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心理变化中的负现象析——民族性变迁研究
1
作者 沙莲香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4,共4页
广大群众以空前规模和空前速度流动到可以发展又可以到达的地方,从事新的职业、扮演新的角色。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新起点开始,他们创造了整个改革年代的城市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状况,同时他们也经历了自身的反省和改变,种... 广大群众以空前规模和空前速度流动到可以发展又可以到达的地方,从事新的职业、扮演新的角色。这对于他们,是一个新的起点。一切从新起点开始,他们创造了整个改革年代的城市生活,也改变了农村状况,同时他们也经历了自身的反省和改变,种种社会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在他们身上暴虐。因此,可以这么来说,二十多年里,人们的角色位置与身份意识被席卷到全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变化之中而震颤;大众心理正是发生在人口向"市场"移动的颠沛流离之中。对大众社会心理变化的认知,正需要我们从这个走向"市场"的颠沛流离之中去体证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理 勤劳致富 不择手段 道德底线丧失 社会心态浮躁
下载PDF
奥运的社会参与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秀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13,共5页
本文认为市民的广泛参与是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坚实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与资料的梳理,作者发现:北京市民眼里的奥运会是一场"欢乐的盛会";赛场与家是他们观看奥运赛事的首选场所;市民在奥运参与方式上表现出了以传者为... 本文认为市民的广泛参与是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坚实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与资料的梳理,作者发现:北京市民眼里的奥运会是一场"欢乐的盛会";赛场与家是他们观看奥运赛事的首选场所;市民在奥运参与方式上表现出了以传者为主导、非正式性与消遣性的特点。最后,作者建议以奥运的社会参与为契机培养中国公民的公共参与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 社会参与 分享
下载PDF
青少年网上偏差行为的特点与研究展望 被引量:43
3
作者 李冬梅 雷雳 邹泓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2008年第1期95-97,70,共4页
本文首先从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网上偏差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网上偏差行为产生的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网上偏差行为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网上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网上偏差行... 本文首先从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网上偏差行为的类型、主要表现形式和网上偏差行为产生的理论等进行了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网上偏差行为未来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网上偏差行为的概念和研究方法、网上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网上偏差行为的影响、网上偏差行为的预防与干预以及网上偏差行为与现实偏差行为的关系将成为今后研究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上偏差行为 互联网 青少年
下载PDF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的理论核心和研究思路 被引量:7
4
作者 沙莲香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共4页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民公共行为"课题五年来的跟踪调查,试图阐释有关课题的核心概念和具体研究思路,包括概念的界定、问卷的设计以及在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理性反思。
关键词 公共行为 公共领域 公共文明 理性反思
下载PDF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指数研究的主导观念——兼说民族性建设 被引量:10
5
作者 沙莲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38-146,共9页
文章就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着重分析市民公共文明的层级性及其理论依据;一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数据表明,这个指标体系构成有利于了解市民公共行为的薄弱环节和社会态度,有利于社会动员。文章的写作意图在于对民族性建设的... 文章就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指标体系构建问题,着重分析市民公共文明的层级性及其理论依据;一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数据表明,这个指标体系构成有利于了解市民公共行为的薄弱环节和社会态度,有利于社会动员。文章的写作意图在于对民族性建设的思考。文中提出了两个主导观念:公共空间的表层与底层预设,公共文明的层级性预设。这种主导观念下的问卷结果经分析较好地揭示出,中国民族性变迁在实际地发生着;这个变迁经常是从“身边”开始;“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同时存在着;“身边不文明”更值得重视;公共文明的层级性构成隐含了民族性变迁的部分内容、有利于这种变迁的文化质素与不利质素都存在。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资源配置不太合理的大国里,要求人人事事都没有“身边不文明”表现,是不可能的,但是,有一条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不同国度生活规则的“尊严线”是必须恪守的;公共参与是公共文明水平提高的综合性要素,是应当着力倡导的人性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行动者 公共文明层级性 民族性建设 “身边文明”与“身边不文明”
下载PDF
中华文化的危机适应性研究——以华北非典疫区民众的“非典心态”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沙莲香 《浙江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本文以四次追踪调查为据 ,描述并论证了北京为中心的华北非典疫区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状态。总体上看 ,民众 3 0天“非典心态”是平和、稳定和健康的。初期 ,人们之间的频繁传闻 ,负载着亲人朋友的关切、叮嘱、安慰和鼓励 ,满足安全需要 ,... 本文以四次追踪调查为据 ,描述并论证了北京为中心的华北非典疫区民众的心理与行为状态。总体上看 ,民众 3 0天“非典心态”是平和、稳定和健康的。初期 ,人们之间的频繁传闻 ,负载着亲人朋友的关切、叮嘱、安慰和鼓励 ,满足安全需要 ,稳定社会秩序 ,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主流媒体不能起的作用。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危机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危机适应性 华北地区 “非典”疫区 民众 心态 危机信息规则 危机心理规则 自我认同
原文传递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廖菲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以量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CVH)患者心理状态做客观、准确评估,并探究其原因.方法:借鉴国际通用量表编制问卷,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分别对就诊于传染病医院的190名CVH患者以及65名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普通慢性疾病患者施测.结果... 目的:以量化对慢性病毒性肝炎(CVH)患者心理状态做客观、准确评估,并探究其原因.方法:借鉴国际通用量表编制问卷,对问卷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分别对就诊于传染病医院的190名CVH患者以及65名就诊于综合性医院的普通慢性疾病患者施测.结果: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为0.9025.经因素分析为4个因子,即心理、社会、躯体、个体变化.CVH患者的心理负性状态明显严重于普通慢性疾病患者(P=0.001);造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心理和社会因素,特别是工作、社会交往等方面.结论:CVH的传染性致患者的心理负性状态比普通慢性疾病患者严重.因此,应在生理治疗基础上,强化心理治疗,开展社会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病毒性 人/心理学 社会因素
下载PDF
关于“人的素质”研究的思考
8
作者 沙莲香 《国际学术动态》 1999年第6期1-5,17,共6页
1999年3月29日在"人文关怀与社会实践"系列学术研讨——"人的素质"学术会上,本人有幸参与了对黄光国教授论"人的素质"主题发言的评论。黄光国教授《论人的素质》一文,很有意味,引人思考。一篇文章的价值... 1999年3月29日在"人文关怀与社会实践"系列学术研讨——"人的素质"学术会上,本人有幸参与了对黄光国教授论"人的素质"主题发言的评论。黄光国教授《论人的素质》一文,很有意味,引人思考。一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提出几种看法,而在其启迪作用,给人们提出了问题,或者让人们去思考。黄教授的论文闪有颇多启迪灵感的光点,但亦有漏洞,让人去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素质 国民素质 人格特质 人格素质 智力素质 中国文化 人格结构 高素质 道德素质 素质研究
下载PDF
经济与心理——与马克斯·韦伯的心理学对话 被引量:2
9
作者 沙莲香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2-78,共7页
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M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读解 ,透过对资本主义精神现象的解释赋予意义的定义过程 ,探寻经济精神、经济心理和经济主体诸多关系的具体生成及其历史效果。经济伦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形态 ,既是一种... 通过从心理学角度对M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的读解 ,透过对资本主义精神现象的解释赋予意义的定义过程 ,探寻经济精神、经济心理和经济主体诸多关系的具体生成及其历史效果。经济伦理作为一种社会道德形态 ,既是一种推动经济行为的道德力量 ,又是一种有着经济主体支撑的社会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精神 成就动机 经济心理
原文传递
情绪诱发方法述评 被引量:73
10
作者 郑璞 刘聪慧 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55,共11页
对被试的情绪进行实验诱发已经成为情绪研究的标准方法之一。对情绪材料诱发法(图片诱发法、音乐诱发法、气味诱发法)和情绪性情境诱发法(电脑游戏诱发、博弈游戏诱发和表情/姿势反馈诱发)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被试个体差异等情绪诱发的... 对被试的情绪进行实验诱发已经成为情绪研究的标准方法之一。对情绪材料诱发法(图片诱发法、音乐诱发法、气味诱发法)和情绪性情境诱发法(电脑游戏诱发、博弈游戏诱发和表情/姿势反馈诱发)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被试个体差异等情绪诱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总结和评价现有自豪诱发技术的基础上,对虚拟竞赛这一经过改良的自豪诱发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诱发材料 情绪性诱发情境 虚拟竞赛
下载PDF
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幼儿电视片的态度调查 被引量:1
11
作者 俞国良 董妍 +1 位作者 闫荣 王永丽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40-41,共2页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对各种类型的幼儿电视片都比较喜欢,没有特别的偏好;家长对幼儿观看电视的监督情况良好;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电视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具有教育功能(富有... 电视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在幼儿的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对各种类型的幼儿电视片都比较喜欢,没有特别的偏好;家长对幼儿观看电视的监督情况良好;家长和教师对幼儿电视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具有教育功能(富有科学道理、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和娱乐功能,情节好,画面好,语言规范和音乐好等方面上;家长和教师最不愿意让孩子看成人化和打斗类的电视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家长 幼儿电视片 评价标准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公共文明与情境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菲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4,共3页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与情境构建密切关联。自2005年以来,北京城市情境构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情境中的人通过对情境变化的解读,形成了思想、意识、行为等方面的相应变化,共同构建出北京城市环境的文明、和谐、有序... 北京市民公共行为文明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与情境构建密切关联。自2005年以来,北京城市情境构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情境中的人通过对情境变化的解读,形成了思想、意识、行为等方面的相应变化,共同构建出北京城市环境的文明、和谐、有序的新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明 公共行为 情境构建
下载PDF
中国四年级学生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3
作者 王卫东 马睿泽 +2 位作者 唐丽娜 毛延新 胡以松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6-883,共8页
目的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队列的基线调查数据,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中国四年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tata 18.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 目的 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队列的基线调查数据,以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为测量工具,考察中国四年级学生的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Stata 18.0软件,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的四年级学生抑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学生抑郁的影响。结果 四年级学生抑郁检出率为15.23%。学生个人的认知能力测试水平(中∶低,OR=0.71, 95%CI:0.61~0.83,P<0.001;高∶低,OR=0.65, 95%CI:0.52~0.81,P<0.001)、学业成绩(中∶低,OR=0.77, 95%CI:0.66~0.88,P<0.001;高∶低,OR=0.61, 95%CI:0.51~0.74,P<0.001)、学业压力(中∶低,OR=1.33, 95%CI:1.15~1.53,P<0.001;高∶低,OR=1.78, 95%CI:1.47~2.14,P<0.001)都会影响学生患抑郁症的风险。而在学校和家庭层面,良好的父母关系(坏∶好,OR=1.53, 95%CI:1.32~1.78,P<0.001)、师生关系(好∶不好,OR=0.81, 95%CI:0.71~0.93,P=0.002)及同伴关系(好∶不好,OR=0.78, 95%CI:0.68~0.89,P<0.001)均能独立降低其抑郁风险。结论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乃至同伴因素均对学生抑郁情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鉴于此,应从个人、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协同发力,以期缓解学生抑郁程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风险 青少年心理健康 四年级学生
原文传递
北京奥运的金牌期待分析
14
作者 周秀平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80,共5页
本文从"夺取奖牌"、"关注奥运"和"奥林匹克精神"三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民的奥运金牌期待。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和户籍等五个因素对不同人群的奥运金牌期待有显著影响。最后,作者从爱国主义、生活场域... 本文从"夺取奖牌"、"关注奥运"和"奥林匹克精神"三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民的奥运金牌期待。年龄、学历、收入、职业和户籍等五个因素对不同人群的奥运金牌期待有显著影响。最后,作者从爱国主义、生活场域及人际沟通等三个方面对不同群体的奥运金牌期待特点作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民 奥运金牌期待 奥林匹克精神
下载PDF
中国四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15
作者 申艳芳 胡晨蕾 +3 位作者 王卫东 毛延新 胡以松 唐丽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84-889,916,共7页
目的 分析中国四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流行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超重/肥胖的因素。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队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纳入分析的四年级学生共29 996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 目的 分析中国四年级学生超重/肥胖流行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超重/肥胖的因素。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队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纳入分析的四年级学生共29 996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超重/肥胖的因素。结果 四年级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为22.4%,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2.3%和10.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男生的超重/肥胖率高于女生(OR=2.60, 95%CI:2.43~2.78,P<0.001),分别为29.2%和14.6%;11岁组学生的超重/肥胖率低于10岁组(OR=0.81, 95%CI:0.76~0.87,P<0.001),分别为20.9%和23.8%;在城市学校就读的学生超重/肥胖率高于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学生(OR=1.45, 95%CI:1.31~1.60,P<0.001),分别为23.7%和15.3%;独生子女的超重/肥胖率高于非独生子女(OR=1.42, 95%CI:1.33~1.52,P<0.001);有体育运动爱好的学生超重/肥胖率低于无体育运动爱好的学生(OR=0.74, 95%CI:0.69~0.79,P<0.001);不吃早饭的频率越高,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大;吃油炸/烧烤/膨化食品的频率越高,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越大。结论 学校应科学指导四年级学生合理搭配膳食,保持健康饮食,促进学生主动增加体育运动时间。应加强对男学生,城市就读学生,独生子女等高危人群关注和精准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年级学生 超重 肥胖 体育运动 健康饮食
原文传递
中国10~11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情况——基于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小学队列的证据
16
作者 胡以松 李家童 +2 位作者 韩佳妤 汪媛 王卫东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90-895,共6页
目的 分析中国10~11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情况,同时探讨贫血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据,其中有完整血红蛋白的学生样本量为17 695人... 目的 分析中国10~11岁学生血红蛋白水平及贫血患病情况,同时探讨贫血可能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数据,其中有完整血红蛋白的学生样本量为17 695人。贫血的判定基于指尖血的血红蛋白结果,并按照调查学校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进行了调整。社会经济相关因素数据均来源于问卷调查结果。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中国10岁、11岁学生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0.61±11.32) g/L和(131.88±11.85) g/L,10岁组和11岁组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78%和6.28%。男生和女生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分别为(131.52±11.62) g/L和(130.96±11.60) g/L,男生和女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41%和6.64%。城市户口学生的血红蛋白平均水平为(132.02±11.32) g/L,高于农村户口学生(130.70±11.78) g/L;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学生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5.04%和7.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农村户口学生贫血的风险较高[OR(95%CI)=1.26(1.09~1.46),P=0.002],而11岁组学生[OR(95%CI)=0.85(0.75~0.96),P=0.010]、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父母最高学历为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患贫血的风险较低(均OR<1.00,P<0.05)。结论 中国10岁和11岁学生贫血患病仍然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且贫血患病率在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学生中存在差异,贫血的防治更需要重视脆弱人群的分布情况,制定更多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 血红蛋白 贫血
原文传递
中国四年级学生近视检出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17
作者 张宪 李天浩 +2 位作者 王卫东 胡以松 毛延新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75,908,共8页
目的 分析中国四年级学生近视检出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方法 从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队列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26 373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近... 目的 分析中国四年级学生近视检出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近视的因素。方法 从2018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EPS)小学队列中选取符合条件的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26 373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近视检出率差异,并利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影响近视检出率的因素。结果 小学四年级学生筛查性近视检出率为52.11%,女生的近视检出率(56.38%)高于男生(48.20%)(χ^(2)=176.597,P<0.001);城镇户籍学生的近视检出率为55.71%,比农村户籍学生(48.59%)高7.12%(χ^(2)=133.790,P<0.001)。多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显示城乡学生近视检出率影响因素不同,是否参加体育兴趣班(OR=0.83, 95%CI:0.74~0.93,P=0.001)、与父母同住情况(OR=1.21,95%CI:1.07~1.38,P=0.002)对农村学生近视检出率的作用显著;年龄(OR=0.91,95%CI:0.84~0.98,P=0.014)、是否为独生子女(OR=1.09, 95%CI:1.01~1.18,P=0.030)、认知水平(OR=1.09,95%CI:1.01~1.18,P=0.032)、家庭经济条件(OR=1.23, 95%CI:1.03~1.47,P=0.020)对城镇学生近视检出率作用显著。结论 科学控制学生近视风险需要根据学生自身、家庭及其生活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城乡差异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年级学生 近视 睡眠时间
原文传递
耻感作为一种心理现象 被引量:6
18
作者 沙莲香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倡"身体文明",不是每人每事都能身体文明,但可以是每人在多数情况下和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去身体力行,"修己以敬"。从现象分析的角度看,西方现象学的身体论和中国善学的身体论既有共同的理解和对话... 本文的主旨在于提倡"身体文明",不是每人每事都能身体文明,但可以是每人在多数情况下和多数人在多数情况下去身体力行,"修己以敬"。从现象分析的角度看,西方现象学的身体论和中国善学的身体论既有共同的理解和对话平台,又有不同之处,都有助于我们今天对"耻感"现象的认知;并希冀社会生活中愈益增多的人们踏上人际交往的"善端",发出善意,以善相待,相互发出"身体文明"信号。这样,就在实际上推进了多数人文明、减少了可耻现象,这是每个人都容易做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善学 身体论 耻感心理契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