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教学改革探讨
1
作者 楚艳艳 周玉嫚 +4 位作者 齐琨 孙晓艳 黄伟韩 何建新 喻红芹 《纺织报告》 202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课程。针对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与纺织专业相关较少、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和学生缺乏深入学习时间等问题,文章提出并实施了结合纺织特色,层次化、模块化、系统... “有限元基础与应用”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课程。针对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与纺织专业相关较少、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和学生缺乏深入学习时间等问题,文章提出并实施了结合纺织特色,层次化、模块化、系统化地编写“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案例库,通过“理论引领,基础案例示范,纺织应用并行”思路编写教学大纲内容,结合课题项目研究和学生兴趣布置创新案例作业,使纺织专业硕士研究生快速掌握有限元基础知识并熟练应用,以期显著提升“有限元基础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专业 硕士研究生 有限元 案例库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纺织认识实习多元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
作者 杜姗 周金利 +4 位作者 梅硕 李鑫 卢士艳 杨红英 周伟涛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4年第1期144-147,共4页
培养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是国家大力发展纺织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根本。纺织认识实习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开篇之作,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兴趣的摇篮。文章针对当前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4过程+1终... 培养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是国家大力发展纺织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根本。纺织认识实习作为纺织工程专业的开篇之作,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兴趣的摇篮。文章针对当前纺织工程专业认识实习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4过程+1终结”考核方式、“企业∶学校=1∶3”考核占比,以及“实际看得见+跨时空摸得着”实习体验的改革措施,通过“产教共融、虚实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专业学习兴趣,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施结果表明,这种全新的多元化实习体验可以强化学生基础知识,提高理解力,增强对纺织领域的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促进实习效果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工程专业 纺织认识实习 产教共融 虚实结合 学习兴趣
下载PDF
柔性抗冲击纺织材料及其结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楚艳艳 李施辰 +4 位作者 陈超 刘莹莹 黄伟韩 张越 陈晓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03-212,共10页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剂、纳米无机材料对纤维表面的改性应用的方法及抗冲击效果;阐明了单层织物结构、叠层结构等的结构优势及劣势以及气凝胶复合结构、硬软仿生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在满足抗冲击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表面改性、织物结构、层间结构、硬软结构等组合设计,可使其抗冲击性与舒适性协同;高纯度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和薄膜的宏量化无缺陷制备将是未来抗冲击纺织品超轻量化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冲击纺织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剪切增稠剂 纳米无机材料 气凝胶复合结构 硬软仿生结构
下载PDF
工程教育理念下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施——以“染整工艺学”为例
4
作者 楚艳艳 黄伟韩 +2 位作者 欧康康 周玉嫚 齐琨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8期66-70,共5页
“染整工艺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予以实施。在理论教学方面,提出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染整工艺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必修课。基于工程教育理念,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理论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并予以实施。在理论教学方面,提出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复杂染整工程问题实例库、构建以学生学会知识为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在实验教学方面,制定学生实验过程性评价标准和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实验库。通过改革,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课程教学 实验教学 复杂工程问题 纺织工程
下载PDF
以纺织行业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5
作者 邵伟力 任改焕 +4 位作者 韩鹏举 孙晓艳 李伟涛 李想 喻红芹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7-9,共3页
基于纺织行业及社会需求,立足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的纺织专业学生培养,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关键环节入手,进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 基于纺织行业及社会需求,立足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基础的纺织专业学生培养,探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关键环节入手,进行积极探索,建立了一套基于校企联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业需求 创新创业 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
下载PDF
基于纺织品的浸轧-蓝晒工艺优化及性能评价
6
作者 魏云航 杜姗 +4 位作者 谭宇浩 周美玲 卢士艳 杨红英 周伟涛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为了研究纺织品蓝晒工艺的最佳实验条件,用K/S值对比棉、亚麻和蚕丝织物蓝晒效果,通过感光剂扩散及蓝晒实验分析颜色差异的原因,得到润湿性对载体蓝晒效果影响显著,调控载体表面感光剂扩散性对蓝晒效果至关重要。通过优化浸轧-蓝晒工艺... 为了研究纺织品蓝晒工艺的最佳实验条件,用K/S值对比棉、亚麻和蚕丝织物蓝晒效果,通过感光剂扩散及蓝晒实验分析颜色差异的原因,得到润湿性对载体蓝晒效果影响显著,调控载体表面感光剂扩散性对蓝晒效果至关重要。通过优化浸轧-蓝晒工艺,研究感光剂浓度、混合比例、曝光时间等因素对蓝晒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热重仪表征蓝晒棉织物形貌变化以及温度-质量变化关系,探讨普鲁士蓝沉积机理。结果表明:浸轧-蓝晒法棉织物最佳工艺为感光剂浓度140 g/L、混合比例VA∶VB=1∶1、曝光时间20 min;蓝晒棉织物表面均匀沉积大量固体颗粒,平均直径约(0.42±0.16)μm,且热重分析残渣率提升至14.22%,表明普鲁士蓝经过浸轧-蓝晒工艺成功沉积于棉织物表面;蓝晒棉织物强力损失约24.5%,伸长率无明显变化,耐水洗牢度4级,满足服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轧 蓝晒 润湿性 工艺优化 K/S值
下载PDF
聚多巴胺对软质医用聚氯乙烯改性的研究
7
作者 齐宇 陈三玲 +3 位作者 田建贺 陈天奇 陈曼曼 潘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9-74,147,共7页
本文首先采用了溶液氧化法制备了聚多巴胺(PDA)颗粒,然后以PDA颗粒为改性添加剂,以柠檬酸三丁酯(TBC)为环保增塑剂,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软质聚氯乙烯/聚多巴胺(PVC-PDA)复合材料。考察了PDA添加量对所制备的软质PVC-PDA的性能影响... 本文首先采用了溶液氧化法制备了聚多巴胺(PDA)颗粒,然后以PDA颗粒为改性添加剂,以柠檬酸三丁酯(TBC)为环保增塑剂,通过双螺杆熔融共混制备了软质聚氯乙烯/聚多巴胺(PVC-PDA)复合材料。考察了PDA添加量对所制备的软质PVC-PDA的性能影响规律,并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增塑剂迁移及亲水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PDA质量分数为1%时,与纯PVC相比,拉伸强度提高了8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23%;在去离子水和乙醇中浸泡48 h后发现,PVC-1%PDA复合材料的质量损失相较于纯PVC,分别下降了39.3%和42.1%;同时随着PDA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亲水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聚氯乙烯 力学性能 亲水性 增塑剂迁移
下载PDF
织物K-M光学参数随染料浓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志晖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81-85,共5页
Kubelka-Munk理论与色料混合加和定律在颜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自动滴液机和高温高压染色机制备红、黄、蓝三种单色和双拼色、三拼色以及黑色涤纶染色织物,XRite电脑测配色仪去检测染色之后涤纶织物的颜色。借助光学模型分析K-M... Kubelka-Munk理论与色料混合加和定律在颜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自动滴液机和高温高压染色机制备红、黄、蓝三种单色和双拼色、三拼色以及黑色涤纶染色织物,XRite电脑测配色仪去检测染色之后涤纶织物的颜色。借助光学模型分析K-M光吸收与散射系数K和S以及K/S与染料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织物K-M光学参数(K,S,K/S)与染料浓度C之间只有在较低浓度时才存在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BELKA-MUNK理论 色料混合加和定律 染料浓度 吸收系数K 散射系数S K/S
下载PDF
国内外医用以及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对比
9
作者 田苗苗 王旭 +1 位作者 杨二涛 刘思梦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文章系统介绍并对比了国内外医用防护口罩和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及其技术指标,分析了过滤效率、密合性、呼吸阻力等核心指标技术要求的特点和差异,以及不同技术指标对口罩防护效果和适用场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口罩进行防... 文章系统介绍并对比了国内外医用防护口罩和颗粒物防护口罩标准及其技术指标,分析了过滤效率、密合性、呼吸阻力等核心指标技术要求的特点和差异,以及不同技术指标对口罩防护效果和适用场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口罩进行防护等级分类,并提出合理的选用建议,为促进防护口罩的规范化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效率 医用防护口罩 颗粒物防护口罩 口罩标准 防护效果
原文传递
聚丙烯腈/聚砜双尺度纳米纤维膜的制备、表征及空气过滤应用
10
作者 韩鹏举 于博 +3 位作者 聂高伟 陈彦斐 郑海敏 杨明慧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1-49,共9页
通过模块化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由掺杂氟化聚氨酯(FPU)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与聚砜(PSF)纳米纤维组成的双尺度复合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该复合膜平均孔径仅有1.35μm,孔隙率达到94.4%,对PM0.3的过滤效... 通过模块化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一种由掺杂氟化聚氨酯(FPU)的聚丙烯腈(PAN)纳米纤维与聚砜(PSF)纳米纤维组成的双尺度复合纳米纤维膜空气过滤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该复合膜平均孔径仅有1.35μm,孔隙率达到94.4%,对PM0.3的过滤效率达到99.90%,压降仅有68 Pa,品质因子高达0.101 Pa^(-1),实现了高效低阻。此外,聚丙烯腈纤维膜在氟化聚氨酯掺杂量达到18 wt%时,纤维直径为70±5 nm,水接触角高达153°。通过在COMSOL multiphysics 6.1软件上建立空气流场来模拟纤维膜的滤效和压降,进一步证明了该纤维膜具有优异的高效低阻性能。将双尺度纳米纤维膜与纺粘无纺布进行超声复合后,经打折、封边制备成品过滤器,并将其与商用过滤器进行了对比,在5 min内PM_(2.5)浓度仍保持在18μg·m^(-3),过滤性能明显优于商用过滤器。可为构建高效低阻的纳米纤维空气滤材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双尺度纳米纤维膜 聚丙烯腈 聚砜 空气过滤
下载PDF
吸波织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潘玮 齐宇 +1 位作者 张锦涛 郭正 《中原工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6-31,共6页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军事领域中电磁屏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吸波织物兼具了吸波功能和柔韧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吸波织物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涂覆型、浸渍型、结构型、电镀型和频率选择性表面型5类吸波织物。根据近年来吸波... 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军事领域中电磁屏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吸波织物兼具了吸波功能和柔韧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吸波织物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涂覆型、浸渍型、结构型、电镀型和频率选择性表面型5类吸波织物。根据近年来吸波织物的研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简单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织物 吸波原理 制备方法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在纺纱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亚勇 曹继鹏 +1 位作者 韩贤国 张明光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3-120,共8页
为促进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纺纱领域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针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纺纱设备机件变形、纺纱过程中的流场、静电场、磁场及纤维与器材之间的受力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了综述,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生产实... 为促进有限元分析软件在纺纱领域中的有效应用,更好地解决生产实践中的问题,针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纺纱设备机件变形、纺纱过程中的流场、静电场、磁场及纤维与器材之间的受力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进行了综述,对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剖析。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有限元分析软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有限元分析技术在纺纱领域的推广应用,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提供有利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纺纱 变形 流场 电场
下载PDF
废弃胶原纤维湿法非织造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袁建龙 魏云航 +3 位作者 杜姗 谭宇浩 王明 周伟涛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27,共6页
以废弃胶原纤维为原料,优化氧化钙法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并将提取溶液作为胶黏剂用于废弃胶原成网固结,通过湿法成网制备废弃胶原非织造布。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非织造布进行透气、顶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废弃胶原... 以废弃胶原纤维为原料,优化氧化钙法胶原蛋白提取工艺,并将提取溶液作为胶黏剂用于废弃胶原成网固结,通过湿法成网制备废弃胶原非织造布。用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非织造布进行透气、顶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废弃胶原纤维呈束状排列,线密度和长度分别为(0.18±0.11)dtex和(17.8±6.4)mm,离散度较大;胶原蛋白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70℃,反应时间80 min,氧化钙用量8%~14%;所制备的非织造布中胶原纤维排列杂乱,且纤维之间存在大量交叉和缠结,结构稳定;所制备的非织造布柔软且其厚度可调,交联后非织造布的顶破性能大幅提升,当戊二醛用量为5%时,非织造布顶破强力达96.9 N,透气性影响不大,是理想的高端擦拭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胶原纤维 胶黏剂 湿法成网 非织造布 顶破性能
下载PDF
面向来华硕士留学生的《纺织材料测试与分析》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14
作者 杜姗 杨红英 +1 位作者 周伟涛 欧康康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2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纺织材料测试与分析》课程衔接着传统纺织与当今世界纺织的发展前沿,内容宽泛而应用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为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在全英授课模式下实施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应用扫描电镜、红外等大型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理论... 《纺织材料测试与分析》课程衔接着传统纺织与当今世界纺织的发展前沿,内容宽泛而应用性强,学习难度较大。为提升来华留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在全英授课模式下实施了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应用扫描电镜、红外等大型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形式和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升了留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留学生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教学效果较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英授课 留学生 纺织专业 纺织材料测试与分析
下载PDF
石墨烯/微球导电纳米纤维传感纱线的制备及性能
15
作者 齐琨 宋玉堂 +3 位作者 苏宇 代云玲 段书霞 欧康康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1,共6页
为制备高灵敏的柔性纱线型压力传感器,利用共轭静电纺纱和静电喷雾技术一步制备出嵌入氧化石墨烯(GO)片和聚苯乙烯(PS)微球的纳米纤维传感纱线,进一步结合化学还原工艺得到石墨烯/微球导电纳米纤维传感纱线,并组装成纱线型压力传感器。... 为制备高灵敏的柔性纱线型压力传感器,利用共轭静电纺纱和静电喷雾技术一步制备出嵌入氧化石墨烯(GO)片和聚苯乙烯(PS)微球的纳米纤维传感纱线,进一步结合化学还原工艺得到石墨烯/微球导电纳米纤维传感纱线,并组装成纱线型压力传感器。试验表征了传感纱线的形貌、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并测试了传感器的压力传感性能和应用性能。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柔性和可拉伸性,在0.01~0.05 N、0.05~0.50 N和0.50~2.00 N三个压力范围内的灵敏度分别为32.51 N^(-1)、16.485 N^(-1)和2.712 N^(-1),具有良好的压力响应循环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监测呼气、手指运动等信号和摩斯电码,在智能纺织品、健康监测、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静电喷雾 纳米纤维纱线 氧化石墨烯 压力传感
下载PDF
TBAH/H_(2)O溶解体系中(Fe)Ⅲ对纤维素溶解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纪锋 琚梦瑶 +3 位作者 何建新 刘凡 刘东奇 陈晓钢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52-58,共7页
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水溶液是一种常温非衍生化高效溶解纤维素的新型溶剂体系。通过引入一定浓度Fe^(3+)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体系中(Fe)Ⅲ对纤维素溶解性能以及再生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Fe^(3+)能够... 四丁基氢氧化铵(TBAH)水溶液是一种常温非衍生化高效溶解纤维素的新型溶剂体系。通过引入一定浓度Fe^(3+)研究了生产过程中体系中(Fe)Ⅲ对纤维素溶解性能以及再生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Fe^(3+)能够促进纤维素的溶解,Fe^(3+)浓度从0增加到50 ppm时,纤维素溶液浊度从32.2 NTU降低至14.8 NTU,粘度从62.3 Pa·s升至71 Pa·s;再生纤维膜断裂强度从45 MPa提高到98 MPa,断裂伸长率也从15.1%提高到18.7%。鉴于(Fe)Ⅲ在实际生产中不可避免,本研究对于纤维素新型溶剂纺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新型溶剂 非衍生化溶解 Fe^(3+) 溶解性能 再生纤维素膜
下载PDF
棉织物的硅溶胶/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复合拒水整理
17
作者 杜姗 魏云航 +5 位作者 谭宇浩 吴婷 李勇 杨红英 王明 周伟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3-160,共8页
为实现棉织物绿色环保拒水整理,利用硅溶胶和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整理和工艺优化,赋予棉织物优异的拒水性。探讨了硅溶胶用量、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质量浓度、浸渍时间、预烘温度、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拒水... 为实现棉织物绿色环保拒水整理,利用硅溶胶和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对棉织物进行复合整理和工艺优化,赋予棉织物优异的拒水性。探讨了硅溶胶用量、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质量浓度、浸渍时间、预烘温度、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拒水效果的影响,得到其最佳整理工艺为:硅溶胶用量0.3%(o.w.f),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质量浓度30 g/L,浸渍时间20 min,预烘温度80℃,170℃焙烘2 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整理后棉织物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表面接触角测试仪及织物风格仪测试其表面润湿性、耐酸碱性和风格变化。结果表明:复合整理后棉织物表面形成硅溶胶/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疏水层,最大接触角为155.6°,经50次洗涤后,接触角仍大于90°;对强酸(pH值为3)和强碱(pH值为12)液滴的接触角分别可达100°和93°,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整理后棉织物折皱回复率提升约20%,热稳定性及柔软度也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拒水整理 短链含氟聚丙烯酸酯 硅溶胶 润湿性 织物风格
下载PDF
GO-QAS/棉复合纱线的构建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齐庆欢 廖焕如 +2 位作者 张庆 师晓含 周玉嫚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9-145,共7页
针对现有抗菌纺织品加工方法存在问题,利用静电纺喷技术,将接枝有机硅季铵盐的氧化石墨烯(GO-QAS)均匀喷射在棉网表面,经后序集聚加捻,构建GO-QAS/棉复合纱线。结果表明:当纺丝电压为35 kV、棉网厚度为3 mm、GO-QAS质量浓度为4 mg/mL时,... 针对现有抗菌纺织品加工方法存在问题,利用静电纺喷技术,将接枝有机硅季铵盐的氧化石墨烯(GO-QAS)均匀喷射在棉网表面,经后序集聚加捻,构建GO-QAS/棉复合纱线。结果表明:当纺丝电压为35 kV、棉网厚度为3 mm、GO-QAS质量浓度为4 mg/mL时,GO-QAS在静电力作用下能够稳定喷射在棉网表面,同时GO-QAS包裹卷绕在棉纤维表面;进一步集聚加捻获得的GO-QAS/棉复合纱线也显示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具有大于99.99%的抗菌性。基于静电纺喷工艺路线,通过对氧化石墨烯不同的功能改性,还可制备多重功能因子组合的复合纱线,从而实现纱线的多功能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纱线 静电纺喷 氧化石墨烯 有机硅季铵盐 复合纱线 抗菌
下载PDF
串珠结构PVDF/SiO_(2)纳米纤维膜的构建及日间辐射制冷性能
19
作者 周玉嫚 张庆 +4 位作者 廖焕如 黄文燕 张翠平 刘洪彤 欧康康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2,共6页
日间辐射制冷材料因不需要能源输入,仅依靠大气窗口便可将热量发送到外太空实现降温,在房屋遮盖物、车罩、降温服饰等领域显示优异的应用潜力。试验选择红外高发射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二氧化硅(SiO_(2))球作为高发射基质材料,利用静电... 日间辐射制冷材料因不需要能源输入,仅依靠大气窗口便可将热量发送到外太空实现降温,在房屋遮盖物、车罩、降温服饰等领域显示优异的应用潜力。试验选择红外高发射的聚偏氟乙烯(PVDF)和二氧化硅(SiO_(2))球作为高发射基质材料,利用静电纺丝方法构建具有串珠结构的PVDF/SiO_(2)纳米纤维膜。相较常规的纤维结构,串珠结构PVDF/SiO_(2)纳米纤维膜中纤维直径分布较宽,可提高Mie散射强度,且粒子的掺杂增加了光的散射次数,使得太阳光反射率高达97.15%;同时,PVDF和SiO_(2)固有的红外高吸收性能可赋予纤维膜高达97.80%的中红外发射率,呈现优异的日间辐射制冷性能。在太阳光照射下,PVDF/SiO_(2)纳米纤维膜表面温度显著低于环境和其他纺织品的表面温度,并在人体热管理和物体降温方面表现出优异的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辐射制冷 串珠结构 MIE散射 静电纺丝 人和物降温
下载PDF
等离子体处理对PCL溶液静电纺丝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赵洋 孙晓艳 +4 位作者 杨明慧 李博 郑欢璃 郭皓 梁恒涛 《合成纤维工业》 CAS 2023年第4期1-6,共6页
以聚己内酯(PCL)为溶质、三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溶剂,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PCL溶液进行预处理,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CL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外施电压、处理时间、氩气流量)对PCL溶液性质、纺丝射流、纤维形貌和结晶性... 以聚己内酯(PCL)为溶质、三氯甲烷/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液为溶剂,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对PCL溶液进行预处理,通过静电纺丝制备PCL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外施电压、处理时间、氩气流量)对PCL溶液性质、纺丝射流、纤维形貌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CL溶液的电导率和黏度随着等离子体外施电压、处理时间、氩气流量的增加而增大,有助于改善溶液的可纺性;外施电压为35 kV时,PCL纳米纤维膜的结晶结构发生改变,结晶度降低至61%;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9 min时,PCL溶液的稳定射流长度减小至8 mm,鞭动射流张角增大至69°,PCL纳米纤维膜光滑无珠粒,结晶度为67%,纤维平均直径为290 nm;氩气流量为1.5 L/min时,PCL溶液的稳定射流长度为9 mm,鞭动射流张角增大至64°,PCL纳米纤维膜的结晶度为66%,纤维平均直径为43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 静电纺丝 纺丝溶液 等离子体处理 可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