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器研究
1
作者 杨晶东 江彪 +3 位作者 李熠伟 姜泉 韩曼 宋梦歌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5-319,共15页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类,并探究其中的特征重要性和风险因素。方法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RA中医证候多标签分类中存在的标签关联性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集成神经... 目的构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分类,并探究其中的特征重要性和风险因素。方法针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RA中医证候多标签分类中存在的标签关联性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集成神经网络链(FEN)。FEN模型采用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基分类器提取临床RA多标签样本的深层特征,增强RA特征区分度;根据协方差理论衡量标签相关性,调节分类器链的输入空间,减少RA错误信息传播和冗余度;并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减小分类器链中不合理标签序列对RA特征分类的影响。此外,分析了RA中医证候主证和兼证的特征贡献度,挖掘其潜在的风险因素。结果FEN模型的10折交叉验证性能参数汉明损失、1-错误率、准确度和F1值分别为0.0036、0.0248、97.52%、99.18%。与7种典型多标签分类器(分类器链、标签幂集、二进制关联、随机k-标签集、多标签K最近邻、集成分类器链和集成二进制关联)相比,FEN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特征贡献度分析提示,主症和次症特征均可作为RA中医证候分类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主证和兼证分类的主要因素。结论基于集成神经网络模型的RA中医证候分类器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对于R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多标签学习 神经网络 分类器链 集成学习
原文传递
经方关于风湿病“位”、“势”、“态”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马桂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1-843,共3页
通过研究《伤寒论》、《金匱要略》,作者认为要认识经方关于风湿病的"位",首先要理解经方的辨证体系不同于阴阳、脏腑、津液、气血之八纲辨证,经方的方证是个动态的概念。风湿病的"位"可从以下因素理解:(1)经方的... 通过研究《伤寒论》、《金匱要略》,作者认为要认识经方关于风湿病的"位",首先要理解经方的辨证体系不同于阴阳、脏腑、津液、气血之八纲辨证,经方的方证是个动态的概念。风湿病的"位"可从以下因素理解:(1)经方的六经是6个系统,系统包括经络、表里、部位及气化的概念,五运六气系统是六经系统中的核心部分;(2)大部分风湿病是太阳系统病,少部分是少阴系统病,而太阴系统也参与了风湿病的发病;风湿病的"势"体现在太阳风湿病可以寒化也可以热化,少阴风湿病仅为寒化,而对厥阴风湿病的记录是不完全的,风湿病的"态"体现在抗风湿病的方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风湿病 位势态
下载PDF
兼论五运六气、风湿病与经方辨治 被引量:6
3
作者 马桂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基础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病机进行分析。方法:因"乘年之虚,失时之和"而发风湿病,用五行乘侮法则着重分析五运六气之水(太阳寒水)、湿(太阴湿土)与火(少阴君火)三者的关系。结论:对抗风湿经方应用进行了探寻,...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基础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病机进行分析。方法:因"乘年之虚,失时之和"而发风湿病,用五行乘侮法则着重分析五运六气之水(太阳寒水)、湿(太阴湿土)与火(少阴君火)三者的关系。结论:对抗风湿经方应用进行了探寻,并对风湿病复发加重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五运六气 经方 辨治
下载PDF
风湿病皮肤损害辨治 被引量:6
4
作者 马桂琴 李博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8期595-597,共3页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 阐述运用临床基础理论研究的方法对风湿病皮肤损害的辨治。包括:从皮损形态辨证,主要用于斑、疹、结核、疮疡等;从经络辨证主要用于白塞病和Reiter综合征;按六经辨证,主要用于指导成人Stills’病;从卫气营血理论辨治红斑狼疮、皮肌炎等;从湿温理论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梅核火丹、瓜藤缠认识结节性红斑、结节性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从葡萄疫认识干燥综合征、下肢高球蛋白血症、过敏性紫癜、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重叠综合征等;腓踹发近似于硬红斑、狼疮血管炎、类风湿血管炎;以阴疽来认识系统性硬化症,结合对白病机的认识辨治银屑病性关节炎。在症情平稳、症状表现不突出时用病本质辨证为佳。另外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治疗风湿病皮肤损害要注意活血化瘀,二是皮肤损害的转归预后不等同于风湿病本病的转归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皮肤损害 中医辨治
下载PDF
浅谈细辛在风湿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伟杰 唐晓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第8期67-69,共3页
从细辛的药性、归经、主治、灵活配伍等方面论述细辛在风湿病中的应用。细辛是治疗风湿病的常用中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细辛与附子配伍,温阳蠲痹、散寒通络;细辛与当归配伍,养血温经、通络散寒;细辛与黄芩、生地黄配伍,寒热并用、... 从细辛的药性、归经、主治、灵活配伍等方面论述细辛在风湿病中的应用。细辛是治疗风湿病的常用中药,常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细辛与附子配伍,温阳蠲痹、散寒通络;细辛与当归配伍,养血温经、通络散寒;细辛与黄芩、生地黄配伍,寒热并用、调理阴阳;细辛与石膏配伍,火郁发之、熄风通络;细辛与独活配伍,散寒除湿、调补肝肾。细辛剂量的正确使用与方药对证更能体现其临床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辛 风湿病 配伍
原文传递
林珮琴《类证治裁》辨治风湿病特色赏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车祥晴 殷海波 +3 位作者 王新贤 唐孟杰 果彤 黄淑霞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688-1690,共3页
通过研读《类证治裁》有关中医风湿病范畴之论治方药,对林珮琴辨治风湿病的特色进行分析阐述:在风湿病治疗上主张虚实异治,用药注重要在合宜,治疗权宜先后缓急,整体辨证又兼局部循经用药,这对中医风湿病临床诊疗工作颇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类证治裁 风湿病 痹症 痛风 鹤膝风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结局指标文献研究
7
作者 宋梦歌 姜泉 +5 位作者 韩曼 姚传辉 张富渊 赵雪琦 巩勋 夏聪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735-743,共9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为构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的核心指标集奠定基础。[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设定为2020年。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结果]纳入69项研究(随机对照试验56项,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3项,病例对照研究9项,自身前后对照研究1项),共计4077例患者,37个(类)结局指标。单篇文章使用指标数量差异大,为3~29个,平均为11个。使用频数排前10位的指标依次为:红细胞沉降率(73.91%)、C-反应蛋白(71.01%)、有效率(71.01%)、类风湿因子(66.67%)、不良反应(60.87%)、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46.38%)、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0.58%)、关节压痛数(40.58%)、晨僵持续时间(40.58%)、肿胀关节数(39.13%)。以指标功能属性为依据进行分类,所纳入研究指标域的设置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理化检测(92.75%)、疾病整体评价(91.30%)、症状/体征(73.91%)、安全性事件(60.87%)、中医病证(34.78%)、生活质量(4.35%),未涉及经济学评估及远期预后。[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试验的结局指标存在差异大、不规范、缺乏中医特色指标、缺乏远期预后与经济学评价等共性问题,亟需建立类风湿关节炎核心指标和中医药特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类风湿关节炎 结局指标 核心指标集
下载PDF
从膜病理论诊治风湿病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豫正 王翰洲 +5 位作者 高扬 朱光昭 白健 王仁一 赵言鹏 王海隆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5期135-138,共4页
近年来,对膜病理论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而膜病与风湿病在病位、病理特点等诸多方面都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膜病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仝小林院士等提出的“脏腑风湿”理论,通过阐述膜病和风湿病两者各自的特点及其关联,... 近年来,对膜病理论的相关研究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热点问题,而膜病与风湿病在病位、病理特点等诸多方面都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膜病的相关理论出发,结合仝小林院士等提出的“脏腑风湿”理论,通过阐述膜病和风湿病两者各自的特点及其关联,初步探讨从膜病理论出发诊治风湿病,为临床上风湿病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病 痹病 膜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中国强直性脊柱炎人群工作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余晴 陈悦宁 刘宏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8-496,共9页
目的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探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AS患者工作能力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结局提供帮助与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国9个中心10家医院的253例AS患者的人... 目的多中心、多层次、多维度探讨中国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工作能力现状,并分析AS患者工作能力状况的影响因素,为改善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结局提供帮助与借鉴。方法收集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就诊于中国9个中心10家医院的253例AS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工作能力及疾病相关信息,采用工作效率与活动影响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工作情况,分析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工作能力与疾病严重程度、自我评估及心理状态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253例AS患者,其中197例(77.87%)在职,76例(30.04%)工作状态正常,177例(69.96%)存在工作能力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病程、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包括红细胞沉降率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评分、国际脊柱关节炎协会健康指数、抑郁、焦虑、患者整体自我评价是影响患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结论中国AS患者工作能力障碍的发生率较高,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状态和患者自我报告结局与工作能力现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工作能力 工作效率与活动影响调查问卷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多学科协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现状及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新尧 张柔曼 姜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6期885-888,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致残率较高,早期即配合康复疗法是其治疗发展趋势。RA的"多学科协作组"包含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等,对改善RA预后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已在世界多地蓬勃开展。而国内在RA患者管理理念方面有待提高,康复医师... 类风湿关节炎(RA)致残率较高,早期即配合康复疗法是其治疗发展趋势。RA的"多学科协作组"包含物理治疗师和职业治疗师等,对改善RA预后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已在世界多地蓬勃开展。而国内在RA患者管理理念方面有待提高,康复医师与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案缺乏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和康复的效果。这提示我们也要积极建立我国RA治疗的"多学科协作组",而且针对RA患者康复治疗,应当结合我国传统康复疗法,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RA康复综合治疗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康复 多学科协作组 中医学
下载PDF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探讨干燥综合征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郭子琳 唐晓颇 +3 位作者 周新尧 徐浩东 李延婷 张依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9期189-192,F0003,共5页
目的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干燥综合征(SS)项目的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现状及改进方向。方法 搜集NSFC官网及梅斯医学、LetPub、科研者之家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标题、摘要或关键词中包含SS的资助项目,提取项目类型、... 目的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干燥综合征(SS)项目的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现状及改进方向。方法 搜集NSFC官网及梅斯医学、LetPub、科研者之家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标题、摘要或关键词中包含SS的资助项目,提取项目类型、资助金额、依托单位、负责人、学科代码、关键词、成果转化等信息,运用描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21年NSFC资助的SS课题88项,包含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和应急管理项目4种类型。2003年SS领域第一次获得NSFC资助,此后资助项目数和经费虽有波动,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010-2019年SS资助项目数、金额及成果转化情况均不及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立项≥3次的11所依托单位中,北京大学的立项数目及经费均居于领先地位。SS课题研究方向广泛,切入角度多样,关键词重复率较低,高频词条为细胞、细胞因子、通路。结论 NSFC资助对SS意义重大,但当前临床需求较大,中医优势未完全体现。后续应注重创新性和多学科交叉,尽快落实指南共识和大数据平台,引领SS临床科研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干燥综合征 研究现状 统计分析
下载PDF
2010—2020年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诗雅 周新尧 +4 位作者 徐浩东 郭子琳 程增玉 李延婷 唐晓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3期188-192,共5页
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立项情况,探讨该疾病研究现状。方法 通过NSFC项目查询(V2.0正式版)和Let Pub最新科学基金查询系统,全面检索2010—2020年SLE相关项目,对立项项目类别、数量... 目的 通过分析2010—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相关立项情况,探讨该疾病研究现状。方法 通过NSFC项目查询(V2.0正式版)和Let Pub最新科学基金查询系统,全面检索2010—2020年SLE相关项目,对立项项目类别、数量、金额、依托单位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0—2020年SLE相关项目共计405项,资助金额15 984万元。依托单位以综合类院校和西医院校为主。立项数量前三的一级学科分别是医学免疫学、皮肤及其附属器、泌尿系统。关键词词云图显示,发病、间充质干细胞、微小RNA、信号通路、调节性T细胞为出现频率前5的关键词。结论 NSFC对SLE的资助力度稳定提升,围绕间充质干细胞、RNA组学和信号通路深入SLE发病机制研究,但存在学科交叉程度低、研究动物模型单一和中医药领域研究不足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免疫性疾病 研究现状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针对失眠相关项目资助概况及研究现状分析
13
作者 洪汀 郭子琳 苗迎春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目的基于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针对失眠相关项目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热点,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内容及方向参考。方法全面检索NSFC官方大数据平台、NSFC查询网和LetPub数据库,查询... 目的基于近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SFC)针对失眠相关项目资助情况,分析研究热点,为相关领域工作者提供内容及方向参考。方法全面检索NSFC官方大数据平台、NSFC查询网和LetPub数据库,查询近10年失眠相关研究,提取批准年份、资助类型、省份、依托单位、资助金额、学科代码、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可视化。结果资助项目以面上项目为主,数据呈波动上升趋势,存在多学科交叉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依托单位以综合及西医高校为主,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主要围绕神经递质、神经环路、机制研究、中医诊疗等关键词展开。结论NSFC的资助对失眠领域意义重大,能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未来研究仍需聚焦前沿发展,保持学科优势的同时增强多学科交叉,促进新技术、新思路的应用,重视成果转化反哺临床,切实使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失眠 研究现状 统计分析
下载PDF
“双轴”理论在产后风湿中的应用特色探析
14
作者 赵鑫 杜杰扬 +5 位作者 李晓旭 朱珂 石金杰 赵珈禾 葛琳 曹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1期135-139,共5页
产后风湿的发病涉及中医脏腑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方面。“双轴”包括脏腑功能轴,即心肝脾肾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轴,即下丘脑、垂体及其与靶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脏腑功能的失调会影响气血阴阳的平衡,而神经内分泌轴的异... 产后风湿的发病涉及中医脏腑功能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多个方面。“双轴”包括脏腑功能轴,即心肝脾肾之间的相互作用;神经内分泌轴,即下丘脑、垂体及其与靶腺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医脏腑功能的失调会影响气血阴阳的平衡,而神经内分泌轴的异常变化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这两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产后风湿的发病过程。本文通过阐述脏腑功能轴与神经内分泌轴与之间的相关性,探析产后风湿中医理论的现代医学内涵,以期为产后风湿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风湿 “双轴”理论 脏腑功能轴 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心身同调
下载PDF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王海隆 姜泉 +5 位作者 冯兴华 张华东 何夏秀 刘宏潇 唐晓颇 葛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的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盲法、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的7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中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贴敷,两组均于夏季三伏天贴敷治疗3次,共贴敷治疗2年,贴敷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候及症状的改善。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年、第2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年、第2年对畏寒肢冷的改善效果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第1年、第2年关节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晨僵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年疲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年疲乏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关节痛、疲乏、晨僵VAS评分的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内第2年与第1年比较,关节痛VAS评分和疲乏VAS评分的改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晨僵VAS评分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有效改善畏寒肢冷、疲乏、关节痛、晨僵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 中医药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新贤 殷海波 +1 位作者 姜泉 焦娟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3期297-301,共5页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能够高通量、高精度的检测蛋白质表达的一门新兴技术,蛋白质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向系统生物学的迈进。文章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三大支撑技术:蛋白质的分离技术、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总结了蛋白质组学技术... 蛋白质组学是一种能够高通量、高精度的检测蛋白质表达的一门新兴技术,蛋白质理念的提出促进了分子生物学向系统生物学的迈进。文章简述了蛋白质组学的三大支撑技术:蛋白质的分离技术、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总结了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取得的进展,表明蛋白质组学在RA的研究中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RA的诊断、治疗、活动度及预后评价等,蛋白质组学为疾病的分析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对于RA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类风湿关节炎 质谱 生物信息学 进展
下载PDF
复方雷公藤外敷降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焦娟 姜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0-1472,1476,共4页
目的探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复方雷公藤外敷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67例湿热瘀阻证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外敷组35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反应标准和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为疗效评... 目的探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基础上,复方雷公藤外敷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67例湿热瘀阻证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外敷组35例和安慰剂组32例,以美国风湿病协会(ACR)反应标准和疾病活动性评分(disease activity score,DAS)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为期4周,随访3个月的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采用意向性分析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外敷组和安慰剂组ACR20达标率分别为34.3%、12.5%,DAS28评分下降的均值分别为1.07、0.4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安全性方面,外敷组未见对月经有影响,仅见2例轻度皮肤过敏,停药后可缓解。结论复方雷公藤外敷可控制类风湿关节炎病情、降低疾病活动度,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雷公藤 外敷法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冬病夏治法治疗风湿痹病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王海隆 姜泉 +7 位作者 冯兴华 张华东 何夏秀 唐晓颇 刘宏潇 母小真 葛琳 焦娟 《北京中医药》 2010年第10期744-746,共3页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复发性风湿症等风湿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8月在我院风湿科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可明显减轻上述风湿痹病关节...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病、复发性风湿症等风湿痹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6~8月在我院风湿科行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可明显减轻上述风湿痹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证效关系显示对寒湿痹阻、风湿痹阻、痰瘀阻络、肝肾两虚等偏寒证疗效较好。结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对风湿病稳定期偏寒证患者疗效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痹病 冬病夏治 穴位贴敷:偏寒证 治未病
下载PDF
冯兴华教授运用祛风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宏潇 冯兴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636-638,共3页
冯兴华教授从事痹病临床诊治30余年,精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尤擅用祛风法。从风药祛风、风药胜湿、风药活血、风药解郁、风药行经等角度阐释冯师运用风药治疗RA学术思想,并以蠲痹汤、羌活胜湿汤、身痛逐瘀汤、逍遥散等为例阐释冯师... 冯兴华教授从事痹病临床诊治30余年,精于类风湿关节炎(RA)诊治,尤擅用祛风法。从风药祛风、风药胜湿、风药活血、风药解郁、风药行经等角度阐释冯师运用风药治疗RA学术思想,并以蠲痹汤、羌活胜湿汤、身痛逐瘀汤、逍遥散等为例阐释冯师应用祛风法治疗RA临证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兴华 祛风法 风药 类风湿关节炎
原文传递
病证结合、分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14
20
作者 周新尧 韩曼 +1 位作者 肖红 姜泉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10期1020-1023,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程特点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各期表现独具特征,分期辨证论治可显著提高针对性。病证结合、分期论治可扼要概括为:早期风寒湿、活动期湿热瘀、...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侵袭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病程特点为活动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各期表现独具特征,分期辨证论治可显著提高针对性。病证结合、分期论治可扼要概括为:早期风寒湿、活动期湿热瘀、缓解期正虚邪实;再结合患者特定情况辨证治疗,可使治疗方案原则性与灵活性兼备。具有较强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 辨证 病证结合 分期论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