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陵山区巴东县中药材种植地土壤肥力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宋发军 德格 +3 位作者 于鹏飞 周兰 柯友胜 张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6-59,共4页
检测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大河坝、穿心岩、招凤台、白岩子村的29个中药材种植地土样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中药材种植地以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丰富,达到Ⅰ级水平的土样分别占总样的100%、96.6%、51.7%;钙含量均达到... 检测了巴东县野三关镇大河坝、穿心岩、招凤台、白岩子村的29个中药材种植地土样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中药材种植地以酸性土壤为主;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丰富,达到Ⅰ级水平的土样分别占总样的100%、96.6%、51.7%;钙含量均达到I级水平;总磷含量较高,而总钾含量较低;硼含量均处于Ⅴ级水平;硒含量丰富;不同村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小,但不同中药材种植地的土壤肥力差异较大.该结果可为该地区中药材种植的科学培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巴东县 中药材种植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武陵山区巴东县野三关镇高山蔬菜种植地的土壤肥力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宋发军 柯友胜 +3 位作者 德格 周兰 张宏庆 张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63-66,共4页
研究分析了武陵山区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5个村的代表性高山蔬菜种植地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为酸性土壤,土壤肥力充足;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钙含量处于Ⅰ级的土样分别占总土样数的43.30%、78.33%、93.33%和98.33%;磷和镁含量均... 研究分析了武陵山区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5个村的代表性高山蔬菜种植地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调查区为酸性土壤,土壤肥力充足;有机质、有效钾、全氮和钙含量处于Ⅰ级的土样分别占总土样数的43.30%、78.33%、93.33%和98.33%;磷和镁含量均在Ⅰ级以上;硼含量均高于Ⅴ级;硒含量均大于0.4 mg/kg,属富硒土壤.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长期跟踪检测土壤肥力,科学合理培肥,并且建议当地农民发展富硒特色高山精品蔬菜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区 恩施州 巴东县 菜地 土壤肥力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OsVDAC8的表达模式比较与亚细胞定位分析
3
作者 蒋晓涵 覃永华 +2 位作者 刘学群 李开 王春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1-86,共6页
[目的]研究OsVDAC8的理化性质和表达模式,为探究OsVDAC8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sVDAC8的结构特征及表达谱,然后通过定量PCR对3个不同水稻品种日本晴(NIP)、粤泰A(YTA)、粤泰B(YTB)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组织中OsVDAC8的... [目的]研究OsVDAC8的理化性质和表达模式,为探究OsVDAC8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用生物信息学分析OsVDAC8的结构特征及表达谱,然后通过定量PCR对3个不同水稻品种日本晴(NIP)、粤泰A(YTA)、粤泰B(YTB)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组织中OsVDAC8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通过BiFC对亚细胞定位进行验证。[结果]OsVDAC8编码区全长1014 bp,编码337 aa,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OsVDAC8是具有1个结构域的稳定的定位于线粒体的亲水蛋白,通过11次跨膜形成特异的桶状结构。在ATG上游含有13个与水稻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RiceXPro和MSU Rice Genome Annotation Project水稻基因表达数据库分析结果表明,NIP中OsVDAC8在生殖生长期的茎和花序出现前后幼穗中表达水平最高,在胚乳和根中的表达量较低。对NIP、YTA、YTB 3个水稻品种中OsVDAC8的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OsVDAC8在3个水稻品种四叶期的叶鞘表达水平都非常高,在花粉内容物充实期都很低,但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3个品种中表达水平差异很大,NIP中幼穗发育的整个时期表达量比较稳定,YTB中表达量较低,而在YTA幼穗发育的中后期表达水平逐渐下降。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VDAC8定位于线粒体,与预测结果一致。[结论]OsVDAC8在3个水稻品种中表达模式不同,YTB中整个幼穗发育过程中表达量较低,YTA幼穗发育的中后期表达水平逐渐下降,而NIP中幼穗发育的整个时期表达量都比较稳定。OsVDAC8定位于线粒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VDAC8 表达模式 亚细胞定位
下载PDF
代谢组学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宋发军 黄珍 +4 位作者 罗忠 张鹏 林爱华 孙东立 孟艳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1,共6页
指出了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新兴的一门研究生物体内源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变化规律的组学技术,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 指出了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之后新兴的一门研究生物体内源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在内外因素作用下变化规律的组学技术,是以组群指标分析为基础,以高通量检测和数据处理为手段,以信息建模与系统整合为目标的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积累的数据和信息量的增大,其在药用植物学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也与日俱增.主要对代谢组学的产生、研究方法和技术及其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组学 药用植物 应用
下载PDF
赤霉素处理对重楼种子萌发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宋发军 罗忠 +2 位作者 黄珍 孟艳艳 张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4,共5页
为分析赤霉素(GA_3)处理对重楼种子萌发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检测了500 mg/L外源GA_3处理以及对照处理的华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SOD、POD、CAT和G6PDH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ZT、GA_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 d检测范围内,GA_3处理... 为分析赤霉素(GA_3)处理对重楼种子萌发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检测了500 mg/L外源GA_3处理以及对照处理的华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SOD、POD、CAT和G6PDH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ZT、GA_3、IAA和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 d检测范围内,GA_3处理种子的SOD活性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0 d)早于对照组(第60 d),CAT酶活性最高峰值高于对照组;而且,除第0 d样品外,GA_3处理种子的G6PDH酶活性、CAT酶活性均大于对照组;GA_3处理种子的ZT含量、内源GA_3含量和IAA含量的最高峰值及其出现时间均高于和早于对照组;POD酶活性则均低于对照;GA_3处理种子的ABA含量比对照下降幅度更大,最低值更小.可见500 mg/L外源GA_3处理促进了华重楼种子中SOD、CAT、G6PDH酶活性以及ZT、内源GA_3和IAA含量的增加,降低了POD酶活性以及ABA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重楼 种子萌发 赤霉素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促进种子萌发的重楼内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12
6
作者 宋发军 于鹏飞 +3 位作者 刘佳 席晓圆 赵盛英 张鹏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32,共4页
通过比较60株重楼内生细菌发酵液的水相提取液和有机相提取液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发现8株细菌的有机相提取物具有促萌发作用.将其中4株细菌的发酵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蒸干物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不同浓... 通过比较60株重楼内生细菌发酵液的水相提取液和有机相提取液对冬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发现8株细菌的有机相提取物具有促萌发作用.将其中4株细菌的发酵液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蒸干物用甲醇溶解并稀释成不同浓度处理冬小麦种子.结果表明:肠杆菌属74#菌的石油醚相提取物、不动杆菌属108#菌的氯仿相提取物、芽孢杆菌属138#菌的氯仿相提取物和克雷白氏杆菌属149#菌的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促萌作用较强(p<0.05);其中芽孢杆菌属138#菌的氯仿相提取物的1/2稀释液的促萌作用最强(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内生菌 冬小麦种子 萌发 提取物
下载PDF
重楼种子外种皮提取物对水稻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晓东 张鹏 +3 位作者 宋发军 刘佳 席晓圆 于鹏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98,共3页
研究重楼种子外种皮提取物有机酸、生物碱、酚类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采用碱提酸沉法、酸提法、乙醇浸提法提取重楼种子外种皮中的有机酸、生物碱、酚类,梯度稀释后处理水稻种子,分析提取物对水稻种子48 h的萌发率、第10天对苗高... 研究重楼种子外种皮提取物有机酸、生物碱、酚类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分别采用碱提酸沉法、酸提法、乙醇浸提法提取重楼种子外种皮中的有机酸、生物碱、酚类,梯度稀释后处理水稻种子,分析提取物对水稻种子48 h的萌发率、第10天对苗高、鲜质量以及胚根长的影响。以蒸馏水(CK)作对照。试验结果,3类提取物与CK相比,在2.5~50.0 mg/m L的处理浓度范围内对水稻种子48 h的萌发率、第10天的苗高、鲜质量、胚根长都有抑制作用。在2.5~5.0 mg/m L的低浓度范围内,3类提取物对种子萌发率的抑制作用相差不大,对苗高、鲜质量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依次是酚类〉生物碱〉有机酸,而在10~50 mg/m L的高浓度范围内,3类提取物对种子萌发率、苗高、鲜质量的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依次为:生物碱〉酚类〉有机酸。此外,还发现每类提取物对胚根长度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其他指标的抑制,且在整个处理浓度范围内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是:生物碱〉酚类〉有机酸。通过研究明确了3类物质对种子萌发抑制作用的效果,确定了有机酸、生物碱、酚类是存在于重楼种子外种皮中的3类萌发抑制物,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重楼种子的休眠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种子 外种皮 有机酸 生物碱 酚类 萌发
下载PDF
枝状枝孢霉MD2的Unigene A0323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鹏 周兰 +4 位作者 席晓圆 德格 柯友胜 刘盼 宋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研究真菌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从产紫杉醇真菌枝状枝孢霉MD2中克隆了Unigene A03231的DNA和c DNA全长序列(918 bp).结果表明: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其编码产物含305个氨基酸,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一致性为64%,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3071.5... 为研究真菌紫杉醇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从产紫杉醇真菌枝状枝孢霉MD2中克隆了Unigene A03231的DNA和c DNA全长序列(918 bp).结果表明:该基因不含内含子,其编码产物含305个氨基酸,与短链脱氢酶/还原酶一致性为64%,预测蛋白分子量为33071.5 Da,不存在信号肽,含有2个跨膜结构.Unigene A03231以单拷贝形式存在于基因组,在0~30 h内其表达水平随茉莉酸甲酯诱导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菌株,初步优化了其在大肠杆菌BL21中的诱导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28℃,IPTG浓度0.6 mmol/L,诱导时间8 h.为深入分析该基因的催化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状枝孢霉 紫杉醇 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北虫草CNZ虫草酸提取方法的筛选和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林爱华 苗莉云 +3 位作者 王俊玲 李惠 宋发军 张鹏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9期141-144,共4页
为获得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CNZ虫草酸最适的提取方法,比较了6种虫草酸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醇提法虫草酸的得率最高,达113.31 mg/g,可作为初始提取方法。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次数、固液比、超声时间、... 为获得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CNZ虫草酸最适的提取方法,比较了6种虫草酸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醇提法虫草酸的得率最高,达113.31 mg/g,可作为初始提取方法。进一步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次数、固液比、超声时间、乙醇浓度等条件,获得北虫草CNZ虫草酸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20%(体积分数),固液比1∶10(g∶mL),超声时间20 min,提取次数3次;在优化的提取条件下,北虫草CNZ虫草酸得率为161.06 mg/g,与初始提取条件相比提高了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虫草酸 提取方法 优化
下载PDF
枝状枝孢霉MD2的候选基因A00981的克隆及转基因菌株的构建
10
作者 张鹏 刘盼 +4 位作者 周兰 裴婷 甘喆 李浩东 宋发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为揭示真菌紫杉醇合成分子机制.方法: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候选基因A00981,该基因DNA和cDNA序列分别为969 bp和894 bp;其编码蛋白含有298个氨基酸、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与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具有73%的一致性.... 目的:为揭示真菌紫杉醇合成分子机制.方法:克隆了产紫杉醇内生真菌枝状枝孢霉MD2的候选基因A00981,该基因DNA和cDNA序列分别为969 bp和894 bp;其编码蛋白含有298个氨基酸、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与酰基辅酶A脱氢酶(ACAD)具有73%的一致性.进一步构建该基因的超表达载体pTFC-A00981,并转化枝状枝孢霉MD2,共获得9株转基因菌株.结果: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其中5株转基因菌株的外源基因是以单拷贝方式插入.结论:该结果为深入分析超表达候选基因A00981对枝状枝孢霉MD2紫杉烷类合成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状枝孢霉MD2 紫杉醇 基因克隆 转基因菌株
下载PDF
红花油脂相关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向妮艳 湛蔚 +5 位作者 陈贤军 黄稳 覃尔岱 李刚 严兴初 覃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06-1516,共11页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油料作物。为寻找与红花油脂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已经开发的多态性良好的48对SSR引物,系统分析了来自27个国家74份红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并结合...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是一种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重要油料作物。为寻找与红花油脂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已经开发的多态性良好的48对SSR引物,系统分析了来自27个国家74份红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并结合红花油脂相关性状的表型数据,应用TASSEL3.0中的一般线性模型(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混合线性模型(MLM,mixed linear model)对红花油脂性状和标记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8对SSR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0632~0.3750,平均值为0.2937;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0653~0.5000,平均值为0.3700。UPGMA聚类将74份红花分为3个类群,分别包括7份、52份和15份材料。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74份红花可分为3个亚群,各亚群分别包括7份、55份和12份材料。在显著水平P<0.05条件下,通过GLM和MLM两种模型都检测到了18个与油脂性状相关联的分子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变幅分别为5.42%~20.69%和4.35%~20.69%。两种分析方法相比,除标记Ct589和Ct178不同外,剩余16个标记在两种分析方法中都能检测到。研究表明:所选74份红花种质资源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结构差异性显著,适合用于红花油脂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本研究为高含油量红花辅助育种提供了新的分子标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SSR标记 油脂相关性状 关联分析
原文传递
额尔齐斯河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群体遗传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鄂洲 廖小林 +6 位作者 杨钟 胡兴坤 李伟涛 陈锋 朱滨 王红莹 黄道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2,共8页
由于拦河筑坝、水体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哲罗鲑(Hucho taimen)野生资源急剧衰退,已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急需开展哲罗鲑野生群体的恢复与保护工作,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为了开展科学有效的哲罗鲑人工增... 由于拦河筑坝、水体污染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哲罗鲑(Hucho taimen)野生资源急剧衰退,已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急需开展哲罗鲑野生群体的恢复与保护工作,人工增殖放流已成为最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为了开展科学有效的哲罗鲑人工增殖放流工作,分析其不同来源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非常必要。通过测定来自我国额尔齐斯河(IR)、黑龙江(AR)以及人工繁殖(AP,亲本来源于黑龙江流域)的3个哲罗鲑群体线粒体DNA部分序列(COI和D-loop),并从GenBank下载来自俄罗斯鄂毕河(额尔齐斯河下游河流)、黑龙江流域的部分D-loop序列,比较额尔齐斯河与黑龙江流域哲罗鲑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测定的43尾个体中,线粒体DNA测序长度为2 626bp,共检测出37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8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520~0.952,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32~0.00167,其中IR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最高,AR群体核苷酸多样性最高,而AP群体单倍型与核苷酸多样性均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显示,77.19%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总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7719(P<0.01),表明两个流域的哲罗鲑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无论是仅使用本研究测定的样品,还是加入从GenBank下载的俄罗斯哲罗鲑样品,聚类分析结果均表明存在两个明显的单倍型谱系分支,额尔齐斯河流域哲罗鲑为单独一支,黑龙江流域哲罗鲑聚为另一支。建议加强人工繁殖哲罗鲑的遗传管理和不同水域哲罗鲑增殖放流的遗传学论证,有效维持自然水体哲罗鲑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罗鲑 线粒体DNA 额尔齐斯河流域 黑龙江流域 遗传差异
下载PDF
水稻线粒体基因orf290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梦醒 姜慧 +3 位作者 田泽 刘学群 谭艳平 王春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从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YTA)线粒体基因组中克隆并鉴定了一个6.7kb的CMS相关片段HLsp1,序列预测发现了2个orf,其中一个编码290个氨基酸,暂命名为orf290。构建带有线粒体信号肽的超表达载体35S::Rf1b5'::orf290,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受... 从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YTA)线粒体基因组中克隆并鉴定了一个6.7kb的CMS相关片段HLsp1,序列预测发现了2个orf,其中一个编码290个氨基酸,暂命名为orf290。构建带有线粒体信号肽的超表达载体35S::Rf1b5'::orf290,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受体保持系粤泰B(YTB),以水稻的单拷贝基因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作为内参基因,以潮霉素抗性基因(hpt)作为目的检测基因,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鉴定转基因T0代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并对阳性植株进行花粉镜检和结实率统计。结果显示获得了2株单拷贝转35S::Rf1b5′::orf290植株,并且都有orf290的表达。单拷贝超表达orf290植株的平均花粉可育度30.8%,平均套袋结实率41.6%。这些结果初步证实,线粒体基因orf290可能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 orf290 超表达
下载PDF
外源NO对重楼种子活力及超弱发光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海明 李梅香 +4 位作者 孟艳艳 宋发军 戴甲培 李泽华 耿红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期32-38,共7页
【目的】探究NO对重楼种子萌发质量的改善效果,解决重楼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为重楼种子促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100 μmol/L NO供体—硝普钠处理种子,以相同条件清水处理为对照,记录重楼... 【目的】探究NO对重楼种子萌发质量的改善效果,解决重楼种子萌发困难的问题,为重楼种子促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滇重楼和七叶一枝花的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100 μmol/L NO供体—硝普钠处理种子,以相同条件清水处理为对照,记录重楼种子萌发过程的形态变化和发芽率,并借助电子倍增式CCD的超弱光图像探测系统,检测种子在萌发期间的自发超弱发光强度,研究硝普钠处理后重楼种子自发超弱发光强度的变化。【结果】硝普钠处理的种子比对照提前20 d萌发;在种子萌发后0~30 d,对照与硝普钠处理的种子自发超弱发光无显著差异;在萌发培养后40~60 d,硝普钠处理种子的自发超弱发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在重楼种子萌发过程中,硝普钠处理具有明显改善种质、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种子 一氧化氮(NO) 自发超弱发光 电子倍增CCD
下载PDF
HL-CMS同质异核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的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杰 李威涛 +2 位作者 王春台 刘学群 谭艳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17期20-24,共5页
为了研究红莲型水稻中2个恢复基因与2个不育基因的互作关系,用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与恢复系‘9311’杂交,所得F1代再与保持系‘粤泰B’(‘YTB’)多次回交,最终构建了与不育系‘YTA’同质异核的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 为了研究红莲型水稻中2个恢复基因与2个不育基因的互作关系,用红莲型水稻不育系‘粤泰A’(‘YTA’)与恢复系‘9311’杂交,所得F1代再与保持系‘粤泰B’(‘YTB’)多次回交,最终构建了与不育系‘YTA’同质异核的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根据Rf5和Rf6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分子标记,并对‘L-Rf6’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近等基因恢复系‘L-Rf6’。对近等基因恢复系的不育基因orfh79的表达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Rf6’中orfh79的表达量与‘YTA’比较明显下降。该近等基因恢复系的构建为阐述红莲型水稻多个恢复基因与多个不育基因的互作关系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MS 近等基因系 育性 不育基因
下载PDF
维管束发育相关基因sm-Nvas对水稻稻瘟病抗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俊 卢卫 +2 位作者 谭艳平 刘学群 王春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90-91,94,共3页
[目的]探究烟草维管束发育相关基因sm-Nvas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方法]构建pCAMBIA1305.1-sm-Nvas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转化法转化水稻YTB,对转基因阳性植株接种稻瘟病菌后进行抗性观察。[结果]成功构建了pCAMBIA1305.1-sm... [目的]探究烟草维管束发育相关基因sm-Nvas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方法]构建pCAMBIA1305.1-sm-Nvas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愈伤转化法转化水稻YTB,对转基因阳性植株接种稻瘟病菌后进行抗性观察。[结果]成功构建了pCAMBIA1305.1-sm-Nvas双元超表达载体,获得了转sm-NvasYTB植株。离体接种稻瘟病菌后转基因植株的病斑比受体品种YTB的小。[结论]转sm-Nvas基因水稻具有稻瘟病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管束 sm-Nvas 稻瘟病 抗性
下载PDF
水稻可溶性OsVDAC5蛋白的外源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双红 谌鑫 +2 位作者 程钢 覃永华 王春台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1期2921-2925,共5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水稻(Oryza sativa L.)Os VDAC5的可溶性肽段,将相应的编码区克隆于p 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和GST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p GEX-4T-1-Os V...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水稻(Oryza sativa L.)Os VDAC5的可溶性肽段,将相应的编码区克隆于p GEX-4T-1原核表达载体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和GST亲和层析纯化,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结果表明,成功构建的p GEX-4T-1-Os VDAC5(1-75aa)原核表达载体,经过体外IPTG诱导,在35 k Da处可检测到可溶性目的蛋白,并获得外源蛋白表达的最适温度为15℃和最佳诱导时间为8 h;经过GST亲和层析,SDS-PAGE可检测到较为单一的蛋白条带,得到纯化的GST-Os VDAC5(1-75aa)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OS VDAC5 可溶性表达 亲和层析
下载PDF
新型不育胞质在栽培稻中的分布与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京 刘杰 +3 位作者 喻博伦 王春台 刘学群 谭艳平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3期43-46,共4页
为了分析只含有不育基因orf216在栽培稻中的分布,鉴定具有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种质资源。选取栽培稻824个品系为研究对象,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序列HL-Sp1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初步筛选得到9个候选品系,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基... 为了分析只含有不育基因orf216在栽培稻中的分布,鉴定具有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种质资源。选取栽培稻824个品系为研究对象,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相关序列HL-Sp1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初步筛选得到9个候选品系,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orf H79,orf216的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完成进一步筛选,并用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最终筛选出IR72892,IR43,IR73546 3个只含有不育基因orf216不含orf H79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品系。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已成功的从824个栽培稻种中筛选到新的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类型的新品系,为后续不育系的培育和相关理论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栽培稻 不育基因
下载PDF
水稻OsVDAC4诱饵蛋白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19
作者 白雪琪 谭艳平 +5 位作者 覃永华 王亚楠 杨武 龚秋涵 刘学群 王春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6期90-94,124,共6页
[目的]获得可用于筛选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诱饵蛋白载体。[方法]在对Os VDAC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将Os VDAC4全长ORF分别与p BT3-N和p BT3-SUC连接,构建2个诱饵蛋白载体p BT3-Os VDAC4-N-Cub和p BT3-SUC-Os VDAC4-C-Cub,利... [目的]获得可用于筛选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诱饵蛋白载体。[方法]在对Os VDAC4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将Os VDAC4全长ORF分别与p BT3-N和p BT3-SUC连接,构建2个诱饵蛋白载体p BT3-Os VDAC4-N-Cub和p BT3-SUC-Os VDAC4-C-Cub,利用膜蛋白酵母双杂交技术鉴定出可用于筛库的诱饵蛋白载体。[结果]p BT3-Os VDAC4-N-Cub和p BT3-SUC-Os VDAC4-C-Cub都可以与目标蛋白互作,但由于Os VDAC4的N端有约50个可自由伸展的氨基酸残基导致p BT3-Os VDAC4-N-Cub本底反应非常强,Os VDAC4的C端存在于膜中而没有可自由伸展的氨基酸残基,p BT3-SUC-Os VDAC4-C-Cub的本底反应很弱。[结论]p BT3-SUC-Os VDAC4-CCub可用于文库筛选,这为获取Os VDAC4的互作蛋白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VDAC4 诱饵蛋白载体 膜蛋白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水稻新型胞质不育系L-orfH79与其同核异质YTA的比较
20
作者 李佳洋 田泽 +3 位作者 李威涛 刘学群 王春台 谭艳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5期97-100,共4页
[目的]验证新型细胞质不育系L- orfH79 与其同核异质的近等基因系HL-CMS YTA的区别。[方法]用 orfH79和orf290 这2种分子标记对L- orfH79 和YTA进行分子鉴定,并比较其花粉染色特性、花粉育性、结实率及 orfH79 表达量。[结果]分子标记... [目的]验证新型细胞质不育系L- orfH79 与其同核异质的近等基因系HL-CMS YTA的区别。[方法]用 orfH79和orf290 这2种分子标记对L- orfH79 和YTA进行分子鉴定,并比较其花粉染色特性、花粉育性、结实率及 orfH79 表达量。[结果]分子标记鉴定结果显示L- orfH79只含有不育基因orfH79、不含有orf290 ,YTA同时含有 orfH79和orf290。 L- orfH79 花粉的淀粉沉积比YTA更少,L- orfH79 花粉大小均匀,而YTA的花粉形态不一。L- orfH79 花粉育性、套袋结实率及自然结实率(都低于10%)略高于YTA(都低于5%)。当L- orfH79中引入恢复基因Rf5或者Rf6后花粉形态和颜色都恢复正常。抽穗期 L- orfH79剑叶中的 orfH79 表达量低于YTA,在L- orfH79中引入Rf5或者Rf6后会减少orfH79的表达量。[结论] L- orfH79 是不同于YTA的新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 Rf5 、L- Rf6 可作为其恢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L-orfH79 育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