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6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脱钩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庞军 梁宇超 +1 位作者 孙可可 石媛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44-1157,共14页
结合中国各省(区、市)2005~2019年的煤炭消费数据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各省(区、市)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各省(区、市)煤炭消费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从增长负脱钩、增长联结向弱... 结合中国各省(区、市)2005~2019年的煤炭消费数据及社会经济发展数据,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各省(区、市)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情况及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各省(区、市)煤炭消费脱钩状态总体呈现出从增长负脱钩、增长联结向弱脱钩、强脱钩转变的较好趋势,大部分地区处于弱脱钩状态.从空间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情况明显优于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强脱钩省(区、市)呈现出由北京市、上海市和四川省这3个省(区、市)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宁夏与新疆的脱钩状态尚不理想,在增长联结与增长负脱钩之间波动.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的STIRPAT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影响各省(区、市)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并发现能源结构、能源强度、R&D强度、人口密度、对外开放水平、新造林面积、产业结构因素对煤炭消费脱钩指数具有显著影响.未来应加强减煤工作的顶层设计、技术投入与研发和调整能源结构来促进煤炭消费脱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煤炭消费脱钩 Tapio脱钩分析 STIRPAT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下载PDF
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不平等及其驱动因素——基于Theil指数和LMDI分解
2
作者 马本 秦露 夏天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5-566,共12页
聚焦大气污染物PM_(2.5),对2015~2021年污染物浓度进行人口规模赋权,构建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水平指标,基于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测度污染暴露不平等,并按城市行政层级、省份进行差异分解;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别对... 聚焦大气污染物PM_(2.5),对2015~2021年污染物浓度进行人口规模赋权,构建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水平指标,基于GINI系数和Theil指数测度污染暴露不平等,并按城市行政层级、省份进行差异分解;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别对污染暴露水平、不平等程度进行驱动因素分解,探究其变化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城市PM_(2.5)污染暴露不平等总体温和,GINI系数保持在0.2以内且呈递减趋势.不同行政级别城市间未表现出污染暴露不平等,而省际差异对污染暴露不平等的贡献达68.4%;总体上能源的污染暴露乘数、政府绿色支出能耗强度是PM_(2.5)污染暴露水平的主要抑制因素,对污染暴露水平的驱动贡献超过60%.政府支出结构、支出规模、经济发展和人口因素对PM_(2.5)污染暴露起促增作用,但各因素在不同层级的城市间具有异质性;能源的污染暴露乘数、绿色支出能耗强度对不平等的动态抑制作用弱化,主要依靠能源绿色化的治污策略面临挑战.据此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持续降低中国PM_(2.5)污染暴露水平,实现环境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化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质量 污染暴露水平 环境不平等 泰尔指数 动态因素分解 PM_(2.5)
下载PDF
“党政同责”、官员流动与城市环境监管——来自变更与任期的多维证据
3
作者 马本 张晨涛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74,共18页
中国地方官员的交流制度深刻影响主政行为。利用2011—2018年262个地级城市数据,区分市委书记、市长角色,通过变更、任期刻画流动,考虑多种交流形式和异质性策略,深度评估了官员流动的环境监管效应,为从政府行为视角理解官员流动的非预... 中国地方官员的交流制度深刻影响主政行为。利用2011—2018年262个地级城市数据,区分市委书记、市长角色,通过变更、任期刻画流动,考虑多种交流形式和异质性策略,深度评估了官员流动的环境监管效应,为从政府行为视角理解官员流动的非预期影响提供了多维证据。研究发现,城市党政主要官员之一变更不利于环境监管水平的提升,党政主要官员同时变更或任期增加将提升环境监管力度;城市环境监管效应呈现市委书记为主导、市长协同的格局,2015年“党政同责”制度使该特征更加清晰,长任期情形下党政官员分工与互动能够促进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监管效应因交流形式、专业背景、是否升迁、有无环保部门任职经历而具有异质性。市委书记流动通过企业数量、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等渠道影响城市环境监管力度。政策启示是应重视党政主要官员之一频繁流动对城市环境监管带来的非预期影响,强化党委对城市环境监管的引领,形成党政协同高效的绿色发展激励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同责 官员治理 官员流动 城市环境监管 非预期影响
原文传递
加快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0,共6页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 环境经济政策因其调节环境行为者的环境经济利益关系的独特功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行了总体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快深化改革与创新,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分析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部署、环境经济政策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经济政策发展的新思路与新任务,认为深化环境经济政策创新与发展要以服务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为目标,加快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市场政策,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资源环境权益市场交易制度,强化政策统筹与综合优化调控,加快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 环境经济政策 生态文明 高质量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原文传递
中国人均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预测研究
5
作者 王国友 谭灵芝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1-85,共5页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巴黎协议》获得通过,仍有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已有减排分配方案也多是临时性的,尚有许多争议。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后续减排分配方案,很多学者都对国家减排责任的分配... 气候变化是21世纪最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即使《巴黎协议》获得通过,仍有许多国家采取各种方式拒绝承担减排责任。已有减排分配方案也多是临时性的,尚有许多争议。为了能更好地完善后续减排分配方案,很多学者都对国家减排责任的分配进行了探讨,但是由于以下缺点:否认发达国家需要承担的历史减排责任或发展中国家对未来的减排责任,因此不能提供更为公平的分配方案。在此背景下,文章旨在预测中国到2050年碳排放量,以人均碳排放量为基础,分析中国的碳排放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碳排放权 公平性 中国
下载PDF
提升产品环境信息对绿色消费行为的促进作用
6
作者 李岩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4年第1期96-98,共3页
产品不仅在生产阶段产生环境影响,在物流、使用和废弃等多个环节均会以不同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关注消费领域的环境影响,积极推动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大力推进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已经逐步提... 产品不仅在生产阶段产生环境影响,在物流、使用和废弃等多个环节均会以不同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关注消费领域的环境影响,积极推动绿色消费是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家大力推进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意识已经逐步提升,但绿色消费还没有成为消费的主流,绿色消费在我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等部门共同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到2030年绿色消费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市场主流。因此,探究绿色消费的成因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市场占有率 国家发展改革委 绿色消费 环境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 促进作用 绿色低碳 党的十九大
下载PDF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环境经济政策创新研究
7
作者 董战峰 昌敦虎 +1 位作者 郝春旭 白雨鑫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18,共6页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提供绿色发展新动力、绿色转型新动能、生态环境治理新效能,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要充分发挥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支撑作用,要坚持以推动生态环...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在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提供绿色发展新动力、绿色转型新动能、生态环境治理新效能,环境经济政策创新要充分发挥环境经济学学科建设的理论支撑作用,要坚持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保障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通过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激励,促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进绿色生态共富等谋划新阶段的新思路、新任务,科学设计环境经济政策的实施路径,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与关键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经济学 政策创新 重点方向 实施路径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的环境政策:形成、特点与评价 被引量:78
8
作者 张坤民 温宗国 彭立颖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1-7,共7页
当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形成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开始起步,1979年到2006年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环境政策十分注意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其主要特点有:①充分运用命令-控制手段;②努力推动筹集环保资金;③着力... 当代中国环境政策的形成是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后开始起步,1979年到2006年得到快速发展。中国环境政策十分注意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密切结合中国国情,其主要特点有:①充分运用命令-控制手段;②努力推动筹集环保资金;③着力明确谁应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④不断鼓励“防治结合”和“综合利用”;⑤较早体现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30多年来,中国环境政策逐步演变并深化:地位从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战略,重点从偏重污染控制到污染控制与生态保护并重,方法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范围从点源治理到流域与区域的综合治理,手段从以行政命令为主导到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导。文章最后介绍了国际社会对于这些政策的基本评价,展望了中国环境政策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政策 中国 评价
下载PDF
环境政策评估及对中国环境保护的意义 被引量:26
9
作者 宋国君 马中 姜妮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4-37,57,共5页
环境政策评估是完善环境政策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估,判断政策的价值,决定政策的延续、完善或终结。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全面了解政策的实施状况。本文从环境保护公共政策概念出发,运用公共政策评估理论... 环境政策评估是完善环境政策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估,判断政策的价值,决定政策的延续、完善或终结。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使政策的利益相关者和公众全面了解政策的实施状况。本文从环境保护公共政策概念出发,运用公共政策评估理论,介绍了环境政策评估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环境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环境政策评估中可能遇到的一般问题,同时指出中国目前环境政策评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政策 政策评估 中国 环境保护 公共政策 评估规范 评估测度 评估分析
下载PDF
多因素驱动下的中国城市环境效应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 被引量:15
10
作者 翁智雄 马忠玉 +1 位作者 葛察忠 程翠云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3-73,共11页
城市化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普遍规律的发展现象,我国多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国内外研究出发,以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城市化是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也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普遍规律的发展现象,我国多年来快速的城市化取得了积极成效,也积累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本研究从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的国内外研究出发,以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整过的STIRPAT模型,分析这些城市2004—2013年工业SO_2排放强度、工业废水排放强度和工业烟(粉)尘排放强度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产业结构调整会产生显著的环境效应,第二产业产值占比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拉动作用,虽然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产业结构向合理化趋势发展,但部分城市仍过分倚重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2)城市人口密度与空间规模扩张,使不同规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间出现了"污染转移"现象;(3)我国城市成为外资企业"污染避难所"的问题并不突出,外资企业对工业烟(粉)尘排放相关产业部门降低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正环境效应;(4)在一定的城市规模区间内,城市规模对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显著影响;(5)285个城市中,大多数城市的工业污染物排放强度的EKC曲线拐点可能已经到来且处于曲线下降阶段,污染反弹的可能性不大,但污染物排放强度拐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环境质量改善的拐点也到来。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为城市化发展滞后地区留足发展的生态资本,通过强化环保总体规划、明确生态红线和城市增长边界,合理布局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化程度引进绿色资本、实施差异化评估考核等方式推动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环境效应 排放强度 STIRPAT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外部性理论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设计 被引量:22
11
作者 宋国君 金书秦 傅毅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154-159,共6页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市场解决,必须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研究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内部化,即纠正市场失灵。本文对外部性进行了主体划分,建立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准的外部性分类矩阵,构建了外部性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的概...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属性决定了其不可能依靠市场解决,必须进行适当的政府干预。研究外部性的意义在于内部化,即纠正市场失灵。本文对外部性进行了主体划分,建立了以时间和空间为基准的外部性分类矩阵,构建了外部性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的概念模型。基于这些研究,分别回答环境问题是否需要管理、由谁来管、采取什么手段以及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并由此提出"三级两层"的中国环境管理体制框架。跨行政区的环境外部性应当由上一级政府负责管理,在总社会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应当在尽量小的范围实现较高程度的内部化,内部化手段的搭配符合费用效果最好原则。建议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在保留国家、省、市三级环境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置环保总局和省环保局的分局以便直接管理省际、市际等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性分类 环境管理体制 设计
下载PDF
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 被引量:18
12
作者 宋国君 宋宇 +1 位作者 王军霞 郑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86,共6页
现行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很多,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协调不足,规划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缺乏接口和控制,规划内容不统一,致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没有形成体系。基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 现行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的规划很多,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协调不足,规划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缺乏接口和控制,规划内容不统一,致使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没有形成体系。基于流域水环境保护相关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政府管理体制,提出了由国家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小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水环境保护规划和大点源水污染物减排规划构成的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明确了该体系内,上级规划通过审批和评估实现对下级规划的指导与控制,规划之间的衔接关系体现为指标的联结。同时,提出了制定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法规、制定规划编制规范和指南、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水环境保护 规划体系
下载PDF
论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 被引量:19
13
作者 宋国君 黎思亮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成为各国环评的基本内容。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为... 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并成为各国环评的基本内容。环评中公众参与的一般模式包括公众享有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公众参与环评的保障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环评的作用,应当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法规加以完善。还应在信息公开、立法的完善和配套制度的建立等方面完善环评中的公众参与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一般模式 途径
下载PDF
中国环境智库发展: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金南 翁智雄 +1 位作者 徐毅 张丽荣 《环境保护》 CSSCI 2016年第16期12-16,共5页
近年来,环境智库为环境管理战略与决策制定、环境管理手段与模式创新等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本文从国内外智库现状出发,剖析智库总体情况和环境智库发展状况,研究当前中国环境智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体上来看,中国环境智库的发... 近年来,环境智库为环境管理战略与决策制定、环境管理手段与模式创新等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持。本文从国内外智库现状出发,剖析智库总体情况和环境智库发展状况,研究当前中国环境智库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体上来看,中国环境智库的发展既存在环境问题全球化、智库发展多样化、环境治理多元化、信息获取便捷化等机遇,也面临内外部压力、行政体制约束、同质化趋势、思维创新瓶颈等挑战。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理念方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推动中国环境智库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库 环境智库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环境税国际经验及对中国启示 被引量:12
15
作者 魏珣 马中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8,共4页
各国环境税制根据完整程度不同可划分为零散型、简单型、重点型、完整型4个层次。国际经验表明税或费的选择取决于污染物特性和政府机构设置;环境税制的设置应当符合"收入中性"原则,协调环境效益和收入效益,重视税率的行为调... 各国环境税制根据完整程度不同可划分为零散型、简单型、重点型、完整型4个层次。国际经验表明税或费的选择取决于污染物特性和政府机构设置;环境税制的设置应当符合"收入中性"原则,协调环境效益和收入效益,重视税率的行为调节作用。我国应当夯实法律基础,将环境税纳入现有税费体系,率先对主要污染物征收排放税,逐步拓展征收范围,基于征管能力和对经济的影响确定合理的税基,依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设置差别税率,制定阶段性收入使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税制 国际经验 中国 机构设置 征收范围 污染物 环境收益 调节作用
下载PDF
中国区域环境效率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周景博 陈妍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44-46,共3页
文章运用DEA方法评价"十五"期间中国各区域的环境效率,通过将区域发展中对不同类型资本(区域发展依赖三类资本,即人力资本、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的依赖作为投入,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作为产出,综合评价区域环境效率。
关键词 环境效率 DEA 区域
下载PDF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的经济绩效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婕 周景博 +3 位作者 曹宝 裴莹莹 罗宏 李宝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8-105,共8页
基于第4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3个维度对中国4个环境保护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的经济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表明:(1)从产业规模看,长三角区域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产... 基于第4次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3个维度对中国4个环境保护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的经济绩效进行评价和分析。分析表明:(1)从产业规模看,长三角区域的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产业规模占有绝对优势,珠三角区域占比最低;(2)从经济效益看,重点发展区域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产业的经济效益整体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环渤海和珠三角区域的环境保护服务产业经济效益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三角区域经济效益在重点发展区域中偏低;(3)从发展潜力看,重点发展区域的研发投入优势并不显著,环境保护服务产业的研发资金投入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产业 重点发展区域 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即将试点 环境税踌躇满志--中国实施环境税的思索 被引量:8
18
作者 马中 吴健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3-16,共4页
目前,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环境问题在加剧,环境突发事故的风险在增加,长期积累的工业污染和生活型污染尚未解决,
关键词 环境税 中国 工业污染 物质财富 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 突发事故 生活型
下载PDF
中国环境统计历史与展望 被引量:14
19
作者 彭立颖 贾金虎 《环境保护》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5,共4页
自1980年国务院环保办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环境保护统计制度,中国环境统计已经走过27个春秋。期间,环境统计从无到有,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统计手段、统计报告期等诸方面得到不断改进,环境... 自1980年国务院环保办与国家统计局联合建立环境保护统计制度,中国环境统计已经走过27个春秋。期间,环境统计从无到有,环境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在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统计范围、统计手段、统计报告期等诸方面得到不断改进,环境统计网络基本形成,拓展了信息发布渠道,提高了信息发布频率等。环境统计数据在综合反映环境状况、服务于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信息需求越来越多,环境统计暴露出很多不足。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宏观调控对环境统计的要求,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全面性和时效性,对现行环境统计进行改革已十分迫切。本文回顾了中国环境统计的起步与进展,强调了改革的紧迫性,进而展望了环境统计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统计 历史 改革 中国
下载PDF
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中国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马中 石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21,共4页
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化的环境问题,改革和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分析了中国进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和强化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从管理体系、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和... 中国现行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无法适应日益复杂化的环境问题,改革和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分析了中国进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改革和强化体制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思路,进而从管理体系、法律体系、运行机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论述了改革和强化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建议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管理体制 改革 新形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