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砥砺奋进四十年 携手建功新时代——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1
作者 张莉 《人口与健康》 2021年第1期13-15,共3页
12月12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以"砥砺奋进四十年携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心成立4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直属机... 12月12日,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举行以"砥砺奋进四十年携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心成立40周年座谈会暨学术研讨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直属机关党委书记于学军,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民革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刘家强,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处代办、副代表苏仁娜女士等领导和嘉宾。还有来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各司局、各直属单位,相关机构和高校的负责人、专家学者,中心离退休老干部和在职干部职工等参加了会议。座谈会由中国人口与发展中心主任贺丹主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属单位 离退休老干部 联合国人口基金 全国政协 直属机关 在职干部职工 人口与发展 学会副会长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参加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56届会议并主办专题边会
2
作者 张许颖 《人口与健康》 2023年第7期14-14,共1页
2023年4月10~14日,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56届会议(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Fifty-sixth session,简称CPD56)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针对全球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本次CPD56会议以“人口、教育和可... 2023年4月10~14日,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第56届会议(Commission on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Fifty-sixth session,简称CPD56)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针对全球人口少子化、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本次CPD56会议以“人口、教育和可持续发展(Population,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为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与发展 联合国总部 可持续发展 人口少子化 城镇化
原文传递
老龄化虽然来得快,但绝不是洪水猛兽——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
3
作者 张婷 贺丹 《中国社会工作》 2023年第8期41-42,共2页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不是洪水猛兽,我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积极应对。记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我国人口处于低...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不是洪水猛兽,我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积极应对。记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对此,您怎么看?贺丹:经济社会越发达,相应地人类寿命就越长、出生率就越低,这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计局 少子化 人口负增长 人类寿命 数据显示 老龄化 出生人口 低生育水平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流动的健康轨迹研究
4
作者 张莉 刘燕 王钦池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人口的高流动性和流动人口快速老化已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研究人口流动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对于理解和实现健康老龄化,改善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较多分析流动人口相比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 人口的高流动性和流动人口快速老化已成为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研究人口流动对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变动趋势,对于理解和实现健康老龄化,改善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较多分析流动人口相比于城镇居民的健康状况,而对流动人口和农村居民的健康差异的研究相对缺乏;对于流动人口在老年阶段的健康状况与户籍人口的差异以及流动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尚没有确定结论。本文旨在探讨人口流动与个体健康的因果关系以及流动人口和城乡户籍人口之间随时间和年龄变化的健康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2010-2020年连续六次调查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口流动的健康效应和年龄效应。研究发现2012-2020年流动对人口健康的总体影响为负,验证了流动具有健康损耗效应,存在“流行病学悖论”。从时期维度看,流动对人口健康的影响呈现由健康优势转为健康劣势的趋势,人口流动的健康选择效应和流动经历的内在健康损耗效应并存。初期流动人口具有健康优势,健康自评状况优于城乡户籍人口。随着时间推进,健康优势逐渐收敛,健康损耗效应逐渐显现。从年龄维度看,流动人口和城乡户籍人口的自评健康水平随着年龄增加都呈下降趋势,但流动人口的下降速度显著慢于城乡户籍人口,其健康优势在老年阶段逐渐消失。上述发现的政策含义是: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流动人口规模保持高位,流动人口老化愈加明显的背景下,流动人口的健康老龄化成为重要挑战,在政策实践层面应关注流动经历对个体生命周期的持续影响,尤其是要重视城镇中的高龄流动人口返乡回流将健康风险转移到农村,从而增加农村整体的健康脆弱性和健康照护成本,应将人口流动因素作为优化城乡卫生健康资源配置的重要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健康轨迹 固定效应模型 时期变化
下载PDF
中国人口发展指数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王军平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共6页
人口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口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从人口自身发展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建立人口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熵值法、层次分析法集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编制全国及各... 人口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人口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从人口自身发展水平、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层面建立人口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依照熵值法、层次分析法集成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编制全国及各地区的人口发展评价指数。测算结果表明,2007年全国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为40.6%,较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东部沿海、东北地区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发展 评价指标 熵值法 中国人口发展指数
下载PDF
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协同发展模式及效能类型探究——基于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尹德挺 赵政 史毅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103,共16页
基于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协同、地位协同和圈层协同的视角对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效能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竞合力、主导力和聚合力共同构成... 基于协同理论的分析框架,在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改进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关系协同、地位协同和圈层协同的视角对城市群人口协同发展与国家中心城市效能类型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竞合力、主导力和聚合力共同构成城市群人口高效协同的三维支撑体系。非中心城市的竞合力是城市群提升人口潜力的关键。尽管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人口系统从旧结构向新结构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其他城市对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引力作用相对更强,非中心城市对城市群活力的影响值得重视。中心城市的主导力是城市群实现人口跃迁的关键。国家中心城市在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集聚作用突出且呈现持续增强态势,在从弱主导走向强主导的演化过程中,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是其重要支撑。城市网络的聚合力是城市群优化人口格局的关键。在与城市群其他城市之间的圈层关系中,国家中心城市保持较高的子群内部密度、形成稳定的凝聚态势是城市群辐射能力的重要体现。基于“三力”研究,建议“任务面向型”城市积极引导产业和人口有序分流、避免人口过度集中,提升城市群人口发展的协同效能;“成长面向型”城市加快培育非中心城市的发展能力,提升城市群整体的伺服效能;“关系面向型”城市加强与其他中心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改善城市群整体的自组织机制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中心城市 城市群 人口空间组织
下载PDF
中国人口与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7
《教育科学文摘》 2009年第3期1-4,共4页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是指公共支出和政策受约束的条件下,在投入和政策上对教育发展进行倾斜,同时教育发展重点和目标应该与社会和经济的需求相协调。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也会进一步丰富。就目前而言,教育优先发展的内涵归纳起来有七点:(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2)持续加大教育投入;(3)实行普遍免费义务教育;(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5)提高高等教育质量;(6)保障教育的公益性;(7)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发展战略 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中国人口 教育发展重点 免费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 终身教育体系 公共支出
下载PDF
关于中国人口红利的内涵解读、定量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佳鹏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与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起飞阶段结合产生第一次人口红利;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与第三产业比较成熟的大众消费阶段结合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PADIS百年人口预测显示...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人口转变的第二阶段与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起飞阶段结合产生第一次人口红利;人口转变的第三阶段与第三产业比较成熟的大众消费阶段结合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PADIS百年人口预测显示,2010~2030年是中国劳动力最为丰富的时期,1987~2034年是第一次人口红利期;2040~2080年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接近或超过4亿,是收获第二次人口红利的重要时期。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现充分就业,用好第一次人口红利;实行积极老龄化战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始终坚持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战略,大力提高人口素质,顺利从第一次人口红利过渡到第二次人口红利,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红利 就业优先 积极老龄化 优先投资于人
下载PDF
中国人口政策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改革预期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钦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5,共11页
逻辑起点和路径选择是人口政策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人口政策改革的争议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如果逻辑起点是错误的,无论路径是否合理,都不利于人口政策改革的推进。老龄化、人口红利和性别比失衡不是人口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和路径选择是人口政策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人口政策改革的争议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如果逻辑起点是错误的,无论路径是否合理,都不利于人口政策改革的推进。老龄化、人口红利和性别比失衡不是人口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现阶段和较长时期内人口规模大仍然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政策仍然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这不等于否定人口政策改革的必要性。以放松生育控制为方向的人口政策改革不是解决宏观层面上的人口规模和结构问题,而是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城乡之间、代际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人口问题的自身特性决定了人口政策改革宜采取从"单独二孩"到"普遍二孩"的渐进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政策 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 人口性别比
下载PDF
中国副省级以上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杰 李雪伟 杨胜慧 《西北人口》 CSSCI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基于2000年与2010年"五普"与"六普"的汇总数据,本文借鉴区位商及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教育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跨省流动人口比重4个维度计算19个城市(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 基于2000年与2010年"五普"与"六普"的汇总数据,本文借鉴区位商及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的计算方法,从教育水平、第三产业比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跨省流动人口比重4个维度计算19个城市(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并对其发展状况的变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副省级以上城市人口可持续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且质量的中心性也相对下降。对此,本文从培养和吸引更多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力资本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省级以上城市 城市人口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评估改革的现状与展望——兼谈联合国人口基金管理与评估改革项目的实践进程与拓展应用
11
作者 蔚志新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9-96,F0003,共9页
"十一五"时期,在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下,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评估改革围绕管理系统的计划制定和评估考核两个环节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在项目地区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促进管理与评估改革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应... "十一五"时期,在国际合作项目的推动下,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与评估改革围绕管理系统的计划制定和评估考核两个环节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在项目地区的实践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为了促进管理与评估改革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拓展应用,建议:加强项目县经验总结,形成适合于不同环境下的"管理与评估改革"模式;借助项目县改革经验,以项目县为"圆心"逐步带动整个地区实现改革;动员各省将管理与评估改革纳入综合改革的范畴,推动地市实行管理评估改革;倡导全国加速扩大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试点,推动各省进行管理与评估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和计划生育 管理评估 改革创新 实践拓展
下载PDF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及其家庭照料需求预测 被引量:4
12
作者 成前 李月 +1 位作者 王伟进 张许颖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89,共17页
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照料需求快速增加。科学预测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其照料服务需求是推动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M... 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照料需求快速增加。科学预测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其照料服务需求是推动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使用Markov模型测算中国分性别、分年龄段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转移矩阵,运用队列要素预测法、多元回归法等预测得到2020—2035年中国不同失能状况老年人口规模及其照料服务人员需求规模、家庭照料经济成本。预测结果显示:中国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呈现增长态势,从2020年的1946万人增至2035年的3424万人,失能老年人口的比例从2020年的7.4%小幅增至2035年的7.9%,且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增幅更快,2035年时轻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相比2020年增加66%,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相比2020年增加92%。女性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增速快于男性,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失能比例增长更快,2035年男性70~79岁、80~89岁、90+岁三个年龄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分别为2020年的1.53倍、1.92倍、1.94倍;2035年女性三个年龄组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分别为2020年的1.72倍、2.29倍、2.52倍。老年家庭照料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家庭照料服务人员需求量从2020年的2795万人增至2035年的4863万人,增长74%。2020—2035年健康老年人口的照料服务人员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比例在57%左右,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需求量占比在24%左右,轻度失能老年人口需求量占比在19%左右。60~69岁老年人口所需的照料服务人员占比最高,90岁及以上年龄组对照料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增长更快。老年人口家庭照料经济成本从2020年的3027亿元增至2035年的11676亿元,将增长近3倍。中重度失能老年人口所需的家庭照料现金成本相比2020年增长3.1倍,轻度失能老年人口所需的家庭照料现金成本相比2020年增长2.6倍。男性老年人口所需家庭照料现金成本低于女性老年人口,且增速也低于女性老年人口。本研究基于定量预测结果提出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加大促进生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尽快推广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以赋能家庭为着力点加强失能老年人口的支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业,大力发展养老护理职业教育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健康 失能老人 老年照料服务 家庭照料经济成本
下载PDF
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丹 史毅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2,共9页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宏观形势和趋势分析,文章讨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风险挑战,提出了以积极社会投资理念保障人口高质... 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对新形势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宏观形势和趋势分析,文章讨论了人口高质量发展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和风险挑战,提出了以积极社会投资理念保障人口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框架与实现路径。作为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人口规模、结构、质量和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直接影响劳动者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关系,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路径;应客观认识人口和生产力发展的辩证关系,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补齐社会投资的阶段性短板,完善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共担机制,充分释放人口质量和空间配置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人力资源 人口高质量发展 社会投资现代化
下载PDF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的出生人口波动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翠玲 封婷 郑真真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人口变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非常规的生育减少、死亡增加和迁移的迟滞。由于疫情传播的严重程度、疫情的疾病负担、疫情传播与控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民众的健康风险认知以及受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不同,一...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对全球人口变动产生明显的影响,包括非常规的生育减少、死亡增加和迁移的迟滞。由于疫情传播的严重程度、疫情的疾病负担、疫情传播与控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民众的健康风险认知以及受疫情影响的持续时间不同,一些国家的出生人口出现了模式不同的波动。近年来中国出生人口数的加速下降和波动,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推迟效应与中国出生人口数下降大趋势叠加的结果,未来两年可能有一定数量的补偿性生育,但仍将延续初婚和生育推迟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出生人口 推迟效应 月度出生模式 补偿性生育
下载PDF
我国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的协同持续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王正联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5,共13页
基于对2000、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20年来机构养老的老人数占老人总数的百分比大幅提高,而且城镇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农村。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机构养老的老人多为生... 基于对2000、2010、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20年来机构养老的老人数占老人总数的百分比大幅提高,而且城镇的增长幅度远大于农村。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机构养老的老人多为生活不能自理、80岁及以上高龄、男性、居住地城镇、教育水平较高、没有配偶和/或没有存活子女。应用ProFamy多维家庭人口预测方法及软件的家庭人口预测表明,无论低、中、高方案,我国今后几十年的机构养老需求都将大幅度增长。例如,在机构养老中方案下,2060年居住在养老机构的65—79岁较年轻老人数和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数分别等于2020年的3.7倍和12.2倍。因此,建议政府部门和企业管理机构尽快努力实现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协同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机构养老 协同持续发展 健康老龄化 家庭人口预测
下载PDF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重点疾病直接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蕾 崔牛牛 陈佳鹏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共18页
根据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2017-2020年数据,结合系统综述法,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进行测算,并识别疾病经济负担较重的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研究发现,2017-2020年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期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 根据全国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2017-2020年数据,结合系统综述法,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进行测算,并识别疾病经济负担较重的重点疾病和重点人群。研究发现,2017-2020年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期间,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就诊人数呈快速上升趋势,而自付医疗费用呈现下降趋势;贫困患者直接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在个体层面和群体层面有以下特征:慢性肾病、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位居个体疾病直接经济负担前五位,慢性肾病、精神障碍、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慢阻肺位居贫困人口群体直接经济负担前五位;男性人群、15-64岁的适龄劳动力人群、残疾人群面临更沉重的疾病直接经济压力。应从服务于国家“健康中国”和“共同富裕”的战略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强“乡村振兴”背景下低收入人群疾病经济负担、健康负担、政策效果评价的研究,加强对直接经济负担排位靠前的重点疾病进行重点监测,通过精准识别低收入人群健康风险及变化趋势,将农村地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医疗保障能力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刚脱贫人口的“增收减支”,为创新建立健康扶贫长效机制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全面、更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人口 重点疾病 疾病直接经济负担
原文传递
中国流动人口年龄别迁移模式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爽 黄匡时 《西北人口》 CSSCI 2015年第6期23-28,共6页
本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别从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地、流入地、区域、城市群等多角度来分析流动人口的年龄别迁移模式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分性别、民族、户籍地、流入地、区域、城市群等的... 本研究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别从性别、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地、流入地、区域、城市群等多角度来分析流动人口的年龄别迁移模式差异。研究结果发现,分性别、民族、户籍地、流入地、区域、城市群等的流动人口年龄别模式存在很强的相似性,而分婚姻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以及迁移时长的流动人口年龄别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后者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这三个变量和时间以及年龄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年龄别模式 迁移模式 移民
下载PDF
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研究——兼论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趋势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钦池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共9页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 在观察数据基础上,描述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现象,并对其内在机理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规律,其波动周期与生育间隔相关。正常情况下,周期成分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影响较小并且稳定。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周期成分明显大于其他国家,这与中国强烈的性别偏好有关。周期成分不是影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主要因素,性别选择行为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尊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周期性波动的客观规律,关注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中长期变化趋势。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拐点"已经出现,在继续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条件下,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入下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 波动周期 生育间隔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出生性别比问题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丽萍 《西北人口》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比“三普”、“四普”数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存在。虽然问题没有汉族严重,但其发展的趋势与汉族相当接近;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 本文以“五普”数据为基础,对比“三普”、“四普”数据,对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我国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已经存在。虽然问题没有汉族严重,但其发展的趋势与汉族相当接近;少数民族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出生人口性别比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申秋红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4年第7期1-4,共4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养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通过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人力资本开发战略、国民养老保障提升...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养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通过阐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养老体制存在的弊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人口老龄化战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人力资本开发战略、国民养老保障提升战略、养老服务社会化战略以及全民健康促进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养老体制 养老格局 健康老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