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明的中国法治与法典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忠民 李鑫潼 《法治社会》 2022年第4期16-29,共14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创新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共同孕育了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指引着生态文明建设从单一、静态的法制体系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创新性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创性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结合,共同孕育了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指引着生态文明建设从单一、静态的法制体系走向多元、动态的法治系统。环境法典以可持续发展为逻辑主线、以重构的法律关系为体系化工具、以适度法典化为编纂模式,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最佳制度集成,是美丽中国和法治中国发展到新阶段的显著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法治思想 生态文明法治理论 环境法典
下载PDF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地方执法协作的困难与改进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生珍 张忠民 《环境保护》 CAS 2023年第5期24-29,共6页
生态环境执法协作作为我国流域的重要执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流域整体保护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克服流域环境治理“集体非理性”的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了流域相关地方须建立执法协作机制。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 生态环境执法协作作为我国流域的重要执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流域整体保护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克服流域环境治理“集体非理性”的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了流域相关地方须建立执法协作机制。近年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地方执法协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执法协作的法律依据不足、内生动力不强、责任界定不清、监督约束不够等困难。为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地方执法协作需要在流域整体主义视角下,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的属地化管理的壁垒,健全执法协作配套法律规定、建立执法协作的激励和信息共享机制、明晰执法协作主体的责任归属、完善执法协作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生态环境执法 地方执法协作
下载PDF
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的限度及其调适
3
作者 张忠民 袁明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基于问题导向,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呈现为环境联系健康的立法观与系统性的风险规制法制。然而,事实因应导向的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干预权利、法律控制乏力与解释空间过大的风险,需要在既有理路框架下,由宪法从立... 基于问题导向,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呈现为环境联系健康的立法观与系统性的风险规制法制。然而,事实因应导向的环境健康风险法律规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过度干预权利、法律控制乏力与解释空间过大的风险,需要在既有理路框架下,由宪法从立法选择与法律实施层面对其进行结构性调适。在立法选择中,有必要重塑环境健康风险预防义务与基本权利并重的立法观,明确环境健康风险系统规制中事权协同的合宪性标准,搭建合理表达预防积极化与比例选择规制措施的规范结构;在法律实施中,需以基本权利作为解释标准,强化环境行政裁量与司法裁判的合宪性控制,避免给私主体增加不必要的损害或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健康风险 法律规制 宪法 限度 基本权利
下载PDF
绿色低碳发展的法治需求与法典化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明 张忠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102,共11页
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话语表达,具有深厚时代意蕴和鲜明价值导向,内部制度优势和外因发展诉求的相互结合是该政策话语转化为法治话语的基础。通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明确环境法需要提供以可持续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话语表达,具有深厚时代意蕴和鲜明价值导向,内部制度优势和外因发展诉求的相互结合是该政策话语转化为法治话语的基础。通过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逻辑进行阐释,明确环境法需要提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标准、以系统性构造为制度指引的法治保障。鉴于既有绿色低碳发展法律规范的体系不足,具有体系化效益的环境法典为之提供了宝贵契机,也为中国环境法增补知识话语、扩大规范范围与革新法律功能起到支撑作用。环境法典应专设“绿色低碳发展编”,在明确基本范畴的基础上,围绕内部构造与外部协调展开编纂:编内要遵循涉碳控制调整的规范范围、经济闭环与新兴制度关照的体系逻辑,以及法律要素实质分析的立法技术;编外需要与其他法律规范有效协调,形成逻辑自足、独立自洽的绿色低碳发展法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发展 法治意蕴 环境法典 基础范畴 体系逻辑
下载PDF
“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论纲--以环境司法为中心 被引量:24
5
作者 张忠民 王雅琪 冀鹏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6,共13页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当下“双碳”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主要围绕政策试点、涉碳市场、绿色金融、行业规制、低碳技术、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展开,所以,其法治回应略显滞后且迫在眉睫,应注重“双碳”目标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而当下“双碳”目标的研究与实践范畴,主要围绕政策试点、涉碳市场、绿色金融、行业规制、低碳技术、新能源转型等领域展开,所以,其法治回应略显滞后且迫在眉睫,应注重“双碳”目标从技术命题拓展到法治命题。周延的法治逻辑表达是“双碳”目标法治回应的开端,应围绕法治理念目标、核心内容、责任分配和运作机理四个维度展开,在法治的理念目标上表达为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分段处理,在法治的核心内容上表达为涉碳公权和私权的科学架构,在法治的责任分配上表达为涉碳多元主体间的责任均衡,在法治的运作机理上表达为涉碳执法与司法的整体联动。精准的法治回应方向是“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的基础,应从立法目的、事权结构、责任主体和联动机制四个面向出发,注重立法目的从碎片分散到定向聚焦、事权结构从相对固化到合理配置、责任主体从失衡单一到均衡多元、联动机制从片面乏力到整体高效。环境司法是“双碳”目标法治回应的关键切入口,应以环境司法的专门化改革作为道路承载,以环境司法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方向承载,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司法之力。综上,“双碳”目标的法治回应创新需要“三步走”策略:近期应确立关联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推进政策规范法律化的改革;中期应借助环境法典编纂的实体支撑作用,助力法律规范体系化和法典化的进化;远期应建立回应型法治模式以保障实质正义,实现实质法治普遍化的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环境司法 环境法典 回应型法
下载PDF
环境法典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与表达——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修订为视角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忠民 侯志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5期91-100,147,共11页
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尚未在规范意义上推开式解构与体系化建构绿色发展理念,有待找寻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环境法的子系统,《循环经济促进法》集中承载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构成了环境法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向,以其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在... 环境法典编纂研究尚未在规范意义上推开式解构与体系化建构绿色发展理念,有待找寻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环境法的子系统,《循环经济促进法》集中承载了绿色发展理念,同时构成了环境法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面向,以其审视绿色发展理念在环境法典中的定位是调校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最佳观测点。确立《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生态化限度应当坚持以生态保护优先为原则、总量控制下的经济优先的基本立场。由《循环经济促进法》走向环境法典,绿色发展理念的制度设计应当明确以企业为义务主体的行为法规范为核心范畴,建构以“控制+防范”的二元系统构造为运行机制,实现以“双碳”政策话语的法制化为创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绿色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促进法
下载PDF
优化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路径--以长江三角洲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琪 袁明 《环境保护》 CSSCI 2020年第20期36-40,共5页
优化开发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其核心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长江三角洲为分析样本,可发现优化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环境规范多元化与环境保护整体化的矛盾紧迫、... 优化开发区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顶层设计,其核心是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以长江三角洲为分析样本,可发现优化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面临多重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环境规范多元化与环境保护整体化的矛盾紧迫、宏观规划指导与微观制度构建之间的衔接不足、政府绩效考核的经济权重和环保权重结构失衡。优化开发区环境保护的法治保障可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为基础,推动环境政策法规体系一体化建设;其次,拓展宏观规划与具体制度构建的融合深度;最后,建立“生态+经济”双元分级的绩效考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开发区 环境保护 法治保障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中国环境司法的能动协同现象与形成发展逻辑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忠民 《中国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9-170,共22页
中国环境司法守正创新,须归纳其表层现象、挖掘深层逻辑。作为中国环境法治异常活跃的板块,中国环境司法显现出审前有限能动、审理适度能动和审后积极能动的能动现象;同时它镶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法体制中,又呈现出政治引领、行政观照... 中国环境司法守正创新,须归纳其表层现象、挖掘深层逻辑。作为中国环境法治异常活跃的板块,中国环境司法显现出审前有限能动、审理适度能动和审后积极能动的能动现象;同时它镶嵌在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法体制中,又呈现出政治引领、行政观照和法院主导的程度各异的协同现象。两大样态共同存在于环境司法专门化体系之中。中国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现象形成于中国特色的党政逻辑,发展于中国社会的改革逻辑。其中,党政逻辑包括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理论逻辑、政法体制执行党的意志的历史逻辑和环境司法体现党政体制创新的实践逻辑;改革逻辑包括增进公益福祉要求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的社会逻辑、优化制度安排支撑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的制度逻辑以及促生软硬合力增进环境司法能动协同的文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司法 政法协同 司法能动主义 党政逻辑 改革逻辑
原文传递
环境法典的体系定位与规范结构——基于宪法与环境法立法交互逻辑的证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忠民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在依宪治国要求下,环境法典与宪法在规范对接中的困惑,成为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要厘清此问题,须立足宪法与环境法的立法互动逻辑,对环境法典的体系定位进行检视,并对环境法典对接宪法的规范要求、可能范围与构建方向予以论证... 在依宪治国要求下,环境法典与宪法在规范对接中的困惑,成为环境法典编纂过程中的首要问题。要厘清此问题,须立足宪法与环境法的立法互动逻辑,对环境法典的体系定位进行检视,并对环境法典对接宪法的规范要求、可能范围与构建方向予以论证,推动环境法典编纂从规范性命题到秩序性命题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编纂 环境法典 依宪治国 体系定位 规范结构 秩序性 交互逻辑 互动逻辑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应用:伦理困境与化解之道
10
作者 王雅佳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112-125,共14页
辅助生殖技术的适用不可避免,但所引发的伦理困境也必须解决。伦理困境之表现可以区分为四类:能否筛选基因以获得救命宝宝,编辑基因以获得完美后代这一涉及基因的伦理困境;如何确定后代出生前的胚胎的定性,后代出生后的知情权的保护这... 辅助生殖技术的适用不可避免,但所引发的伦理困境也必须解决。伦理困境之表现可以区分为四类:能否筛选基因以获得救命宝宝,编辑基因以获得完美后代这一涉及基因的伦理困境;如何确定后代出生前的胚胎的定性,后代出生后的知情权的保护这一涉及后代的伦理困境;能否允许单身女性与丧偶女性使用辅助生殖技术这一涉及主体的伦理困境;应否有限放开代孕这一涉及代孕的伦理困境。为解决这四大困境,应当在满足“儿童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利他目的”;应当发现传统观念与当代思维,对于单亲家庭的不同看法;应当明了“权利处分行为”是否会影响“侵犯人类尊严”的判断。具体而言,可以引入公众讨论渠道,决定对部分辅助生殖技术的适用与否和具体规则;然后基于社会基础的变化与女性经济实力的上升,否定传统观念对单亲家庭的不利看法,指出单身女性与丧偶女性使用辅助生殖技术的合理性;最后在探讨伦理性质与法律规定的相互影响下,确认“权利处分”不能作为行使代孕这一有违人类尊严的行为的辩护理由,应维持全面禁止代孕的现有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伦理规制 基因编辑 死后人工生殖 代孕
原文传递
环境法典绿色低碳发展编的编纂逻辑与规范表达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忠民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共12页
绿色低碳发展编应当承继和细化环境法典的编纂逻辑,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和聚焦在经济的可持续之上。该编的编纂逻辑指向有二:观念立场上从局部到整体发生转变;适用对象上从单一的环境要素到多元的环境要素及其支撑的经济系统发生演化。该... 绿色低碳发展编应当承继和细化环境法典的编纂逻辑,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和聚焦在经济的可持续之上。该编的编纂逻辑指向有二:观念立场上从局部到整体发生转变;适用对象上从单一的环境要素到多元的环境要素及其支撑的经济系统发生演化。该编的编纂逻辑表征有三:效益目标从损害的填平到经济正向效益的增进;作用领域上从单一的环节到能源开发利用全流程;运作机理上从事后治、事中控到事先防的相统一。循此逻辑,绿色低碳发展编的一般规定须安排绿色低碳发展的界定、定位、规划、管理体制、义务、标准、运作机制、公众参与、国际合作等内容。该编与污染防治编和自然生态保护编都存在一定的共性,并在绿色采购、固废、碳汇等制度的设计上需要进行衔接。绿色低碳发展编的规范表达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意蕴,不仅涵盖了生产、流通、消费等全流程的经济闭环,还通过倡导性的规范指引对社会主体的环保义务做了适度的提升;而且从法典的角度提供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方案,提出了仰仗环境法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可持续发展 编纂逻辑 规范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