05]的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而Col X[(0.2±0.1)vs(1.0±0.8),P<0.05]的蛋白水平则低于正常人组。不同浓度脂联素刺激IS组软骨细胞后,Adipo Q、AdipoR1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P<0.05),ColⅡ和抗凋亡因子Bcl2的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而ColX、Bax蛋白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血浆中升高的脂联素水平可能通过上调AdipoR1、Bcl2和ColⅡ,以及下调Bax和Col X来促进IS患者软骨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肥大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软骨细胞 脂联素 脂联素受体-1(AdipoR1)
原文传递
中国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指南(2022年版) 被引量:15
6
作者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 张宏其 +1 位作者 李亮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537-1548,共12页
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一直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规范的抗痨治疗是临床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途径,但对于合并巨大椎旁脓肿、伴随神经压迫、出现脊柱失稳、后凸畸形等情况,往往还需要借助外科治疗来清除结核病灶、... 脊柱结核作为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一直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规范的抗痨治疗是临床治愈脊柱结核的根本途径,但对于合并巨大椎旁脓肿、伴随神经压迫、出现脊柱失稳、后凸畸形等情况,往往还需要借助外科治疗来清除结核病灶、解除神经压迫、矫正畸形以及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故此,外科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目前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还存在许多问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组织60余位全国脊柱结核领域专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最新进展,借鉴国外相关指南,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反复讨论,制定本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外科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南方汉族不同部位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性别分布差异研究
7
作者 何丹 刘少华 +5 位作者 郭超峰 刘金洋 黄荣富 周莹 李艳冰 高琪乐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累及不同部位的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性别分布差异。方法连续收录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新发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结核累及部位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各组人群中性别、...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累及不同部位的结核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性别分布差异。方法连续收录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南方地区新发结核病患者为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按结核累及部位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各组人群中性别、年龄差异,计算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结核病患者344例(单纯脊髓脊柱结核患者12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175例,多发结核患者49例),健康志愿者350例。病例组中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OR=1.285)。单纯肺结核(OR=1.440)和多发结核患者(OR=1.306)中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脊髓脊柱结核患者中女性比例显著高于单纯肺结核患者(P<0.05,OR=1.696),但尚不能认为单纯脊髓脊柱结核患者与对照组间存在性别差异(P=0.636)。结论男性是罹患肺结核及多发结核的危险因素,女性则更容易进展为脊髓脊柱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肺结核 脊髓脊柱结核 多发结核 性别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韬 张耕铭 +1 位作者 张宏其 郭超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579-1584,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远端叠加(distal addingon)现象是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远端叠加现象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文献报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畸形。远端叠加(distal addingon)现象是AIS患者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远端叠加现象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既往文献报道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下固定椎的选择、生长潜能、胸弯和腰弯相关因素、L4椎体倾斜方向、肩平衡、冠状面平衡等。但目前关于远端叠加现象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尚存在争议。本文对远端叠加现象的定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防治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认识此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选择性胸弯融合术 远端叠加现象 下固定椎
原文传递
经畸形复合椎截骨治疗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宏其 唐明星 +6 位作者 肖力戈 高琪乐 郭超峰 刘少华 王昱翔 邓盎 刘金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4-754,共11页
目的探讨经畸形复合椎截骨技术(deformed complex vertebral osteotomy,DCVO)治疗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8例,... 目的探讨经畸形复合椎截骨技术(deformed complex vertebral osteotomy,DCVO)治疗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治愈型脊柱结核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39.5±15.0)岁(范围9~78岁)。病变主要累及节段:胸段14例、胸腰段16例、腰段3例。33例患者采用两种不同的截骨治疗策略,20例采用DCVO技术治疗(DCVO组),13例采用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 column resection,VCR)治疗(PVCR组)。DCVO技术将多个畸形融合的病椎定义为"病椎复合体",在病椎复合体内进行截骨,两截骨面交汇于病椎复合体前缘,形成截骨处的闭合铰链,完全闭合截骨区域使骨-骨融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相关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为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及节段后凸角。采用Frankle神经功能分级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72个月。DCVO组手术出血量(1315.00±462.57)ml,手术时间(293.00±83.86)min,并发症发生率为1.5%;均明显低于PVCR治疗组(P<0.05)。DCVO组术前节段后凸角为96.80°±6.32°,术后为29.10°±6.96°,较术前平均矫正67.7°,矫正率为69.9%,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77,P<0.05)。DCVO组矢状位参数:术前TK为96.96°±29.13°,术后为37.15°±4.88°,末次随访为37.00°±3.89°,TK术后矫正59.81°,矫正率为61.7%;术前LL为66.70°±21.21°,术后为42.25°±5.53°,末次随访为41.90°±4.98°,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997,P<0.05)。两组患者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矢状位参数、脊柱骨盆参数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手术前后矢状面及脊柱骨盆各参数(除PI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参数、脊柱骨盆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所有术前有神经障碍的患者,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地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结核性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采用DCVO技术治疗安全、有效,与传统VCR技术相比其临床疗效更好、并发症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脊柱后凸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先天性颈胸段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宏其 杜宇轩 +4 位作者 刘金洋 邓盎 王昱翔 吴建煌 郭超峰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1112-1121,共10页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颈胸段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手术策略,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14例,女9例,男5例。其中8例患者在术前行颅环弓牵引治疗。7例患者采用后柱截骨矫形融合手术...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颈胸段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手术策略,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14例,女9例,男5例。其中8例患者在术前行颅环弓牵引治疗。7例患者采用后柱截骨矫形融合手术,余7例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截骨矫形融合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侧凸Cobb角、T1倾斜角、锁骨角、颈椎倾斜角、双肩高度差、矢状位平衡、冠状位平衡、局部后凸角等影像学参数,评估手术矫形及随访丢失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并通过术前及术后24个月随访时完善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 naires-22,SRS-22)评估功能情况及治疗效果等。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85±1.79)h(范围5~11 h);术中出血量(685.71±265.61)ml(范围400~1200 ml),随访时间(37.28±13.75)个月(范围24~72个月)。主弯Cobb角术前为50.20°±15.19°,术后为10.91°±6.46°,术后1年为10.53°±6.42°,末次随访为10.14°±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55,P<0.001),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2,P<0.001),术后矫正率为78.32%±11.41%。T1倾斜角术前为16.08°±8.06°,术后为3.71°±2.40°,术后1年为4.05°±1.94°,末次随访为3.97°±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55,P=0.001),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P<0.001),术后矫正率为69.56%±25.86%。颈椎倾斜角术前为7.45°±3.72°,术后为2.45°±1.12°,术后1年为2.75°±0.89°,末次随访为3.10°±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5,P=0.008),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01),术后矫正率为57.92%±25.41%。术前双肩高度差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Shapiro-Wilk检验,P=0.017),术前为0.97(0.54,1.32)cm,术后为(0.53±0.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P=0.001),术后矫正率为50.17%±27.38%。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24个月完成SRS-22问卷,总分由术前(4.21±0.29)分提高至术后(4.81±0.17)分(t=7.35,P<0.001)。除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上肢麻木外,余13例均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单纯后路矫形融合术及后路半椎体截骨矫形融合术均可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并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术者可根据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截骨术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全身与局部骨结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石磊 张宏其 +7 位作者 李韬 袁小港 郭超峰 唐明星 刘少华 李艳冰 易小平 高琪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目的]比较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 STB)和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 PS)患者的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病灶局部骨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的脊柱骨质破坏患者36例,分为STB组... [目的]比较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 STB)和化脓性脊柱炎(pyogenic spondylitis, PS)患者的全身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与病灶局部骨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脊柱外科的脊柱骨质破坏患者36例,分为STB组与PS组,两组患者按性别进行配对,比较两组全身术前骨密度、病椎与邻椎的CT灰度值、术中取出的病灶周围骨组织体积骨量(bone volume/tissue volume, BV/TV)、骨小梁厚度(thickness of trabecular bone, Tb.Th)和骨小梁分离度(sparse density of trabecular, Tb.Sp)。[结果] STB组与PS组腰椎总和骨密度、股骨颈部骨密度、转子区骨密度、Ward三角区骨密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患者革兰染色阳性组与阴性组间腰椎总和骨密度、股骨颈部骨密度、转子区骨密度、Ward三角区骨密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TB组病椎CT灰度值显著大于PS组(P<0.05)。STB组和PS组病灶周围硬化骨质CT灰度值均显著增高(P<0.05),且是STB组显著高于PS组(P<0.05)。STB组的BV/TV和Tb.Th显著高于PS组(P<0.05),前者的Tb.Sp显著小于后者(P<0.05)。[结论]与PS相比,脊柱结核患者病灶周围病理性成骨更显著,病灶局部骨小梁密度、厚度增高,但两组患者全身骨密度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化脓性脊柱炎 骨密度 病灶硬化骨 CT 显微CT
原文传递
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韬 高琪乐 +3 位作者 张耕铭 张宏其 袁小港 郭超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7-1110,共4页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应力骨折的16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行后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椎侧部至前侧,于上下节段各置入2~3对... [目的]介绍强直性脊柱炎应力骨折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对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段应力骨折的16例患者行上述手术治疗。行后正中切口,显露骨折椎侧部至前侧,于上下节段各置入2~3对椎弓钉。切除相应的椎板关节突,清理骨折间隙,在上下对椎体行“V”形截骨,截骨间隙植骨。安放双侧棒,调整钉-棒系统,闭合截骨间隙。[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除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显著下降,经康复治疗4个月后恢复外,其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影像方面,随访时胸椎后凸角、整体后凸角、固定节段角度、局部后凸角、矢状面躯干偏距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所有骨折端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结论]后路经骨折线闭合截骨能彻底清除骨折断端坏死组织,明显缓解疼痛,并矫正畸形,利于骨折愈合,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应力骨折 后凸畸形 经骨折线闭合截骨 后路
原文传递
双侧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13
作者 江仲景 刘敏智 +2 位作者 邓盎 郭超峰 张宏其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1220-1229,共10页
目的探讨双侧生长棒技术(dual growing rods,DG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DGR治疗EOS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初次手术时年龄为(9.0±1.4)岁... 目的探讨双侧生长棒技术(dual growing rods,DG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1年8月采用DGR治疗EOS患者共20例,男8例,女12例;初次手术时年龄为(9.0±1.4)岁(范围6.3~10.8岁);术前侧凸Cobb角为59.0°±16.8°(范围41.2°~103°)。主要观察指标为侧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T1~T12高度、T1~S1高度、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顶椎偏距(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及坎贝尔空间供肺比(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20例患者随访时间(28.07±14.30)个月。初次住院时间为(20.56±8.28)d,初次手术时间为(211.70±39.80)min,初次手术出血量为(255.00±149.50)ml,手术撑开为(1.60±0.51)次/例。主弯Cobb角自术前59.00°±16.80°降至初次术后的33.40°±11.80°,术后1年为29.67°±11.67°,末次随访时为29.40°±11.30°;术前胸椎后凸角为41.39°±6.06°,初次术后减少至31.72°±3.56°,术后1年为30.32°±4.26°,末次随访时为30.24°±4.23°;术前腰椎前凸角为45.90°±8.03°,初次术后减少至42.65°±9.05°,术后1年为41.55°±7.84°,末次随访时为41.53°±8.21°;术前T1~S1高度为(31.76±4.42)cm,初次术后增加至(34.64±3.96)cm,术后1年为(36.73±3.87)cm,末次随访时为(37.28±4.36)cm;术前T1~T12高度为(17.38±2.76)cm,初次术后增加至(19.39±2.86)cm,术后1年为(21.77±2.71)cm,末次随访时为(21.91±2.74)cm;术前冠状面平衡为(1.52±0.73)cm,初次术后减少至(0.87±0.38)cm,术后1年为(0.81±0.38)cm,末次随访时为(0.77±0.37)cm;术前矢状面平衡为(1.94±0.78)cm,术后减少至(1.42±0.56)cm,术后1年为(1.28±0.55)cm,末次随访时为(1.26±0.57)cm;术前AVT为(4.33±1.85)cm,初次术后减少至(2.16±1.47)cm,术后1年为(1.63±1.17)cm,末次随访时为(1.61±1.23)cm;SAL自术前0.88±0.05增加至初次术后0.94±0.03,术后1年为0.96±0.01,末次随访时为0.97±0.01;以上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仅SA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0,P=0.001),余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25%(5/20),包括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移位,2例横突钩脱钩及1例近端交界性后凸,均经翻修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双侧生长棒技术可有效控制EOS进展,保留脊柱纵向生长潜能,为患儿胸廓发育争取时间,能提供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生长和发育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鼠脊髓挫伤后慢性期脊髓微血管网络的三维形态学表征
14
作者 杨彦 曹勇 +4 位作者 姜力元 段春岳 吴建煌 胡建中 吴天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2-1265,共4页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SRμCT)表征大鼠脊髓挫伤(SCC)后髓内微血管在慢性恢复期的三维形态计量学特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取自中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48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SCC后12周和24周组(n=16/组)。SCC后1...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显微断层成像(SRμCT)表征大鼠脊髓挫伤(SCC)后髓内微血管在慢性恢复期的三维形态计量学特点。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取自中南大学动物实验中心)48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SCC后12周和24周组(n=16/组)。SCC后12周和24周组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建立SCC模型, 对照组仅行椎板切除术。3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行脊髓血管灌注造影并取标本行SRμCT扫描成像(n=8/组)和血管免疫荧光染色(n=8/组), 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SCC后的慢性恢复期, 大鼠后肢BMS评分仅恢复至正常水平的61.1%~64.7%, 髓内血管再生进入平台期。RECA-1+血管密度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3.12±21.30)/mm2比(100.25±21.81)/mm2, t=1.194, P>0.05], 血管容积比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5±1.72)%比(12.61±1.87)%, t=1.936, P>0.05], 分支节点密度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600.0±1 319.1)/mm^(3)比(4 025.0±1 513.5)/mm^(3), t=0.810, P>0.05), 中央沟动脉血管分支计数在SCC后24周和12周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0±29.8)/mm^(3)比(126.3±32.1)/mm^(3), t=-0.354, P>0.05]。结论大鼠SCC后慢性期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进入平台期可能与脊髓髓内微血管内源性再生的终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挫伤 血管构筑 同步辐射
原文传递
宏基因组测序在骨关节感染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韬 高琪乐 +1 位作者 刘少华 郭超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898-901,共4页
骨关节感染(osteoarticular infections, OAIs)在临床上仍然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准确和早期发现引起骨关节感染的病原体,对于实施临床治疗很重要。传统的技术检测速度慢、阳性率低。因此,特别需要发展出更好的方法或技术来确定引起... 骨关节感染(osteoarticular infections, OAIs)在临床上仍然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准确和早期发现引起骨关节感染的病原体,对于实施临床治疗很重要。传统的技术检测速度慢、阳性率低。因此,特别需要发展出更好的方法或技术来确定引起骨关节感染的病原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检测骨关节感染病原体速度快、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工具。本文总结了主要传统技术在骨关节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并讨论了宏基因组测序在骨关节感染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测序 骨关节感染 病原体 诊断
原文传递
后柱缩短钛网植骨治疗活动期胸腰段结核成角后凸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昱 张宏其 +5 位作者 王昱翔 郭超峰 刘少华 邓盎 高琪乐 徐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后柱缩短钛网植骨治疗活动期胸腰段结核成角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12月,共对25例活动期胸腰段结核成角后凸患者行病灶清除后柱缩短钛网植骨术,总结分析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 [目的]探讨后柱缩短钛网植骨治疗活动期胸腰段结核成角后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12月,共对25例活动期胸腰段结核成角后凸患者行病灶清除后柱缩短钛网植骨术,总结分析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手术切口均达一期愈合。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36.25±6.32)月。末次随访时,25例患者VAS、ODI及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1)。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局部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偏移(SVA)及骨盆倾斜角(PT)显著减小(P<0.05),而骨盆入射角(PI)和骶骨倾斜角(SS)显著增加(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时,25例患者无断钉断棒、拔钉等内固定失败情况,无钛网断裂、移位、沉降;所有患者结核病灶静止,达到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柱缩短病灶清除钛网植骨技术是一种治疗活动期胸腰段结核成角后凸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后凸 胸腰段 截骨术
原文传递
全身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下颈椎绞锁脱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中麒 李淼 +4 位作者 曹勇 段春岳 吴建煌 胡建中 吴天定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下颈椎绞锁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53例外伤性下颈椎单节段脱位合并单/双侧关节突关节绞锁患者...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后手法牵引复位联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治疗下颈椎绞锁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收治的53例外伤性下颈椎单节段脱位合并单/双侧关节突关节绞锁患者资料。男36例,女17例;年龄18~64岁,平均45.5岁。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手法牵引复位联合ACDF治疗,通过观察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的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6~3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切口无感染,均一期愈合。患者术后出现谵妄2例,腹胀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中枢性尿崩1例。术后影像学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实现颈椎序列复位,椎间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脱。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脊髓功能ASIA分级与术前相比,总体改善率为84.9%(45/53),VAS评分(2.0±0.5)分、mJOA评分(13.1±3.1)分、NDI指数(16.6±5.9)与术前[(7.5±1.5)分、(6.9±3.5)分、37.8±7.8]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评估患者损伤状态的前提下,全身麻醉后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手法牵引复位联合ACDF是治疗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关节突绞锁的安全、有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脱位 手法复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