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0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的中国人口均衡发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健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210,共9页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以“提质”替代“增量”,以“人才”替代“人力”,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享受高品质生活。长期均衡发展是... 在人口形势发生重要转折性变化之际,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重视人口素质,以“提质”替代“增量”,以“人才”替代“人力”,充分发挥凝结在人口自身的素质要素的作用,使更多民众更好地享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享受高品质生活。长期均衡发展是人口发展的主要目标,也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口均衡发展不仅体现在人口系统内部要素间的依存制约以及人口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适应,还体现在代际间的传承永续。年龄结构失衡是当前人口非均衡发展的突出表现,应聚焦结构失衡,弥补制约人口均衡发展的短板;同时充分发挥作为人口结构中坚力量的劳动年龄人口的作用,通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以及推动人口均衡分布,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助力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高质量发展 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结构均衡
下载PDF
2007年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6期73-77,85,共6页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 2007年国家更加明确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政策方针,人口问题的解决依赖于经济问题的解决,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越来越成为人口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人口就业、教育与人力资本、收入分配、人口红利、社会保障等是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7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发展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2008年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车士义 郭琳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第10期104-107,共4页
2008年许多重大事件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学界对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交叉领域也更加关注和重视。文章就人口就业、收入分配、教育与人力资本、人口红利等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 2008年许多重大事件都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学界对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交叉领域也更加关注和重视。文章就人口就业、收入分配、教育与人力资本、人口红利等关系到人口和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对2008年的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而简要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经济发展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专题笔谈:中国人口负增长与人口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原新 杜鹏 +2 位作者 童玉芬 陆杰华 尹德挺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5,共15页
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 2022年,我国首次出现自1961年以来年度新增人口少于死亡人口的人口负增长现象,表明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标志性变化。我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世界人口总量第一大国、世界经济体量第二大国的人口负增长,是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型中的人口负增长,是以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的人口负增长。同时,人口的长期负增长所带来的少子化、老龄化、人口结构失衡等现象,也会给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来潜在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好人口负增长先发国家的共性特征和客观规律,又要深入研究基于我国国情与本土文化的中国特色和综合影响。为此,本刊特邀原新、杜鹏、童玉芬、陆杰华四位资深人口学家就人口负增长所涉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对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政策推进提供智识参考。原新教授从演进视角研判我国人口负增长的阶段性特征,分析人口全要素的整体联动,指出要积极寻找人口负增长早期阶段的新人口机会,持续收获新时代人口红利;杜鹏教授站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分析了人口负增长趋势下的人口变化对未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对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观念进行了阐释;童玉芬教授则在分析我国人口负增长及其伴随的综合人口现象的基础上,从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探讨人口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及对策;陆杰华教授考察了曾先于我国步入人口负增长阶段的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应对经验,并给出这些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面对人口发展的新常态,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一定能够找到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优化人口素质结构,为推动实现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中国式现代化 人口高质量发展 新人口机会 人才红利 人口素质
下载PDF
城市群视角下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耀军 王小玺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共13页
应用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重心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对2000—2015年15年间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非城市群,... 应用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全国人口普查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重心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城市群视角对2000—2015年15年间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远远大于非城市群,并且绝大多数高人口密度城市均被纳入城市群范围,表明城市群始终是我国人口空间集聚的核心区域;2000—2015年之间城市群与非城市群的人口重心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城市群人口城镇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非城市群,城市群吸纳人口的趋势更加明显;由于处于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城市群内城市的人口空间分布类型更加多样和碎片化,整体的人口空间自相关程度远低于非城市群;19个主要城市群之间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差异巨大,东部发达地区城市群人口持续快速增加,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的人口比重在不断降低,极化效应的存在使得城市群之间的人口规模差异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空间分布 人口重心 空间自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 被引量:69
6
作者 杜鹏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3年第2期31-47,F0002,共18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在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变化等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对亿万老年人生活带来的深刻改...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在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变化等方面也反映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对亿万老年人生活带来的深刻改变。本文通过对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老年人状况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地区差异与社会保障压力的联系、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影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在老年人主要生活来源上带来的变化等。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中国老年人状况已经出现了多个历史性的转变:中国城镇老年人数首次超过农村老年人数,首次成为全世界百岁老年人最多的国家,首次有半数以上的老年人自评身体健康,离退休金养老金首次成为中国老年人的最主要生活来源。这些巨大变化为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会保障 主要经济来源
下载PDF
不忧不惧:理性面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 被引量:14
7
作者 宋健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2-16,共5页
中国当前面临生育主导型负增长,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面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关键是应对低生育率导致的少子化。需要把握2050年之前的关键节点,针对导致低生育问题的根源,一体考虑婚嫁、生育、... 中国当前面临生育主导型负增长,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面对中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关键是应对低生育率导致的少子化。需要把握2050年之前的关键节点,针对导致低生育问题的根源,一体考虑婚嫁、生育、养育、教育问题,建立完善多部门联动、全人群覆盖、全周期保障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需要跳出以人口总量评价国力强弱的传统思维模式,聚焦人口质量要素,积极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以质换量、以质增量,提升人口质量,实现人才红利,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向人力资本大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负增长 低生育率 少子化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人口学方法的传承与演变——兼论中国人口学学科发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宋健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4,共14页
人口学方法的传承体现在人口分析和人口研究两个方面,前者聚焦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后者注重人口系统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机制。人口分析方法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方法的独特性塑造了人口学作为社会科学中偏... 人口学方法的传承体现在人口分析和人口研究两个方面,前者聚焦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后者注重人口系统内、外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机制。人口分析方法着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方法的独特性塑造了人口学作为社会科学中偏重实证分析的学科属性;人口研究方法着重回答“为什么”和“会怎样”的问题,方法的交叉性使人口学成为一门兼容并蓄的开放性学科。从人口分析和人口研究两个方面对人口学方法的传承进行系统梳理,特别关注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的演变,认为由于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性特点贯穿人口学发展的始终,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为人口学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为人口学学科发展展示了广阔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学方法 人口分析 人口研究 学科发展
下载PDF
2008年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敏 陈卫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9,112,共6页
中国自90年代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以来,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低生育水平、低生育率的后果及低生育水平的应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学界深入探讨低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对低生育水平的社会后果及其应对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 中国自90年代进入低生育率阶段以来,生育水平持续下降。低生育水平、低生育率的后果及低生育水平的应对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8年学界深入探讨低生育水平及变动趋势,对低生育水平的社会后果及其应对策略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低生育水平下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成为2008年低生育水平后果研究的热点。对2008年中国生育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生育水平 社会后果 研究评述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形势与青年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宝昌 谢碧霞 《青年探索》 2018年第2期47-53,共7页
中国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急速加剧、城市化不断加速、人口流动更加增强"的人口新常态,生育政策的调整刻不容缓,我们需要破除传统的人口观念,直面人口形势,迎接人口... 中国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了"生育率持续走低、人口老龄化急速加剧、城市化不断加速、人口流动更加增强"的人口新常态,生育政策的调整刻不容缓,我们需要破除传统的人口观念,直面人口形势,迎接人口挑战。人口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后果最终都要由现在的年轻人来承担,人口发展新形势对青年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婚恋、生育、教育、家庭结构、代际关系等多个方面。青年人应该更多关注人口形势,并积极发出青年的声音。面对人口新形势,我们应尽快放开生育控制,尊重自主生育的权利与意愿;回归计划生育的初心,调整计划生育观念,更多地关注妇女健康;人口研究要加强大势观;青年工作要善于找到与青年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结合点,因应青春期延长的趋势,加强对青少年成长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形势 生育政策 生育意愿 生育率 老龄化 青年
下载PDF
2006年中国人口生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11
作者 吴丽丽 陈卫 《China Population Today》 2008年第2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2006年 中国 人口生育问题 生育水平 生育率
下载PDF
中国人口规模历史变动的分民族研究——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忠鹏 段成荣 黄凡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3,共13页
规模是人口的基本属性,也是考察和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基本维度.本文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各民族人口规模的历史变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3年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规模始终呈增加之势,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更... 规模是人口的基本属性,也是考察和分析其发展状况的基本维度.本文基于1953~2020年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各民族人口规模的历史变动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953年以来,少数民族与汉族人口规模始终呈增加之势,但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幅度更大、增长速度更快、增长周期更长.在此过程中,各民族间人口规模变动迥异,主要表现在各民族人口规模量级不断分化、人口增幅与增速差距巨大、人口增长变动强度差异明显、人口增长变动过程类型分异等方面.由此,各民族人口规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变动模式,也预示着未来各民族人口规模仍将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民族人口各类变动模式的内在机制与外部条件,促进各民族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障中华民族的多元基础,巩固中华民族的一体格局,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少数民族 人口普查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中国式养老的理论解析与路径探讨
13
作者 孙鹃娟 陈雨欣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57,共11页
我国人口发展现已进入关键期,正在形成新的人口格局。推动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主要任务。新时代的中国式养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老龄... 我国人口发展现已进入关键期,正在形成新的人口格局。推动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主要任务。新时代的中国式养老立足于我国国情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通过老龄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并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现阶段的中国式养老呈现出趋同性、独特性、差异性、阶段性以及大国性的鲜明特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理解和把握如何推动中国式养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指南。在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应发挥“一核多元”的优势推进大国人口老龄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创新中国式养老的内容与形式,应在保基本、补短板的基础上推动中国式养老的均衡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高养老效益,探索构建开放多元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保障全体老年人共享高质量的中国式养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养老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老龄社会治理
下载PDF
中国老年心理研究20年: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回顾与前瞻
14
作者 唐丹 李星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3,共1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心理研究蓬勃发展。基于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观察发现,我国老年心理研究在老年心理特征、精神障碍诊治、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研究对象有局限、研究方法欠科学、... 21世纪以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心理研究蓬勃发展。基于医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多学科的观察发现,我国老年心理研究在老年心理特征、精神障碍诊治、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研究对象有局限、研究方法欠科学、理论实践难匹配、学科融合未充分、本土特色不突出等问题。未来,应强化学科间整合,注重理论与方法创新,聚焦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社会心理现象,关注弱势群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具体干预措施,持续推动我国老年心理研究的丰富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心理 文献回顾 学科交叉
下载PDF
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基于“成年转变”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利丹 唐语新 李小蕾 《青年探索》 CSSCI 2024年第2期61-75,共15页
青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正处于“成年转变”阶段。文章基于“成年转变”理论构建了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的分析框架,以“七普”和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聚焦我国10~19岁青少年人口规模和构成的状况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青... 青少年时期是从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期,正处于“成年转变”阶段。文章基于“成年转变”理论构建了中国青少年人口发展的分析框架,以“七普”和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聚焦我国10~19岁青少年人口规模和构成的状况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青少年的在校状况与不在校青少年的失学模式,在此基础上考察青少年早婚早育状况、流动特征和就业情况。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教育事业的巩固与发展,不在校青少年高中毕业及以后离开学校的情况增多;青少年早婚早育现象仍然存在且有所回升;青少年空间流动性加强、长距离流动减少、趋于向中西部分散;16~19岁青少年就业更多地集中在低声望、低收入的行业或职业,经济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文章建议应该关注青少年成年转变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巩固教育发展成果,提升流动青少年受教育质量;治理青少年早婚早育问题,保障女性青少年发展权利,促进不在校的流动青少年融入当地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发展 成年转变 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流动 早婚早育
下载PDF
老龄化发展对我国人口健康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卫 董隽含 《人口与社会》 2024年第2期1-14,共14页
使用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其对健康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人口老龄... 使用联合国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死亡率数据,应用因素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及其对健康转变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进入老龄化的时间相对较晚,但老龄化速度相对较快,人口老龄化已成为难以逆转的人口发展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程度倍增期间,我国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粗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非传染性疾病的粗死亡率呈增长趋势,而且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国家。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的疾病负担,未来我国死因别粗死亡率将呈增长趋势,面临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增大的双重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健康转变 传染性疾病 非传染性疾病
下载PDF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新特点及相应养老政策 被引量:194
17
作者 翟振武 陈佳鞠 李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35,共9页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高潮期,迅猛的老龄化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1世纪中叶。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社会养老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将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老龄... 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高潮期,迅猛的老龄化趋势将一直持续到21世纪中叶。在老年人口规模不断膨胀、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年龄结构快速老化、社会养老负担日益沉重的背景下,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将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老龄化速度将在"十三五"时期明显放缓,为中国完善养老政策、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机遇;空巢独居老人规模庞大,亟需实施家庭支持类政策推动家庭养老功能再实现;新一代老年人文化水平更高,且拥有一定的财富积累,为"智慧养老"和"资产养老"理念的落实创造了条件;更加宜居友好的老年生活环境,将有助于老年人口自理状态预期寿命的延长,进而有望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老年照料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老龄化 社会抚养 家庭支持政策 智慧养老 资产养老 老年宜居环境
下载PDF
关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92
18
作者 邬沧萍 谢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共5页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而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特殊性在于中国的加速老龄化是自觉的历史选择。对中国人口老龄化有诸多隐忧无可厚非,但中国应对老龄化也存在后发优势。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平均寿命的延长使得中国可以克服应对老龄化的悲观思维。为此,我们需要更新发展观念,重新认识老年人价值,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制定应对老龄化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积极应对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
下载PDF
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基于迁移率的考察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金菊 陈卫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9,共13页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侧重死亡和生育转变过程的测量、描述和解释,地理学家将迁移转变纳入人口转变框架,以完善人口转变理论。不过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研究不同,中国的迁移研究侧重基于对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考察分析,少有采用人口学意义...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侧重死亡和生育转变过程的测量、描述和解释,地理学家将迁移转变纳入人口转变框架,以完善人口转变理论。不过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研究不同,中国的迁移研究侧重基于对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考察分析,少有采用人口学意义上的迁移率指标的研究。文章利用2010—2015年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合并数据,通过人口学方法和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和分析了1950—2015年中国人口迁移率趋势及社会经济差异。中国的迁移转变在宏观趋势上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变迁高度一致。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相比,其波折性更强,说明更易受到经济社会政策变化的冲击。同时也观察到逢“0”和逢“5”年份的申报偏好。另外,迁移的社会经济差异明显。男性迁移率高于女性,但是两性差异在不断缩小;乡城迁移和未婚迁移大幅度增长;而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加入迁移,使得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具有越高的迁移率。可以认为基于迁移率的考察揭示了中国迁移转变更具体生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迁移转变 迁移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泊松模型
下载PDF
中国人口综合因素与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杜本峰 张寓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7,共7页
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对政府行为、百姓生活等有着重要影响。房地产分为住宅用途和商业用途两种。当前,我国已经频出重拳对住宅用途房地产进行调控,试图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水... 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部分,对政府行为、百姓生活等有着重要影响。房地产分为住宅用途和商业用途两种。当前,我国已经频出重拳对住宅用途房地产进行调控,试图将其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但是调控的效果还有待评估。针对《中国统计年鉴》的住宅销售价格指数(HSPI),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分析当前我国综合人口经济因素与HSPI的关联程度,从人口规模因素、人口素质因素、人口生存因素和人口抚养比因素四个维度测度综合人口经济因素与房价变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因素 住宅销售价格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