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人口政策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改革预期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钦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5,共11页
逻辑起点和路径选择是人口政策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人口政策改革的争议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如果逻辑起点是错误的,无论路径是否合理,都不利于人口政策改革的推进。老龄化、人口红利和性别比失衡不是人口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和路径选择是人口政策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人口政策改革的争议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如果逻辑起点是错误的,无论路径是否合理,都不利于人口政策改革的推进。老龄化、人口红利和性别比失衡不是人口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现阶段和较长时期内人口规模大仍然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政策仍然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这不等于否定人口政策改革的必要性。以放松生育控制为方向的人口政策改革不是解决宏观层面上的人口规模和结构问题,而是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城乡之间、代际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人口问题的自身特性决定了人口政策改革宜采取从"单独二孩"到"普遍二孩"的渐进式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政策
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
人口性别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效应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成前
李月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效应。研究发现:乡城流动对农村流出人口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乡城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城乡间的健康布局。流动初期,农村人口的乡城流动存在显著的健康选...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效应。研究发现:乡城流动对农村流出人口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乡城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城乡间的健康布局。流动初期,农村人口的乡城流动存在显著的健康选择效应,更健康的个体更倾向于流动;流动过程中,农村流出人口既受城市生活就业带来的健康接近效应和健康示范效应影响,改善了健康水平,也受到城市生活工作不适应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身心健康。实证研究表明,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净效应为正,即乡城流动提高了农村流出人口的健康水平,且这一影响在女性、50岁及以上和西部地区样本中更为显著;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迁移时间对农村流出人口健康产生了负向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健康效应随着流动时间延长被逐渐损耗,这将导致其在流动末期较大概率重新返回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出
健康效应
CGSS
有序概率模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翠玲
王晖
+1 位作者
龚双燕
刘鸿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36-4340,共5页
目的了解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英国救助儿童会所在4个城市(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流动人口社区母婴健康"项目点所在区(县),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
目的了解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英国救助儿童会所在4个城市(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流动人口社区母婴健康"项目点所在区(县),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通过偶遇法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女性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 456名被调查的女性流动人口中,326名(71.5%)为汉族;平均年龄29.8岁;235名(51.5%)初中文化程度;251名(55.0%)无业;164名(36.0%)享有医疗保险;204名(44.7%)月收入2 000~4 000元。女性流动人口日常患病处理方式顺次为综合医院(35.4%,133/376)、自己买药吃(23.1%,87/37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76/376)、小诊所(18.9%,71/376)、不处理(2.4%,9/376)。北京53.9%(55/102)选择综合医院,上海57.5%(46/80)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昆明32.7%(33/101)选择自己买药吃,和田59.2%(55/93)选择综合医院。87.9%(401/456)女性流动人口知晓其所在社区/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知晓率分别为88.0%(103/117)、96.3%(103/107)、89.2%(107/120)和78.6%(88/112)。过去半年只有31.8%(145/456)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年龄、户口、月收入、到当地居住时间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年龄和民族与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具有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业率高、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低、平均月收入低等特点,地区、年龄和民族是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高龄汉族女性流动人口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和妇幼保健的政策宣传,合理引导其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女性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流动人口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3
4
作者
李月
陆杰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9,共14页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研究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严重的躯体或情感虐待、父母关系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经历重大创伤等四类童年逆境均会显著提高老年人抑郁的发生风险。研究...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研究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严重的躯体或情感虐待、父母关系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经历重大创伤等四类童年逆境均会显著提高老年人抑郁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在童年时期父母偶尔的打骂不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但经常打骂则可能会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父母关系差对儿童虽然不是实质性伤害,但也会造成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其负面影响超过了躯体或情感虐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是负面影响最大的逆境事件,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低可能通过累积劣势机制对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产生影响;经历重大创伤可能提高老年抑郁风险,但其影响小于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低、父母关系差等因素。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效应,逆境事件越多老年人受抑郁影响的风险越高。分性别来看,长期逆境状况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而重大创伤对男性的长期影响更大。分城乡来看,四类童年逆境事件对农村样本均有显著影响,但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于城镇样本有影响,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可能是十分重要的中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逆境
童年虐待
老年抑郁
“剂量-反应”效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人口政策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改革预期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钦池
机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数据实验部
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45,共11页
基金
科技部"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人口与发展数学模型与综合决策支持系统"(批准号:2012BAI40B0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家庭规模和结构变迁对能源消费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批准号:13CRK028)
文摘
逻辑起点和路径选择是人口政策改革的两个基本问题,关于人口政策改革的争议主要围绕这两个问题而展开。如果逻辑起点是错误的,无论路径是否合理,都不利于人口政策改革的推进。老龄化、人口红利和性别比失衡不是人口政策改革的逻辑起点。现阶段和较长时期内人口规模大仍然是中国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人口政策仍然有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这不等于否定人口政策改革的必要性。以放松生育控制为方向的人口政策改革不是解决宏观层面上的人口规模和结构问题,而是对国家与公民之间、城乡之间、代际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和重构。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人口问题的自身特性决定了人口政策改革宜采取从"单独二孩"到"普遍二孩"的渐进式路径。
关键词
人口政策
老龄化社会
人口红利
人口性别比
Keywords
population policy, aging society, population dividend, sex ratio at birth
分类号
C924.2 [社会学—人口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效应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成前
李月
机构
国家卫生健康委流动
人口
服务
中心
调查评估服务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数据实验部
出处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4-111,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动趋势与未来健康照料需求研究”(编号19CRK007)。
文摘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库,实证研究了中国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效应。研究发现:乡城流动对农村流出人口的健康产生了重要影响,乡城人口流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城乡间的健康布局。流动初期,农村人口的乡城流动存在显著的健康选择效应,更健康的个体更倾向于流动;流动过程中,农村流出人口既受城市生活就业带来的健康接近效应和健康示范效应影响,改善了健康水平,也受到城市生活工作不适应性的负面影响,损害了身心健康。实证研究表明,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净效应为正,即乡城流动提高了农村流出人口的健康水平,且这一影响在女性、50岁及以上和西部地区样本中更为显著;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迁移时间对农村流出人口健康产生了负向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健康效应随着流动时间延长被逐渐损耗,这将导致其在流动末期较大概率重新返回农村。
关键词
人口流出
健康效应
CGSS
有序概率模型
分类号
F320.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
5
3
作者
张翠玲
王晖
龚双燕
刘鸿雁
机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数据实验部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人口
研究
部
出处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36-4340,共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I40B00)--人口与发展数学模型与综合决策支持系统
文摘
目的了解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度、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英国救助儿童会所在4个城市(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流动人口社区母婴健康"项目点所在区(县),2010年3月—2012年5月采用调查问卷形式通过偶遇法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女性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结果 456名被调查的女性流动人口中,326名(71.5%)为汉族;平均年龄29.8岁;235名(51.5%)初中文化程度;251名(55.0%)无业;164名(36.0%)享有医疗保险;204名(44.7%)月收入2 000~4 000元。女性流动人口日常患病处理方式顺次为综合医院(35.4%,133/376)、自己买药吃(23.1%,87/37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76/376)、小诊所(18.9%,71/376)、不处理(2.4%,9/376)。北京53.9%(55/102)选择综合医院,上海57.5%(46/80)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昆明32.7%(33/101)选择自己买药吃,和田59.2%(55/93)选择综合医院。87.9%(401/456)女性流动人口知晓其所在社区/村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上海、昆明、和田的知晓率分别为88.0%(103/117)、96.3%(103/107)、89.2%(107/120)和78.6%(88/112)。过去半年只有31.8%(145/456)接受过社区卫生服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年龄、户口、月收入、到当地居住时间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区、年龄和民族与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有回归关系(P〈0.05)。结论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具有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业率高、医疗保障覆盖水平低、平均月收入低等特点,地区、年龄和民族是女性流动人口过去半年是否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高龄汉族女性流动人口应作为重点干预人群,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和妇幼保健的政策宣传,合理引导其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改善女性流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
女性流动人口
社区卫生服务利用
影响因素
Keywords
Female floating populati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utiliz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R173 [医药卫生—妇幼卫生保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23
4
作者
李月
陆杰华
机构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数据实验部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69,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变动趋势与未来健康照料需求研究(19CRK007)。
文摘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面板数据研究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童年时期严重的躯体或情感虐待、父母关系差、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经历重大创伤等四类童年逆境均会显著提高老年人抑郁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在童年时期父母偶尔的打骂不会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发展,但经常打骂则可能会产生长期负面影响;父母关系差对儿童虽然不是实质性伤害,但也会造成长期且深远的影响,其负面影响超过了躯体或情感虐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是负面影响最大的逆境事件,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低可能通过累积劣势机制对个体整个生命历程产生影响;经历重大创伤可能提高老年抑郁风险,但其影响小于童年时期社会经济地位低、父母关系差等因素。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效应,逆境事件越多老年人受抑郁影响的风险越高。分性别来看,长期逆境状况对女性的影响大于男性,而重大创伤对男性的长期影响更大。分城乡来看,四类童年逆境事件对农村样本均有显著影响,但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对于城镇样本有影响,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可能是十分重要的中间机制。
关键词
童年逆境
童年虐待
老年抑郁
“剂量-反应”效应
Keywords
Childhood Adversity
Childhood Abuse
Elderly Depression
“Does-Response”Effect
分类号
C913.6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人口政策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改革预期
王钦池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农村人口乡城流动的健康效应研究
成前
李月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携子女外出的女性流动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张翠玲
王晖
龚双燕
刘鸿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童年逆境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研究
李月
陆杰华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