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炭燃烧对上海市大气质量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2 位作者 李卫军 张桂林 谈明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0-1074,共5页
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变化情况,并利用单颗粒法对由煤炭燃烧引起的主要可吸入颗粒物类型的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超大量的煤炭燃烧,造成上海市大气中SO2浓度年平均值已经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分析了2005年上海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及变化情况,并利用单颗粒法对由煤炭燃烧引起的主要可吸入颗粒物类型的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超大量的煤炭燃烧,造成上海市大气中SO2浓度年平均值已经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煤炭燃烧产生的颗粒物的微观形貌具有明显的特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大气PM10中的不同类型的颗粒物的比例情况判定煤炭燃烧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上海市2005年大气PM10中的飞灰、烟尘集合体和规则颗粒物的数量占总颗粒数的比例分别是10.42%,31.98%和2.19%,反映了煤炭燃烧对上海市大气质量的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燃烧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质量浓度 微观形貌
下载PDF
北京、上海两地2004和2005年大气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杨园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23-327,共5页
为了解北京、上海两市大气污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2004、2005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上海两地大气污染特征和两地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4、2005年北京市的PM1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3.7倍,北京市... 为了解北京、上海两市大气污染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2004、2005年大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北京、上海两地大气污染特征和两地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04、2005年北京市的PM10最大值是最小值的63.7倍,北京市的变化幅度较上海市的变化幅度大;2004、2005年北京市的SO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6.7倍,上海市的SO2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3.1倍,上海市的SO2污染的因素变化幅度较小;两市的NO2浓度都较高,且季节变化不太明显;两市NO2浓度年平均值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但质量浓度都较高,这与两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有关;两市SO2浓度年平均值除上海市2005年外均满足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上海市SO2污染严重与上海市消耗大量煤炭有关,北京市SO2污染物浓度年度变化剧烈与冬季取暖烧煤有关;两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比较严重,北京市PM10浓度年平均值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上海市PM10浓度年平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体上上海市的大气质量要好于北京市。两地大气主要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两地的污染物来源、地理、气候等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特征 可吸入颗粒物(PM10) SO2 NO2 北京市 上海市
下载PDF
郑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单颗粒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1 位作者 李凤菊 李金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4-777,共4页
分析了2005年郑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郑州市2005年夏季大气单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的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研究表明,2005年郑州市大气PM10污染比较... 分析了2005年郑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郑州市2005年夏季大气单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PM10的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研究表明,2005年郑州市大气PM10污染比较严重,其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春、冬、秋、夏;烟尘集合体、不规则状矿物颗粒物在郑州市2005年夏季大气PM10中占有较大数量,PM10的数量-等效球直径分布的峰值在0.1~0.2μm,PM10的体积-等效球直径分布的峰值则出现在0.7~0.8μm和1~2.5μm范围内,说明在郑州市夏季大气PM10中,细粒子数量占优势,较粗颗粒(主要是矿物颗粒)在数量上对PM10贡献很小,但是对总体积(总质量)的贡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图像分析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粒度分布 郑州
下载PDF
2008年北京市PM_(10)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君霞 邵龙义 +1 位作者 周林 杨书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3,共6页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间在北京市市中心和西北城区采集了不同季节的PM10样品,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细颗粒物越多,粒度越细,则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2008年西... 2007年11月-2008年10月间在北京市市中心和西北城区采集了不同季节的PM10样品,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分析。结果表明,颗粒物中细颗粒物越多,粒度越细,则颗粒物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值越大。2008年西北城区的PM10的粒径分布分形维数较大,市中心的较小。市中心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在1.95~2.59之间,各个季节的分形维数呈现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西北城区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在2.58~2.72,各个季节的分形维数呈现秋季>夏季>冬季>春季,说明在市中区冬季PM10粒度较细,而在西北城区秋季的颗粒物偏细。与2005年同季相比,2008年的总体颗粒物和烟尘集合体的粒径分布分形维数较大,矿物颗粒的粒度分布分形维数较小,并且总分布的季节变化一致。2008奥运期间的PM10粒度分布分形维数在2.28~3.39之间变化,标志着颗粒物总体变细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粒度分布 北京
下载PDF
澳门夏季大气颗粒物单颗粒微观形貌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书申 邵龙义 +3 位作者 王志石 邓宇华 沈蓉蓉 李卫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4-1519,共6页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澳门地区夏季(2007年7月)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种类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和等效体积-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澳门可吸入颗粒物中,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普遍存在;矿... 应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澳门地区夏季(2007年7月)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形貌特征以及不同种类颗粒物的数量-粒度和等效体积-粒度分布.结果表明,澳门可吸入颗粒物中,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普遍存在;矿物颗粒为不规则状,烟尘集合体有链状、蓬松状等形态;烟尘集合体在数量上平均分别约占30%-40%,矿物颗粒在数量上平均分别约占20%,烟尘集合体颗粒较多说明澳门夏季受机动车尾气影响较重.澳门大气PM10的等效粒径主要分布在0.2-0.4μm范围内,主要为较细粒子.颗粒物种类有明显的地点差异,交通繁忙的高士德马路路口以烟尘集合体居多(平均47%),且其粒径在较宽范围内都有分布(0.1-0.8μm);隧道内亦以烟尘集合体的比例较大,可高达59%;货运码头采样点以矿物颗粒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图像分析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澳门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基于均匀实验设计的曝气池柔性设计方法
6
作者 陈启石 李文卓 +3 位作者 杨本勇 刘海芳 王艳 黄春晓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71-1176,共6页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过程由于水质水量等不确定性参数偏离设计值所引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实验设计的曝气池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用均匀设计产生不确定性参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不确定性情形,用因子设计生成应对这些情形的操作方案...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过程由于水质水量等不确定性参数偏离设计值所引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均匀实验设计的曝气池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用均匀设计产生不确定性参数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不确定性情形,用因子设计生成应对这些情形的操作方案,在柔性瓶颈处通过直观分析寻找改进设计方案的策略。从案例研究可以看出,传统的没有系统化地考虑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的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曝气池在一些不确定性情形下,可能无法正常运行,而本方法有助于避免这一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池 柔性 均匀实验设计 不确定性参数
原文传递
基于正交试验直积法的曝气池柔性设计
7
作者 陈启石 李文卓 王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78,共6页
为了设计出能够应对水质水量等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的污水处理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直积法的曝气池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用正交表分别安排不确定性参数和控制参数,用直积法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分析柔性瓶颈寻找改进设计方案的策... 为了设计出能够应对水质水量等不确定性参数变化的污水处理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直积法的曝气池柔性设计方法。该方法用正交表分别安排不确定性参数和控制参数,用直积法进行分析计算,通过分析柔性瓶颈寻找改进设计方案的策略。从案例研究可以看出: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曝气池在水质水量等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范围内,可能存在着无法正常运行的情形,而用该方法有助于避免这一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池 柔性 直积法 正交表
原文传递
二次有机气溶胶壳对氯化钠核吸湿性的影响:基于单颗粒微观尺度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淑佳 徐亮 +2 位作者 郭新梅 黄道 李卫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17-2025,共9页
大气颗粒物吸湿特性能够影响颗粒物的光学效应、云凝结核活性和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特性.目前关于颗粒物内混结构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二次有机物对无机盐吸湿性影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利用一个2 L的气相流动反应管,实验室模拟α-... 大气颗粒物吸湿特性能够影响颗粒物的光学效应、云凝结核活性和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特性.目前关于颗粒物内混结构的研究较多,但针对二次有机物对无机盐吸湿性影响的研究还比较缺乏.本研究利用一个2 L的气相流动反应管,实验室模拟α-蒎烯臭氧氧化生成二次有机气溶胶过程,然后以氯化钠为种子气溶胶在流动反应管末端分别收集11、 15和20 h这3组不同时长二次有机物包裹无机盐具有核-壳结构的单颗粒样品.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该模拟系统可以制备典型氯化钠核-有机物壳的颗粒,且有机物壳的厚度随着收集时长的延长变厚.单颗粒吸湿系统研究显示,有机物壳会影响氯化钠的潮解点(纯氯化钠潮解点为77%),并且会束缚氯化钠核的吸湿增长,表现如下:11 h收集时长下单颗粒样品中氯化钠核在相对湿度75.5%时开始潮解,并于78%时完全潮解, 85%湿度下吸湿增长因子为2.5;15 h单颗粒样品中氯化钠核潮解范围为75%~78.5%, 85%湿度下湿增长因子为2.3;20 h样品中核潮解范围则为76%~83%, 85%湿度下湿增长因子为1.8.本研究结果表明:①二次有机物壳影响并使氯化钠提前吸湿潮解;②有机物壳滞后氯化钠的完全潮解点且有机壳越厚滞后作用越明显;③有机物壳抑制了氯化钠核的吸湿增长因子.该研究表明目前通过大气模式模拟及外场观测手段研究颗粒物吸湿性时应考虑无机盐颗粒表面二次有机包裹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氯化钠 Α-蒎烯 臭氧氧化 吸湿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