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教育评价新体系要扎根中国大地——访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光礼
1
作者 刘增辉 周光礼 《在线学习》 2021年第5期26-29,80,共5页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光礼表示:世界大学排名的泛滥严重误导了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进行全面反思;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内涵发展、立德树人、分类评估和服务国家战略;学...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光礼表示:世界大学排名的泛滥严重误导了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进行全面反思;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内涵发展、立德树人、分类评估和服务国家战略;学历继续教育应该和普通高等教育同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高等教育评价 立德树人 双一流 学历继续教育 分类评估 普通高等教育 世界大学排名
原文传递
中国职业教育的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2023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详 王小梅 刘植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108,共14页
持续9年的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对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升职业教育科研水平,培育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27家教育类期刊的统计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专科)院校是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 持续9年的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对推进中国职业教育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提升职业教育科研水平,培育职业教育科研队伍,具有重要意义。对27家教育类期刊的统计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专科)院校是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生产者,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的发文贡献大。各区域间呈现出动态变化,东部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发表论文以合作署名为主,且两人合作署名占比持续提升,职业教育论文署名单位多元化,研究生态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综合词频筛选、分析,提炼出2023年职业教育研究十大学术热点,对其研究进展、主要观点、研究趋势展开分析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统计分析 热点分析 研究生态
原文传递
学科交叉研究评价:概念、原则与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欣欣 《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学科交叉研究评价与学科交叉相伴而生,是保证学科交叉融合质量的关键。厘清学科交叉研究评价的核心概念,剖析同行评议、文献计量等传统科研评价方法的内涵与优缺点,进而从方法论视角指出学科交叉研究评价需要遵循整合性、多元性、动态... 学科交叉研究评价与学科交叉相伴而生,是保证学科交叉融合质量的关键。厘清学科交叉研究评价的核心概念,剖析同行评议、文献计量等传统科研评价方法的内涵与优缺点,进而从方法论视角指出学科交叉研究评价需要遵循整合性、多元性、动态性等原则,在实施学科交叉研究评价时,要对同行评议、文献计量等传统科研评价方法予以修正,同时有必要引入定量与定性相融合的新评价方法,即融合评价。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学科交叉研究评价的理论认知,为评价实践的运行提供思路启示,促进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助力交叉学科孵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交叉研究评价 同行评议 文献计量 融合评价
下载PDF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笔谈) 被引量:55
4
作者 马陆亭 王小梅 +2 位作者 刘复兴 周光礼 施晓光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共6页
加强高等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内容。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进入全面普及时期能否健康... 加强高等教育评价方式的改革探索"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重要内容。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进入全面普及时期能否健康前行、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新时代具有特殊意义。既是思想,更是方法。1."五唯"具有发展阶段特征。"五唯"的形成起于数量、成于刚性、错在单一。应该看到,分数、学历、论文等可量化指标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如表面公平、操作简单,否则也不会累积成顽瘴痼疾难题。在精英教育时期构不成社会问题,而且让人信服,大众化、普及化阶段问题逐渐凸显,是典型的阶段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评价 立德树人 精英教育 普及化阶段 评价导向 阶段性问题 教育评价改革 指挥棒
原文传递
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及其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五大城市群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周光礼 赵之灿 耿孟茹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5,112,共11页
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功能出发,基于五大城市群十年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类资源空间布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表... 研究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功能出发,基于五大城市群十年面板数据,对高等教育数量和质量资源的空间布局进行综合测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两类资源空间布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五大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整体表现出长期高集聚度-单中心的不均衡分布状态,且质量资源集聚程度要高于数量资源。数量资源单中心分布和集聚格局对城市群创新能力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质量资源则表现为显著正向作用。基于此,应分地区合理分配两类高等教育资源,构建“中心-承接”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中心城市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程度,增强内生创新能力,打造区域科技增长极;加快中小城市应用型大学布局,增强外溢创新能力,做好区域科技溢出承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城市群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空间布局 雄安新区 知识溢出 人才集聚 挤出效应
下载PDF
大学教师评价改革的逻辑 被引量:26
6
作者 周光礼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3,共8页
学术系统是由院校与学科构成的矩阵系统,大学教师既从属于院校,又从属于学科。前者是有形学院,后者是无形学院。大学教师评价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有形学院的绩效评价,另一个是无形学院的同行评价。有形学院的评价聚焦教学和人才培养,重视... 学术系统是由院校与学科构成的矩阵系统,大学教师既从属于院校,又从属于学科。前者是有形学院,后者是无形学院。大学教师评价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有形学院的绩效评价,另一个是无形学院的同行评价。有形学院的评价聚焦教学和人才培养,重视绩效评价和科层式治理;无形学院的评价聚焦研究和学术产出,强调同行评价和学术自治。破“五唯”立新标应该立足学术系统的底层逻辑,从院校和学科两个维度改革大学教师评价体系。院校维度的评价改革必须树立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评价大学教师的根本标准,学科维度的评价改革必须树立以前沿突破论英雄的杰出人才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评价 院校维度 学科维度 科层式治理 市场式治理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高等教育百年:一项问题史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周光礼 公钦正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问题史学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不是描述历史,提倡跨学科的整体论方法,主张历史方法研讨的是变革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 问题史学认为历史学的任务是解释历史,而不是描述历史,提倡跨学科的整体论方法,主张历史方法研讨的是变革与稳定。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一个国家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是一个回应时代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过程。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是在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下逐步演化出来的。如果不理解过去百年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信念和价值观,就不能真正理解当代中国大学。中国当代大学至少有三个源流,一是源于中国古典书院,经湖南自修大学、陕北公学传承创新形成的"延安模式";二是源于欧洲大陆的罗马传统,经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转换创新形成的"苏联模式";三是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传统,经民国时代诸大学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形成的"美国模式""。延安模式"是真正本土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型高等教育 问题史 延安模式 苏联模式
原文传递
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前沿与进展——2021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周详 王小梅 +1 位作者 李璐 刘植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4-102,共9页
连续3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科研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的互动模式趋于常态化。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保持着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中主要角色的地位,在影响和塑造职业教... 连续3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科研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的互动模式趋于常态化。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保持着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中主要角色的地位,在影响和塑造职业教育研究规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和分化态势,初步形成了3个较大的研究活跃中心和其他较小的研究活跃中心,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热点呈现出持续关注传统议题与紧密结合政策热点的特点,活跃作者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较高,也显示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尚处于探索发展的成熟化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研究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与特点--2022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详 王小梅 刘植萌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1-108,共8页
近5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生态趋于成熟,研究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互动模式逐步呈现稳定状态。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扮演着研究场域中的主要角色,2022年度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了公... 近5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生态趋于成熟,研究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互动模式逐步呈现稳定状态。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扮演着研究场域中的主要角色,2022年度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了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仍然呈现出分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的积聚态势明显且持续强化,具有传统研究优势的机构影响力保持稳定。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布上呈现传统议题持续关注与政策热点阶段性响应并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研究 研究热点
原文传递
中国大学治理变革的制度逻辑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光礼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124-131,144,共9页
大学治理主要关注大学组织决策权力的分配,相当于中国的“领导体制”概念。寻找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来确保组织的有效运行,是我国大学治理变革的出发点。政策变迁依赖制度逻辑,制度逻辑的核心是一套躯体共享的类比关系。从类比关系的角度... 大学治理主要关注大学组织决策权力的分配,相当于中国的“领导体制”概念。寻找一个良好的治理结构来确保组织的有效运行,是我国大学治理变革的出发点。政策变迁依赖制度逻辑,制度逻辑的核心是一套躯体共享的类比关系。从类比关系的角度看,我国大学治理变革主要围绕“大学即政府”与“大学即企业”两种隐喻进行。1949—1991年,大学实行政治治理模式,制度的合法性建立在大学即政府的隐喻之上;1992—2011年,大学探索法人治理模式,制度的合法性建立在大学即企业的隐喻之上;2012年至今,大学试图整合政治治理与法人治理两种模式,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治理 制度逻辑 政治模式 法人模式
原文传递
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探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薛欣欣 苏新留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CSSCI 2024年第2期100-112,共13页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学习评价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 自主学习是个体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的基础,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使命。学习评价作为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指挥棒”,是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高职学生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本研究立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从“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怎么用”四个方面构建多维度多元化全过程重反馈的高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以期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主要包括:拓展评价内容,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增加评价主体,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强化结果反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评价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进展与特点——2022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12
作者 周详 王小梅 刘植萌 《陕西现代职业教育研究》 2023年第3期28-32,共5页
近五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生态趋于成熟,研究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互动模式逐步呈现稳定状态。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扮演着研究场域中的主要角色,2022年度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了... 近五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生态趋于成熟,研究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互动模式逐步呈现稳定状态。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扮演着研究场域中的主要角色,2022年度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了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仍然呈现出分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的积聚态势明显且持续强化,具有传统研究优势的机构影响力保持稳定。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布上呈现传统议题持续关注与政策热点阶段性响应并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 职业教育研究 研究热点
下载PDF
教育强国背景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13
作者 蒋玲 杜嫱 孙司宇 《现代教育技术》 2025年第3期15-23,共9页
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探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为理... 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龙头作用,探究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对于推进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高等教育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为理论依据建构了中国话语体系的高等教育强国指数,并结合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观数据,对比分析了我国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优势和劣势。之后,文章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发挥政府引领作用,突出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大经费投入,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打造良性多元高等教育生态体系。文章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实操建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教育强国 实践路径 高等教育强国指数
下载PDF
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卢小宾 洪先锋 蒋玲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0-61,共12页
[目的/意义]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数据标准体系展开讨论,以期从数据标准化的视角探讨智慧图书馆在经历概念辨析、体系构建、模式创新后的“智慧”落地问题。[研究设计/方法]以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的数据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理论... [目的/意义]对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数据标准体系展开讨论,以期从数据标准化的视角探讨智慧图书馆在经历概念辨析、体系构建、模式创新后的“智慧”落地问题。[研究设计/方法]以智慧图书馆视域下的数据标准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理论和数据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并通过质性分析方法对标准体系框架搭建和内容建设展开讨论。[结论/发现]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的关键在于充分融合图书馆内的资源数据、管理数据和用户数据,围绕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构建科学的体系框架,同时从组织性数据标准、管理性数据标准和使用性数据标准三个方面深化标准体系的内容建设。[创新/价值]从标准体系研究的视角,结合智慧图书馆大数据环境和数据生命周期模型,构建了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框架,就标准体系内容建设展开深入分析,相关结论能够为我国智慧图书馆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图书馆 数据体系 数据标准体系 大数据 数据生命周期
下载PDF
职业教育研究生态分析——基于2020年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周详 李璐 +1 位作者 刘植萌 王小梅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4-91,共8页
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一个初具规模、渐趋稳定的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业已形成,期刊质量在逐步优化,机构、研究者与期刊之间的互动趋于稳定。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双一流"... 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一个初具规模、渐趋稳定的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业已形成,期刊质量在逐步优化,机构、研究者与期刊之间的互动趋于稳定。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仍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在职业教育研究生态中的集聚和引领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是论文发表的主要群体,职业教育研究参与者具有广泛性特征,区域聚集效应明显,核心参与者角色意识增强,基金资助比例较高。研究热点呈现传统议题与政策热点并重,传统议题研究热度保持稳定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研究 统计分析 科研生态
原文传递
基于扎根方法的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影响因素与激励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蒋玲 郭晶 张吉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5期28-36,共9页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遵循扎根理论的基本路径,探究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进而构建图书馆服务动力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影响因素包括内外环境、输入、输出三个维度,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析图书馆... 文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遵循扎根理论的基本路径,探究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进而构建图书馆服务动力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影响因素包括内外环境、输入、输出三个维度,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析图书馆服务创新动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激励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根方法 图书馆服务 服务创新动力 激励机制
下载PDF
久居超高海拔高原地区健康体适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春 次仁吉宗 +4 位作者 葛瑞东 张鑫 米志远 章朝晖 王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第17期1-5,共5页
目的构建久居超高海拔高原地区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咨询法和数理统计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重点分析了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指标权重的变异系数,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目的构建久居超高海拔高原地区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咨询法和数理统计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重点分析了各级指标的重要性、可行性和指标权重的变异系数,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了评价指标组成及其评价方法。结果专家总体权威程度系数为0.826,两轮的总体指标权重协调系数(肯德尔系数)分别为0.481和0.724。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5个一级指标及其权重系数分别为身体成分(0.2288)、心肺耐力(0.2731)、肌肉适能(0.1981)、柔韧素质(0.1442)和平衡能力(0.1558)。结论构建久居超高海拔高原地区健康体适能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高原健身和训练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适能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高原地区 超高海拔 拉萨
下载PDF
京津冀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2008-201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薛欣欣 赵亚丽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74-84,共11页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与测...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基于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京津冀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以及两个系统之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比较与测度,发现京津冀三地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为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坚持习近平的系统思维,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集群;牢牢立足地区功能定位,促进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紧密结合产业人才需求,推动京津冀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高等教育结构 产业结构 耦合协调
下载PDF
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新方向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光礼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54-55,共2页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第二个周期,各个省、市、自治区在各自制定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基础上,统筹推进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如何统筹协调区域内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实现城市区域与大学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学术中心和创新高地,建...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第二个周期,各个省、市、自治区在各自制定的“双一流”建设方案基础上,统筹推进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如何统筹协调区域内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实现城市区域与大学融合发展,形成区域学术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高质量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从逻辑维度来看,随着我国由行业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区域高等教育日渐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要素、创新要素逐步向东部沿海地区集聚,逐步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增长极。这三大增长极约占全国GDP的50%,它们的一个共同发展趋势就是实现由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密集型、创新密集型产业转变,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说劳动密集型和技能密集型产业对高等教育的依赖性不强,那么科技密集型和创新密集型产业则离不开高等教育,离不开一流大学。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发展主要依靠知识和创新,而知识和创新离不开一流研究型大学。这是近年来我国“西学东扩”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向东部沿海集聚的根本原因。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更突出强调了大学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支持和贡献,发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外溢效应,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一流大学 区域高等教育 双一流 创新要素 粤港澳大湾区 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密集型 增长极
下载PDF
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画像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玲 黄圣洁 赵欣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6期80-83,共4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通过对用户信息收集、筛选、分析以及整合,可得到用户画像.论述图书馆用户画像现状及大数据对画像的影响,多维分析图书馆用户信息的收集,用标签来定位图书馆用户,探究在大数据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形式越来越多,通过对用户信息收集、筛选、分析以及整合,可得到用户画像.论述图书馆用户画像现状及大数据对画像的影响,多维分析图书馆用户信息的收集,用标签来定位图书馆用户,探究在大数据环境下图书馆用户画像构建;提出重视图书馆用户画像推广、完善图书馆用户画像系统、加强用户与图书馆之间互动、推动各馆之间的信息共享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图书馆 用户画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