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中益生元的研发和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翟征远 白晓悦 +3 位作者 靖一志 赵亮 任发政 郝彦玲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益生元的定义目前被更新为“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健康益处的底物”。根据最新的定义,益生元种类扩展到碳水化合物以外的物质,例如共轭亚油酸和植物多酚等;益生元作用部位不再局限于胃肠道,应用范围也不局限于食品。针对益生... 益生元的定义目前被更新为“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健康益处的底物”。根据最新的定义,益生元种类扩展到碳水化合物以外的物质,例如共轭亚油酸和植物多酚等;益生元作用部位不再局限于胃肠道,应用范围也不局限于食品。针对益生元具有缓解便秘、促进骨骼健康、缓解肥胖、抑制致病菌、减少炎症、免疫调节等多种健康促进效应,深入阐述了益生元促进宿主健康的作用机制。其机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益生元被宿主的有益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性利用,从而起到菌群调节作用;二是益生元被菌群代谢后产生有益于宿主健康的代谢产物。此外,某些低聚糖类和多糖类的益生元还具有很好的加工特性,对于食品的质构特性和风味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益生元在固体饮料、糖果、乳制品和烘焙制品等食品中广泛应用。然而,益生元的功效评价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同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不同的,菌群结构的差异必然导致同种益生元在不同人群中利用情况的差异。益生元的单糖结构、聚合程度、分支以及官能团等结构差异会影响其被肠道微生物的利用。总之,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状态靶向应用益生元和对益生元进行特定结构的优化或修饰,将是未来益生元精准化应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肠道健康 菌群调节 短链脂肪酸 健康效应
下载PDF
微生物合成血红蛋白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庆沛 宇光海 +2 位作者 廖爱美 潘龙 黄继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7,共9页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由血红素辅基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血红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常被用于医药与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其作为调味剂以提高代肉未来食品——植物蛋白肉的口感和拟真性可以满足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人们... 血红蛋白是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由血红素辅基和珠蛋白肽链构成的血红素蛋白,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常被用于医药与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领域,其作为调味剂以提高代肉未来食品——植物蛋白肉的口感和拟真性可以满足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人们对肉类口感的需求。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血红蛋白相较于化学法提取具有操作方便、经济高效、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几年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微生物高效表达血红蛋白的关键在于血红素的高水平供应与血红蛋白的正确表达两个方面,强化血红素合成途径、优化蛋白表达和发酵策略是实现血红蛋白高效表达的重要途径。文章围绕微生物高效合成血红蛋白最新研究进展、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开展综述,以期为促进微生物源血红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血红素 植物蛋白肉 未来食品 食品调味品
下载PDF
全谷物食品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晓红 翟小童 谭斌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研究表明,摄入更多的全谷物可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近20余年以来,全谷物产业在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发展迅速。近年来,全谷物在我国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我国全谷物标准研制力度不断加强。本文介绍了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全球定义共... 研究表明,摄入更多的全谷物可降低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近20余年以来,全谷物产业在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发展迅速。近年来,全谷物在我国也引发了广泛关注,我国全谷物标准研制力度不断加强。本文介绍了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全球定义共识的进展,概述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国际标准全谷物工作组、美国、加拿大、荷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国家和机构全谷物原料及全谷物食品相关标准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定义的制订现状,概述了我国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在内的20余个全谷物原料、全谷物食品、全谷物生产技术规程及其他全谷物标准的发布情况,还有一些正在制定中的全谷物相关标准。最后提出了我国全谷物标准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建议,包括充分与我国全谷物食品实际生产情况相结合、与国际接轨、标准检测与认证相结合三个方面。逐步完善构建全谷物食品产业的标准体系,将有助于引导和规范我国全谷物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推动打造多样化健康谷物食品新生态,为全谷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谷物 全谷物食品 标准 标准体系 定义 发展方向
下载PDF
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常巧英 余强 +5 位作者 郑冰 黄海荣 白若镔 张虹艳 李相阳 侯新茹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66-274,共9页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 营养健康食品不仅具有食品功能,还具有生物活性成分及其他营养素,通过强化功效、改善营养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随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微生物学、组学等学科融合,我国营养健康食品科技领域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为营养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功能因子制备新方法新技术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创制、食物与健康关系探索等领域提供了有效解决途径。本文总结了营养健康食品功能因子开发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功能评价技术和营养健康食品产品开发技术,通过文献分析了近40年营养健康食品开发技术态势,并对未来营养健康食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营养健康食品的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健康食品 功能因子 功能学评价 开发技术
原文传递
食品安全监管科技及发展方向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庞国芳 常巧英 邵兵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食品领域发展科技规划、食品安全治理的先进经验;梳理了食品监管科技规划重点研究方向;针对食品工业发展和未来食品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探讨了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污染物检测新需求。食品安全全过程信息化主动防...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食品领域发展科技规划、食品安全治理的先进经验;梳理了食品监管科技规划重点研究方向;针对食品工业发展和未来食品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探讨了食品安全监管与食品污染物检测新需求。食品安全全过程信息化主动防控、食品危害物监测与评估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未来食品中新风险因子危害识别和监测,非定向筛查和多元危害因子快速识别将成为食品中污染物检测的新关注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全过程监管 非定向筛查
下载PDF
抗冻蛋白的制备及其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王静静 廖爱美 +5 位作者 刘莹莹 陈新阳 薛迎春 潘龙 黄继红 侯银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86-192,共7页
抗冻蛋白是一类冰结构蛋白质,在0℃以下能够控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再结晶,可作为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护食品在冷冻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流失。该文对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制备与纯化进行综述,并总结抗冻蛋白在冷冻食品应用中的进展,为将... 抗冻蛋白是一类冰结构蛋白质,在0℃以下能够控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再结晶,可作为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护食品在冷冻保存过程中营养成分不流失。该文对抗冻蛋白的来源、特性、制备与纯化进行综述,并总结抗冻蛋白在冷冻食品应用中的进展,为将来抗冻蛋白产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特性 制备 纯化 应用
下载PDF
一种天然蓝色素可降解膜的制备及其油脂抗氧化性研究
7
作者 罗海澜 马翠云 +6 位作者 杜利月 张福华 李新伟 陈旭东 赵梦梦 陈树兴 王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06-215,共10页
目的将真菌Pseudofusicoccum violaceum F10产的天然蓝色素添加到明胶基膜中制备成可降解抗氧化性膜,并探究该膜的抗氧化性能。方法将天然蓝色素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甘油制备的... 目的将真菌Pseudofusicoccum violaceum F10产的天然蓝色素添加到明胶基膜中制备成可降解抗氧化性膜,并探究该膜的抗氧化性能。方法将天然蓝色素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甘油制备的基础膜液中,制备成蓝色素膜;采用响应面优化成膜工艺;对膜的色素保留率、机械性能、透水性、抗氧化活性及抗油脂光氧化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色素添加浓度在0.02%~0.04%时,色素在膜中分布均匀,浓度增加到0.08%时,色素分布不均匀、有聚集现象;随着蓝色素添加量增大,膜的抗拉力强度增强,伸长率有所下降;最佳的成膜工艺是明胶2.474 g、CMC 1.125 g、甘油1.158 g、蓝色素0.03%;正常光照下膜的色素保留率可达90%以上,加速光照下膜的色素保留率可维持在80%以上;蓝色膜的自由基清除率随色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当添加量为0.06%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mmonium salt,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42.3%和32.4%;与无色素膜相比,蓝色素膜能使橄榄油的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降低45.7%。结论该蓝色膜有较好色素保留率、机械性能,同时具备抗氧化活性和抗光氧化性,本研究可为开发同时具备减缓油脂自动氧化和光氧化的可降解包装膜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fusicoccum violaceum F10 天然蓝色素 响应面试验 抗氧化活性 抗光氧化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三孢布拉氏霉菌发酵产番茄红素工艺
8
作者 丁长河 樊俊敏 +3 位作者 尹萌 李亚丽 魏书音 高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 番茄红素除了呈现鲜艳的颜色外,还具有比较强的抗氧化等功能性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等行业,与化学合成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番茄红素因为安全性更易于被消费者接受,因此提高天然番茄红素产量意义重大。文章以三孢布拉氏霉菌为发酵菌种,通过响应面法对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的产量与纯度。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优化后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为玉米粉20 g/L、黄豆粉25 g/L、磷酸二氢钾0.6 g/L、硫酸镁0.9 g/L、玉米油12 g/L、发酵液初始pH 6.5、接种量6%、装液量40 mL/250 mL、正菌和负菌接种比例1∶15、培养温度26℃、转速180 r/min、振荡培养144 h,在42 h时加入0.4 g/L的2-氨基-6-甲基吡啶作为环化酶阻断剂,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产量为626.25 mg/L,比优化前提高了25.6%,该研究结果可为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有助于更好地应用于肉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霉菌 番茄红素 发酵工艺 响应面法
下载PDF
GC/LC-Q/TOF MS测定当归中农药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9
作者 常巧英 杨志敏 +6 位作者 白若镔 邱国玉 李坚 朱仁愿 张虹艳 闫君 吴福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0,共9页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 采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LC-Q/TOF MS)对100例市售当归样品进行了989种农药残留分析,按照风险排序法对检出农药的风险等级进行归类,采用点评估法评估了检出农药的慢性、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危害指数法(HI)计算了累积风险值。100例当归的总检出率为95%,共检出27种农药,其中甲拌磷和毒死蜱的检出率较高,农药残留量为0.0010~1.4077 mg/kg。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和GB 2763-2021,检出农药中只有甲拌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有最大残留限量(MRL)值,其中甲拌磷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排序结果表明,高风险农药为甲拌磷、特丁硫磷、甲基异柳磷。膳食摄入风险和累积风险结果显示,检出农药的慢性膳食摄入风险(%ADI)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ARfD)平均值分别为0.2908%和0.0978%,均远低于100%;慢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c)和急性累积暴露危害指数(HIa)分别为0.06689和0.01173,均远小于1,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及累积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当归中检出农药的膳食摄入和累积暴露的风险均较低,但仍需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建议制定当归中检出的中等风险农药的MRL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GC-Q/TOF MS LC-Q/TOF MS 农药残留 风险排序 危害指数法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一种植物蛋白复合肽盐的工艺研究
10
作者 张康逸 温青玉 +3 位作者 刘燕 耿宁宁 张嫚 何梦影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食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如果摄入过多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积累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该研究在以谷朊粉为原料制得咸味肽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色差值、水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氯化钾、酵母提取物和柠檬粉... 食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但如果摄入过多食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积累过多,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疾病。该研究在以谷朊粉为原料制得咸味肽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色差值、水分、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为指标,对氯化钾、酵母提取物和柠檬粉的添加量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响应面试验优化肽盐的配方。结果表明,在氯化钾为0.4 g、酵母提取物为0.2 g、柠檬粉为0.3 g的条件下,复合肽盐中多肽含量为11.4 mg/g,钠离子含量为0.35 g/100 g,钾离子含量为1.181 g/100 g,且添加酵母提取物和柠檬粉掩盖了肽盐的不良气味,外观呈浅黄色;减少了生活中钠的摄入量,得到低钠、减盐不减咸的调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朊粉 咸味肽 减盐 复合肽盐
下载PDF
基于提高类胡萝卜素稳定性的甜玉米营养糊配方优化
11
作者 廖娜 张雁 +5 位作者 唐小俊 邓媛元 刘光 魏振承 钟立煌 王佳佳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4,共11页
为研制类胡萝卜素稳定性良好的甜玉米营养糊,分别考察了多种食品辅料及添加剂包括蔗糖、麦芽糊精及β环糊精等糖类、大豆分离蛋白及乳清蛋白等蛋白质、大豆卵磷脂及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等脂类与茶多酚、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对甜玉米营养糊冲... 为研制类胡萝卜素稳定性良好的甜玉米营养糊,分别考察了多种食品辅料及添加剂包括蔗糖、麦芽糊精及β环糊精等糖类、大豆分离蛋白及乳清蛋白等蛋白质、大豆卵磷脂及共轭亚油酸甘油酯等脂类与茶多酚、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对甜玉米营养糊冲调后主要类胡萝卜素玉米黄素、叶黄素保留率的影响,以干基甜玉米原粉100.00 g为基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最佳辅料质量分数为:蔗糖4.00%,羟丙基-β-环糊精0.04%,高DE麦芽糊精21.30%,大豆分离蛋白8.18%,共轭亚油酸甘油酯0.06%,茶多酚0.07%;此配方甜玉米营养糊热水冲调后玉米主要类胡萝卜素保留率为(87.66±1.83)%,比未添加配料的甜玉米全粉对照组提高了2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类胡萝卜素 营养糊 配方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模块优化强化大肠杆菌合成乳糖-N-新四糖的研究
12
作者 刘丹 梁山泉 +3 位作者 闫巧娟 杨绍青 李树森 江正强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作为人乳寡糖核心组分之一,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寻找高效的LNnT生物合成方法,探究模块优化对大肠杆菌合成LNnT产量的影响,以大肠杆菌BL21(DE3)ΔlacZ为出发菌株,根据合成... 乳糖-N-新四糖(lacto-N-neotetraose,LNnT)作为人乳寡糖核心组分之一,在婴幼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寻找高效的LNnT生物合成方法,探究模块优化对大肠杆菌合成LNnT产量的影响,以大肠杆菌BL21(DE3)ΔlacZ为出发菌株,根据合成路径中的关键代谢物质将LNnT合成路径划分为:外源酶所在路径的模块A,UDP-半乳糖合成路径的模块B和UDP-N-乙酰氨基葡萄糖合成路径的模块C。利用不同拷贝数质粒初步优化模块A、B和C的表达强度,当大肠杆菌BL21(DE3)ΔlacZ共表达重组质粒pRSF-lgtA-A.act和pET-galE时,LNnT产量最高,达0.87 g/L。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setA和ugd强化模块A和模块B,获得的重组菌株E20合成LNnT产量达1.16 g/L。摇瓶发酵条件优化后,重组菌株E20合成LNnT产量达1.28 g/L。在5 L发酵罐中,LNnT分批补料发酵产量达15.53 g/L,发酵过程最高生产强度为0.43 g/(L·h)。模块优化强化大肠杆菌高效合成LNnT有望为人乳寡糖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理论基础,进而推进婴幼儿配方食品产业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乳糖-N-新四糖 模块优化 生物合成 CRISPR/Cas9
下载PDF
酚类抗氧化剂的主要转化产物——醌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于亚星 鲁海龙 +1 位作者 孙尚德 毕艳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0,共9页
酚类抗氧化剂在抗氧化过程中的主要转化产物为醌类物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醌类物质的特点,从化学结构、检测方法、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总结常用抗氧化剂生育酚、鼠尾草酚、迷迭香酚、茶多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主要转化产物生育醌... 酚类抗氧化剂在抗氧化过程中的主要转化产物为醌类物质,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醌类物质的特点,从化学结构、检测方法、抗氧化作用等方面总结常用抗氧化剂生育酚、鼠尾草酚、迷迭香酚、茶多酚、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主要转化产物生育醌、鼠尾草醌、迷迭香醌、表儿茶素类醌及叔丁基对苯醌(TBBQ)的研究进展,另外,对一些醌类的细胞毒性进行了归纳。上述几种酚类抗氧化剂的转化产物醌类物质,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它们中大部分具有抗氧化活性,有些则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促氧化效果。目前,关于醌类细胞毒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TBBQ和生育醌。今后应加强醌类物质抗氧化作用、细胞毒性以及定量分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科学认识抗氧化剂和开发新型抗氧化剂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生育醌 鼠尾草醌 迷迭香醌 表儿茶素类醌 叔丁基对苯醌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特丁基对苯二酚在不同油脂贮存过程中转化产物的识别、分离与鉴定
14
作者 徐梦琪 祝振杰 +2 位作者 陈小军 李军 毕艳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以猪油、大豆油和棕榈油为实验原料,模拟贮存过程,分析不同种类油脂贮存过程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油样中TBHQ的剩余量及转化的叔丁基对苯醌(2-tert-butyl-1,4-benzoqui... 以猪油、大豆油和棕榈油为实验原料,模拟贮存过程,分析不同种类油脂贮存过程中特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油样中TBHQ的剩余量及转化的叔丁基对苯醌(2-tert-butyl-1,4-benzoquinone,TBBQ)量之和小于TBHQ原始添加量,并在不同油样甲醇提取液的气相色谱图中均发现除TBHQ和TBBQ之外相同的色谱峰。采用液相色谱分别分离纯化出未知色谱峰,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核磁共振仪、紫外光谱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未知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与表征,结果证明TBHQ在不同油脂中的转化产物相同,除TBBQ外均含有另一转化产物2-(2-甲基烯丙基)氢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丁基对苯二酚 叔丁基对苯醌 2-(2-甲基烯丙基)氢醌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下载PDF
酸碱改性木质活性炭对棕榈油中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
15
作者 侯杰 纪俊敏 孙尚德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精炼棕榈油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碳纳米吸附剂(木质活性炭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对3-氯丙醇(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最佳吸附剂进行酸碱改性,探究改性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棕榈油... 以精炼棕榈油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碳纳米吸附剂(木质活性炭粉末、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和多壁碳纳米管)对3-氯丙醇(3-MCPD)酯的吸附脱除效果,并对最佳吸附剂进行酸碱改性,探究改性后吸附剂添加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对棕榈油中3-MCPD酯吸附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3-MCPD酯的脱除效果为木质活性炭粉末>多壁碳纳米管>椰壳活性炭粉末>煤质活性炭粉末,整体脱除效果欠佳;经4 mol/L H_(3)PO_(4)改性后的木质活性炭粉末,吸附性能增强,在吸附剂添加量为5.85%、吸附时间为47 min、吸附温度为103℃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对棕榈油中3-MCPD酯的脱除率可达71.82%。使用H_(3)PO_(4)改性木质活性炭可作为脱除食用油中3-MCPD酯的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活性炭 酸碱改性 棕榈油 3-MCPD酯 吸附脱除
下载PDF
类可可脂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杨航 岳珂 +3 位作者 秘英静 张林尚 陈小军 毕艳兰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共7页
类可可脂(CBE)是一类重要的糖果用脂,可以经过物理复配或者酶法酯交换获得。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CB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各种微生物产脂策略正在被应用,以提高CBE的产量,例如化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旨在为CBE的生产提供参考,从原料油... 类可可脂(CBE)是一类重要的糖果用脂,可以经过物理复配或者酶法酯交换获得。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制备CBE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各种微生物产脂策略正在被应用,以提高CBE的产量,例如化学诱变或基因工程等。旨在为CBE的生产提供参考,从原料油来源、制备方法研究现状两个方面分别综述了CBE的传统制备方法(物理复配和酶法酯交换)和新方法(微生物发酵)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微生物发酵法更符合绿色、健康、低碳的发展需求,能够为CBE的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也有利于推进CBE的产业化应用,具有潜在发展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可可脂 原料油 产油微生物 发酵法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对绿豆粉功能特性及风味特征的影响
17
作者 薛玉旗 汪磊 +4 位作者 陈洁 许飞 石灯华 张智勇 王钰文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为探究经乳酸菌发酵后绿豆粉的功能特性及风味特征,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LP90)、干酪乳杆菌(LC89)和嗜酸乳杆菌(LA85)对绿豆粉进行不同时间发酵处理,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绿豆粉的pH值和总酸(TTA)、游离总酚、总黄酮、抗营养因子含量及... 为探究经乳酸菌发酵后绿豆粉的功能特性及风味特征,分别采用植物乳杆菌(LP90)、干酪乳杆菌(LC89)和嗜酸乳杆菌(LA85)对绿豆粉进行不同时间发酵处理,比较不同乳酸菌发酵对绿豆粉的pH值和总酸(TTA)、游离总酚、总黄酮、抗营养因子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与LC89、LA85相比,LP90表现出更好的发酵性能,绿豆粉的总酸含量最高;与未发酵组(LBF)相比,LP90发酵24 h后绿豆粉的游离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P<0.05),抗营养因子缩合单宁和植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P<0.05);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共鉴定出77种挥发物;乳酸菌发酵丰富了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种类,减少了己醇、辛醛、壬醛、庚醛和1-辛烯-3-醇等不良风味,LP90发酵绿豆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比LC89和LA85的更丰富。综上可知,植物乳杆菌LP90发酵可以更好地改善绿豆粉的生物功能和风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粉 乳酸菌 抗营养因子 抗氧化能力 风味特征
下载PDF
牡丹籽油凝胶乳液的制备及稳定性评估
18
作者 刘茜茜 徐宝成 +3 位作者 丁玥 赵晶晶 陈树兴 刘丽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150,共11页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 以辛烯基琥珀酸(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OSA)淀粉为乳化剂,植物甾醇-卵磷脂-牡丹籽油凝胶为芯材,制备了4种水包油型牡丹籽油凝胶乳液,其分散相平均粒径在1~4μm,Zeta电位在-31 mV左右。以粒径、Zeta电位为指标,研究了pH值(3~9)、热处理(40~100℃)、盐离子种类(Na^(+)、Ca^(2+)、Al^(3+))及离子强度(100、200、300、400、500 mmol/L)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酸处理后,油凝胶乳液的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显著增大(电位绝对值减小),而弱碱条件对乳液粒径无显著影响,Zeta电位则逐渐减小(绝对值增加);在pH 3~9,4种凝胶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Na^(+)、Ca^(2+)、Al^(3+))及其添加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增大,其中Al^(3+)的影响最为显著,Ca^(2+)次之,而Na^(+)的影响较弱;金属离子对凝胶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是Zeta电位和分散相粒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条件下,乳液未发生明显的破乳现象。低温(4~40℃)处理对凝胶乳液分散相粒径和Zeta电位无显著影响;60℃处理30 min,会使乳液粒径增大,Zeta电位绝对值减小,但乳液仍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未发生破乳现象;高温区(80~100℃)处理30 min,凝胶乳液发生破乳现象。此外,油相中凝胶剂的比例对凝胶乳液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当m(甾醇)∶m(卵磷脂)=8∶2时,油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最紧密,凝胶乳液的稳定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盐离子 热处理 牡丹籽油凝胶 凝胶乳液 乳液稳定性
下载PDF
预醒发冷冻生胚馒头熟制工艺优化
19
作者 陈赫帆 陈洁 +3 位作者 汪磊 刘亚楠 王洋洋 邱寿宽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为提高冷冻生胚馒头的品质,该文探究预醒发时间、解冻方式和蒸制方式对馒头比容、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合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预醒发冷冻生胚馒头熟制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面包图像分析仪,... 为提高冷冻生胚馒头的品质,该文探究预醒发时间、解冻方式和蒸制方式对馒头比容、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的影响,结合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预醒发冷冻生胚馒头熟制工艺。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面包图像分析仪,分析对照生胚面团与最优工艺条件下预醒发冷冻生胚馒头面团可冻结水含量、微观结构以及馒头孔隙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预醒发冷冻生胚馒头熟制工艺为预醒发时间22 min,醒发箱解冻时间58 min,蒸箱蒸制时间18 min,该条件下馒头具有最优的感官品质,且不发生起泡收缩现象,馒头品质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醒发 冷冻生胚馒头 馒头品质 解冻方式 蒸制方式
下载PDF
10种特级酱油香气差异分析
20
作者 史伊格 蒲丹丹 +3 位作者 勇倩倩 黄实宽 陈洪卫 张玉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0-260,共11页
研究不同酱油的香气差异有利于从原料和酿造工艺角度加强其风味品质控制和质量提升。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0种特级酱油(CB、HT1、HT2、LH、LJJ1、LJJ2、QH、XH1、XH2、WZ)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 研究不同酱油的香气差异有利于从原料和酿造工艺角度加强其风味品质控制和质量提升。采用固相微萃取和固相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10种特级酱油(CB、HT1、HT2、LH、LJJ1、LJJ2、QH、XH1、XH2、WZ)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感官评价、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进一步分析不同特级酱油的香气差异及其贡献。结果表明,在10种特级酱油中共检测到86种香气化合物,其中44种化合物在10种酱油中共有。共30种香气物质的OAV≥1,其中5-乙基-4-羟基-2-甲基-3(2H)-呋喃酮的OAV(373~4698)值最高,其次为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0~1473)。WZ酱油的烟熏香较强,其酚类和酮类化合物种类最多。CB酱油整体香气强度最小,乙醇(25.775μg/L)远低于其余9种酱油;但其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182.796μg/L),其中2,6-二甲基吡嗪含量为66.256μg/L。XH1酱油的酱香与醇香较为强烈,其乙醇(147.257μg/L)含量最高,酚类物含量同样较高,其中4-乙基-2-甲氧基苯酚为18240.479μg/L。XH2酱油的麦芽香强烈。LH酱油的异丁醇(51.223μg/L)和2,3-丁二醇(57921.798μg/L)含量在所检测样品中均为最高。HT1酱油中1-辛烯-3-醇(61.219μg/L)含量最高。综合OAV与PLSR分析,乙酸乙酯、3-羟基-2-丁酮、2,3-丁二醇、3-乙基-2,5-二甲基吡嗪、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4-乙基愈创木酚和4-乙基苯酚为10种特级酱油香气差异的关键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酱油 固相微萃取 固相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香气活性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