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头痛专病继续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方法,因此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目前开展的2种头痛继续教育模式(头痛学校和头痛进修教育)为例来探索头痛专病继续教育方法。头痛学校:以短期培训班形式招募培训对头痛诊疗有兴趣的医师,教...目前国内头痛专病继续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方法,因此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目前开展的2种头痛继续教育模式(头痛学校和头痛进修教育)为例来探索头痛专病继续教育方法。头痛学校:以短期培训班形式招募培训对头痛诊疗有兴趣的医师,教授头痛诊疗基础知识、头痛系统性疾病管理模式(screen,migraine,aura,red flag and treatment,SMART)和计算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头痛进修教育:以神经内科头痛病房、头痛门诊为实践基地开展为期半年到1年的头痛专病进修教育。头痛学校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培训出大量头痛专病医师,部分优秀学员具备开办头痛专病门诊的资质和能力,但缺乏诊疗实践能力的培训;头痛进修教育:在培养头痛专病专家方面更有优势,但其时间、人力成本更高。头痛专病继续教育可有效促进头痛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是减轻头痛专病所致负担的必要途径。不同头痛专病继续教育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践中可互为有效补充。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方式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共纳入37个随机对照实验,共包括5984例脑卒中患者和3种方式的RIC治疗:上肢治疗,1次/d;上肢治疗,2次/d;下肢治疗,1次/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上肢治疗、1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6月;上肢治疗、2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2次/d、持14 d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P<0.05)。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治疗效果排序最优。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的RIC治疗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NHISS评分)可能更具有优势。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今后需纳入更多样本、更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患儿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及其他6个ECMO中心因AFM接受VA-ECMO治疗的患儿125例。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RAR截断值,并分为RAR<0.38组和RAR≥0.38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RAR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研究期间36例(28.8%)患儿发生院内死亡。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RAR每增加1个标准差,院内死亡风险增加93%(OR=1.93,95%CI:1.1~3.39,P=0.022)。与RAR<0.38组相比,RAR≥0.38的院内风险增加6.5倍(OR=7.5,95%CI:1.85~30.32,P=0.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RAR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nonlinear=0.325)。亚组分析发现,性别与RAR在评估院内死亡发生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AR升高与AFM患儿VA-ECMO院内死亡高风险相关,提示RAR可能是临床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展开更多
文摘目前国内头痛专病继续教育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方法,因此以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目前开展的2种头痛继续教育模式(头痛学校和头痛进修教育)为例来探索头痛专病继续教育方法。头痛学校:以短期培训班形式招募培训对头痛诊疗有兴趣的医师,教授头痛诊疗基础知识、头痛系统性疾病管理模式(screen,migraine,aura,red flag and treatment,SMART)和计算机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头痛进修教育:以神经内科头痛病房、头痛门诊为实践基地开展为期半年到1年的头痛专病进修教育。头痛学校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培训出大量头痛专病医师,部分优秀学员具备开办头痛专病门诊的资质和能力,但缺乏诊疗实践能力的培训;头痛进修教育:在培养头痛专病专家方面更有优势,但其时间、人力成本更高。头痛专病继续教育可有效促进头痛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是减轻头痛专病所致负担的必要途径。不同头痛专病继续教育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践中可互为有效补充。
文摘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方式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共纳入37个随机对照实验,共包括5984例脑卒中患者和3种方式的RIC治疗:上肢治疗,1次/d;上肢治疗,2次/d;下肢治疗,1次/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上肢治疗、1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6月;上肢治疗、2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2次/d、持14 d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P<0.05)。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治疗效果排序最优。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的RIC治疗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NHISS评分)可能更具有优势。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今后需纳入更多样本、更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文摘目的探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白蛋白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albumin ratio,RAR)与接受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VA-ECMO)支持的急性暴发性心肌炎(acute fulminant myocarditis,AFM)患儿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22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及其他6个ECMO中心因AFM接受VA-ECMO治疗的患儿125例。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RAR截断值,并分为RAR<0.38组和RAR≥0.38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评估RAR与院内死亡风险的关联性。结果研究期间36例(28.8%)患儿发生院内死亡。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RAR每增加1个标准差,院内死亡风险增加93%(OR=1.93,95%CI:1.1~3.39,P=0.022)。与RAR<0.38组相比,RAR≥0.38的院内风险增加6.5倍(OR=7.5,95%CI:1.85~30.32,P=0.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图显示,RAR与院内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线性关系(Pnonlinear=0.325)。亚组分析发现,性别与RAR在评估院内死亡发生风险上存在交互作用。结论RAR升高与AFM患儿VA-ECMO院内死亡高风险相关,提示RAR可能是临床预后判断的新型分子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