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党建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发展互促共进——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党建工作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宏伟 黄文彬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9-60,共2页
努力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发展互促共进,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实践表明,二者在工作中也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 努力引领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发展互促共进,是当前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也是青年健康成长成才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实践表明,二者在工作中也是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就如何有效实现大学生思想成长与学业发展互促共进,尝试性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党建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 大学生思想 成长成才 学业发展 财政金融 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下载PDF
信用如何支持国家经济的发展——专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晶妹教授
2
作者 高晓莉 吴晶妹 《国际融资》 2006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前,全国上下对信用的重要性、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因对信用问题的认识层次不同,对我国社会信用存在不少争论,本刊记者就我国信用发展及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晶妹教授。吴教授是中国市场学会... 目前,全国上下对信用的重要性、信用建设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因对信用问题的认识层次不同,对我国社会信用存在不少争论,本刊记者就我国信用发展及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吴晶妹教授。吴教授是中国市场学会信用工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我国最早从事信用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的学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信用建设 财政金融 国家经济 信用体系建设 知名学者 学术委员会 吴晶妹
下载PDF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3
作者 郭庆旺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创建于1950年的中国人民大学财政信用系,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八大系之一,在此基础上1997年组建成立了财政金融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财政学家安体富教授,现任院长为著名青年财税专家郭庆旺教授,党委书记为王宏伟副教授。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 学院 财政信用 财政学家 党委书记 副教授 院长
原文传递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晶妹:信用是获得信任的资本
4
作者 吴晶妹 《新产经》 2019年第12期19-19,共1页
信用是资本是财富,信用在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资产价值的一种新的标杆。怎样提升信用资本呢?要从诚信度、合规度、建约度三维信用来提升自身的信用资本,只有提升信用资本才能提升企业资本的经济价值。当前开展的征信评级、... 信用是资本是财富,信用在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成为衡量企业资产价值的一种新的标杆。怎样提升信用资本呢?要从诚信度、合规度、建约度三维信用来提升自身的信用资本,只有提升信用资本才能提升企业资本的经济价值。当前开展的征信评级、信用调查联合惩戒制度,包括企业互联网的信用管理都是围绕信用资本价值进行评估和定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民大学 信用资本 劳动力
原文传递
打造有竞争力的现代金融体系——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庄毓敏
5
作者 孙榕 庄毓敏 《中国金融家》 2019年第12期32-33,共2页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更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党中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更高水平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和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 财政金融学院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 竞争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原文传递
影响中央银行承担银行监管职能因素的实证分析——兼议中国人民银行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
6
作者 李斌 唐亮 《济南金融》 2003年第11期16-19,共4页
本文以经济发展水平、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否允许混业经营和法律环境这四个变量做自变量,中央银行是否承担监管职能做因变量构建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央银行独立性这两个变量对央行是否承担监管职能的影响... 本文以经济发展水平、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否允许混业经营和法律环境这四个变量做自变量,中央银行是否承担监管职能做因变量构建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央银行独立性这两个变量对央行是否承担监管职能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回归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得出如下结论:将银行监管职能赋予较独立的央行有助其及时灵活地采取行动,而独立性较低的央行则应将监管职能分离出去以更好履行其货币政策职能。最后运用得出的结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人民银行监管职能的分离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监管 中央银行独立性 职能分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的财政金融政策协调
7
作者 李伯涛 龙军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2期69-72,135,共5页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基于我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所做出的重大改革举措,对于全面构建开放型市场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在系统回顾我国汇率改革背景的前提下,基于经济学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汇率改革中财政金融政策的协调互配使用问题。
关键词 汇率 财政政策 金融政策 协调
下载PDF
论中国财政金融学信用证软条款 被引量:1
8
作者 贺晓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18期146-147,共2页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信用证为代表国际结算的手段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给国际贸易的结算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全面的认识信用证软条款的性质和成因,对防止损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结合前人...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以信用证为代表国际结算的手段也在迅速发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信用证软条款的出现,给国际贸易的结算带来不利的影响,如何全面的认识信用证软条款的性质和成因,对防止损失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软条款的本质用了博弈论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其成因从三个主要当事人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刚刚于2007年7月1日生效的国际商会制定的《UCP 600》,提出了自己对软条款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CP600 信用证 软条款 成因 风险防范
下载PDF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
9
作者 石绍宾 李戎 +2 位作者 杜剑 谢波峰 周波 《工信财经科技》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用好财政政策空间,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范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格转移支付资金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我们邀请到国内持续关注财政政策运行的专家学者,面向中央提出的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阐发自己对相关领域的研究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肃财经纪律 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可持续性 资金效益 制造业发展 减税降费 国家重大战略 提质增效
下载PDF
合作型政府:省以下财政体制视角
10
作者 吕冰洋 李昭逸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F0002,176,共10页
本文基于省以下财政体制视角,提炼出中国纵向政府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合作型政府的命题。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基础性制度体系,它们推动政府间就提供公共产品、发展经济、共担风险方面展开合作:在财政支出体制方面,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 本文基于省以下财政体制视角,提炼出中国纵向政府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合作型政府的命题。省以下财政体制是政府间基础性制度体系,它们推动政府间就提供公共产品、发展经济、共担风险方面展开合作:在财政支出体制方面,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推动政府间共同承担公共事务;在财政收入体制方面,税收分享机制推动政府间就发展经济展开合作;通过税收分享和支出责任划分,可以形成政府间财政风险和经济风险分担机制。合作型政府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揭示我国纵向政府间关系的一种本质,也为下一步政府间各项制度改革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型政府 财政激励 委托代理
下载PDF
结构性需求冲击、政策独立性与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机制研究
11
作者 张成思 田涵晖 王晨曦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32,共16页
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 结构性需求冲击非对称地影响不同生产部门产品需求。本文研究此类负向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如何实施及配合才能实现“稳就业、促消费”目标。本文建立了区分直接和未直接受冲击部门的DSGE模型,考察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及政策协调机制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政府消费和对企业补贴适用于稳定就业;对家庭转移支付和降低个人所得税适用于促进消费;利率工具比法定存准率工具更有效。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有利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需求冲击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货币政策独立性
下载PDF
从五个角度理解2024年积极的财政政策
12
作者 马光荣 《财政监督》 2024年第8期8-10,共3页
一、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自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一直是“积极的”,但每年的“积极”程度存在差异,这从《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修饰词上可... 一、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自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一直是“积极的”,但每年的“积极”程度存在差异,这从《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财政政策的修饰词上可以一窥端倪。近七年来财政政策修饰词一直都有“增效”一词,这体现了近些年来财政一直在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预算绩效管理 资金配置效率 《政府工作报告》 修饰词 优化支出结构 提质增效 使用效益
下载PDF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13
作者 涂永红 《中国外资》 2024年第3期72-73,共2页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目前,我国疫情疤痕效...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金融活则经济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目前,我国疫情疤痕效应和周期效应叠加,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通畅、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性上升等问题,民间投资、进出口贸易失速,处于历史低位,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动力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需求不足 人民币国际化 进出口贸易 产能过剩 民间投资 风险隐患 三驾马车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下载PDF
加快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夏 焦海滨 +2 位作者 赵祉友 蔡媛 张遂安 《中国物价》 2015年第5期61-63,共3页
本文通过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国家优惠扶持政策的激励效果主要表现在煤层气开发产量迅猛增长、煤层气井下抽采总量逐年翻番、煤矿瓦斯灾害事故死亡率大幅下降等方面。但随着物价和人力成本的上涨,现行优惠扶持政策的激... 本文通过对我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发现,国家优惠扶持政策的激励效果主要表现在煤层气开发产量迅猛增长、煤层气井下抽采总量逐年翻番、煤矿瓦斯灾害事故死亡率大幅下降等方面。但随着物价和人力成本的上涨,现行优惠扶持政策的激励效果已严重减弱。通过分析煤层气开发项目投资的金融特征,本文提出了根据物价上涨指数提高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财政政策和创立适宜我国国情的一揽子金融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产业 激励政策 煤层气价格 财政补贴 金融政策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国刚 赵伟霖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1,共18页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金融体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位一体架构,是构建中国式现代金融体系的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工作实际上是遵循“三位一体”总方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的宗旨,中国货币政策更加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组合措施更加精准,强力推进了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新业态的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化解处置了诸多风险点,稳步推进了去杠杆进程,进一步完善了金融监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程度取得新进展,金融“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提高金融体系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金融体系 中国金融
下载PDF
关于中国参与发起的新兴国际金融机构未来在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融资战略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詹树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7-89,共3页
对于近年来中国参与成立的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新兴国际金融机构来说,在无国际评级、运营经验情况下,先进入人民币债券市场"曲线救国"然后再进入国际融资,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战略,也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是双赢之举。文章通过... 对于近年来中国参与成立的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新兴国际金融机构来说,在无国际评级、运营经验情况下,先进入人民币债券市场"曲线救国"然后再进入国际融资,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战略,也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是双赢之举。文章通过对中国境内和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市场、筹资成本、信用评级、投资者群体、监管政策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在岸发行、追求境内最高评级、争取境内机构投资者支持等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机构 人民币 债券 融资 战略
下载PDF
金融强国的实现路径与建设重点
17
作者 吴晓球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金融强国的实现必须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建设金融强国既要走中国之路,又要体现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般共性。因此,在迈向金融强国的过程中,... 建设金融强国是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核心目标。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国情,金融强国的实现必须走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建设金融强国既要走中国之路,又要体现国际社会所认可的一般共性。因此,在迈向金融强国的过程中,重点是如何把中国资本市场建设成透明、流动性强、有成长性的财富管理市场,并且在市场化、法治化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强国 资本市场 结构性改革 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
下载PDF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之要义
18
作者 王国刚 黄奕智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0-87,177,178,共10页
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人民性是中国理论发展、历史延续和实践过程的内核和基因,它界定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与西方金融模式的本质区别。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 以人民为中心是加快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始终贯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人民性是中国理论发展、历史延续和实践过程的内核和基因,它界定了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与西方金融模式的本质区别。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贯彻着人民至上、民为贵的理念。在加快金融强国建设中,金融高质量发展与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人民性是二者协调统一的根本所在。掌控金融风险的关键是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全面落实法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定位,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金融人才队伍,健全金融机构的法人治理,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全面加强金融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金融强国建设 深化金融改革
下载PDF
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演变路径与治理逻辑
19
作者 张圆圆 秦愿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92,共13页
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集产生并存在于资金流通领域,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形成与发展存在客观必然性,其内涵特征随着财政金融体制的变化而演变。本文依据财政与金融在资金融通中的关系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特征表现两个维度,将我国约70年的... 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交集产生并存在于资金流通领域,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形成与发展存在客观必然性,其内涵特征随着财政金融体制的变化而演变。本文依据财政与金融在资金融通中的关系和财政风险金融化的特征表现两个维度,将我国约70年的财政风险金融化演变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通过纵向对比我国不同时期和横向比较部分发达国家财政风险金融化特征,分析研究客观规律性、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同时基于双重宏观经济效应提出财政风险金融化的治理逻辑。应当以防控财政风险金融化的负外部性为目标,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防范财政风险,减弱过度财政风险金融化的制度基础,严格控制负外部性的溢出效应,提升财政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的定位与作用,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政策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风险 金融风险 财政风险金融化 风险溢出 金融危机 风险防控 宏观审慎管理 财政金融体制改革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新型城镇化:概念辨析、现实困境和突破路径
20
作者 洪晗 肖金成 陈蕊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系,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源、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信息化是城镇化的...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更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之举。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逻辑关系,工业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动力之源、农业现代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支撑、信息化是城镇化的实现途径与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新型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人口规模巨大、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群体间收入水平差异较大、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落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短板等现实困境。要想更好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在突破路径上需要进一步促进城市群与县域城镇化发展,深度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同步建设美丽城市与美丽乡村,完善县域城镇化的体制机制,加快城市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逻辑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