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和AFP的结果对比 被引量:3
1
作者 谌秋华 陈燕玲 谢联斌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选取的210名受试者为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n=124)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86)。受试者均清晨采集全血标本,分别应用胶乳增强... 目的比较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方法选取的210名受试者为2015年7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n=124)和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n=86)。受试者均清晨采集全血标本,分别应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水平,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肿瘤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析。结果两种方法的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值呈正相关(r CEA=0.733、r AFP=0.66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CEA、AFP的结果在诊断肿瘤中的AUC分别为0.674、0.655,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CEA、AFP的结果在诊断肿瘤中的AUC分别为0.606、0.6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性良好,均有助于提升临床肿瘤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癌胚抗原 甲胎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