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施——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
1
作者 王皓磊 尹鹏 江学良 《大学教育》 2023年第12期27-30,共4页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林业...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的工科专业,但目前仍存在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新形势下经济发展不适应等问题。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文章通过分析部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际,基于OBE教育理念,重新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架构、内容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了“林—土”融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了全过程、全方位、多维度的课程评价机制以及覆盖全要素的持续改进机制,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期为其他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OBE教育理念 土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传统工科专业教育的创新发展与实现路径——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江学良 杨慧 +1 位作者 王皓磊 尹鹏 《高等建筑教育》 2021年第2期22-29,共8页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在新经济建设背景下面临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内容体系与平台建设规模小且分散、运行机制缺少“闭环”检验等问题,这些问题亦普遍存在于其他传统工科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以生为...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在新经济建设背景下面临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内容体系与平台建设规模小且分散、运行机制缺少“闭环”检验等问题,这些问题亦普遍存在于其他传统工科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以生为本、成果导向、全要素协同”育人理念为统领,通过优化和完善6个内容体系和6个教育教学平台,建立持续改进的课内、校内与校外“三循环”机制,构建“新理念指导、全要素协同育人”的全员、全过程、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专业先行,学科后发再并行”的发展思路,“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实施路径,师生全员全过程深度参与及学院自主办学的经验对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工科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教育创新发展 新工科教育
下载PDF
林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特色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新 肖宏彬 《实验室科学》 2017年第6期105-108,共4页
为提高林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对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特点,优化了实验课程内容,提出了开放式、研究型的实验教学环境,突出了林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实现了土木工程专... 为提高林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对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特点,优化了实验课程内容,提出了开放式、研究型的实验教学环境,突出了林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实现了土木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林业高校"非林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高校 土木工程 实验教学 特色研究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研究——以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世嫒 陈伯望 易锦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第8期25-27,共3页
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研讨,纷纷把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一流研究生主要为培养其一流的创新实践能力。鉴于... 近年来,各高校按照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决策部署,积极开展一流学科建设研讨,纷纷把培养一流研究生人才作为重中之重。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言,一流研究生主要为培养其一流的创新实践能力。鉴于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的特色,该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尤显重要。通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构建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以达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建筑与土木工程 专业学位 创新实践能力
下载PDF
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袁健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2期269-271,共3页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思路,并从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专技教师和实验教学方式... 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文章分析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土木工程材料与结构实验创新型教学体系的思路,并从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专技教师和实验教学方式等方面给出具体的改革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 结构实验 教学体系
下载PDF
数值仿真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天鹏 《科教文汇》 2018年第6期55-58,共4页
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结构试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将数值仿真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教学中,弥补常规教学和真实试验... 结构试验是土木工程专业中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在本科教学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针对目前结构试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将数值仿真技术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试验教学中,弥补常规教学和真实试验中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值仿真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结构试验 数值仿真 教学
下载PDF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占雪芳 肖和玉 《中国校外教育》 2017年第A01期115-116,共2页
首先,就目前'一带一路'政策大环境提出了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其次,就五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学生学习兴趣、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教材内容及BIM技术植入专业英语教学达成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 首先,就目前'一带一路'政策大环境提出了学习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其次,就五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学生学习兴趣、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教材内容及BIM技术植入专业英语教学达成度)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了调查报告并获得了重要的结论.最后,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提出了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的根本是在加强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院校 土木工程 专业英语 调查问卷 现状调查
下载PDF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研究与探讨
8
作者 陈爱军 白帆 +2 位作者 刘洋 王航 杨磊 《产业科技创新》 2021年第5期38-40,共3页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作为土木工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又能反映学生动手和实操综合能力。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无法正常参与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疫情下的专业实践之路迫需调整。本文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 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作为土木工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又能反映学生动手和实操综合能力。由于疫情的影响,学生无法正常参与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疫情下的专业实践之路迫需调整。本文基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探讨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列举了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防疫常态化形势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对策,并对今后特殊时期土木工程的专业实践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疫情期间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专业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教育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 疫情防控常态化 应对措施 互联网
下载PDF
交叉学科背景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珏 王亦龙 +3 位作者 袁健 尹健 田冬梅 邓涵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31期209-211,共3页
交叉学科类课程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科学构建学生、教师、企业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在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借助企业工程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 交叉学科类课程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科学构建学生、教师、企业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在建立专业的教学团队的基础上,借助企业工程背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该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与探索。该模式可为新工科背景下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方法 问题分析
下载PDF
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模型的级联失效分析
10
作者 李倩 韦洁琳 刘锋涛 《运筹与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8,共7页
为构建符合工程项目组合特点的风险扩散模型,解决风险扩散问题。本文考虑风险扩散的双关系载体—项目交互关系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的双层相依网络模型,运用级联失效理论提出风险扩散规则,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风险... 为构建符合工程项目组合特点的风险扩散模型,解决风险扩散问题。本文考虑风险扩散的双关系载体—项目交互关系和风险因素逻辑关系,构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的双层相依网络模型,运用级联失效理论提出风险扩散规则,通过数值仿真分析风险扩散特征。仿真结果发现:工程项目组合中,双层网络模型能够反映风险在项目和风险因素双关系载体中的扩散特征;与单层网络风险扩散模型相比,构建的模型展现出差异性的风险扩散效应,风险扩散在工程项目组合中表现出更剧烈的级联失效过程。风险扩散模型作为工程项目组合风险扩散问题的前置性研究,为进一步风险扩散网络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项目组合 风险扩散模型 双层相依网络 级联失效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建设
11
作者 尹伊璐 陈爱军 +1 位作者 李世龙 李若宜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84-87,共4页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亟须改革。该文通过对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发现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完善课设体系、促进学科交叉、加强... 在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亟须改革。该文通过对当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发现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实践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通过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完善课设体系、促进学科交叉、加强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师生互动等措施,培养更具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满足新工科时代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土木工程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校企合作 改革建设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注浆施工参数预测——以广州地铁18号线隧道注浆工程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粤华 翟利华 +2 位作者 刘旭 张聪 王树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45-3052,共8页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施工过程中极易对既有运营地铁线产生不利影响,而广泛采用的超前预注浆尚处于以经验性选取注浆施工参数的阶段,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为此,首先以开挖段地层物性参数、地层位移变化值作为输入层,注浆施工参数为... 新建隧道下穿既有运营地铁线施工过程中极易对既有运营地铁线产生不利影响,而广泛采用的超前预注浆尚处于以经验性选取注浆施工参数的阶段,导致工程事故频发。为此,首先以开挖段地层物性参数、地层位移变化值作为输入层,注浆施工参数为输出层,构建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注浆施工参数预测模型;其次,以MAPE(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作为预测精度评价指标,采取试算法对BP神经模型参数(隐含层节点数目、学习率)进行了探讨;最后,将提出的BP神经网络用于指导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当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隐含层节点数为9、学习率为0.01、训练次数为20 000以及精度目标值为1×10^(-4)时,模型适用性评价显示预测值与监测值之间最大相对误差为19,平均相对误差均低于13,说明提出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行;进一步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预测的注浆施工参数进行注浆后掌子面稳定、开挖过程中未发生隧道塌方等事故,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研究成果也可在隧道下穿其他结构或建筑物灾害防控注浆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下穿 既有运营地铁线 BP神经网络 注浆施工参数
下载PDF
新工科视域下面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颖 刘鹏 +3 位作者 张聪 尹健 曹建文 汤燕群 《西部素质教育》 2023年第17期25-28,共4页
文章首先阐述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新工科视域下面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合理设置课程顺序,做好课程体系内部课程间的衔接;重点圈定教学内容,锚定新工科培养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文章首先阐述了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新工科视域下面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包括合理设置课程顺序,做好课程体系内部课程间的衔接;重点圈定教学内容,锚定新工科培养目标;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 工程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新工科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的工程项目信息协同管理关键成功因素研究
14
作者 卢喜军 李倩 《科技和产业》 2023年第12期172-178,共7页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建筑业也进入升级改革阶段。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理念未转变等问题,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协同管理仍有一定难度。因此,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采用WSR(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建筑业也进入升级改革阶段。但由于技术不成熟、理念未转变等问题,工程项目实施信息协同管理仍有一定难度。因此,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出发,采用WSR(物理-事理-人理)系统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3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构建成功因素清单,同时采用DEMATEL-ISM(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方法,分析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协同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结果表明,配套的法律法规、充足的资金、外部环境等是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协同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提高信息协同管理效率和质量,促进项目信息协同管理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协同 WSR系统方法论 DEMATEL-ISM(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解释结构模型)
下载PDF
钢筋增强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15
作者 陈爱军 陈义龙 +3 位作者 贺国京 王航 杨磊 王皓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6-1135,共10页
为改善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刚度在到达极限荷载55%~70%区间内存在减小的问题,设计制作了3组共12根钢筋增强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通过改变配筋率进行三分点加载试验,并与相同设计参数的胶合木梁和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进行... 为改善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刚度在到达极限荷载55%~70%区间内存在减小的问题,设计制作了3组共12根钢筋增强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通过改变配筋率进行三分点加载试验,并与相同设计参数的胶合木梁和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进行对比试验。观察记录试件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现象,实测各组试件的极限承载力、荷载位移曲线和应变曲线,对比分析增强筋对各组试件破坏机理、抗弯刚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与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相比,钢筋增强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整体弯曲刚度在增强筋的作用下均有显著提高,钢夹板-螺栓连接试验梁在到达极限荷载55%~70%区间内刚度减少问题得到明显改善。钢筋增强钢夹板-螺栓连接试验梁的破坏形式随着配筋率的增大,逐渐由受拉脆性破坏向受拉延性破坏再到受压延性破坏进行转变。增强梁截面应变沿高度方向的分布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依据试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得出了钢筋增强钢夹板-螺栓连接试验梁抗弯计算公式,其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表明,在钢夹板-螺栓连接胶合木梁受拉区配置增强筋可以有效改善其后期刚度减少的问题,并提升其抗弯性能,可为此类连接木梁的增强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合木 钢夹板-螺栓连接 钢筋增强 抗弯性能 承载力计算
下载PDF
非对称集中荷载下无腹筋RC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16
作者 袁健 刘家栋 段绍伟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8,共8页
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 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载-跨中位移曲线和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并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公式、修正压力场理论、基于截面应变分析的抗剪模型和Zsutty统计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小剪跨比恒为1.0的无腹筋简支梁,大剪跨比为2.0~4.0的梁均在大剪跨段发生剪切破坏;当大剪跨比由3.0增大至3.5时,梁的极限承载力出现由大剪跨段控制转变为小剪跨段控制的现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预测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与试验结果相反,而Zsutty统计公式的预测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荷载 钢筋混凝土 无腹筋梁 受剪性能 静力试验
下载PDF
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圆弧拱的自由振动分析
17
作者 陈隆凯 蔡勇 +1 位作者 吕晓勇 谢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5,共11页
拱通常采用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增加其面外稳定性,而离散侧向平移支撑会产生振型耦合效应,显著影响拱的振动特性。为研究等间距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对两铰圆弧拱自由振动的影响,通过假定拱的耦合振型,基于Hamilton原理求解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圆... 拱通常采用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增加其面外稳定性,而离散侧向平移支撑会产生振型耦合效应,显著影响拱的振动特性。为研究等间距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对两铰圆弧拱自由振动的影响,通过假定拱的耦合振型,基于Hamilton原理求解离散侧向平移支撑圆弧拱的自振频率,并与有限元数值结果比较。同时,还探究了拱的面外长细比、圆心角以及侧向支撑的数量和位置对拱的临界刚度及最大基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假定的耦合振型可以描述复杂的离散侧向平移支撑拱的弯扭振型,并能准确预测拱的自振频率和支撑临界刚度。侧向平移支撑拱的基频随支撑刚度的增加呈现多种增长模式,根据振型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第1类、过渡和第2类增长模式,不同增长模式之间的转换取决于拱的面外长细比、拱的圆心角、支撑数量以及支撑位置。当拱的面外长细比和拱的圆心角的组合靠近第1类增长模式和其他增长模式的分界线时,拱的支撑临界刚度和最大基频显著增大。支撑位置靠近两端翼缘时可能会改变拱的基频振型,但支撑位置在剪切中心附近时,拱的基频最大。拱基频在第1类增长模式时,支撑数量的增加显著提高拱的最大基频,在过渡增长模式时,支撑数量的增加对最大基频的影响减弱,而在第2类增长模式下,拱的最大基频随支撑数量的增加基本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弧拱 自由振动 侧向支撑 临界刚度 振型
下载PDF
基于OBE-PDCA理念的特设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运行--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慧 江学良 +1 位作者 孙广臣 范文臣 《高等建筑教育》 2022年第3期181-187,共7页
针对当前我国特设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OBE理念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PDCA理念改造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在OBE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式-实践... 针对当前我国特设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OBE理念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并以PDCA理念改造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为例,详细阐述了在OBE理念下实践教学体系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式-实践教学评价的“反向设计”流程,详细分析了PDCA理念下实践教学“计划、运行、监控、改进”的质量管理过程。实践表明,基于OBE-PDCA理念的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与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特设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PDCA 特设专业 实践教学
下载PDF
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李延超 姜安民 +3 位作者 董彦辰 李旋 旷昱芳 曹紫僖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为了解决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法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将BIM技术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首先,对BIM技术与施工进度管理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传统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BIM技术在施工进... 为了解决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方法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将BIM技术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管理效率。首先,对BIM技术与施工进度管理进行概述,归纳总结了传统施工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BIM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对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归纳总结了应用BIM技术进行施工进度管理的具体流程;最后,给出了本次研究的相关结论:将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施工进度管理中应用总体可行,能够为施工进度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建设项目 施工进度管理
下载PDF
木-混组合梁R-ECC连接板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
20
作者 李志波 占雪芳 陈黎 《山西建筑》 2024年第8期1-4,24,共5页
为研究高延性橡胶粉水泥基复合材料(R-ECC)在木-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中的适用性,对木-混组合梁R-ECC连接板和混凝土(RC)连接板的受弯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设计了10组不同参数的R-ECC连接板,探究了连接板厚度、无粘结层区长度、配... 为研究高延性橡胶粉水泥基复合材料(R-ECC)在木-混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中的适用性,对木-混组合梁R-ECC连接板和混凝土(RC)连接板的受弯性能进行了有限元对比分析,设计了10组不同参数的R-ECC连接板,探究了连接板厚度、无粘结层区长度、配筋率及配筋方式等主要影响参数对木-混凝土组合连续梁负弯矩区R-ECC连接板受弯性能的影响,并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设计参数的R-ECC连接板的抗弯承载力有限元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且优于RC连接板;连接板厚度和配筋率对木-混组合梁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大,而无粘结区长度和配筋方式对其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R-ECC连接板 受弯性能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