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7所三甲医院骨科护士体位管理现状调查
1
作者 刘冬娇 曾菁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调查国内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护理人员实施体位管理现状,针对骨科体位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2023年8—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国13个省份27所三甲医院968名骨科护士实施体位管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7所医院中59%... 目的调查国内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护理人员实施体位管理现状,针对骨科体位管理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2023年8—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国13个省份27所三甲医院968名骨科护士实施体位管理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7所医院中59%未建立专门的体位管理指引,30%缺乏完善的体位管理指引,仅26%针对体位管理进行相关培训;体位管理方法认知得分为(3.5±0.6)分,仅5.8%的护士掌握体位管理原则,上肢良肢位摆放方法得分为0;76.3%骨科护士认为,体位管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是影响其执行体位管理的主要因素;在培训需求方面,骨科护士对制作体位健康宣传册(78.9%)和临床操作示范(76.3%)需求最为迫切。结论国内三甲医院骨科护士的体位管理现况不容乐观,护理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护士认知率偏低。急需制定健全的骨科患者体位管理制度,针对需求加强骨科护士专项培训,积极研发和应用体位护理用具,以更好地实施系统性体位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外科护理 护士 体位管理 三甲医院
下载PDF
联黎中国维和医院药房自携装备核查经验与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雪峰 程宇珂 +2 位作者 刘晓辉 徐凯 袁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作为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医院的一员,笔者主要负责药房的曰常工作,历经4次联合国驻黎巴嫩特派团(简称联黎团)组织的自携装备(contingent-owned equipment,COE)核査,均顺利地通过。现就药房在顺利通过COE核査中取得的经验做如下总结,以期为... 作为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医院的一员,笔者主要负责药房的曰常工作,历经4次联合国驻黎巴嫩特派团(简称联黎团)组织的自携装备(contingent-owned equipment,COE)核査,均顺利地通过。现就药房在顺利通过COE核査中取得的经验做如下总结,以期为后续轮换部队迎接COE核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药房 特派团 装备核查 黎巴嫩维和 经验与体会
下载PDF
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技术优化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泽星 邹小宝 +5 位作者 朱昌荣 杨浩志 练沛荣 马仁财 陈钧麟 马向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1,115,共6页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钉棒内固定技术已成为后路寰枢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置钉的安全性、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复位的能力。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后路... 寰枢椎脱位是上颈椎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钉棒内固定技术已成为后路寰枢椎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近年来,大量研究对后路寰枢椎钉棒系统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置钉的安全性、内固定系统的稳定性及复位的能力。本文通过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后路寰枢椎钉棒内固定技术优化的相关文献,从寰枢椎各种常用置钉方式的演进,特点及优化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寰枢椎脱位治疗的临床决策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钉棒内固定技术 优化
原文传递
双平面X线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前三维规划技术流程专家共识(2024年版)
4
作者 王娟 李慧武 +25 位作者 杨佩 曹力 陈云苏 冯尔宥 关振鹏 黄伟 雷鹏飞 李春宝 李凭跃 李晓明 饶志涛 田华 童培健 王飞 王广积 王燎 王伟 夏亚一 许鹏 姚琦 于腾波 张国强 周宗科 王坤正 蔡宗远 侯志勇 《医用生物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6-1025,共10页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晚期股骨头坏死及终末期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然而,THA术后仍存在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骨折和假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使得THA术前选择合适的髋关节假体型号和放置位置成为手术医师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常用的THA术前规划方法主要依赖二维X线或三维CT的静态影像,未能充分考虑髋关节在负重以及运动、腰椎-髋关节联合变化以及假体运动过程中撞击等问题。近年来,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在体、动态放射成像技术,为THA术前规划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动态三维数据。但目前关于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的技术流程和专家共识尚未建立,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鉴于此,全国骨科专家和相关专业代表共同讨论提出7个共识问题,并通过对与会专家推荐意见的问卷调查得出“专家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本共识旨在为双平面X线辅助THA术前三维规划技术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双平面X线影像系统 术前三维规划 技术流程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力学等效仿真股骨的微结构设计与生物力学等效性研究
5
作者 刘谟语 王君 +3 位作者 李钰 李宁 辛鹏 郇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2-42,共1页
目的针对现有进口仿真骨无法精确复现松质骨非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骨质骨型与中国人骨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研发符合中国人骨特点的新型力学等效仿真骨Mbone,并验证其力学等效性。方法首先,以人股骨头松质骨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CT灰度... 目的针对现有进口仿真骨无法精确复现松质骨非均匀性、各向异性,以及骨质骨型与中国人骨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研发符合中国人骨特点的新型力学等效仿真骨Mbone,并验证其力学等效性。方法首先,以人股骨头松质骨为研究对象,使用临床CT灰度值(Hounsfield单位)表征了松质骨的各向异性力学参数;之后,以Gyroid曲面为基础设计多孔结构,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其结构参数对宏观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的,通过多孔结构和人松质骨力学参数的联立求解,发展了基于临床CT的松质骨力学等效多孔结构个性化设计方法;最后,分别通过股骨头植入物压入试验和整骨力学试验,验证了该新型仿真股骨局部和整体力学性能的等效性。结果和结论仿真股骨头与人体股骨头植入物压入刚度偏差小于15%,峰值载荷偏差小于5%。整骨受压时,Mbone股骨压缩刚度比进口合成骨高7.2%,破坏载荷在尸体骨范围内;由于中西方人骨型差异,Mbone股骨中段内后侧压应变明显高于进口合成骨,这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整骨受扭时,Mbone股骨内旋刚度比进口合成骨低6.7%,外旋刚度低18.3%。Mbone仿真股骨在松质骨-植入物相互作用以及整骨力学性能上均具备良好力学等效性,且更符合中国人的骨质和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中段 整骨 骨型 植入物 外旋 生物力学 个性化设计 松质骨
原文传递
Mbone仿真骨压缩及扭转生物力学等效性研究
6
作者 李钰 辛鹏 +3 位作者 刘谟语 汪芷萱 王君 郇勇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7-294,共8页
在临床应用及骨力学研究中,尸体骨样品稀缺且一致性较差,因此力学等效仿真骨不可或缺。美国Sawbones合成骨是目前世界上最具认可度的力学等效仿真骨,但其模型基于西方人开发,与中国人骨型有差异,尤其是股骨前弓角和前倾角与中国人有较... 在临床应用及骨力学研究中,尸体骨样品稀缺且一致性较差,因此力学等效仿真骨不可或缺。美国Sawbones合成骨是目前世界上最具认可度的力学等效仿真骨,但其模型基于西方人开发,与中国人骨型有差异,尤其是股骨前弓角和前倾角与中国人有较大不同。本文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实验,研究基于中国人骨特点自研的新型力学等效仿真骨Mbone股骨的压缩及扭转力学性能,验证其力学等效性。本文测试并对比了新型自研力学等效仿真骨Mbone股骨和Sawbones股骨的压缩及扭转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受压时,Mbone股骨压缩刚度比Sawbones略高7.2%,且其压缩破坏载荷在尸体骨范围内,破坏后呈现出与临床相符的股骨颈骨折;Mbone股骨内侧中段偏后方的压应变明显高于Sawbones,其他15个区域压应变与Sawbones高度一致。受扭时,Mbone股骨内旋扭转刚度比Sawbones略低6.7%,外旋扭转刚度比Sawbones低18.3%。Mbone力学等效仿真股骨在压缩及扭转力学性能上均表现出良好的力学等效性,且更贴合中国人骨型,因此认为其可以替代进口产品作为尸体骨的力学等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等效 压缩 扭转 Mbone Sawbones 股骨
原文传递
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影像学测量及可行性分析
7
作者 陈钧麟 马向阳 +6 位作者 邹小宝 付索超 朱昌荣 邓琛府 马仁财 陈泽星 夏虹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0,139,共6页
目的测量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指标,并分析该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全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设定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即进钉点在枢椎侧块的水平中线与中外1/3垂线交... 目的测量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指标,并分析该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20例全颈椎CT薄层扫描数据,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设定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即进钉点在枢椎侧块的水平中线与中外1/3垂线交点处,螺钉自枢椎侧块穿C_(2/3)关节突关节、C_(3)侧块止于C_(3)椎弓根下缘。测量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相关影像学数据,包括C_(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螺钉通道长度,内倾角度,头倾角度,最狭窄处宽度。并分析各项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C_(3)椎弓根平均宽度5.48 mm,平均高度6.82 mm,螺钉通道平均长度18.68 mm,平均内倾角度20.46°,平均头倾角度50.1°,最狭窄处平均宽度2.80 mm。C_(3)椎弓根宽度与高度呈正相关(P=0.000),螺钉通道长度与C_(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螺钉通道最狭窄处宽度与C_(3)椎弓根宽度、高度呈正相关(P=0.000;P=0.000)。240例置钉测量数据中,如使用3.5 mm直径螺钉,均可完成置钉,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适用于所有患者。结论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作为上颈椎后路钉棒内固定补充的置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影像学测量 C_(2/3)经关节突经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寰枢椎后路微创手术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练沛荣 陈虎 +3 位作者 涂强 马向阳 夏虹 易红蕾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373-379,共7页
寰枢椎后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脊柱医师的关注。本文阐述寰枢椎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介绍寰枢椎后路手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寰枢椎后路微创手术技术的优势、原理、步骤及临床应用,同时展现其在寰枢椎疾病... 寰枢椎后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近年来受到脊柱医师的关注。本文阐述寰枢椎的解剖与生理功能,介绍寰枢椎后路手术的发展历程,总结寰枢椎后路微创手术技术的优势、原理、步骤及临床应用,同时展现其在寰枢椎疾病治疗中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寰椎 枢椎 颈椎 寰枢关节 脊柱疾病 最小侵入性手术 后入路
下载PDF
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刘永刚 吴优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1-916,共6页
目的探讨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RUJ)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的24例DRUJ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随访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 目的探讨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下尺桡关节(DRUJ)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治疗的24例DRUJ不稳定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年龄,手术部位,随访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腕关节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腕关节VAS评分及功能指标。结果随访12~2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5.38±2.76)个月。术前腕关节VAS评分为4~8(6.13±1.08)分,末次随访时为1~3(1.25±0.53)分,较术前改善(P<0.001);术前前臂旋前及旋后活动度为95°~145°(120.83±14.35)°,末次随访时为145°~180°(175.21±6.51)°,较术前增大(P<0.001);术前快速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为34~98(78.58±19.22)分,末次随访时为10~34(21.46±6.30)分,较术前下降(P<0.001)。术后1例患者前臂旋前受限,1例存在DRUJ不稳定,经相应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因同种异体肌腱所致的排斥反应或感染,以及操作所致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损伤。结论骨间膜远端斜束强化技术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DRUJ不稳定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膜 远端斜束 下尺桡关节 关节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十种清热解毒中药提取物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研究
10
作者 杨琰 冯建文 +5 位作者 季波 袁进 王妍 李健 蔡学究 姜志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 研究金果榄、矮脚苦蒿和姜黄等十种清热解毒中药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的活性,筛选出具有体内抗感染活性的中药提取物,为发现新型抗XDR-AB感染的抗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水、50%乙醇、95%乙醇提取十种清热... 目的 研究金果榄、矮脚苦蒿和姜黄等十种清热解毒中药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的活性,筛选出具有体内抗感染活性的中药提取物,为发现新型抗XDR-AB感染的抗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水、50%乙醇、95%乙醇提取十种清热解毒中药并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浸膏,与课题组前期优化的XDR-AB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共孵育,通过线虫的存活率判断中药提取物的体内抗XDR-AB活性。结果 随着姜黄和土荆皮提取物浓度的增大,XDR-AB感染的线虫存活率不断提高。姜黄的水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1 000μg/mL时,可使XDR-AB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至54.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01)、18.8%、13.3%;土荆皮的水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1 000μg/mL时,可使XDR-AB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至47.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01)、23.8%、15.8%。结论 姜黄和土荆皮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XDR-AB感染活性,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菌药效验证,以期发现新型抗XDR-AB感染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中药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秀丽隐杆线虫 感染模型 中药
下载PDF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及其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国强 王建华 +8 位作者 杨浩志 马向阳 夏虹 章凯 涂强 易红蕾 付索超 张双 黄显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7-24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先天性寰枢椎脱位分型方法,探讨其对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2年12月,共纳入61例先天性寰枢椎脱位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35例;年龄32±12岁(6~61岁)。对61例患者的术前CT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寰枢侧块关节及寰齿关节的畸形程度分为三种类型:A型(23例,侧块关节轻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B型(20例,侧块关节中度畸形,不伴寰齿关节畸形);C型(18例,侧块关节重度畸形或伴寰齿关节畸形)。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手术策略:A型或B型患者先行全麻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复位效果不佳的患者增加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术;C型患者行经口咽前路寰枢椎截骨改造、松解复位内固定手术(transoral osteotomy,releasing,reduction and fixation with plate,TORP)。随访时间为10~18个月。记录并比较各分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颈椎CT及MRI,观察并测量寰枢椎脱位复位指标,计算寰枢椎脱位的整体复位率;术后3个月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通过CT检查评价术后骨融合情况。结果:共实施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2例(A型20例,B型2例),全麻牵引下寰枢椎后路侧块关节松解并后路器械撑开复位内固定术21例(A型3例,B型18例),实施TORP术18例(均C型)。61例患者术后1周的CT及MRI显示寰枢椎复位良好,脊髓压迫解除。术后所有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型JOA评分由术前9.8±2.7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9±2.8分(P<0.05);B型JOA评分由术前9.5±2.4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7±3.1分(P<0.05);C型JOA评分由术前9.1±2.9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3.3±2.5分(P<0.05)。A型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寰齿间隙(atlas-dens interval,ADI)为5.8±2.5mm、0.8±0.4mm,齿状突顶点距Chamberlain线的垂直距离(vertical distance from dens to Chamberlain line,VDI)为5.7±3.6mm、1.0±0.8mm,脑干延髓角(cervical medullary angle,CMA)为138.4°±12.4°、156.5°±13.3°,斜坡枢椎角(clivus axis angle,CAA)为131.6°±11.5°、149.5°±14.4°;B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6.9±3.8mm、1.1±0.9mm,VDI为5.9±4.3mm、1.1±1.0mm,CMA为135.1°±15.2°、157.3°±13.2°,CAA为128.4°±13.5°、152.5°±13.4°;C型术前及术后1周ADI为7.2±3.9mm、1.2±1.5mm,VDI为8.8±5.1mm、1.5±1.8mm,CMA为132.7°±10.9°、158.2°±15.3°,CAA为124.5°±17.8°、153.8°±11.2°;各分型术后ADI、VDI、CMA和CAA值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A型整体复位率84.30%,B型整体复位率82.68%,C型整体复位率81.53%,各组之间复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B型患者因骨融合不佳,发生螺钉松动,后实施经口咽前路翻修手术外,其余60例患者均在术后10~12个月得到了稳定的骨性融合。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关于先天性寰枢椎脱位的CT影像学分型方法,可为寰枢椎手术方式选择提出精准、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寰枢椎脱位CT影像分型 手术策略 经口咽截骨改造、松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基于水凝胶体系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北辰 张涛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80-84,93,共6页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由于其复杂的病理机制,目前该病的治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水凝胶凭借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对脊髓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的模拟性,在SCI修复领...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运动和感觉功能的丧失。由于其复杂的病理机制,目前该病的治疗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水凝胶凭借其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对脊髓微环境中细胞外基质的模拟性,在SCI修复领域中展现出巨大潜力。大量研究表明,水凝胶治疗体系可有效降低SCI损伤部位炎症水平,促进脊髓修复和神经再生,改善SCI模型的运动功能恢复。本文综述了常见水凝胶的理化特征、生物学性能及水凝胶治疗脊髓损伤的多种治疗策略,并讨论了水凝胶支架联合其他治疗方式在SCI中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水凝胶 导电生物材料 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的手术策略
13
作者 涂兵 陈钧麟 +2 位作者 练沛荣 夏虹 易红蕾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明确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定义,建立其临床分型,并根据术前临床分型选择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1例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患者。根据肿瘤与... 目的明确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定义,建立其临床分型,并根据术前临床分型选择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11例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患者。根据肿瘤与胸腰椎相对解剖位置的关系,将横向最远端距脊柱后正中线距离≥6 cm的肿瘤定义为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并制定新的临床分型,即椎旁型(肿瘤未超过椎体前缘)和椎前型(肿瘤超过椎体前缘)。对椎旁型采用后路肿瘤切除术,对椎前型行后路联合前路肿瘤切除术。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每年行X线、CT及MRI检查,评价肿瘤切除情况、是否复发及脊柱稳定性、内固定情况;定期随访并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结果椎旁型8例,5例行后路肿瘤切除术+内固定术,3例行后路肿瘤切除术。椎前型3例,2例行后路+前路肿瘤切除术,1例行后路+前路肿瘤切除术+内固定术。术前与术后JOA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3;P<0.001)。术后组织病理学确诊为神经鞘瘤9例,神经纤维瘤2例。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后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神经症状均明显改善,胸腰背部无酸痛感,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肿瘤横向最远端距脊柱后正中线距离≥6 cm为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可分为椎旁型和椎前型。椎旁型采用单纯后路肿瘤切除术即可实现满意切除;椎前型宜采用后路联合前路肿瘤切除术方能实现满意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交界椎旁巨大哑铃形肿瘤 临床分型 手术策略
下载PDF
TKA术后屈曲放置膝关节对减少手术后出血的影响
14
作者 陈加荣 沈洪园 李凭跃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屈曲膝关节4 h对减少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KA的60例(6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下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屈曲膝关节4 h对减少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TKA的60例(60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0膝),围手术期均采取FTS管理方案。TKA术后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伸直位放置膝关节,观察组采取常规屈曲位(90°)放置膝关节4 h后改为伸直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d引流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值,以及术前和术后3 d术侧下肢肿胀程度(髌上10 cm大腿周长),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引流量分别为(90.6±18.5)、(183.6±25.8)mL,观察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值分别为(104.6±15.6)和(126.2±9.6)g/L、(31.5±4.5)%和(35.7±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 d膝关节肿胀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为轻(P <0.05),两组术后1个月HSS评分相近(P>0.05),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结论 FTS理念下采取TKA术后屈曲放置膝关节4 h的肢体管理方案,可在不影响膝关节功能情况下减少手术后出血,减轻肢体肿胀程度,有助于术后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手术后期间 膝关节 运动活动 体位 手术后出血 加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硫化铜/氧化石墨烯/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抗菌及促成骨作用
15
作者 冯治滨 王万舜 +4 位作者 陈玲玲 孔志远 张涛 马向阳 夏虹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目的探讨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材料(CGCHs)的抗菌和促成骨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CuS/GO纳米颗粒,通过原位沉淀法合成CS/nHA支架和CGCHs支架,检测材料表征、光热转换性能和生... 目的探讨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壳聚糖(CS)/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复合材料(CGCHs)的抗菌和促成骨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水热法合成CuS/GO纳米颗粒,通过原位沉淀法合成CS/nHA支架和CGCHs支架,检测材料表征、光热转换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评估CGCHs组和近红外光(NIR)照射下CGCHs(CGCHs+NIR)组的细菌抑制效果及其对细菌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观察CGCHs和CS/nHA不同材料组的促成骨分化和成骨、破骨相关基因表达。结果CGCHs是具有高度孔隙率的三维支架,在CuS/GO浓度为200μg/mL时CGCHs同时兼具良好的红外升温效果和生物安全性。琼脂糖平板涂菌和细菌死活染色结果均表明CGCHs+NIR组抗菌性能最佳,生物膜相关基因qPCR检测证实其具有抑制细菌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茜素红染色结果表明CGCHs具有良好的体外促成骨性能,体外共培养3、7、14、21和28 d qPCR结果表明CGCHs对成骨早期和晚期相关基因表达均具有促进作用。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结果可观察到CGCHs具有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作用,细胞凋亡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破骨分化相关基因qPCR检测结果表明,CGCHs主要通过抑制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组织蛋白酶K、CTR、P65和P38在共培养7、14 d的表达来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结论作为纳米复合材料,CGCHs生物安全性好,具有良好的红外光热协同抗菌作用,在促成骨分化的同时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代用品 硫化铜 氧化石墨烯 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类 纳米复合物 谱学 近红外线 细胞毒性 消炎药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基因表达 骨生成 破骨细胞
下载PDF
钉钩内固定联合骨形态发生蛋白植骨修复青年腰椎峡部裂短期疗效观察
16
作者 黄显华 梁钟标 +3 位作者 何英华 谢宁灵 余冬 涂强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联合自体髂骨移植对钉钩内固定修复青年腰椎峡部裂术后12个月骨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行钉钩内固定手术的89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BMP-2联合... 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联合自体髂骨移植对钉钩内固定修复青年腰椎峡部裂术后12个月骨融合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南部战区总医院行钉钩内固定手术的89例青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使用BMP-2联合自体骨植骨的4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单纯自体骨植骨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指标变化及术后12个月峡部骨融合率。结果患者术程顺利,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相点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前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骨性融合率分别为47.62%(20/42)和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年腰椎峡部裂,BMP-2联合自体髂骨移植可提高钉钩内固定修复术后12个月骨融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峡部裂 青年人 钉钩内固定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2 骨移植 移植 自体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分阶段多技术联合在大腿毁损伤保肢治疗中的应用:1例3年随访病例报告
17
作者 黄显华 夏远军 +2 位作者 王非 郭晓泽 吴文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231-235,共5页
中年男性,2020年12月因“车祸伤致髋部疼痛及左大腿流血,疼痛3 h余”入院。体格检查:左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皮肤肌肉大面积缺损(仅残留大腿外侧后1/3至后内侧皮肤和深筋膜),左大腿皮肤、肌肉广泛严重挫裂损伤,周围皮缘呈宽窄不一的紫... 中年男性,2020年12月因“车祸伤致髋部疼痛及左大腿流血,疼痛3 h余”入院。体格检查:左大腿前侧、外侧和内侧皮肤肌肉大面积缺损(仅残留大腿外侧后1/3至后内侧皮肤和深筋膜),左大腿皮肤、肌肉广泛严重挫裂损伤,周围皮缘呈宽窄不一的紫褐色挫伤,砂砾污染严重,创面渗血,左侧股四头肌完全断裂,并有不同程度碾压撕脱损伤;左股骨干骨折,骨折端外露成角移位,左侧膝前皮肤皮下组织完全脱套并翻转;双侧足背动脉可扪及搏动,较微弱,皮温低,下肢肿胀明显,足趾可少许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毁损伤 损伤控制 皮瓣修复 ILIZAROV技术 骨折固定术 保肢治疗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廖臻 何英华 +1 位作者 梁钟标 涂强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作为目前基因测序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较之传统方法展现出更高的效率,且在发现新病原体和罕见病原体方面表现出色。对于骨感染性疾病,迅速准确地识别病原体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 作为目前基因测序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较之传统方法展现出更高的效率,且在发现新病原体和罕见病原体方面表现出色。对于骨感染性疾病,迅速准确地识别病原体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均证实mNGS技术在此类疾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mNGS在检测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方面的研究现状,提出临床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此类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 序列分析 骨疾病 感染性 病原体 诊断
下载PDF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19
作者 马向阳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是根据寰枢椎脱位后复位难易程度所提出的临床分型中的一种类型,虽寰枢椎间无骨性连接和融合,但却无法通过麻醉后大重量颅骨或双向牵引实现复位,有别于该临床分型中可以自行复位或经牵引后可复位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以...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是根据寰枢椎脱位后复位难易程度所提出的临床分型中的一种类型,虽寰枢椎间无骨性连接和融合,但却无法通过麻醉后大重量颅骨或双向牵引实现复位,有别于该临床分型中可以自行复位或经牵引后可复位的可复性寰枢椎脱位,以及寰枢椎之间存在骨性连接或融合的不可复性寰枢椎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关节脱位 治疗学
下载PDF
全麻肱骨骨折术后一过性失语1例并文献复习
20
作者 宋小艳 陈坤 +1 位作者 戴建强 易建华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24年第5期394-396,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5岁,体质量45 kg,身高148 cm。因“摔伤致右上臂肿痛、活动受限7 h”入院,诊断为右肱骨中上段骨折。既往患糖尿病多年,长期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有脑梗塞病史,长期口服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治疗,遗留左上肢、左... 1病历摘要患者女性,75岁,体质量45 kg,身高148 cm。因“摔伤致右上臂肿痛、活动受限7 h”入院,诊断为右肱骨中上段骨折。既往患糖尿病多年,长期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可;有脑梗塞病史,长期口服氯吡格雷75 mg抗血小板治疗,遗留左上肢、左下肢肌力下降;无精神疾病病史及药物滥用史。体格检查可见右上臂中上段肿胀明显,有局部环状压痛、可及骨擦感及异常活动,纵向叩击痛(+),被动活动疼痛加重;除血糖偏高(7.84 mmol/L)外,余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全身 肱骨骨折 失语症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