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楚艳艳 周玉嫚 +4 位作者 齐琨 孙晓艳 黄伟韩 何建新 喻红芹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课程。针对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与纺织专业相关较少、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和学生缺乏深入学习时间等问题,文章提出并实施了结合纺织特色,层次化、模块化、系统...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课程。针对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与纺织专业相关较少、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和学生缺乏深入学习时间等问题,文章提出并实施了结合纺织特色,层次化、模块化、系统化地编写“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通过“理论引领,基础案例示范,纺织应用并行”思路编写教学大纲内容,结合课题项目研究和学生兴趣布置创新案例作业,使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快速掌握有限元基础知识并熟练应用,以期显著提升“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专业 硕士研究生 有限元 案例库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X+纺织”专业研究生多维能力融合培养策略研究
2
作者 周玉嫚 楚艳艳 +1 位作者 徐洋洋 齐琨 《纺织报告》 2024年第7期98-100,共3页
针对“跨向纺织专业”读研学生成为主力军的现状,文章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学科交叉为核心,提出一种适合“X+纺织”专业研究生多维能力融合培养的新策略,通过强化思政引领的行业认识、制定“1V1”培养方案、建立“3+3+1”培养机制、构建... 针对“跨向纺织专业”读研学生成为主力军的现状,文章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学科交叉为核心,提出一种适合“X+纺织”专业研究生多维能力融合培养的新策略,通过强化思政引领的行业认识、制定“1V1”培养方案、建立“3+3+1”培养机制、构建可量化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提高人才服务意愿,加强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技术能力等多维能力的融合培养,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纺织行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高层次的、专业的人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学科交叉 “X+纺织”专业研究生 多维能力融合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掺杂聚乙烯醇纳米纤维的电纺工艺及性能研究
3
作者 汤浩哲 刘凡 +6 位作者 赵言超 裴英雪 袁梦雨 乔进生 马会芳 刘金玲 张显华 《辽宁丝绸》 2025年第1期17-18,24,共3页
为开发新一代高生物相容性的仿生骨材料支架,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掺杂聚乙烯醇(PV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通过正交实验详细探索了PVA和HA比例、接收距离、纺丝电压和供液速率对纤维状态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出纤... 为开发新一代高生物相容性的仿生骨材料支架,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HA)掺杂聚乙烯醇(PVA)复合纳米纤维膜,并通过正交实验详细探索了PVA和HA比例、接收距离、纺丝电压和供液速率对纤维状态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出纤维形貌及细度,并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对复合纤维直径影响大小的顺序依次为PVA浓度>接收距离>供液速率>纺丝电压>HA的浓度;掺杂HA能够显著提高PVA纤维膜的亲水性。研究结果为PVA/HA纳米纤维材料在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聚乙烯醇 羟基磷灰石 正交实验
下载PDF
色织物疵点智能检测研究进展
4
作者 韩鹏举 张乔美 +6 位作者 李想 张国瑞 刘柏炜 石鹏琦 孙菁一 白艳茹 米玥 《上海纺织科技》 2025年第2期69-72,77,共5页
疵点检测的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以及检测速度都对色织物性能检测有影响。介绍了几种常见色织物的疵点类型和检测指标,并对色织物疵点的自动检测流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织物疵点图像的采集与预处理,对图像特征值的提取和合适的... 疵点检测的精确率、召回率、平均精度均值以及检测速度都对色织物性能检测有影响。介绍了几种常见色织物的疵点类型和检测指标,并对色织物疵点的自动检测流程进行简要描述,包括织物疵点图像的采集与预处理,对图像特征值的提取和合适的织物疵点自动检测方法,还介绍了市场上现有的色织物疵点智能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织物 疵点 疵点检测 自动检测 智能检测技术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聚乙烯醇/明胶/丝胶复合纳米纤维电纺工艺及性能研究
5
作者 袁梦雨 张显华 +6 位作者 赵言超 汤浩哲 乔进生 刘思甜 冯向伟 崔佳琪 杨贵梅 《辽宁丝绸》 2025年第1期4-5,3,共3页
通过设计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聚乙烯醇(PVA)、明胶(GEL)和丝胶(SS)的质量配比、纺丝电压、距离和速度对PVA/GEL/SS复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工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复合纳米纤维膜形貌,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测试... 通过设计6因素5水平正交试验,研究聚乙烯醇(PVA)、明胶(GEL)和丝胶(SS)的质量配比、纺丝电压、距离和速度对PVA/GEL/SS复合纳米纤维的静电纺丝工艺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复合纳米纤维膜形貌,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X射线测试。结果表明:PVA和GEL组分的增加能明显提高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实验结果为PVA/GEL/SS复合纳米纤维膜在医用敷料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明胶 丝胶 静电纺丝 纳米纤维
下载PDF
柔性抗冲击纺织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楚艳艳 李施辰 +4 位作者 陈超 刘莹莹 黄伟韩 张越 陈晓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212,共10页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剂、纳米无机材料对纤维表面的改性应用的方法及抗冲击效果;阐明了单层织物结构、叠层结构等的结构优势及劣势以及气凝胶复合结构、硬软仿生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在满足抗冲击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表面改性、织物结构、层间结构、硬软结构等组合设计,可使其抗冲击性与舒适性协同;高纯度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和薄膜的宏量化无缺陷制备将是未来抗冲击纺织品超轻量化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击纺织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剪切增稠剂 纳米无机材料 气凝胶复合结构 硬软仿生结构
下载PDF
防弹板结构研究进展
7
作者 楚艳艳 李施辰 +4 位作者 姬长干 黄伟韩 赵献 徐经宇 陈晓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9-1051,共13页
本文针对防弹板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防弹板匀质结构、梯度结构、夹层结构、层压结构、镶嵌结构、填充结构、仿生结构等特点、优势、应用环境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每种结构的防弹性能及吸能机理。指出集超轻量化、舒适化和无二... 本文针对防弹板结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防弹板匀质结构、梯度结构、夹层结构、层压结构、镶嵌结构、填充结构、仿生结构等特点、优势、应用环境与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每种结构的防弹性能及吸能机理。指出集超轻量化、舒适化和无二次伤害为一体是未来新型防弹板发展的新趋势;新型防弹板的设计须从材料与结构两方面综合选择;开发以高性能纺织纤维为主受力单元并结合仿生结构设计的硬软结构纺织复合材料防弹板,为实现防弹板既防弹又佩戴轻便、舒适、无二次伤害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弹板 结构 轻量化 舒适化 复合材料
下载PDF
蚕丝基柔性可穿戴传感器在人体健康监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杜姗 魏云航 +3 位作者 谭宇浩 周金利 杨红英 周伟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4-254,共11页
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信号转换机制能够全天候、实时连续采集人体生命体征和生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实时健康监测、医疗诊断及科学化运动训练领域。蚕丝材料具有易再生成型、富含功能化基团、结构可控及生物相... 传感器是智能可穿戴器件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通过信号转换机制能够全天候、实时连续采集人体生命体征和生理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实时健康监测、医疗诊断及科学化运动训练领域。蚕丝材料具有易再生成型、富含功能化基团、结构可控及生物相容等特点,被广泛研究并应用在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中。本文结合蚕丝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特点,聚焦蚕丝基可穿戴传感器的构筑及在健康监测领域的应用,围绕其构筑方法及应用领域,系统地阐述了蚕丝基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蚕丝基可穿戴传感器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基先进材料 丝素蛋白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 健康监测 生理信息
下载PDF
PVA/SS核壳纳米纤维的电纺工艺探索及膜性能研究
9
作者 乔进生 汤浩哲 +5 位作者 赵言超 袁梦雨 翟慢慢 孙明楷 张显华 刘凡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79-83,共5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丝胶(SS)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法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PVA/SS核壳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PVA浓度的增加,黏度逐渐增加,电导率无明显变化规律;SS溶液的电导率和黏度均随S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SS... 以聚乙烯醇(PVA)和丝胶(SS)为原料,利用正交实验法通过同轴静电纺丝制备PVA/SS核壳纳米纤维,并对其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PVA浓度的增加,黏度逐渐增加,电导率无明显变化规律;SS溶液的电导率和黏度均随SS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当SS浓度不变,随着PVA浓度的增加,其红外光谱曲线呈现出相似的规律;X射线衍射曲线波峰会越来越明显,其结晶度也会减小。该研究解决了丝胶的回收利用问题,PVA/SS核壳纳米纤维在生物医疗领域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丝胶 静电纺丝 核壳纳米纤维 正交实验
下载PDF
纺织认识实习多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0
作者 杜姗 周金利 +4 位作者 梅硕 李鑫 卢士艳 杨红英 周伟涛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培养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是国家大力发展纺织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根本。纺织认识实习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开篇之作,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兴趣的摇篮。文章针对当前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4过程+1终... 培养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是国家大力发展纺织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根本。纺织认识实习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开篇之作,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兴趣的摇篮。文章针对当前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4过程+1终结”考核方式、“企业∶学校=1∶3”考核占比,以及“实际看得见+跨时空摸得着”实习体验的改革措施,通过“产教共融、虚实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结果表明,这种全新的多元化实习体验可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高理解力,增强对纺织领域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促进实习效果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程专业 纺织认识实习 产教共融 虚实结合 学习兴趣
下载PDF
Co_(9)S_(8)纳米片包覆静电纺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研究
11
作者 李净珊 徐洋洋 +3 位作者 马玉晗 董梦娇 李秉芯 陈昊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4,共8页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含均苯三甲酸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结合水热法和高温焙烧法,在碳纳米纤维上制备了具有纳米片阵列的硫化钴/碳纳米纤维(Co_(9)S_(8)/CNFs)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电... 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含均苯三甲酸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结合水热法和高温焙烧法,在碳纳米纤维上制备了具有纳米片阵列的硫化钴/碳纳米纤维(Co_(9)S_(8)/CNFs)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Co_(9)S_(8)/CNFs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组成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N纳米纤维中的均苯三甲酸不仅为纳米片阵列的有序生长提供更多的结合位点,避免了纳米片的团聚和堆积,同时有利于纳米片阵列的形成和结构稳定性,防止其在高温碳化过程中的结构坍塌;不含均苯三甲酸的纤维上的纳米片易团聚成花,高温焙烧后结构坍塌。硫化钴的高赝电容、碳纳米纤维的高导电性和独特的纳米片阵列结构,使Co_(9)S_(8)/CNF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Co_(9)S_(8)/CNFs作为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1A/g条件下的比电容为481.6F/g,大于不含均苯三甲酸的电极材料(277.5F/g),在电流密度10A/g条件下连续充放电循环5000次,比电容保留率为97.3%。以Co_(9)S_(8)/CNFs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Co_(9)S_(8)/CNFs//AC在电流密度1A/g条件下比电容为108.9F/g,功率密度为756.8W/kg,能量密度可达34.1Wh/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碳纳米纤维 硫化钴 纳米片 超级电容器
原文传递
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复合隔热气凝胶的制备及性能
12
作者 齐琨 赵龙 +3 位作者 马志阳 任方林 欧康康 段书霞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共5页
为制备用于保温隔热和红外隐身的相变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ABC)复合隔热气凝胶,进一步结合浸渍工艺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ABP)复合隔热气凝胶。... 为制备用于保温隔热和红外隐身的相变气凝胶复合材料,利用快速冷冻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具有多孔结构的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ABC)复合隔热气凝胶,进一步结合浸渍工艺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细菌纤维素/聚乙二醇(ABP)复合隔热气凝胶。表征了ABC复合隔热气凝胶的形貌,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和隔热性能,研究了ABP复合隔热气凝胶的隔热、红外隐身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ABP复合隔热气凝胶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聚乙二醇在ABP复合隔热气凝胶中的负载量达到93.8%(质量分数),熔融焓为182.2 J/g,经过20次固液循环后质量保留率为92.3%,具有良好的防泄漏性和循环稳定性,可以应用于高温和低温目标的热防护和红外隐身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隔热气凝胶 冷冻干燥 相变材料 隔热 红外隐身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控制算法的纱管抓取力控制
13
作者 李杭 管声启 +2 位作者 何建新 李想 邵伟力 《棉纺织技术》 2025年第3期6-14,共9页
为解决抓纱机械手在抓纱过程中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和传统试凑法整定PID控制参数效率低导致难以实现对纱管抓取力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改进模糊PID(GA‐Fuzzy)控制算法。首先,分析抓纱机械手抓取力控制系统的特性,... 为解决抓纱机械手在抓纱过程中存在的抗干扰能力弱和传统试凑法整定PID控制参数效率低导致难以实现对纱管抓取力精确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改进模糊PID(GA‐Fuzzy)控制算法。首先,分析抓纱机械手抓取力控制系统的特性,提出遗传算法与模糊PID抓取力控制系统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并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去优化模糊PID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实现对PID控制参数的自适应调整和控制量输出的调整,从而优化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控制响应速度和系统鲁棒性。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以及试验验证,对多种常见的不同规格型号的纱管进行了抓取测试。结果表明:GA-Fuzzy控制算法可以在0.312 s内达到稳定抓取力,相较于模糊PID控制和传统PID控制分别减少了0.395 s、0.570 s,降低了27.4%、19.2%的超调量,减少了0.007 N、0.023 N的稳态误差,系统的瞬态响应速度、控制精度以及稳定性均有明显提高,并且实测抓取成功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纱管抓取 末端执行器 机械臂 动力学模型 模糊PID控制 遗传算法
下载PDF
以纺织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伟力 任改焕 +4 位作者 韩鹏举 孙晓艳 李伟涛 李想 喻红芹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9,共3页
基于纺织行业及社会需求,立足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的纺织专业学生培养,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关键环节入手,进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 基于纺织行业及社会需求,立足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的纺织专业学生培养,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关键环节入手,进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需求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下载PDF
织物K-M光学参数随染料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志晖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1-85,共5页
Kubelka-Munk理论与色料混合加和定律在颜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自动滴液机和高温高压染色机制备红、黄、蓝三种单色和双拼色、三拼色以及黑色涤纶染色织物,XRite电脑测配色仪去检测染色之后涤纶织物的颜色。借助光学模型分析K-M... Kubelka-Munk理论与色料混合加和定律在颜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自动滴液机和高温高压染色机制备红、黄、蓝三种单色和双拼色、三拼色以及黑色涤纶染色织物,XRite电脑测配色仪去检测染色之后涤纶织物的颜色。借助光学模型分析K-M光吸收与散射系数K和S以及K/S与染料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K-M光学参数(K,S,K/S)与染料浓度C之间只有在较低浓度时才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BELKA-MUNK理论 色料混合加和定律 染料浓度 吸收系数K 散射系数S K/S
下载PDF
吸波织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玮 齐宇 +1 位作者 张锦涛 郭正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6-31,共6页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军事领域中电磁屏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吸波织物兼具了吸波功能和柔韧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吸波织物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涂覆型、浸渍型、结构型、电镀型和频率选择性表面型5类吸波织物。根据近年来吸波...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军事领域中电磁屏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吸波织物兼具了吸波功能和柔韧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吸波织物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涂覆型、浸渍型、结构型、电镀型和频率选择性表面型5类吸波织物。根据近年来吸波织物的研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织物 吸波原理 制备方法
下载PDF
环氧树脂基光热响应形状记忆复合材料的开发
17
作者 孙帅 胡宝继 +6 位作者 侯文博 梁亚杰 岳青青 赵柠博 刘建宏 奉诗诗 张巧玲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利用聚乙二醇(PEG)的熔融分散、热塑性环氧树脂(Ep)的原位聚合和硬化成型工艺,开发了具备光热响应形状记忆功能的Ep/石墨(Gr)/PEG复合材料(EpGP),考察和分析了不同PEG含量EpGP的微观形貌、表面性能、化学结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并深... 利用聚乙二醇(PEG)的熔融分散、热塑性环氧树脂(Ep)的原位聚合和硬化成型工艺,开发了具备光热响应形状记忆功能的Ep/石墨(Gr)/PEG复合材料(EpGP),考察和分析了不同PEG含量EpGP的微观形貌、表面性能、化学结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并深入探究了EpGP在热刺激和光刺激下的形态记忆响应功能和响应灵敏性。结果显示:所开发的EpGP具有可光、热双刺激的形状记忆响应功能,实现了形状记忆响应时间可控,且PEG提高了EpGP的形状记忆响应灵敏性。此外,随着PEG含量的增多,EpGP逐渐从刚性转变为柔性,且力学性能获得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刺激 光刺激 光热响应 形状记忆复合材料 热塑性环氧树脂
下载PDF
两步溶剂热法构筑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用于超级电容器
18
作者 李净珊 徐洋洋 +3 位作者 叶仪鹏 董梦娇 李秉芯 陈昊天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9-387,共9页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阵列,制备出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碳化法制备氮掺杂碳纳米纤维(NCNF),通过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表面原位生长镍钴氢氧化物(NiCo-LDH)纳米片阵列,制备出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观察和分析复合电极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组成,并通过循环伏安(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EIS)等技术研究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两步溶剂热法在NCNF上构成由大片和小片交错连接的纳米片阵列,不仅有效提高了活性物质负载量,而且抑制了NiCo-LDH的团聚,增加了NiCo-LDH在NCNF上的分散性和电化学活性面积,所形成的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在1A/g电流密度下的比电容为2898.7F/g;在10A/g高电流密度下,电容保持率可达到78.4%;连续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电容保持率高达92.3%。以NCNF/NiCo-LDH/NiCo-LDH和活性炭(AC)组装的非对称超级电容器(NCNF/NiCo-LDH/NiCo-LDH//AC)在743.6W/kg功率密度下,具有69.1W·h/kg的高能量密度,10A/g下充放电循环6000次后,比电容能够保留初始值的93.4%。综合表明,NCNF/NiCo-LDH/NiCo-LDH复合电极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氢氧化物 纳米片 静电纺丝 氮掺杂碳纳米纤维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工程教育理念下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染整工艺学”为例
19
作者 楚艳艳 黄伟韩 +2 位作者 欧康康 周玉嫚 齐琨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8期66-70,共5页
“染整工艺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予以实施。在理论教学方面,提出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染整工艺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予以实施。在理论教学方面,提出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复杂染整工程问题实例库、构建以学生学会知识为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在实验教学方面,制定学生实验过程性评价标准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验库。通过改革,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教学 实验教学 复杂工程问题 纺织工程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纺纱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孟亚勇 曹继鹏 +1 位作者 韩贤国 张明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120,共8页
为促进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纺纱领域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针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纺纱设备机件变形、纺纱过程中的流场、静电场、磁场及纤维与器材之间的受力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了综述,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生产实... 为促进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纺纱领域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针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纺纱设备机件变形、纺纱过程中的流场、静电场、磁场及纤维与器材之间的受力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了综述,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纺纱领域的推广应用,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提供有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纺纱 变形 流场 电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