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翟正英 李晓培 蔡芸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共计18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90,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和对照...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哌拉西林舒巴坦钠联合治疗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郑州)中汇心血管病医院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共计180例肺部感染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90,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和对照组(n=90,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自主分钟通气量(MVV)升高(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17(IL-17)下降(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感染患者采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哌拉西林舒巴坦钠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缓解症状、恢复肺功能,使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派拉西林舒巴坦钠 肺部感染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开展前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千粟 白楠 +2 位作者 曹江 徐娟 王瑾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8期834-839,共6页
由于新型医疗器械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政策调整,临床试验机构及伦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风险评估的难度有较大提升。通过对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规范、标准和安全性评价资料进行梳理,从生物样本的采集利用、场地环... 由于新型医疗器械的迅速发展和国家对医疗器械审评审批的政策调整,临床试验机构及伦理委员会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风险评估的难度有较大提升。通过对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规范、标准和安全性评价资料进行梳理,从生物样本的采集利用、场地环境安全、信息安全、产品的生产和检验、器械使用、临床试验设计和技术能力共7个方面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性归纳和建议,为申办者、临床试验机构及伦理委员会科学地建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前的风险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从而降低临床试验过程中潜在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器械 临床试验 风险评估 医学伦理 伦理审查
下载PDF
PBPK模型在抗感染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董柳含 许小菊 +1 位作者 王瑾 蔡芸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13-1019,共7页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数学模型,集成了药物的理化和系统(生理)信息,能描述药物在靶组织器官中的经时变化,用于药物研究的各个阶段。... 生理药动学(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PBPK)模型是一种模拟药物在人或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数学模型,集成了药物的理化和系统(生理)信息,能描述药物在靶组织器官中的经时变化,用于药物研究的各个阶段。本文将综述PBPK模型在抗感染药物研发及临床评价中的应用,为抗感染药物研发及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药动学模型 抗感染药物 新药研发 合理用药
下载PDF
360例住院患者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4
作者 付观双 周维英 +2 位作者 蔡芸 梁蓓蓓 沈正泽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6期743-747,共5页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至6月1日某院全身性使用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的住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情况、用药不良反应等,并... 目的:了解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在住院患者中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1日至6月1日某院全身性使用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的住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用药情况、病原学检查、联合用药情况、用药不良反应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360例住院患者在此期间全身性使用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包括阿米卡星、依替米星和庆大霉素;其中男性患者251例,女性患者109例,平均年龄为(60.39±18.11)岁;患者使用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且多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合应用;202例为治疗用药,治疗有效率为91.09%(184/202);共有25例患者(占6.94%)用药后血肌酐水平较前明显升高;133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包括给药剂量不合理24例(占18.05%)、联合用药不合理39例(占29.32%)、预防用药疗程不合理52例(占39.10%)、围手术期给药时间不合理25例(占18.80%)以及预防用药选择不合理12例(占9.02%)。结论:该院全身性使用氨基糖苷类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总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用药剂量不精确、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应在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在用药期间密切关注肾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 抗感染药物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在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梁文馨 周维英 +4 位作者 李菲 徐娟 白楠 蔡芸 王婷婷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68-1074,共7页
目的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 目的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住院患者两性霉素B的临床用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21年1—12月血液病科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罹患恶性血液病合并IFD并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影像学检查、真菌实验室检查、两性霉素B药品的用法用量等资料。结果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26例(19.85%),拟诊52例(39.69%),未确定53例(40.46%)。28.57%(34/119)患者(1,3)-β-D葡聚糖试验阳性,13.45%(16/119)半乳甘露聚糖试验阳性,44.64%(50/112)患者真菌培养阳性。共培养64株真菌,以念珠菌属居多(55株)。两性霉素B用法用量情况:111例(84.73%)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d-AmB),61例(46.56%)患者以静脉滴注途径给药,13例(9.92%)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55例(41.98%)患者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作为治疗前用药。109例(83.21%)患者采用抗真菌联合用药方案,以d-AmB联合伏立康唑居多。用于静脉滴注和雾化吸入的d-AmB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00,用于静脉滴注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B)DUI值为1.04。结论该院两性霉素B使用合理,在溶媒的选择上还需要提高,以期获得更高的临床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病 血液病 合理用药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6
作者 卓佳驹 周维英 +3 位作者 梁蓓蓓 蔡芸 张欢 袁梽漪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7期868-871,876,共5页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CAZ-AVI)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CAZ-AVI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使用CAZ-AVI的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人群特征、感染部位、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注射用头孢他啶阿维巴坦钠(CAZ-AVI)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CAZ-AVI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使用CAZ-AVI的所有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人群特征、感染部位、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CAZ-AVI的用法与用量、联合用药和治疗结果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共52例住院患者使用CAZ-AVI,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23~95岁;使用CAZ-AVI前的病原学送检率为100%,检出结果主要为革兰阴性菌;43例次(占总例次数65例次的66.15%)患者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2.5 g、每8 h给药1次接受治疗;与CAZ-AVI联合应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为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和左氧氟沙星。CAZ-AVI常联合替加环素用于治疗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肺部、血流与腹腔感染,且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该院CAZ-AVI的临床应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使用剂量不精确等问题。在临床治疗中还需严格把控适应证,密切关注疗效与不良反应,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减少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手术导航系统人体教学和培训模型的研究
7
作者 牛少曦 王海涛 +2 位作者 张保 史玉强 杨千粟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态影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成功完成了多例临床手术,该模型检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过多次测试,配制了与人体的声学和核磁技术参数相符的模型材料,设计制作了经直肠超声成... 目的: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多模态影像引导前列腺穿刺手术导航系统”成功完成了多例临床手术,该模型检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经过多次测试,配制了与人体的声学和核磁技术参数相符的模型材料,设计制作了经直肠超声成像的人体和病灶模型,用超声仪测量了硅胶和琼脂人体模型影像的尺寸、相对位置、声强幅度。结果:在超声横向方向上硅胶靶球和琼脂模型的长度误差≤±1mm。在超声深度方向上,琼脂模型长度误差≤±1mm,硅胶靶球直径误差约为+12%。测量了模型的声速、声衰减系数、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与人体组织接近。体模和病灶的超声和核磁影像清晰准确。在体模不同位置和方向上设置了模拟直肠,从8个方向保证靶球的完整成像,使穿刺次数增加了8倍。结论:此款体模满足了模型的适度仿真、MRI-TRUS成像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要求,也可用于浅表甲状腺和胸腺的超声影像和穿刺手术训练,是检验MRI-TRUS融合影像引导手术、化疗粒子植入、穿刺活检的理想体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人体模型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抗真菌药在体外膜肺氧合患者中的剂量调整
8
作者 刘灵灵 白楠 +1 位作者 王瑾 蔡芸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1年第9期1140-1144,1147,共6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通过长时间的心肺支持来挽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技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ECMO的应用亦会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由于存在体外循环回路,...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是一种通过长时间的心肺支持来挽救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技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ECMO的应用亦会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死亡风险。由于存在体外循环回路,抗真菌药在ECMO患者中的药动学/药效学发生较大变化。本文概述了药物在ECMO患者中药动学/药效学的可能影响因素,对ECMO患者的特征、抗真菌治疗方案的调整以及相关群体药动学、生理药动学模型研究进行介绍,以期为同类患者的剂量应用提供参考。在缺乏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情况下,对ECMO患者进行抗真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抗真菌药 剂量 治疗药物监测
下载PDF
2020-2023年某院注射用硫酸黏菌素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9
作者 迟玉龙 曾金茹 +3 位作者 张娜 章晨 梁蓓蓓 蔡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5-1800,共6页
目的 分析注射用硫酸黏菌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20年8月-2023年4月住院并使用硫酸黏菌素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原学检查、药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治疗结局及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注射用硫酸黏菌素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促进该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选取2020年8月-2023年4月住院并使用硫酸黏菌素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原学检查、药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治疗结局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共纳入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25例,女性48例;硫酸黏菌素主要用于治疗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肺部、血流及泌尿系统感染,联合用药以联合碳青霉烯类居多;静脉滴注、雾化吸入及二者联合给药方式分别为73例(42.20%)、52例(30.06%)和48例(27.74%);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疗程不足及溶媒选择不当等;硫酸黏菌素抗感染总有效率为37.09%(56/15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2%(8/173),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腹泻及药物性肝损伤.结论 该院硫酸黏菌素使用基本合理,肾毒性等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并未发生雾化吸入引起的呼吸道相关不良反应.需重点关注用药疗程过短及溶媒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黏菌素E 合理用药 雾化吸入 急性肾损伤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17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住院患者病原菌分布及用药情况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灵灵 刘晓丽 +2 位作者 章晨 梁文馨 蔡芸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88-2492,共5页
目的 探讨及分析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因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入院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并评估患者用药情况。结... 目的 探讨及分析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患者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1月-2022年11月因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入院的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送检标本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查并评估患者用药情况。结果 171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培养出168株病原菌,主要优势菌为革兰阳性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这两种菌对万古霉素完全敏感,但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80.00%);首选药物多以β-内酰胺类药物为主,且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及青霉素类最为常用。结论 革兰阳性菌为院内皮肤及软组织感染(SSTIs)的主要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对于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可综合该地区基本情况,结合患者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药物耐受程度等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病原菌 耐药率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药物利用指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