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脾主运化理论现代科学内涵与应用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病研究所唐旭东教授团队研究思路概述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佳琪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共10页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脾胃学说的核心。随着... 传承和创新是中医药事业永葆活力的根本,对促进中医理论实践应用、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保障中医药学术和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脾是藏象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脾胃学说的核心。随着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改变,以脾虚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日益增多,现有脾虚理论的局限性愈发明显,亟待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与临床实践,在传承的基础上加强脾虚理论创新,在多学科交叉的支撑下,以适宜的方法、技术和理论加以研究、阐释和融合,进而有效解决脾胃病不断出现的新临床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脾主运化 中医药学术 中医药事业 脾胃学说 藏象学说 西苑医院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中医脾虚本质科学内涵研究之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吕林 王凤云 +2 位作者 马祥雪 张北华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2-627,共6页
脾虚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起源、规范、成熟、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医脾的生理功能涉及“脾主运化、升清、统血”;从脾本脏功能将“脾主运化”分解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部分进行研究,更有利于... 脾虚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起源、规范、成熟、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医脾的生理功能涉及“脾主运化、升清、统血”;从脾本脏功能将“脾主运化”分解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部分进行研究,更有利于阐释脾主运化科学内涵。脾主运化是脾主升清的基础,脾主升清又是脾主运化的深化,脾主统血则是脾主升清的转归,三者存在递进的逻辑层次关系。随着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的兴起,为脾虚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另外,基于中医脾与内质网功能之间的关联性,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脾虚本质物质基础,为脾虚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 脾主运化 内质网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肠道菌群
下载PDF
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叙事护理提升慢病管理品质——“慢病管理与叙事护理”专栏第二期导读
3
作者 黄砚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5期1-2,共2页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功能性胃肠病包括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烧心、癔球症、慢性胃...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生理、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功能性胃肠病包括了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烧心、癔球症、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嗳气、功能性腹胀、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便秘等。中医药在治疗FGIDs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外治疗法包括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耳穴综合操作技术、引导性音乐想象技术、穴位按摩、穴位贴敷、拔罐疗法、艾灸疗法、刮痧法、传统功法、中医情志疗法等。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是指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相应部位,利用砭石在操作部位上施以热、熨、摩等方法,以发挥砭石、热熨、膏摩的综合作用来防治及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叙事护理 中医护理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近20余年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刘佳丽 张北华 +2 位作者 尹晓岚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9-668,共10页
目的了解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手动筛选CNKI、万方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16日收录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 目的了解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现状和热点,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手动筛选CNKI、万方数据库、VIP三大中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1日-2023年6月16日收录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采用NoteExpress3.6.0.9220筛选重复的研究文献并管理,应用CiteSpace5.7.R5软件绘制作者及其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和表格,构建关键词的共现网络图谱和表格、突现图、聚类网络图谱和表格、聚类时间线图,并逐一分析。结果共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文献407篇,年发文量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高产作者依次是唐旭东、吕林、王凤云、张声生、黄穗平、尹晓岚、马祥雪;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高频关键词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脾虚气滞证”“中医药疗法”“临床研究”“脾虚证”等,据此生成高中心性关键词列表(中心性≥0.1)、排名前20的突现词、14个聚类标签及研究文献的时间线图。结论我国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中医证型、临床研究和机制研究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证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晓雪 王萍 +3 位作者 李敬华 张北华 王凤云 唐旭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8-43,共6页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借助涵盖消化领域多个优势病种的中医药循证文献大数据平台,检索2000年1月1日-2022年7月31日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名医经验、理论探讨及个案报道类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医案,对医案的中医病名、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中医证候、中医治法等术语进行数据规范及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9篇,收录医案228则,涉及患者228例,累计诊次361次,平均年龄(53.17±11.11)岁,以50~60岁患者最多。慢性萎缩性胃炎多属中医学“胃痛”“痞满”等范畴,主要症状为胃痛、脘痞、嗳气,舌象常见舌黯红、苔白、苔薄或腻,脉象常见弦滑、弦细和弦,高频证型有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病位主要在胃、脾、肝,病性证素多为气虚、气滞、血瘀、热、湿等,复合病性多于单一病性,其中二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最常见,治法以补益法、理气法、理血法最为常用。结论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多从胃、脾、肝论治,核心证素为气虚、气滞、血瘀,治疗多用益气健脾、疏肝和胃、调气和血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证治规律 医案 数据挖掘
下载PDF
从“脾为之卫”理论探讨肠道黏膜免疫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马祥雪 温永天 +2 位作者 尹晓岚 张北华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0-645,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乱是目前研究UC发病机制的热点。脾虚是UC发病的基础,“脾为之卫”功能失常是UC肠道黏膜免疫稳态失衡的关键原因。本文以“脾为之卫”为切入点,探讨UC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从脾论治UC夯实理论基础,且为从恢复肠黏膜免疫稳态角度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为之卫 脾虚 肠道黏膜免疫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7
作者 卢梦雄 薛红 +1 位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2-658,共7页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机造模,而较少使用化学药物与物理因素造模,复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见。评价指标则分为中医证型指标、与“脾”功能和特性有关量化指标,以及方剂反证。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为代表的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成绩斐然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脾虚证模型行业标准和共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脾虚理论的现代阐释缺乏统一,学界亟需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脾虚证 动物模型 评价指标 病证结合
下载PDF
从“中焦如衡”论治胃癌前病变
8
作者 刘平 唐旭东 +1 位作者 王凤云 王萍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7-1450,1454,共5页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 “中焦如衡”是清代医家吴鞠通基于脾胃的生理特点,提出的脾胃病治疗大法。后世医家在此论点基础上,结合大量临床实践不断深化,形成了以“中焦如衡”为切入点的论治脾胃病病因病机与治疗大法为一体的理论体系。胃癌前病变(PLGC)是具有较高癌变风险的病理改变。从“中焦如衡”理论探讨PLGC的病因病机,立足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中焦如衡,以平为期”为切入点,认为本病由多种因素叠加导致胃黏膜遭受持续损害,而在正邪交争中,胃黏膜的保护和防御机制被激活,动态平衡机制被打破,出现以脾胃虚损为本、毒瘀损络为要、升降失衡为主要表现的病机特点,随之而出现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通过调和气血、虚实、气机等多种因素,以调和中焦为手段,以恢复脾胃平衡、气机升降为目的,从而防治PL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焦如衡 脾胃虚损 毒瘀损络 升降失衡
下载PDF
基于“脾藏营”理论探析胃癌前病变与能量代谢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阳 王萍 +5 位作者 李中玉 徐晴 田依冰 葛文通 赵晓凡 温艳东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1期62-65,共4页
胃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胃癌前病变(GPL)的早诊早治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GPL病位在脾胃,其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藏营”是指脾具有藏纳、输布营血于全身的作用,这与现代医学中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念... 胃癌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前列。胃癌前病变(GPL)的早诊早治对于降低胃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GPL病位在脾胃,其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脾藏营”是指脾具有藏纳、输布营血于全身的作用,这与现代医学中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念相吻合。能量代谢是“脾藏营”理论的生物学基础,而能量代谢障碍则是“脾营失调”的微观体现。GPL的发生发展及恶变往往与能量代谢紊乱密切相关。健脾调营法可能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调节能量代谢,而发挥其延缓及逆转GPL恶性演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脾虚 脾藏营 能量代谢障碍
原文传递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药诊疗思路及方药经验述评
10
作者 毛一清 赵迎盼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409-414,共6页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 GERC)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一线抗反流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GERC疗效确切,独具特色。文中从中医对GERC的认识出发,基于古典医籍和现代文献分析,结合...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induced cough, GERC)是引起慢性咳嗽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一线抗反流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中医药治疗GERC疗效确切,独具特色。文中从中医对GERC的认识出发,基于古典医籍和现代文献分析,结合自身经验,从中医药治疗GERC的诊疗思路、辨证分型、经方治疗、用药经验等多个方面进行述评,以期为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GERC提供治疗思路及用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中医药疗法 治疗经验
下载PDF
中医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
11
作者 卞立群 王凤云 +3 位作者 王萍 赵迎盼 陈婷 唐旭东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70-1874,共5页
标准体系建设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为参照,按照建立专家组、文献调研、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及专家会议等步骤,明确了中医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包括名词术语类(症... 标准体系建设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为参照,按照建立专家组、文献调研、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及专家会议等步骤,明确了中医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包括名词术语类(症状与体征类、证候与证素类、治则治法类)、指南标准类(中医病名类、西医病名类、经典证候类)、疗效评价类(现代医学评价类、疾病中医特色评价类、症状与体征分级类、中医证候评价类)及实用技术类4个部分。同时,编制了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及标准统计表,为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也为各学科标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标准体系 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原文传递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临证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正华 唐旭东 +2 位作者 王威 冀建斌 赵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35-2137,2142,共4页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疑难病,症状反复,缠绵难愈,治疗棘手。中医药治疗“反酸”“吞酸”证历久源远,充分挖掘古籍,深研病机,提炼治法,发挥中医药特色,对治疗本病意义深远。
关键词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反酸 中医药 @周正华
下载PDF
功能性胃肠病中药复方临床研究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北华 唐旭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9-649,共1页
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重要载体。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开展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是获得循证医学证据,发挥特色明确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医药影响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循证医学方法学的... 中药复方具有整体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优势,是中医辨证论治精髓的重要载体。在循证医学背景下,开展中药复方临床研究是获得循证医学证据,发挥特色明确优势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中医药影响力,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手段。循证医学方法学的进步推动了中药复方临床研究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实用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更适用于中医药临床研究。但目前中药复方临床研究还存在研究质量低下的问题,主要原因包括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对照措施、疗程合理性、样本量估算、意向性分析等研究方法有缺陷,结局指标不规范、临床试验注册率低、研究过程质量控制无细节等。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症状重叠现象突出,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为评价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优势,先后开展了中药汤剂安慰剂制作与评价、研发了基于胃肠症状重叠问题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搭建了符合国际规范的临床研究平台,开展了多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获得了中药复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循证医学证据。在明确中药复方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分别从胃肠动力,肠神经系统调控、物质与能量代谢,离子通道、肠道菌群等多方面进行健脾复方作用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单一检测分析方法难以取得突破性成果,需多学科联合研究,阐明中药复方作用机制。笔者认为,选择中医药确有临床疗效优势的慢病,是临床评价-作用机制-新药研发-基础理论研究这一全链条研究正确开端的保证,而选择功能性胃肠疾病这样病变较轻、病情相对简单、具有口服中药首先且是必经的胃肠环节的病种,给逐步阐明中药复方疗法乃至证候理论的科学机制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临床研究 循证证据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中医药在慢病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叙事护理提升慢病管理品质——“慢病管理与叙事护理”专栏导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砚萍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第11期1-1,共1页
慢病管理是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关注的长久话题,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的重点、难点。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管理,依然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之一。近年来,... 慢病管理是各级医疗机构管理者关注的长久话题,既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是长期以来医疗服务的重点、难点。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防治管理,依然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之一。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机制,取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疾病 叙事护理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血管疾病 健康管理 中医药
下载PDF
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 被引量:38
15
作者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肿瘤协作组 +1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早癌协作组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消化病理学组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 王萍 李鹏 陈萦晅 李理 卢瑗瑗 周炜洵 卞立群 张北华 尹晓岚 李军祥 陈杰 张澍田 时永全 唐旭东 《胃肠病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111,共21页
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 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的诊治要点和策略,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规范诊治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胃癌的有效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癌前病变 癌前状态 中西医结合 诊断 治疗 监测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贾越博 刘林 +1 位作者 白光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121-2126,2134,共7页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 目的:总结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分析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住院治疗患者数据,根据其临床症状进行分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绘制进行复杂网络药物分析图,归纳总结胃食管反流病的常用药、常用药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纳入的204例患者中,中医证型中证频数最多的为肝胃不和证,且与肝、脾、肺、胃、肾、心密切相关。在肝胃不和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中,治疗药物多以甘、苦味为主。温药、寒药在治疗上使用频次相当,无明显偏向性。治疗的核心处方包括18味中药。结论:肝胃不和证型是胃食管反流病中分布最多的证型,核心处方主要由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剂加减变化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证型分布 肝胃不和 用药规律 关联规则 聚类分析 数据挖掘 复杂网络
下载PDF
肥大细胞活化参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祥雪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7年第29期2637-2644,共8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的治疗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IBS可能与脑-肠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肠黏膜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发病机制复杂,现有的治疗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IBS可能与脑-肠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胃肠动力异常、肠道菌群紊乱、肠道通透性增高等因素有关.近年来,肠黏膜免疫紊乱在IBS中的作用受到重视.肥大细胞(mast cell,MCs)是广泛分布于胃肠道的免疫细胞,多种原因引起的MCs活化脱颗粒,通过MCs释放的活性介质作用于邻近的上皮细胞,神经元细胞,平滑肌细胞或其他免疫细胞,常可导致IBS内脏高敏感、肠道动力异常、上皮通透性增高、肠道持续低度炎症的发生.许多研究已经证实MCs在IB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本文就近年来MCs活化参与IBS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IBS的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活化 脱颗粒 肠易激综合征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唐旭东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秀秀 唐旭东 +4 位作者 张北华 卫裕晨 马祥雪 尹晓岚 王凤云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429-435,共7页
目的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 目的探讨唐旭东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基于真实世界门诊医案诊疗数据,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数据挖掘结合专家访谈的研究设计,纳入唐教授诊疗GERD重叠消化不良的医案处方,建立药物数据库,分析中药使用特点;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结果筛选的102张初诊处方中,共涉及中药87味,1578药次,药性寒温并用,以温行温通为主;药味以辛开苦降,甘调平衡为主;归经主要集中脾胃经;药物类别以补虚类、化湿类、理气类与清热类为主;使用频率>10%的药味31种,系统聚类显示,组方特点因疾病重叠主症表现侧重而异,关注舌苔与大便情况,紧扣八纲,通降方药有升清降浊以健脾清化助运,辛开苦降以平调脾胃,理气降胃导滞以清肝和胃之别。结论唐旭东教授临证GERD重叠消化不良立足“因滞而病”为本,问诊重视症状细节,临证思辨紧扣八纲,抓住主症,善用配伍,治疗以辨证新八纲为纲领,虚则责之脾土,实则责之肝胃,灵活延伸运用通降方法,以实现“调中复衡”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不良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通降 调中复衡
下载PDF
口服中成药治疗成人功能性消化不良说明书信息及临床研究证据的概况性综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苗苗 赵晖 +4 位作者 吴雪 戴泽琦 徐思敏 唐旭东 廖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840-2850,共11页
目的参考概况性综述的方法及流程,系统梳理口服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说明书信息及临床研究现况,发掘用药规律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首先检索公认且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目录,同时查阅说明书对治疗FD的中成药... 目的参考概况性综述的方法及流程,系统梳理口服中成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说明书信息及临床研究现况,发掘用药规律及存在的问题。方法首先检索公认且具有法律效力的药品目录,同时查阅说明书对治疗FD的中成药进行筛选;继而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对临床文献进行系统回顾,结合可视化图表对中成药的基本信息、临床研究证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展示。结果研究纳入42种治疗FD的中成药,药物组成中陈皮、木香、茯苓、甘草、白术、六神曲等出现频次较多。纳入文献96篇,涉及中成药21种,其中枳术宽中胶囊、六味安消胶囊、达利通颗粒的临床文献数量较多。分析纳入的96篇口服中成药治疗FD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是主要的干预措施,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及不良反应是主要关注的结局指标。此外,超说明书治疗疾病的研究8篇,涉及乌灵胶囊治疗伴或不伴抑郁焦虑症状的FD和枳术宽中胶囊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尽管乌灵胶囊和枳术宽中胶囊的临床应用存在超说明书的现象,但并没有超指南用药。结论治疗成人FD的常用中药以理气、健脾、消食类为主。近年来,治疗成人FD的中成药临床研究证据逐渐增多,但存在中成药治疗特色体现度不足;结局指标主次之分不明确,复合指标居多;说明书内容缺乏明确针对FD或其症状的信息等问题有待未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中成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循证决策 概况性综述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中药调控糖酵解用药规律探究及实验验证
20
作者 刘珊 李璇 +3 位作者 尹晓岚 王萍 王凤云 唐旭东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62-2770,共9页
目的:探究调节糖酵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与糖酵解有关靶点,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将靶点信息导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其对应的活性成分和中药,... 目的:探究调节糖酵解的中药活性成分及用药规律。方法:基于GeneCards数据库获得与糖酵解有关靶点,DAVID数据库分析靶点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将靶点信息导入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其对应的活性成分和中药,构建糖酵解“靶点-活性成分-中药”网络,并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及功效,分析调节糖酵解的中药用药规律。最后采用细胞实验验证丹参、黄芪对胃癌前病变细胞(MC)中糖酵解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获得24个糖酵解相关靶点,与238种活性成分及337种中药相匹配。其中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等可能是干预糖酵解的主要有效成分,甘草、钩藤、丹参等可能是干预糖酵解的主要中药。用药规律分析显示,药性以寒、温为多;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居多;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等为主。实验结果表明,丹参、黄芪均可降低MC细胞糖酵解相关蛋白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己糖激酶2(HK2)、丙酮酸激酶M2型(PKM2)、乳酸脱氢酶A(LDHA)的表达。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得到了调控糖酵解的活性成分及中药用药规律,以期为治疗与糖酵解相关疾病提供组方用药思路,并为相关中药新药研发及机制研究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数据挖掘 活性成分 中药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