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冯天笑 王旭 +4 位作者 卜寒梅 秦晓宽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21-4028,共8页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中医骨伤科学 优势病种 证据图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中医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现状、挑战及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冯天笑 孙凯 +4 位作者 秦晓宽 王旭 卜寒梅 朱立国 魏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3850-3856,共7页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 临床实践指南旨在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合理配置资源和保障患者权益,但这一切是在指南的严谨设计、科学制订和规范报告的基础上实现的。随着国家对中医药标准化事业的高度关注,许多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指南已经发布。中医骨伤科作为中医药领域专业化优势明显的特色学科,临床实践指南的数量正快速增加,促使学科向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逐步迈进。但在此背景下许多问题也日益显现,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发展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目前骨伤科临床实践指南的发展面临着临床问题定位不准、高质量临床证据匮乏、指南制订规范性不足、多学科人才培养欠缺、指南更新和实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在未来研究中,专业学会/协会应加强对指南制订的引导,研究者要注重提高原始研究的质量、加强指南方法学的学习和研究、重视指南的更新与改编、促进指南的传播与实施,以制订高质量的骨伤科指南,促进骨伤科的标准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临床实践指南 发展现状 挑战 策略 述评
下载PDF
MOOC联合CBL教学法在中医骨伤科规范化培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万田豪 陈帆 +4 位作者 谷金玉 林承宇 侯晓宙 张格知 张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联合案例教学法(CBL)与讲授式教学法(LBL)在骨伤科临床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学中的质量评价对比。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联合案例教学法(CBL)与讲授式教学法(LBL)在骨伤科临床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教学中的质量评价对比。方法纳入2020年9月—2021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生72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6人采用MOOC联合CBL教学法,其余36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LBL教学法。课程结束后,比较2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中医骨伤科实践技能成绩、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及教学效果。结果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2组学生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骨伤科临床实践技能成绩、教学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骨伤科教学中,MOOC联合C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中医骨伤临床技能水平,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其培养临床思维,增强学生临床信心及医患沟通能力,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 案例教学法 中医骨伤科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循证实践指南 被引量:20
4
作者 秦晓宽 孙凯 +28 位作者 徐卫国 高景华 姜宏 陈薇 张玲 李振华 李无阴 袁普卫 杨克新 童培建 钟远鸣 朱晓峰 万小明 何承建 王艳国 徐西林 黄勇 张智海 黄异飞 郭伟 曹俊岭 冯天笑 王旭 尹煜辉 王浩 孙传睿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5期1-15,共15页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绝大部分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首选。中医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方法:组建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和...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导致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对绝大部分患者而言,保守治疗是首选。中医药是保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国际的关注。方法:组建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通过系统文献检索和专家共识确定指南需解决的临床问题,采用GRADE方法对证据质量和推荐意见强度进行分级。结果:指南最终形成20条推荐意见,涉及身痛逐瘀汤、肾着汤、四妙散、独活寄生汤、腰痹通胶囊、腰痛宁胶囊、恒古骨伤愈合剂、手法、针刀、针刺、电针、中医传统功法(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西医常规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牵引等。结论:这是第一部严格按照国内外规范采用GRADE方法制订的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循证指南,希望指南中推荐意见可以帮助医护工作者更好地照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实践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的要点解读
5
作者 冯天笑 卜寒梅 +2 位作者 王旭 朱立国 魏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20-1425,共6页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 背景: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降低手法操作风险、保证患者利益、促进最佳临床决策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年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IFOMPT)发布了《IFOMPT颈椎国际标准:骨科手法干预前颈部潜在血管疾病检查》,该标准对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价值。目的:整合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颈椎手法临床实践提供建议。方法:作者在充分研读该标准的基础上,从临床推断、病史、计划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风险与效益等8个方面详细解读该标准的核心内容。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7个数据库,筛选有关颈痛的临床实践指南和专家共识,通过纵向对比多个高质量指南和共识,结合国内的手法临床实际展开讨论和分析。结果与结论:该标准从多维度对颈椎手法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管理策略和实施路径进行阐述,提示国内应提高临床医生对手法操作前颈部血管疾病评估的重视程度,构建具有中国临床特色的评估标准和实施路径,同时运用多学科交叉技术深入开展基础科研,推动医患共同决策和手法教学模式创新,实现最佳的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法 颈痛 血管疾病 国际标准 国际骨科手法物理治疗师联合会 要点解读
下载PDF
退行性脊柱侧凸对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武 杨克新 +4 位作者 罗杰 董永丽 冯敏山 高春雨 银河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28-933,共6页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 目的:评估退行性脊柱侧凸对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难度及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2例,男16例,女36例,年龄42~71(63.44±5.96)岁,病程1.5~6.5(3.69±1.10)年。52例患者均有下肢根性痛或麻木症状,其中41例患者有间歇性跛行症状。51例均为单节段狭窄,狭窄节段:L4,5节段31例,L5S1节段21例。依据是否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凸分为侧凸组18例(退行性脊柱侧凸合并腰椎管狭窄),狭窄组34例(单纯腰椎管狭窄)。记录围手术期相关数据和术后并发症,通过CT评估术后椎间植骨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5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19.58±5.33)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狭窄组优于侧凸组(P<0.05);两组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术后下地时间、出院时间、出院及随访时VAS评分、术后3个月及随访时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和椎间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MIS-TLIF手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退行性脊柱侧凸三维畸形,可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出血增多。但是对患者术后症状的缓解,并发症的发生和腰椎功能的恢复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微创外科手术 骨折固定术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体外培养条件下兔脊柱运动节段髓核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冯敏山 展嘉文 +3 位作者 朱立国 张平 王源 白建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1期8241-8246,共6页
背景:椎间盘器官体外培养模型作为体内试验和细胞培养的联系,能够在原生基质中维持细胞活性,从而保留了重要的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兔脊柱运动节段模型髓核组织的变化。方法:将13只新西兰白兔处死后在... 背景:椎间盘器官体外培养模型作为体内试验和细胞培养的联系,能够在原生基质中维持细胞活性,从而保留了重要的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兔脊柱运动节段模型髓核组织的变化。方法:将13只新西兰白兔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脊柱运动节段50个,在高渗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培养(410 m Osm/kg),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14,21天,各取10个椎间盘分别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多糖含量和髓核细胞活力测定。结果与结论:培养14 d苏木精-伊红显示椎间盘组织结构基本保持完整,21 d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破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强度14 d无显著差异(P>0.05),21 d染色变浅,与之前各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蛋白多糖PAS/AB染色7 d内强度无降低,14 d强度有所减弱,21 d染色强度进一步减弱;髓核细胞荧光检测21 d髓核细胞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活性降低,与之前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果表明,培养14 d兔脊柱运动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退变不显著,培养21 d模型髓核退变明显,脊柱运动节段目前在14 d内可作为研究生物力学对椎间盘影响的体外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脊柱 细胞 培养的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脊柱运动节段 体外培养 髓核
下载PDF
兔椎间盘器官与脊柱运动节段离体培养条件下髓核组织的变化 被引量:8
8
作者 朱立国 展嘉文 +3 位作者 冯敏山 张平 朱岩 朱宏伟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9期824-831,共8页
目的 :比较离体培养的兔椎间盘器官及脊柱运动节段两种模型椎间盘髓核组织的变化。方法 :将21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器官组8只,节段组13只,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椎间盘器官和脊柱运动节段各50个,在高渗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培养(410 m ... 目的 :比较离体培养的兔椎间盘器官及脊柱运动节段两种模型椎间盘髓核组织的变化。方法 :将21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器官组8只,节段组13只,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椎间盘器官和脊柱运动节段各50个,在高渗培养基中进行整体培养(410 m Osm/kg),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14、21天,两组各取10个椎间盘分别进行HE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蛋白多糖含量和髓核细胞活力测定。结果:培养21 d器官组与培养14 d节段组HE染色示椎间盘组织结构基本保持完整,21 d节段组椎间盘组织形态学破坏;21 d器官组与14 d节段组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d节段组染色变浅,与之前各时间点及器官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多糖PAS/AB染色7 d内两组强度无降低,14 d两组强度均有所减弱,21 d节段组染色强度进一步减弱,改变比器官组更为明显;髓核细胞荧光检测两组7 d时强度较培养前变化不明显(P>0.05),21 d器官组与14 d节段组强度略有降低,但与之前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 d节段组髓核细胞荧光强度减弱,细胞活性降低,与之前各时间点及器官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14d内脊柱运动节段可作为研究生物力学对椎间盘影响的离体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脊柱 器官培养技术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压力退变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展嘉文 朱立国 +2 位作者 冯敏山 王尚全 张平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7期627-634,共8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压力退变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24只4~6月龄体重为2.5~3 kg的新西兰白兔,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含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只,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脊柱运动节段各28个,均放入脊柱运...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离体兔脊柱运动节段压力退变模型的影响。方法 :将24只4~6月龄体重为2.5~3 kg的新西兰白兔,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含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只,处死后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取出脊柱运动节段各28个,均放入脊柱运动节段离体加载和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其中含药组与对照组培养液中分别含有10%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与10%无药血清,于培养前及培养后第3、7、14天,两组各取7个椎间盘分别进行组织形态学、蛋白多糖PAS/AB特染、Ⅱ型胶原免疫组化和Agg与Col2aI的Real-time PCR检测。结果:组织形态学检测示培养1周内含药组较对照组形态维持更好;PAS/AB检测示两组蛋白多糖含量均减少;免疫组化示含药组Ⅱ型胶原含量3 d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1周后虽明显降低,但仍较对照组显著(P<0.05);RT-PCR显示两组培养3 d后Agg表达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P<0.01),两组7 d与14 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 d时Col2aI表达均明显上调,且含药组表达更加显著(P<0.01),7 d后两组虽明显下降(P<0.05),但含药组比对照组仍表达显著(P<0.05),14 d时两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短期内能一定程度上延缓椎间盘退变,可能与该方改善循环、抑制炎性、调节细胞外基质有关,提示本方对椎间盘退变有早期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椎间盘退行性变 血清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贺志亮 李金学 +2 位作者 顾骐 陈昕 刘进超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12期30-33,共4页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无论是给个人还是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于本病还缺乏特效性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和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上得以发掘和发展,相关的报道也纷纷见诸于各学术刊物... 腰椎管狭窄症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无论是给个人还是社会都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对于本病还缺乏特效性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和优势在本病的治疗上得以发掘和发展,相关的报道也纷纷见诸于各学术刊物。文章就近几年关于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希望有利于增进临床医生对治疗本病的认识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腿痛 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药
下载PDF
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武 冯敏山 +2 位作者 高景华 杨克新 高春雨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47-1450,共4页
目的:评估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6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松解+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芬必得+盐酸乙哌立... 目的:评估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将60例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刀松解+正脊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芬必得+盐酸乙哌立松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腰椎ODI评分及侧凸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VAS、ODI评分、Cobb角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VAS、ODI评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Cobb角组间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针刀松解联合正脊手法可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具有一定的矫正畸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行性 针刀 手法
下载PDF
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春雨 李路广 +6 位作者 高景华 杨克新 孙武 张威 袁娜 银河 张学思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9期12-15,共4页
目的:评价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1例口服转腰汤治疗,B组33例口服扶他林治疗,共治疗3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 目的:评价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64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A组31例口服转腰汤治疗,B组33例口服扶他林治疗,共治疗3周,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Cobb角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个月。1)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期VAS、OD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两组患者Cobb角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周两组患者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P<0.05);治疗3周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两组患者ODI、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P<0.05);3)治疗1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优于A组(P<0.05);治疗3周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P<0.05)。结论:转腰汤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凸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优于扶他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脊柱侧凸 转腰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国内脊柱手法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子龙 朱立国 +1 位作者 冯敏山 陈忻 《北京中医药》 2013年第2期157-159,共3页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脊柱相关疾病,不仅包括颈、背、腰和四肢疼痛,还包括内科、神经科、五官科等部分疾病。推拿手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脊柱推拿手法中包含力学因素和力学特征,因而,脊柱推拿的生物力...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脊柱相关疾病,不仅包括颈、背、腰和四肢疼痛,还包括内科、神经科、五官科等部分疾病。推拿手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脊柱推拿手法中包含力学因素和力学特征,因而,脊柱推拿的生物力学研究尤为重要,尤其在推拿手法的设计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生物力学 手法 文献综述
下载PDF
从筋骨理论探析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法治疗原则
14
作者 卜寒梅 冯天笑 +4 位作者 王旭 刘爱峰 王平 朱立国 魏戌 《颈腰痛杂志》 2025年第1期196-200,共5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CSR属于中医“项痹病”、“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是筋骨平衡的最佳状态。“骨错缝”和“筋出槽”是筋骨失衡主要表现。筋骨失衡是CSR的主要病机。手法...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在各型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CSR属于中医“项痹病”、“痹证”的范畴。中医认为“骨正筋柔”是筋骨平衡的最佳状态。“骨错缝”和“筋出槽”是筋骨失衡主要表现。筋骨失衡是CSR的主要病机。手法是治疗CSR的重要手段。本文从“筋”和“骨”生理功能及病理联系出发,运用中医筋骨理论阐述CSR动力性与静力性失衡的表现,并指导临床手法治疗应在明确病位的前提下,重新建立筋骨再平衡,辅以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筋骨理论 发病机制 手法 治疗原则
下载PDF
非手术疗法治疗不同类型退行性脊柱侧凸疗效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武 高景华 +2 位作者 冯敏山 高春雨 朱立国 《北京中医药》 2017年第4期347-349,共3页
目的评估非手术疗法治疗不同临床类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疗效。方法将DS患者62例,按症状分为单纯腰背痛组(A组)29例、腰背痛合并下肢症状组(B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侧凸Cobb角变化... 目的评估非手术疗法治疗不同临床类型退行性脊柱侧凸(DS)的疗效。方法将DS患者62例,按症状分为单纯腰背痛组(A组)29例、腰背痛合并下肢症状组(B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侧凸Cobb角变化及治疗后症状复发时间。结果治疗后A组VAS、ODI评分、Cobb角、复发时间优于B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手术疗法治疗单纯腰背痛的DS患者疗效优于腰背痛合并下肢症状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行性 非手术 疗效
原文传递
中医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朱立国 于杰 +8 位作者 高景华 李金学 王尚全 罗杰 杨克新 张清 王海军 张威 赵国东 《北京中医》 2006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手法操作规范、适应症和安全性。方法将1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腰椎牵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自拟症... 目的观察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手法操作规范、适应症和安全性。方法将11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7例,试验组予手法治疗,对照组予腰椎牵引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应用自拟症状体征评分量表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 手法 正骨
下载PDF
社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阳虚质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孙传睿 章轶立 +5 位作者 齐保玉 方圣杰 韩涛 谢雁鸣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201-2206,共6页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目的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 背景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医体质学说对于防治PMOP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阳虚质是一种常见的偏颇体质,研究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防治PMOP提供个性化参考思路。目的梳理社区PMO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探讨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随机选取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的10个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筛选PMOP患者;采用问答形式获取研究对象基本资料,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年龄、绝经年龄、民族、是否退休、曾经主要从事工作类型(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以脑力劳动为主、两者兼有)、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BMI)、握力体重指数、骨折史、跌倒史、骨质疏松症家族史、夜间睡眠时间、食用剩菜习惯、饮食荤素类型(包括以荤为主、以素为主、荤素搭配);应用《中医体质量表》分析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PMOP患者432例,其中4例《中医体质量表》数据缺失,最终纳入428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频次以平和质较多(175例),偏颇体质以阳虚质较多(10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指数(BMI)<18.5 kg/m^(2)、握力体重指数<35、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于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PMOP患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居多,BMI<18.5 kg/m^(2)、握力体重指数<35、经常食用剩菜、饮食以荤为主是PMOP患者阳虚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绝经后 中医体质类型 阳虚质 平和质 影响因素分析 横断面研究 社区
下载PDF
神经阻滞联合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汪雄伟 杨克新 +4 位作者 孙凯 刘志伟 孙武 魏戌 朱立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530-539,共10页
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医方法(针灸、推拿、针刀、中药、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中医方... 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评价中医方法(针灸、推拿、针刀、中药、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Pubmed、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中医方法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至2021年5月。2位研究员独立按照制定的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R、RStudio、addis⁃1.16.6软件进行贝叶斯模型网状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7篇文献,共计2074例受试者,涉及6种干预措施,分别为单纯神经阻滞、中药联合神经阻滞、针灸联合神经阻滞、针刀联合神经阻滞、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推拿联合神经阻滞。网状分析结果显示:(1)在有效率上,除牵引联合神经阻滞外,其它干预措施均优于单纯神经阻滞,针灸、针刀、推拿、中药分别联合神经阻滞优于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概率排在第一位的为针灸联合神经阻滞。(2)在VAS评分上,除牵引联合神经阻滞外,其它干预措施优于单纯神经阻滞,中药、推拿、针刀分别联合神经阻滞优于牵引联合神经阻滞,概率排序排结果最优的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神经阻滞。(3)在JOA评分上,两两干预措施之间比较无统计差异,概率排序第一的为中药联合神经阻滞。结论:中医疗法联合神经阻滞优于单纯神经阻滞,中药联合神经阻滞和针灸联合神经阻滞措施在治疗LDH疗效较好,牵引联合神经阻滞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疗法 网状Meta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探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秦晓宽 孙凯 +5 位作者 朱立国 陈忻 魏戌 银河 杨博文 陈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5期150-154,共5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服务平台(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2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收集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方剂73首,共涉及中药134味,药物频数排列在前5位的分别是当归、黄芪、川芎、丹参、红花,用药类别以补虚活血药为主;利用组方规律得到28项药物关联规则;进一步分析,演化出18个核心组合,9首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规律以补虚为主,兼以活血化瘀,药物之间关联多以补阳还五汤的组方为核心。分析结果可为临床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中医手法量化及生物力学研究探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梁龙 朱立国 +6 位作者 于杰 周帅琪 刘广伟 尹逊路 谢榕 韩涛 冯敏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年第6期1165-1168,共4页
中医手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骨伤科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明确。但手法的具体效应机制尚不清晰,且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标准,这导致临床疗效层次不齐,也严重阻碍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应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深入,通过... 中医手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骨伤科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明确。但手法的具体效应机制尚不清晰,且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标准,这导致临床疗效层次不齐,也严重阻碍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应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深入,通过各种设备仪器对中医手法的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量及量化,总结出中医手法的特定规律,有利于手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也有利于手法治疗机制的深层研究,进而有助于手法的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主要从手法力学参数、力学效应、力学模型和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总结目前手法研究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中医手法量化研究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手法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手法 量化 生物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