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1篇文章
< 1 2 9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针灸学的开拓与革新者——记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创建人朱琏同志 被引量:16
1
作者 马兰萍 薛崇成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45-848,共4页
朱琏同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是西医学习中医的带头人。朱琏同志对针灸事业的主要贡献有学习针灸医学,推广针灸疗法;心系针灸事业,创建针灸研究机构,并较早进行针灸国际交流;注重临床实践,倡导针灸科研;著《新针灸... 朱琏同志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是西医学习中医的带头人。朱琏同志对针灸事业的主要贡献有学习针灸医学,推广针灸疗法;心系针灸事业,创建针灸研究机构,并较早进行针灸国际交流;注重临床实践,倡导针灸科研;著《新针灸学》,传道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传记 中国中医研究院 @朱琏
下载PDF
中医针灸科普推广的思路与方法——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针灸科普工作概况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立剑 李素云 刘兵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8期957-960,共4页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 近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在针灸科普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开展针灸科普资源数字化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针灸馆"的建设,完成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国际交流馆"的建设,完成"历代针灸学成就多媒体展示系统"的建设,承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医针灸"科普资源项目建设;第二、举办大型针灸科普宣传活动——成功举办针灸申遗·法国巴黎科普展,承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约北京·中医针灸展"大型科普活动;第三、编撰出版优秀针灸科普读物——《图说中医针灸》《艾灸保健完全图解》《针灸史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科普 针灸研究所 思路 方法
下载PDF
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20年获奖成果回眸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21期159-160,共2页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科研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创新兴所和人才强所的战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奖励工作机制。
关键词 人才 改革 科技创新 成果奖励
下载PDF
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探讨——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3种期刊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盛楠 郝洋 韩焱晶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1-575,共5页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刊刊有责,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3种期刊为例,探讨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出寻求差异化发展,摸准学科发展脉搏,灵活实... 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大背景下,刊刊有责,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如何高质量发展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3种期刊为例,探讨特色小学科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策略,提出寻求差异化发展,摸准学科发展脉搏,灵活实践,守正创新,促进期刊以集群化发展等方式提高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显示度。作为特色小学科期刊,需要坚守好自己的学术阵地,配合国家整个科技期刊产业布局,在创建世界一流中国科技期刊系统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学科 非“卓越计划”期刊 质量建设 世界一流期刊 针灸期刊
原文传递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召开建所六十周年庆祝大会
5
作者 荣培晶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38,共1页
2011年12月2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召开了建所60周年庆祝大会,程莘农院士等一批为针灸研究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作为主宾坐在主席台上,大会由针灸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丽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出席了大会并发... 2011年12月27日,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召开了建所60周年庆祝大会,程莘农院士等一批为针灸研究所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作为主宾坐在主席台上,大会由针灸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丽主持。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出席了大会并发表祝词:对针灸研究所建所60年来,经过几代针灸人的顽强拼搏、艰苦创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所 针灸 党委书记 艰苦创业 程莘农 张伯礼 院士
原文传递
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创建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义 李振吉 +13 位作者 刘保延 桑滨生 付强 赵雪 陈波 陈泽林 杨华元 何丽云 杨毅 吕中茜 赵天易 李丹 付华 袁馨如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CSCD 2023年第1期3-8,共6页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医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国内外交流。然而中医标准化初期原理不明、方法不足,团队本着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对策的研究思路,创建了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系统评估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国际战略环境,...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中医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国内外交流。然而中医标准化初期原理不明、方法不足,团队本着摸清现状、找准问题、寻找对策的研究思路,创建了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系统评估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国际战略环境,提出了“贵和执中”的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原理,确立了中医针灸标准化基本工作原则。构建了中医针灸标准研制与评价系列方法,制订了中医针灸标准制修订共性规范,建立了首个中医针灸临床研究管理规范,创建了全链条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共性技术平台、数据中心和评价研究基地,提出了中医古代文献和专家经验评价分级标准,确立了“三主三辅”的中医治未病指南方案推荐方法,建立了可量化的中医标准适用性评价方法。为中医针灸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针灸 标准化 理论 方法
下载PDF
愉悦触觉和神经科学先进技术方法在针灸研究中的重要性
7
作者 刘坤 朱兵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3年第1期55-58,共4页
An article entitled“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pleasant touch sensation”was published in the top journal Science last year.This research describes the neural circuit of pleasant touch from the skin to the spinal ... An article entitled“Molecular and neural basis of pleasant touch sensation”was published in the top journal Science last year.This research describes the neural circuit of pleasant touch from the skin to the spinal cord[1].Acupuncture and other somatic stimulation therapies also induce comfortable and enjoyable experiences.In the former studies,the mechanisms of these experiences in the brain are discussed.The paper published in Science gave us a novel perspective on the neural circuit of pleasant touch sensation from the skin to the spinal cord.In the following four sections,we would like to give our thoughts about how the paper would affect acupunc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研究 神经科学 愉悦 重要性
下载PDF
中医药科研院所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探索与经验--以科研汇报会为例
8
作者 牟东晓 蔡虹 《光明中医》 2024年第3期610-613,共4页
此文在简要论述当前中医药科研院所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科教处通过举办年度科研汇报会,逐渐摸索出一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方式,详细论述了该活动的具体实践、取得的成果以及积累的经验。... 此文在简要论述当前中医药科研院所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科教处通过举办年度科研汇报会,逐渐摸索出一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方式,详细论述了该活动的具体实践、取得的成果以及积累的经验。科研汇报会成为现有中医药科研院所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教学的积极补充,值得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院所 研究生教育 科研汇报会 创新能力 科研思维
下载PDF
从迷走神经刺激的角度探讨耳穴疗法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颖 赵春晓 +7 位作者 辛娟娟 刘群 周晨 江天云 吴爽 张雯晰 喻晓春 高俊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6-289,共4页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密切相关,因而调节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活性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耳穴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进一步调节...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密切相关,因而调节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活性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耳穴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进一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达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本文通过梳理迷走神经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从迷走神经刺激的角度探讨耳穴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一方面,耳穴疗法可以激活迷走神经,平衡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进而发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效应;另一方面,耳穴疗法在激活迷走神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肌细胞内钙循环等关键因素,从而缓解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重构等心血管疾病进展中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可为耳穴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迷走神经 耳穴
下载PDF
基于《中医内科学》教材的中风病“因机证治”理论演变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继法 陈曦 +1 位作者 王莹莹 杨金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6-911,共6页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 通过系统回顾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历版教材关于中风病“因机证治”内容的演变,发现当代对中风病的诊断、病因和病机认识在不断细化、深入、明确。如“口眼歪斜”修订为“口舌歪斜”,将“急性脑卒中”纳入中风病范畴,将外风确定为诱因,明确受病部位在脑,将病机归结为血瘀脑脉或血溢脑脉之外,这些演变与现代医学相关认识的融入存在密切关系。但各版本在辨证分型的划分、数量、命名、证候和具体方药等方面却存在差异,应该与各编著者的临床经验认识不同,缺少制定统一标准的规范有关。要凝聚行业共识,进一步规范中风病的辨证分型;聚焦临床疗效,进一步科学评价治疗中风病的代表方药;重视教材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医药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学 中风病 因机证治 演变
下载PDF
抑郁症的针灸作用机制及疗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继飞 陈丽梅 +4 位作者 王智 郭春蕾 何家恺 高德强 方继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2期291-295,共5页
抑郁症是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后复... 抑郁症是以持久而显著的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情感性障碍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攀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前,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物为主,但存在着程度不一的不良反应、药物依赖以及停药后复发等不足之处。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与抗抑郁西药相比,具有多层次、多靶点、多系统的调节作用,能够起到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运行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可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失眠、焦虑和情绪低落等症状。现通过参阅近5年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相关研究文献,从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为出发点,总结针灸治疗抑郁症日趋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其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针灸 实验研究 作用机制 临床疗效 文献 综述
下载PDF
2002-2021年中医药数据库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萌萌 田紫煜 +4 位作者 陈媛媛 齐大河 王可欣 钱莹 孔令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63-67,共5页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医药数据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2年...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法分析中医药数据库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中医药数据库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录的中医药数据库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5.8.R3软件对年度发文量、来源期刊、作者、单位、基金项目及关键词进行分析,并形成可视化图谱。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372篇文献,2002-2014年发文量缓慢增加,2015-2021年发文量有所下降,主要来源于医药卫生科技、信息科技领域期刊。主要研究者有李敬华、于琦、于彤等,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及各大中医药院校。关键词共现涉及372个关键词,形成12个有效聚类,主要聚类为中医古籍、特异性症状、中医文献、软件开发。结论 2002-2021年中医药数据库研究领域有一定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医古籍、中医文献方面,但该领域核心研究团队与其他机构合作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数据库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下载PDF
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汪显超 李娜 +8 位作者 黄静 史培峥 钟晓敏 张新江 王哈林 魏小勇 肖珊珊 叶小卫 杨巧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84-3393,共10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发病节气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纳入分析2020年1月-202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359例胃癌患者的病例,对其性别、年龄、发病节气、中医证型、分化程度等信息进行统计,探讨胃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及胃癌分化程度与发病节气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结果本研究纳入的359例胃癌患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69∶1),年龄主要集中在60-70岁(117例,32.6%),在此年龄段发病的男性患者(85例,72.6%)亦多于女性患者(32例,27.3%);中医证型占比较高的为气血亏虚证(160例,44.6%)和痰湿凝结证(94例,26.2%);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132例,36.8%),其中小雪(31例,23.5%),大寒(25例,18.9%),大雪(23例,17.4%)和立冬(22例,16.7%)为发病高峰期。胃癌患者气血亏虚证与痰湿凝结证与节气和季节具有相关性(P<0.05)。285例胃癌患者以低分化胃癌为主(175例,61.4%),主要集中在冬季(66例,37.7%)。胃癌转移途径主要经淋巴结转移,其次为肝和腹腔转移。结论胃癌患者以气血亏虚证、痰湿凝结证多见,其发病时间多发生在冬季,且证型与发病节气、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医证型 节气 气血亏虚证 痰湿凝结证
下载PDF
机器学习技术在针灸治疗脑病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14
作者 孙继飞 何家恺 +5 位作者 王智 郭春蕾 孙凯 刘振宇 余学 方继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22-1326,共5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论述机器学习在脑病领域的应用概况,阐明机器学习在脑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机器学习引入针灸治疗脑病领域,不仅能应用于临床选穴处方的数据挖掘,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论述机器学习在脑病领域的应用概况,阐明机器学习在脑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机器学习引入针灸治疗脑病领域,不仅能应用于临床选穴处方的数据挖掘,也能用于针灸治疗脑病的疗效预测,从而明确机器学习在针灸治疗脑病领域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有利于为针灸脑科学发展指明新的方向。并指出当前存在问题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开展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针灸 脑病 数据挖掘 选穴处方 神经影像 疗效预测
下载PDF
135例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证候分布规律与中医诊疗理论认识思考
15
作者 刘继法 王莹莹 +4 位作者 陈曦 王永涛 邱占军 陈宪海 杨金生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第1期36-39,52,共5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特征,为临床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设计中医证候调查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 目的探讨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特征,为临床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脓毒症急性肺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设计中医证候调查表,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26.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135例患者病历,平均年龄(64.38±17.61)岁,61~8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8 d生存患者占比61%,平均年龄(57.78±17.86)岁;死亡患者占比39%,平均年龄(70.98±17.37)岁。主要基础疾病以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居多。单一证候例数:热毒证>痰热证>血瘀证>腑实证>气虚证>痰浊证>阳虚证>阴虚证。复合证候例数:两种证候复合>3种证候复合>1种证候。两种证候复合以热毒证+腑实证最多,3种证候复合以热毒证+痰热证+腑实证最多,1种证候以热毒证最多。证候虚实例数:实证>虚实夹杂证>虚证,生存率相反。结论基本病机为邪实正虚,肺失宣降。病理性质总属标实本虚。病理因素包括热毒、痰、瘀。证型以热毒、痰浊、血瘀、腑实等实证为主,以复合证候多见,虚实夹杂证尤其是虚证多预后不良。脓毒证急性肺损伤治疗应以清热、化痰、活血、通腑为主,辅以益气、温阳、养阴,年老患者尤其需要扶助正气。本病病情复杂,应从整体出发,进一步把握疾病全过程证候演变规律,丰富完善辨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急性肺损伤 证候 临床研究 诊疗理论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耳尖放血病谱与适宜病症研究
16
作者 宋庆雨 王喆 +4 位作者 刘振宇 朱世壮 刘长玥 王萌萌 杨佃会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81,85,共4页
目的探讨耳尖放血疗法病谱与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耳尖放血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疾病名称与不良反应,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结果共纳入581... 目的探讨耳尖放血疗法病谱与适宜病症,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耳尖放血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疾病名称与不良反应,检索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25日。结果共纳入581篇文献,耳尖放血疗法涉及11个临床分科,病谱纳入66种病症,主要集中在五官科、神经内科及皮肤科;共发现20种适宜病症,一级适宜病症8种,为高血压、睑腺炎、痤疮、发热、结膜炎、头痛、失眠与扁桃体炎,耳尖放血降压与泻热抗炎功用是当前研究热点。结论耳尖放血疗法已取得长足进展,但临床需开展耳尖放血疗法的诊疗培训,加强推广宣教及资金投入,进一步拓宽耳穴放血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尖放血 疾病谱 适宜病症 文献计量学
下载PDF
阳痿针灸治疗思路的历史变迁
17
作者 张煜 杨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500-506,共7页
通过系统梳理历代阳痿针灸治疗思路,发现早期更侧重于从“形”的角度,针对病位;其后更侧重于从“用”的角度,着眼于补肾壮阳;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和日本针灸影响下,又转向重视“形”,立足于神经生理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向传统中医理... 通过系统梳理历代阳痿针灸治疗思路,发现早期更侧重于从“形”的角度,针对病位;其后更侧重于从“用”的角度,着眼于补肾壮阳;民国时期在西医东渐和日本针灸影响下,又转向重视“形”,立足于神经生理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向传统中医理论回归的趋势下,采取“形用结合”的方法,对现代针灸临床教育影响深远。研究表明,阳痿针灸治疗思路历史变迁的背后是基于中医理论对该病认识的几番转变。由此提示,在针灸学术的历代传承过程中,知识性内容存在演化变迁的特点,对于当下习以为常的表述与认知,更需要放宽视域,系统考察,深入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痿 针灸治疗思路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产后抑郁症针灸诊疗特点文献分析
18
作者 徐玉芹 赵宏 +2 位作者 丰逸轩 范琦 崔硕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9—2020年)、维普(1999—2020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99—2020年)、PubMed(1999—2020年)、Google Scholar(1999—2020年)数据...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PPD)的诊疗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1999—2020年)、维普(1999—2020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1999—2020年)、PubMed(1999—2020年)、Google Scholar(1999—2020年)数据库中针灸治疗PPD的文献,分析总结常用诊断标准、疾病程度分级、针灸干预措施、辨证及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疗程、近期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37篇文献,其中诊断标准使用美国精神病学会1994年出版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占45.95%(17/37),《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占32.43%(12/37);纳入患者抑郁程度分级不明确占72.97%(27/37);治疗最常采用针灸联合心理治疗占24.32%(9/37),其次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占21.62%(8/37);多采用标准化方案占75.68%(28/37);最常见证型为肝郁型占13.51%(5/37);11个常用穴位依次为百会穴、太冲、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神门、期门、四神聪、心俞、脾俞、关元;针灸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占45.95%(17/37);总疗程为6周占45.95%(17/37);有效率为76.9%~97.6%;随访率不高,仅占5.41%(2/37);评估了安全性的研究占40.54%(15/37)。结论:目前针灸治疗PPD多采用标准化针灸方案,以针刺联合心理干预常见,选穴原则以调神与调和气血为主,治疗频次多为每日1次;针灸缓解PPD症状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产后 针灸疗法 诊疗特点 文献分析
下载PDF
全国针灸临床现状初步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刘炜宏 齐淑兰 +4 位作者 成平 韩焱晶 王晓红 马兰萍 张新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3,11,共4页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疗法独特,而且疗效显著。尤其是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深受医源性疾病和不断上涨的医药费用负担所困扰,对替代医学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针灸医学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重视。相对于国外针灸发展的热潮,我国针灸界目前的状况则有些不尽如人意。2000年,中国针灸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新世纪针灸发展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临床 现状 调查与分析
下载PDF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
作者 陈仲杰 郭宇鹏 吴中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92-394,共3页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镇痛剂由于本身的成瘾性及毒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 癌痛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镇痛剂由于本身的成瘾性及毒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针灸疗法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以其安全、有效、无药物不良反应等优势,在癌痛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癌痛方法做一概述,以期更好地指导癌痛的针灸临床治疗,同时也为日后的研究进行必要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文献 疼痛 顽固性/针灸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