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i-Fi 6的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采集终端研制
1
作者 张楠 李静 +4 位作者 张维娇 张斌 周云皓 何昆仑 曹德森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目的:针对医疗设备移动化快速部署以及数据高速稳定传输的物联网建设需求,研制基于Wi-Fi 6的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采集终端。方法:采用Wi-Fi 6技术构建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其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基于Wi-Fi 6的前置客户端(CPE)和智能无线接入... 目的:针对医疗设备移动化快速部署以及数据高速稳定传输的物联网建设需求,研制基于Wi-Fi 6的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采集终端。方法:采用Wi-Fi 6技术构建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其数据采集终端包括基于Wi-Fi 6的前置客户端(CPE)和智能无线接入站点。CPE采用国产主控芯片和Wi-Fi芯片(包含两路2.4G和5G天线),适配RS232、RJ45等多种接口,将医疗设备数据通过有线通讯接口转为无线方式传输,通过“白名单+证书”强化安全管控的安全二次认证,支持医疗设备安全准入与数据溯源。智能无线接入站点兼容Wi-Fi、蓝牙、射频识别等多种设备(包含2.4G和5G天线),与CPE联合应用双发选收技术,保证数据稳定传输。结果:对无线物联网采集终端关键性能进行测试,智能采集终端采集与输出数据完整性一致,终端采集与输出数据的时延最高为9 ms,平均2 ms,测试结果能够满足预期要求。结论:基于采集终端构建的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能够稳定、快速采集设备数据至物联网数据平台,为医疗设备无线物联网构建提供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无线物联网 Wi-Fi 6 采集终端
下载PDF
关于医院中心供氧系统安全管理分析
2
作者 石龙龙 郭锦声 +1 位作者 张雪松 朱明 《医用气体工程》 2024年第6期19-24,共6页
本文对中心供氧系统进行了全面概述,详细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在医疗机构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供氧系统安全中人的因素,包括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与技能,以及人为错误对供氧安全的影响。介绍了最新的供氧安全概念,... 本文对中心供氧系统进行了全面概述,详细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在医疗机构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供氧系统安全中人的因素,包括操作人员的安全责任与技能,以及人为错误对供氧安全的影响。介绍了最新的供氧安全概念,如智能化监控与管理系统、预防性维护与风险管理。文章还着重讨论了中心供氧系统安全管理实践,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应急预案与响应机制。通过对人员、设备、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有效管理可以降低中心供氧系统的潜在风险。通过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把不安全因素管控起来。同时,加强对中心供氧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时监测系统运行状态,提高故障预警和处理能力,才能有效地降低事故风险。总结了中心供氧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安全管理技术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供氧系统 安全管理 人为因素 智能化监控 预防性维护 危险源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风险模型研究
3
作者 王菲 肖胜春 +2 位作者 韩海建 朱愈欢 管吉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130-136,共7页
目的: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风险模型,以解决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过程中廉政风险多发、成交价格居高和采购时效低下等问题。方法:分析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风险形成风险矩阵,绘制风险矩阵图;围绕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 目的: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风险模型,以解决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过程中廉政风险多发、成交价格居高和采购时效低下等问题。方法:分析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风险形成风险矩阵,绘制风险矩阵图;围绕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价格风险、进度风险和廉政风险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构建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揭示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风险影响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反馈效应。对比2022年解放军总医院采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采购风险模型进行实践的风险变化效果。结果: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风险模型进行风险管理控制后,采购价格风险增加量从控制前的0.54降至0.27,廉政风险增加量从控制前的0.27降至0.05,进度风险增加量减小较为缓慢;降低风险阈值后,价格风险增加量和价格风险明显下降;风险阈值从60降低至40时,项目成功率比控制前提高6.52%,质疑投诉率下降6.61%。结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医疗设备维修保修风险模型严格采购需求端管理,实行限价和审价管理,通过优化采购方式、构建谈判限价模型和完善审价定价机制,能够有效清除价格风险衍生出的廉政风险和进度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设备 维修保修 采购风险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物联网和可穿戴技术的智能监护系统研发及其应用模式探索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丽轩 梁洪 +4 位作者 范勇 颜伟 晏沐阳 曹德森 张政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53-1061,共9页
可穿戴技术是一种低生理、心理负荷的监测技术,具有长时间连续监测的优点,代表了未来监护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以穿戴式生理参数监测技术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了基于物联网可穿戴技术的智能监护系统,包括可穿戴... 可穿戴技术是一种低生理、心理负荷的监测技术,具有长时间连续监测的优点,代表了未来监护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本文以穿戴式生理参数监测技术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了基于物联网可穿戴技术的智能监护系统,包括可穿戴硬件、病区物联网平台、连续生理数据分析算法与软件三大部分。基于该系统,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探索了连续生理数据的临床应用价值,给出了实时监护、病情评估、预测预警和康复训练四大价值方向;依托真实临床应用环境,探索了可穿戴技术在普通病房监护、心肺康复、院内-院外一体化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本监护系统能够有效用于院内患者监护、心肺功能评估与训练以及院外患者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穿戴生理监测 病区物联网 住院患者监护 数字化心肺康复 院内-院外一体化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