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现实电磁术中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振宇 陈凌 +12 位作者 刘嘉霖 孙国臣 鲁通 王健 沈少平 张治中 李云利 李鑫 白玉名 潘吉鑫 熊远毅 沙洪飞 余新光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24-129,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制定术前计划和术中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混合现实电磁导航技术为4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术前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生成可视化三维混合现实图像,明确病变位置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规划手...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电磁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制定术前计划和术中导航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混合现实电磁导航技术为4例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术前影像资料的三维重建,生成可视化三维混合现实图像,明确病变位置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规划手术入路实施术中导航,同时应用博医来术中导航系统对混合现实导航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应用混合现实术中神经导航技术可在手术室环境重建病变3D结构并导航病变的位置。混合现实术中神经导航结果与博医来神经导航结果一致。结论混合现实术中导航技术易于应用且定位准确,可用于神经外科制定手术计划和术中导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现实 神经外科 术中导航 术前计划
下载PDF
应用超声分析高原居住时间对急进高海拔人群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2
作者 张芸芸 杨登 +2 位作者 李新顺 马小婷 张建波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900-905,共6页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急进高海拔人群视神经鞘直径(ONSD),并与高原原住居民ONSD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急进高海拔人群ONSD随高原居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从海拔1100 m急进至海拔3500 m处高原且居住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健康志愿... 目的 应用超声测量急进高海拔人群视神经鞘直径(ONSD),并与高原原住居民ONSD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急进高海拔人群ONSD随高原居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从海拔1100 m急进至海拔3500 m处高原且居住时间不少于6个月的健康志愿者53例(试验组)及高原原住居民健康志愿者137例(对照组),应用超声测量试验组初到高原时及高原居住3、6个月时左、右眼ONSD,以及对照组左、右眼ONSD。比较两组男、女性ONSD,以及试验组不同高原居住时间男、女性ONSD的差异。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两组ONSD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体质量、年龄、身高、收缩压、舒张压及脉搏的关系;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两组ONS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初到高原时男性左、右眼ONSD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试验组男性和女性左、右眼ONSD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高原居住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男性和女性左、右眼ONSD均增大,但女性高原居住3、6个月时左、右眼ONSD与初到高原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高原居住6个月时左、右眼ONSD与初到高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初到高原时男性双眼平均ONSD均大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ONSD与性别、BMI、吸烟及体质量均相关(均P<0.01);试验组ONSD与性别、吸烟均相关(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为试验组和对照组ONSD的共同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而BMI为对照组ONSD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7)。结论 超声可用于评估急进高海拔人群ONSD;急进高海拔人群ONSD较高原原住居民低,其大小随高原居住时间的延长缓慢增加,且高原居住时间对男性ONSD的影响较女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视神经鞘 视神经鞘直径 急进高海拔人群
下载PDF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下载PDF
脑胶质瘤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分析:附60例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加潇坤 彭冲奇 +2 位作者 赵振宇 王蔚 白红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6-1093,共8页
目的 参照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以下简称新版肿瘤分类),报告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诊断并进行分型分类。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诊... 目的 参照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五版,以下简称新版肿瘤分类),报告胶质瘤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诊断并进行分型分类。方法 纳入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诊的60例胶质瘤患者,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基因检测,行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分子诊断,参照新版肿瘤分类进行分型分类。结果共60例胶质瘤根据新版肿瘤分类分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1例,1.67%);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1.67%);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15例,25%);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伴1p/19q共缺失型(11例,18.33%);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1例,1.67%);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21例,35%);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 K27变异型(3例,5%);胶质瘤,NEC(7例,11.67%)。7例胶质瘤,NEC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别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和神经节细胞胶质瘤(1例);分子诊断,仅1例为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1例BRAF V600E突变。21例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别为胶质母细胞瘤(15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2例)和间变性星型细胞瘤(1例);分子诊断,15例(71.43%)TERT启动子突变、7例(33.33%)EGFR扩增、5例(23.81%)MGMT启动子甲基化、1例(4.76%)第7号染色体扩增。15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型,CNS WHO 2~4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3例)、少突胶质细胞瘤(2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8例)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例);分子诊断,11例MGMT启动子甲基化,2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基因2A/B(CDKN2A/B)纯合性缺失。结论 本文是新版肿瘤分类发布以来首次单中心胶质瘤病理诊断报告,提示新版肿瘤分类可更精准地对胶质瘤进行分类,但NEC比例仍较高,且即使分类准确的胶质瘤仍存在不同的基因变异,胶质瘤的分子特征有待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世界卫生组织 指南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下载PDF
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过程中神经功能定位的配合体会
5
作者 朱小艳 李圣杰 +1 位作者 纪玉桂 白红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2期3243-3245,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97例脑功能区胶质瘤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7... 目的探讨全程唤醒麻醉下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切除的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97例脑功能区胶质瘤全程唤醒麻醉下开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0例,女57例,年龄30~45岁,主要观察患者在术中对唤醒手术的配合程度。结果本组97例全程唤醒麻醉开颅手术的患者均成功配合完成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中唤醒程度均可完全配合术中神经功能定位,初期有3例患者因额骨颧突部位疼痛,追加局部浸润和阻滞后消失,无患者更改麻醉方式。皮质直接电刺激(DES)无明显阳性结果29例,皮质下DES无明显阳性反应52例。结论通过做好术前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心理护理及术前模拟训练,使患者积极的配合手术是保证术中神经功能定位顺利进行的关键,术中患者和术中专职监测护理师的良好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唤醒麻醉 脑功能区胶质瘤 术前评估 心理护理 术中配合
下载PDF
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6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5 位作者 张锡武 陈状 江澈 武肖娜 罗高权 徐承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9-983,共5页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 目的比较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70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支架类型,分为血流导向装置组(n=21)和传统支架组(n=49),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24个月,平均(14.4±1.82)个月。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显示,血流导向装置组、传统支架组均能达到较高的动脉瘤闭塞率(93.3%vs.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导向装置组相较于传统支架组,围手术期及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0 vs.6.1%),并且血流导向装置组复发率也低于传统支架组(0 vs.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流导向装置与传统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均可行并且安全有效,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短期并发症及再治疗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短,但对于患者长期的并发症仍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脉段未破裂动脉瘤 血流导向装置 支架 弹簧圈 疗效对比
下载PDF
脑功能区胶质瘤病人术后失语的超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7
作者 刘帆 孙鸿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26-0129,共4页
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中运用超早期护理干预,分析该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的患者中选取73例,再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予以干预组超早期护理干预,参照组... 在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中运用超早期护理干预,分析该护理干预的效果与作用。方法 在2022年1月到2023年6月到医院就诊治疗的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的患者中选取73例,再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予以干预组超早期护理干预,参照组则实施常规的护理。结果 干预组在超早期护理干预下,失语严重程度的患者人数更少,差异显著(P<0.05);干预后不同阶段,干预组患者的失语评分情况均比参照组更好,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比参照组更佳,差异显著(P<0.05);对比生活质量评估,干预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三个月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与参照组相比差别明显(P<0.05)。结果 将超早期护理干预于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中,将能明显使患者的失语程度有所好转,可明显让患者的失语程度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并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功能区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 超早期护理干预 失语程度 临床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8
作者 李佩 孟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46-0149,共4页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研究在2022.05-2023.05时间段内在本院进行颅内肿瘤手术的病患80例,分为两组做对照组实验。对照组40例(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术后延续性护理... 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研究在2022.05-2023.05时间段内在本院进行颅内肿瘤手术的病患80例,分为两组做对照组实验。对照组40例(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术后延续性护理干预),颅内肿瘤术后两组焦虑、抑郁情况,两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进行评估。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的负面情绪高于研究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颅内肿瘤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睡眠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延续性护理干预,颅内肿瘤患者能够得到更全面、个性化的关怀,提高康复成功的机会,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这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和情绪状态,全面提升例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颅内肿瘤 负面情绪 睡眠质量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措施在脑功能区病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9
作者 孙鸿玉 刘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30-0133,共4页
分析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措施在脑功能区病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05-2023.04我院收治的34例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借助数字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比组(17例)、探究组(17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探究组采取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 分析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措施在脑功能区病变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05-2023.04我院收治的34例脑功能区病变患者,借助数字分组法,将其划分为对比组(17例)、探究组(17例)。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探究组采取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满意度、自我管理效能感、心理状态。结果 经比较发现,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相较于对比组(23.53%)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满意度(94.12%)相较于对比组(82.35%)更高,自我管理效能感评分更高,焦虑、抑郁评分更低,(P<0.05)。结论 在对脑功能区病变患者进行护理时,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的应用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化生活质量,增强患者自我效能,减轻情绪问题,实现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引导双元护理 脑功能区病变 自我管理效能感
下载PDF
战伤致左侧椎动脉V4段动静脉瘘1例36年随访报告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浩浩 吴涛 +8 位作者 丁慧超 王铄辰 贺道华 姚国杰 潘力 胡军民 宋健 马廉亭 刘承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现报告1例36年前(1985年)收治的左侧椎动脉V4段战时弹片伤致椎动静脉瘘伤员,采用“复合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1病史资料伤员陈思凯(图1),男,59岁(受伤时记录20岁),汉族,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聊都社区A区99号,中国人民解... 现报告1例36年前(1985年)收治的左侧椎动脉V4段战时弹片伤致椎动静脉瘘伤员,采用“复合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1病史资料伤员陈思凯(图1),男,59岁(受伤时记录20岁),汉族,家住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聊都社区A区99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35155部队战土,1985年5月5日从原昆明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转入原南京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 动静脉瘘 椎动脉 复合手术
下载PDF
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并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黎春镛 陈欢 +4 位作者 罗高权 武肖娜 刘榴 江澈 韩立新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2年第2期76-78,8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借助功能磁共振探讨对神经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并借助功能磁共振探讨对神经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穴位治疗;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量表(FMA-UE)评分、患肢的食指轻叩试验检查、握力测量及运动任务态的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治疗后,2组的NIHSS评分、FMA-UE评分、患肢食指轻叩试验及握力测量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均P<0.01)。治疗前,2组患者左手握拳运动可稳定激活对侧初级运动区(M1)及辅助运动区(SMA);治疗后,2组患者左手握拳运动时,对侧M1区及双侧SAM区较治疗前激活增强(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激活增强明显(P<0.01)。结论:针刺穴位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疗效肯定,促进对侧M1及双侧SAM脑区的激活、调节神经功能重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肢体运动 康复训练 针刺穴位 功能磁共振
下载PDF
脑转移瘤的伽马刀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嘉嘉 赵东海 梁军潮 《广东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24-26,共3页
近年来,伽马刀放射神经外科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对多发脑转移瘤、罕见病理类型脑转移瘤、大型脑转移瘤及复发脑转移瘤的治疗策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与全脑放疗(WBR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影响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预后... 近年来,伽马刀放射神经外科在治疗脑转移瘤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本文对多发脑转移瘤、罕见病理类型脑转移瘤、大型脑转移瘤及复发脑转移瘤的治疗策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与全脑放疗(WBR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影响伽马刀治疗脑转移瘤预后的因素等诸多方面最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伽马刀放射外科 治疗策略 认知功能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的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程魁红 赵刚 +5 位作者 张锡武 陈状 张建波 江澈 武肖娜 罗高权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8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2个动脉瘤共置入支架64枚,其中Neuroform支架3枚,Solitaire支架...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9月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62个动脉瘤共置入支架64枚,其中Neuroform支架3枚,Solitaire支架8枚,LVIS支架10枚,Enterprise支架43枚;2个动脉瘤各置入2枚。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53例(85.48%),Ⅱ级3例(4.84%),Ⅲ级6例(9.68%)。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2例(3.23%),术后发生缺血性事件2例(3.23%)。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50例(80.65%),3~5分10例,死亡2例。57例临床随访6~32个月,平均19.7个月,未出现动脉瘤再出血或新发梗死;m RS评分0~2分48例(84.21%)分,3~5分9例。30例影像学随访3~24个月,平均9.3个月,1例(3.33%)出现少量瘤颈复发。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可行、安全的,术中需要根据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的具体情况以及治疗策略决定选取合适的支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栓塞 支架 弹簧圈 疗效
下载PDF
ω-3鱼油脂肪乳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肠道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俞庆华 王兴旺 战俣飞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肠道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病人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肠道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创伤病人9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ω-3鱼油脂肪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79.59%)优于对照组(5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鱼油脂肪乳联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病人效果良好,可改善病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近期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Ω-3鱼油脂肪乳 肠内营养 重型颅脑创伤 肠道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状 江澈 +1 位作者 张锡武 姚书敬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2期2383-2387,共5页
目的观察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自膨式支架组(n=28)、药物保守治疗组(n=32)... 目的观察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自膨式支架组(n=28)、药物保守治疗组(n=32)。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情况、狭窄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预后、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自膨式支架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96.43%,明显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狭窄率、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自膨式支架组患者的狭窄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3.23±2.53)%、(1.63±0.20)分,均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46.23±7.12)%、(3.24±1.0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膨式支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4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简易生活质量量表(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自膨式支架组患者的mRS评分为(0.86±0.12)分,明显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2.47±0.41)分],QOL-BREF评分为(91.23±8.14)分,明显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86.14±9.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膨式支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86%,明显高于药物保守治疗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膨式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药物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自膨式支架 药物保守治疗 不良反应 预后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脑卒中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聂玉平 白红民 +2 位作者 赵刚 江澈(综述) 纪玉桂(审校)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5期407-411,共5页
脑卒中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称为脑卒中后PTSD,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导致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脑卒中长期管控的困难。因此,加强对脑卒中后PTSD的诊治十分必要。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尚在起... 脑卒中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称为脑卒中后PTSD,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导致较差的治疗依从性,增加脑卒中长期管控的困难。因此,加强对脑卒中后PTSD的诊治十分必要。目前,国外相关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多数停留于流行病学研究和危险因素分析;而我国的相关研究更为滞后。本文就脑卒中后PTSD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创伤后应激障碍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
下载PDF
雌激素水平与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立立 刘晓燕 刘一兵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8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大...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和住院天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雌激素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入院时和入院14 d时,观察组患者雌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 0.001)。入院时,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显著长于对照组(P = 0.024)。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入院时和入院14 d时的雌激素水平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收缩期最大峰值血流速度均呈正相关(均P < 0.05)。结论雌激素水平降低与绝经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有关,可导致康复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重型颅脑损伤 认知功能 绝经
下载PDF
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18
作者 邹宇辉 战俣飞 +2 位作者 姚书敬 白红民 李天栋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964-966,共3页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脑干腹侧肿瘤采用远外侧入路,5例脑干外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3例,1例脑干背... 目的探讨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11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脑干腹侧肿瘤采用远外侧入路,5例脑干外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3例,1例脑干背侧肿瘤采用后正中入路。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分级Ⅰ级1例,Ⅱ级11例),部分切除1例(Simpson分级Ⅳ级)。3脑干腹侧肿瘤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1例肢体肌力下降,治疗半年恢复正常;1例因脑脊液漏,引发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以及应激性溃疡而死亡。存活12例术后随访18~120个月,平均(77.31±38.25)个月;1例脑干外侧肿瘤出现脑积水,1例复发,其余10例无复发、正常生活。结论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根据肿瘤位置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保护好椎动脉、脑干、后组颅神经等重要组织,显微手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枕骨大孔区 显微手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术式对抗栓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刘榴 陈行愉 张一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70-73,共4页
探讨并分析不同术式对抗栓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抗栓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在患者首次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并以此估算的出血量为依据,分为<30mL组、30-60mL组、>60mL组;并根据患者入院后应用的治疗方式... 探讨并分析不同术式对抗栓药物相关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60例抗栓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在患者首次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并以此估算的出血量为依据,分为<30mL组、30-60mL组、>60mL组;并根据患者入院后应用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守组、微创组以及开颅组。结果 60例脑出血患者中,出血量<30mL组8例、30-60mL组30例、>60mL组22例。出血量在30-60mL组中,保守组15例,微创组10例,开颅组5例;出血量在>60mL组中,保守组4例,微创组10例,开颅组8例。在30-60mL组中,微创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高于开颅组,开颅组的GOS评分高于保守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微创组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和开颅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60mL组中,开颅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高于微创组,微创组的GOS评分高于保守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微创组的病死率低于保守组和开颅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 对于抗栓药物治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经头颅CT检查,并以估算的出血量为依据,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其中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微创手术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后续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术式 抗栓药物 脑出血 预后
下载PDF
注射用吡拉西坦联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轻型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张一博 肖俊峰 刘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对轻型脑卒中患者采用注射用吡拉西坦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探究其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轻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一组在指南推荐的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注射用吡拉西坦,另一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注射用吡拉西坦。结果 实验组治疗... 对轻型脑卒中患者采用注射用吡拉西坦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探究其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 60例轻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一组在指南推荐的常规用药方案基础上加注射用吡拉西坦,另一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注射用吡拉西坦。结果 实验组治疗效果理想,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更好,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评分更低(P<0.05)。结论 对轻型脑卒中患者采用注射用吡拉西坦联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治疗效果显著,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康复技术 注射用吡拉西坦 轻型脑卒中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