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0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专家发言摘登
1
作者 胡镜清 江丽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6期940-949,共10页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就"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做了讨论或即席发言,本刊对与会专家在讨论阶段的多次发言内容进行整理,精选出对张东教授新观点、新学说、新组方及其临床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第三期学术讨论会上,许多专家就"中医研究的多元化科学方法选择"做了讨论或即席发言,本刊对与会专家在讨论阶段的多次发言内容进行整理,精选出对张东教授新观点、新学说、新组方及其临床验证的评价。以下专家发言按时间先后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研究 讨论阶段 发言内容 新学说 张东 伤寒论 温病学 后天八卦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三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2018年度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五运六气基础培训班暨学术研讨会通知(第二轮)
2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五运六气是中医经典理论,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指导天人相应、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具体应用,近年成为中医药研究热点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2003年至今,相继主持五运六气相关国部级课题10余项,系统开... 五运六气是中医经典理论,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指导天人相应、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具体应用,近年成为中医药研究热点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自2003年至今,相继主持五运六气相关国部级课题10余项,系统开展五运六气的科学原理、学术源流、理论内涵和临床应用等研究。2004年主办全国首届中医五运六气研讨会,2005年以来多次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五运六气继续教育项目,具有广泛学术影响。为进一步传授五运六气正道,夯实研习者的中医理论基础,促进五运六气领域学术研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理论基础 学术研讨会 五运六气 研究所 学术活动
下载PDF
热结血脉:心脑血管疾病中医病证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病症研究中心简介
3
作者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I0001-I0004,共4页
一、中心简介病证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是理论与临床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临床难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病证研究中心,... 一、中心简介病证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意义重大,是理论与临床对接的关键环节,也是解决临床难题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于2017年9月正式成立病证研究中心,该中心是目前国内外首家以“病证”命名的研究中心,其定位于:传承发展中医理论,彰显其特色优势,融合中西医基础与临床及现代科技力量,研究病证理论、病证关系、痰病的“因-机-证-治”规律及其生物学机制,为研发新药与新型医疗器械提供理论指导,为揭示生命奥秘与健康促进、疾病防治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领域 医疗器械 中医理论 健康促进 生物学机制 中医药理论 疾病防治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欹厅讲坛议题征集启事
4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F0004-F0004,共1页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创设的“欹厅讲坛”现已开坛,特面向关注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海内外各界学人征集议题。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研究所 征集 议题 启事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应用研修班
5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I0001-I0001,共1页
2017年8月19~2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二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应用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 2017年8月19~2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第二届中医理论学术活动周五运六气理论与临床应用研修班在京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为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干支象数医学研究分会和特色疗法与新技术分会协办,得到北京针灸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等兄弟单位大力支持,参会嘉宾、专家学者和学员达到160余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基础理论 临床应用 学术活动 中医理论 研究所 气理论 研修
下载PDF
中医药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的特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创刊30周年
6
作者 孟庆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医(古代属于方技)和药(本草)两大部分,在世界医林中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称著。明末清初,为区别传入的西方医学,曾有“本土医学”“国医”和“国药”等称谓。在1879年从中国澳门来到上海行医的英国医生合...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医(古代属于方技)和药(本草)两大部分,在世界医林中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称著。明末清初,为区别传入的西方医学,曾有“本土医学”“国医”和“国药”等称谓。在1879年从中国澳门来到上海行医的英国医生合信的首部论述中西医学比较的著作《西医略论》一书中有“中医”“西医”之名。此后中国的传统医学逐渐被称为中医学和中药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中药学 英国医生 西方医学 中西医学比较 本草 西医略论 中医学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要素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威 潘桂娟 +2 位作者 于峥 刘寨华 张宇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77-1178,1180,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解答中医理论"怎么说的"、"说了什么"、"怎么用的"、"有何用处"等关键问题,即文献整理、理论梳理、应用法则剖析、临证验证4个要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医基...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以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解答中医理论"怎么说的"、"说了什么"、"怎么用的"、"有何用处"等关键问题,即文献整理、理论梳理、应用法则剖析、临证验证4个要素环环相扣,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整体过程。文献整理奠定理论研究基础,经过系统的五运六气文献整理,解决了文献资源限制,保障研究底本质量;理论梳理实现知识阐释,以五运六气理论的发展脉络、历代医家理论阐发为切入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理论的分析、判断、归纳、提升;应用法则剖析以增进临证的指导价值,从古人"五运六气为医之门径"的认识出发,加强了诊疗规律提炼和运气方剂研究;临证评价可验证理论价值,分别采用临证观察、经验总结、医案数据分析、实验探索等研究手段,积累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五运六气 研究要素 科研实践 关键问题
下载PDF
实地调查应该成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被引量:1
8
作者 胡镜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97-1599,共3页
如何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或者说哪些方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专家指出,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方法[1]。甚至有人提出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众多的困惑,归根到底是方法论的... 如何开展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或者说哪些方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专家指出,科学方法是科学的灵魂,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方法[1]。甚至有人提出当前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面临众多的困惑,归根到底是方法论的问题[2]。尽管方法学问题并不一定会比理论研究的朝向或其他问题更为重要,但方法学对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性确是毋容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基本方 调查 科学方法 法学问题 方法论 方法学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的中医辨证理论基础 被引量:5
9
作者 李菲 付玉娟 杨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1,共3页
《黄帝内经》从各个角度铺垫、构成了完整的中医辨证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更多地展示出了古代医家对于具体疾病的思考与分析的过程片断,形成了中医“辨证”理论的内容基础以及理论基础,构建了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在中医学... 《黄帝内经》从各个角度铺垫、构成了完整的中医辨证理论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更多地展示出了古代医家对于具体疾病的思考与分析的过程片断,形成了中医“辨证”理论的内容基础以及理论基础,构建了辨证理论的思维模式。在中医学的传承创新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应对疾病状态的理论框架以及可以遵循的思维模式,从而形成了当前以几大辨证体系为主的辨证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辨证理论 辨证方法
下载PDF
2023年中医诊断学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俊文 岳广欣 +4 位作者 赵辉 梁媛 杜松 于峥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90-397,共8页
2023年,中医诊法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望诊和脉诊领域,致力于将诊法理论与临床病证紧密结合,并扩展到舌诊、面诊、鼻诊和手诊等领域,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提高了诊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多维辨证体系构建为现代医学所需,结合现代技术在心血... 2023年,中医诊法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望诊和脉诊领域,致力于将诊法理论与临床病证紧密结合,并扩展到舌诊、面诊、鼻诊和手诊等领域,结合现代影像学技术,提高了诊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多维辨证体系构建为现代医学所需,结合现代技术在心血管病、咳嗽、疫病等方面得到应用,开辟了中西医结合新途径。证候辨证研究通过横向数据揭示证候分布的规律性,旨在规范研究,客观反映病因、病机及病情发展趋势。动物模型成为验证中医理论和探索新治疗方法的关键,在线粒体功能、能量代谢、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等方面,揭示了证候的生物学基础,分析及揭示了代谢物、基因表达、细胞因子等标志物及肠道菌群变化与证候形成的相关关系。传统中医诊断技术与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和传感器技术结合,在舌诊、面诊、脉诊等领域取得进展,显著提高了诊断方法的精准度和客观性,应用高通量影像组学参数分析、注意力机制模型和电子鼻技术,提升了中医诊断的标准化和科学性,也为远程医疗和个性化诊疗创造了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诊法 证候 标准 动物模型 装备
下载PDF
135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证候分布规律与中医诊疗理论认识思考
11
作者 刘继法 王莹莹 +4 位作者 陈曦 王永涛 邱占军 陈宪海 杨金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36-39,52,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特征,为临床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设计中医证候调查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 目的探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特征,为临床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设计中医证候调查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35例患者病历,平均年龄(64.38±17.61)岁,61~8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8 d生存患者占比61%,平均年龄(57.78±17.86)岁;死亡患者占比39%,平均年龄(70.98±17.37)岁。主要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居多。单一证候例数:热毒证>痰热证>血瘀证>腑实证>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阴虚证。复合证候例数:两种证候复合>3种证候复合>1种证候。两种证候复合以热毒证+腑实证最多,3种证候复合以热毒证+痰热证+腑实证最多,1种证候以热毒证最多。证候虚实例数: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生存率相反。结论基本病机为邪实正虚,肺失宣降。病理性质总属标实本虚。病理因素包括热毒、痰、瘀。证型以热毒、痰浊、血瘀、腑实等实证为主,以复合证候多见,虚实夹杂证尤其是虚证多预后不良。脓毒证急性肺损伤治疗应以清热、化痰、活血、通腑为主,辅以益气、温阳、养阴,年老患者尤其需要扶助正气。本病病情复杂,应从整体出发,进一步把握疾病全过程证候演变规律,丰富完善辨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证候 临床研究 诊疗理论
下载PDF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方法述要
12
作者 赵辉 张华敏 +2 位作者 张磊 刘思鸿 佟琳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8-233,共6页
中医古籍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医药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泉。文章从概念到应用实践系统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包括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人工智能)、循证医学方法,并对... 中医古籍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医药实践的智慧结晶,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源泉。文章从概念到应用实践系统梳理中医古籍文献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方法(包括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数据挖掘、知识图谱构建、人工智能)、循证医学方法,并对其在古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举例,以期为中医古籍文献整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古籍 古籍研究方法 文献学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 综述
下载PDF
2020—2021年度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国为 杨威 +3 位作者 张宇鹏 申力 吴琼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4,共9页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分为藏象学说的概论性研究、脏腑各部的理论研究、...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近两年来国内学者对藏象学说的研究取得不少进展。通过对CNKI数据库和相关著作资料的搜集整理,对2020-2021年度的中医藏象理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分为藏象学说的概论性研究、脏腑各部的理论研究、脏腑相关理论研究3大类。认为相关研究具有较强创新性,研究涉及多学科多维度,学术观点彼此争鸣,形成了一些研究热点和亮点,但部分研究尚存在对藏象理论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研究方法的选择尚需进一步探讨、一些创新性观点尚需进一步加强论证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工作还需要注重加强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契合临床需求和社会需求,更加注重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学科研究成果,提升严谨性和实用性,促进中医药学术传承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象 脏腑 辨证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孔伯华中医教育思想研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医学文献
14
作者 赵凯维 徐世杰 刘理想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 中医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继承弘扬中医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医教育是传承中医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孔伯华先生是近代北京四大名医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中医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基于北平国医学院院史整理搜集孔伯华先生相关医学文献,从“守正”“创新”两方面探讨孔伯华中医教育的思想与实践,以期为传承中医优秀文化、增强中医人文化自信、探索特色中医教育模式及促进孔伯华学术传承等提供思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孔伯华 医学文献 传承创新
下载PDF
基于《中医内科学》教材的中风病“因机证治”理论演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继法 陈曦 +1 位作者 王莹莹 杨金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6-911,共6页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定为诱因,明确受病部位在脑,将病机归结为血瘀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这些演变与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的融入存在密切关系。但各版本在辨证分型的划分、数量、命名、证候和具体方药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应该与各编著者的临床经验认识不同,缺少制定统一标准的规范有关。要凝聚行业共识,进一步规范中风病的辨证分型;聚焦临床疗效,进一步科学评价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药;重视教材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中风病 因机证治 演变
下载PDF
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凯男 孙帅玲 马晓北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期2-7,共6页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 中医药防治疫病经典理论的产生形成于历次重大疫情中医家的实践与经验总结。本文对近二十年中医疫病经典防治理论的研究现状做了简要述评,重点围绕五个方面展开:一是古今融合,拓展疫病文献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二是研究疫病之中医病名,病证结合确定中医疫病研究之基本路径;三是研究传统中医疫病辨治理论,提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新方案;四是紧扣中医疫病研究的关键问题,实现中医疫病研究的新突破;五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构建现代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中医疫病防治理论研究需在挖掘整理研究中医经典防治理论为核心的基础上,借鉴现代传染病研究与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新方法,构建中医疫病防治理论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古今融合 病名演变 疫病防治 经典理论 述评
下载PDF
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主体发展的思考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威 于峥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09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主体发展 思考
下载PDF
沃土培元,提高中医基础理论的承载力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镜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共1页
"十二五"收官的2015年,中医药领域喜事连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实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出台;屠呦呦研究员因发明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中医药法(草案)》通... "十二五"收官的2015年,中医药领域喜事连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印发实施;《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出台;屠呦呦研究员因发明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中医药法(草案)》通过国务院会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李克强总理做出批示、刘延东副总理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确实,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领域 中医基础理论 国务院会议 医药健康 屠呦呦 土培 发展规划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医药学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是中医创新的核心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年第6期140-142,共3页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及养生理论等范畴。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辨性、系统开放性、实践认知性等特点,提出应深化内涵挖掘,加强学科建设;立足本体,...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藏象学、病因病机、诊法与证候、治则治法及养生理论等范畴。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和哲学思辨性、系统开放性、实践认知性等特点,提出应深化内涵挖掘,加强学科建设;立足本体,传承理论;推进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等促进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发展的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理论研究 创新性
下载PDF
浅析宋明理学对中医学治学方法及基础理论之影响
20
作者 张立平 郑齐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2期337-339,共3页
从治学精神、认知方法到医学理论,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可谓广泛而深远。中医学的哲学、科学特质,及宋以后中医基本理论、药理理论、各家学说的发展,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在认识论层面的问题颇为严峻,部分学... 从治学精神、认知方法到医学理论,宋明理学对中医学的影响可谓广泛而深远。中医学的哲学、科学特质,及宋以后中医基本理论、药理理论、各家学说的发展,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相关研究方兴未艾,但在认识论层面的问题颇为严峻,部分学者受西方哲学、科学思维方式的束缚,不自觉地陷入还原论思维的窠臼,认知出现偏差的现象迭出。须知哲学、科学的形态不只一种,只有遵循中医“格物致知”自身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地传承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格物致知 象思维 命门学说 法象药理 朱丹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