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胃肠病学会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20版)解读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定鹏 麦维利 朱鸿武 《大医生》 2021年第14期1-8,共8页
日本胃肠病学会于2020年修订了《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出血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治疗、Hp的非根除治疗、药物诱发的溃疡、非Hp-非非甾体抗炎药(NSAID)溃疡、残余胃溃疡和外科手术治... 日本胃肠病学会于2020年修订了《消化性溃疡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出血性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治疗、Hp的非根除治疗、药物诱发的溃疡、非Hp-非非甾体抗炎药(NSAID)溃疡、残余胃溃疡和外科手术治疗。现对该指南的要点作适当解读,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 幽门螺杆菌 非甾体抗炎药 低剂量阿司匹林 质子泵抑制剂 伏诺拉生 解读
下载PDF
凝血酶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对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马艳春 黄定鹏 +1 位作者 谢子英 李昂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5期112-114,118,共4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对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3例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 目的探讨凝血酶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对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该院收治的93例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凝血酶冻干粉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治疗前和随访1个月后凝血功能以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止血率93.62%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比容均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冻干粉联合奥美拉唑应用于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有利于调节血小板参数,改善凝血功能,调整相关胃肠激素紊乱,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冻干粉 奥美拉唑 A1级消化性溃疡出血 凝血功能 胃肠激素 止血效果
原文传递
润燥止痒胶囊对湿疹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3
作者 胡银霞 陈梓钊 +1 位作者 刘昌顺 郝勇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372-2377,共6页
目的 研究润燥止痒胶囊(RZZY)对湿疹大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以揭示RZZY对湿疹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氯雷他定组(1.5 mg/kg)和RZZY低、高剂量组(0.6、1.2 g/kg)。除正常组外,... 目的 研究润燥止痒胶囊(RZZY)对湿疹大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SCFA)的影响,以揭示RZZY对湿疹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氯雷他定组(1.5 mg/kg)和RZZY低、高剂量组(0.6、1.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2,4-二硝基氯苯溶液涂抹脱毛区域致敏以构建湿疹模型,并灌胃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2周。给药完成后,检测大鼠皮肤厚度,并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和病理评分;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大鼠肠道菌群结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大鼠粪便中SCFA(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检测大鼠结肠和皮肤组织中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RZZY可明显减轻湿疹大鼠皮肤红肿、溃烂症状,显著减小/降低大鼠EASI、皮肤厚度、病理评分(P<0.05);显著升高湿疹大鼠肠道菌群ACE、Sobs和Shannon指数(P<0.05),促进大鼠肠道菌群向正常结构回调;提高湿疹大鼠肠道厚壁菌门和毛螺菌属、乳杆菌属、另枝菌属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属丰度;显著升高湿疹大鼠粪便中丙酸、丁酸含量(P<0.05);显著下调结肠和皮肤组织中STAT3蛋白表达(P<0.05)。结论 RZZY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提高SCFA水平来抑制STAT3表达,从而发挥抗炎作用,进而改善湿疹大鼠的皮肤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燥止痒胶囊 湿疹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调整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MAO水平、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王玲 李秋琼 +1 位作者 杨盼 陈文达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5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调整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纳入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8。对照组常规进行急性胰腺炎规范化... 目的探讨肠道微生态调整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纳入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例数为38。对照组常规进行急性胰腺炎规范化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采用微生态制剂美常安(口服0.5g,tid)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至少2周。评价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统计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7 d和14 d的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水平、血清TMAO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和肠道菌群菌落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P<0.05)。试验组临床症状环境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较之治疗前,治疗7 d和14 d,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和血清TNF-ɑ、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7 d和14 d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球菌菌落水平、PT均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而其治疗7 d和14 d的酵母菌菌落水平、血清TMAO水平、FIB、PLT水平则均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菌落水平、血清TMAO水平和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微生态调整可优化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降低患者血清TMAO水平,可更快速改善患者炎症、凝血功能、临床症状和病情,从而缩短病程和改善预后,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调整 急性胰腺炎 氧化三甲胺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不同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MAO、凝血功能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比较
5
作者 刘帅 冯欢欢 李昂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7期799-80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凝血功能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差异,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益生菌制剂的应用和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目的探讨不同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氧化三甲胺(TMAO)、凝血功能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差异,从而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益生菌制剂的应用和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20例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C组(n=30)和D组(n=30)。四组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 g/次,3次/d)治疗,此外,A组、B组、C组分别采用培菲康(0.42 g/次,2次/d)、金双歧(2 g/次,2次/d)、美常安(0.5 g/次,3次/d)等不同益生菌制剂治疗,四组均持续治疗观察2个月。治疗后进行四组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评价比较,同时评价比较四组治疗有效率,并统计比较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比较四组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TMAO、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D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其他三组而其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则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治疗有效率低于A组和B组而其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则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治疗后改良Mayo评分和改良Baron内镜评分高于A组(P<0.05);但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四组PT和APTT均缩短而其血浆Fib水平及血清TMAO、IL-6、TNF-α、CRP、DAO、D-乳酸、LPS水平则均降低(P<0.05)。治疗后四组PT、APTT、血浆Fib水平及血清TMAO、IL-6、TNF-α、CRP、DAO、D-乳酸、LPS水平比较,A组<B组<C组<D组(P<0.05)。A组、B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D组(P<0.05);而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凝血功能、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且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其应用安全可靠,其中多联益生菌制剂的应用效果优于单菌制剂,且培菲康应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制剂 溃疡性结肠炎 氧化三甲胺(TMAO) 凝血功能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热带地区胃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在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6
作者 吕燕婷 杨澜 +2 位作者 陈世锔 王扬 白飞虎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4年第9期1044-1047,1054,共5页
目的本研究聚焦于中国热带地区(海口市和广州市),评估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诊断中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的效能。方法从2023年6月至8月,我们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 目的本研究聚焦于中国热带地区(海口市和广州市),评估在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诊断中碳14尿素呼气试验(14 C-UBT)与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的效能。方法从2023年6月至8月,我们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招募了共300名主诉上腹部不适的患者,每位患者分别接受了14 C-UBT和RUT检测。我们记录并分析了两种检测方法的H.pylori感染阳性率,以及它们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4 C-UBT阳性率分别为32.67%和31.33%,RUT则为30.00%和26.00%,尽管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P>0.05)。然而,在灵敏度方面,14 C-UBT的表现明显优于RUT(P<0.05)。14 C-UBT虽非侵入性且更精准,但受限于仪器与放射性。RUT操作简便、耗时短,但作为有创检查,其准确度略低。结论热带地区H.pylori感染的诊断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 C-UBT RUT 幽门螺杆菌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肿瘤标志物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7
作者 林梵 张欢 王卓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肿瘤标志物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人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01-02至2019-12-23期间在南部战区总医院就诊并明确诊断为肺癌的134例患者作为肺癌组,另选取80例同时段的肺部良性病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t检验和ROC等数据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各个指标单独或联合在肺癌诊断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患者血清ProGRP与患者年龄有关(P<0.05);SCCA与年龄、淋巴结转移(P<0.05)和性别(P<0.01)有关;CYFRA21-1与肿瘤分期有关(P<0.05);NSE与肿瘤大小(P<0.01)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LR与患者年龄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且肺癌组患者肿瘤指标与NLR均高于对照组。根据ROC曲线按照Youden指数确定各指标的临界值,并依据临界值进行进一步分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四种肿瘤标志物诊断肺癌的AUC值分别为0.647、0.615、0.606与0.58,均小于与NLR联合后的AUC。结论: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肿瘤标志物与NLR均高于对照组,外周血NLR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将肿瘤标志物与NLR联合可提高对肺癌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肿瘤标志物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联合检测
下载PDF
人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晖 赵亚刚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625-626,629,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淋巴结活检是否存在第2站及以上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淋巴结活检是否存在第2站及以上淋巴结转移分为未转移组(13例)、转移A组(7例,发生第2站淋巴结转移)和转移B组(10例,发生第2站以上淋巴结转移);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Runx3的表达水平,分析Runx3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未转移组、转移A组、转移B组患者胃癌组织中Runx3表达水平分别为0.787±0.227、0.583±0.135、0.362±0.0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25,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unx3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距离呈明显负相关(r=-0.993,P<0.05)。结论Runx3可作为判断胃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检测指标,且其表达水平随着转移距离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RUNX3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盼 贺赛玉 +2 位作者 黄定鹏 陈英英 乔思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603-606,共4页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AIG组,另外收集同期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AIG组根据结肠是否有息肉,分为有、无增生性息肉组或有、无腺瘤性...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发结肠息肉患者CagA、胃黏膜功能和自身抗体的变化。方法纳入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122例作为AIG组,另外收集同期萎缩性胃炎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AIG组根据结肠是否有息肉,分为有、无增生性息肉组或有、无腺瘤性息肉组。比较各组血清胃泌素、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内因子抗体(IFA)、胃蛋白酶原Ⅰ/Ⅱ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122例AIG患者中,73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46例CagA阳性,43例PCA阳性,46例IFA阳性。AIG组结肠多发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增生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无增生性息肉组,有腺瘤性息肉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和CagA阳性率高于无腺瘤性息肉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易伴有结肠增生性成腺瘤性息肉,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胃炎 结肠息肉增生 自身抗体 CAGA 胃黏膜功能
下载PDF
胃癌转移相关长链非编码RNA差异表达谱的研究
10
作者 王亚芳 刘向强 +1 位作者 章思偲 刘理礼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筛选与胃癌转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寻找可预测及逆转胃癌转移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高通量lnc 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未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和3例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筛选与胃癌转移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寻找可预测及逆转胃癌转移相关的候选基因。方法利用高通量lnc 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3例未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和3例发生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lncRNA及mRNA表达谱的差异,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结果远处转移胃癌组与无远处转移组相比,有549个lncRNAs及386个mRNAs差异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远处转移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的lncRNAs共230个,表达升高的mRNAs共208个,表达下降的lncRNAs共319个,表达下降的mRNAs共178个。GO分析显示差异性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到肿瘤细胞的生长、代谢、浸润、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差异性表达基因的通路主要涉及到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趋化因子、细胞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筛选出了胃癌侵袭转移相关的lncRNAs,深入分析这些差异表达lncRNAs的功能及机制可为胃癌侵袭转移寻找出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及有效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侵袭转移 长链非编码RNA 芯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欢 林梵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CRC患者(CRC组)和347例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或肠镜...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5例CRC患者(CRC组)和347例结直肠良性息肉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或肠镜检查前血清CEA、CA19-9和NLR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CEA、CA19-9和NLR单独或联合检测对CRC的诊断价值。结果 CRC组CEA、CA19-9和NLR高于对照组(P<0.01)。CEA、CA19-9和NLR均与CRC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脉管浸润情况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EA、CA19-9与NLR联合检测诊断CRC的AUC、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EA、NLR、CA19-9单独检测及CEA与CA19-9联合检测(P<0.05)。结论 CRC患者CEA、CA19-9和NLR增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CRC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