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邓学峰 王瑶 高长青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855-856,共2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E监测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科手术患者90例,于体外循环前和心脏复跳后对患者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对2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评价,均未...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TEE监测体外循环下行心外科手术患者90例,于体外循环前和心脏复跳后对患者心脏及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测和评价。结果对27例瓣膜手术患者进行术后即刻评价,均未发生瓣周漏,其中2例左房室瓣修复术后因左房室瓣中度反流遂改为瓣膜置换术;23例在体外循环下行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在TEE引导下完成动静脉插管及心脏停跳液灌注;20例行左室室壁瘤切除及左室成形术者术后即刻观察左室形状及计算左室容积指数;1例Morrow手术患者术中行TEE检查即刻观察到SAM现象消失,最大压力阶差由144mmHg减至50mmHg,没有发生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90例患者均未发生TEE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TEE检查是心血管外科手术中一项重要的即刻监测和评价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经食管 心血管外科手术
下载PDF
解放军总医院国际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的发展建设与经验介绍 被引量:3
2
作者 肖苍松 李力兵 +6 位作者 杨明 吴扬 王刚 王加利 王瑶 王嵘 高长青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年第4期92-94,共3页
解放军总医院国际机器人心脏手术培训基地从2010年开始进行国际培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给医学界的同仁,目的是促进中国顶尖的医疗技术传播给世界各地。
关键词 解放军总医院 心脏手术 机器人 培训 国际 技术传播 医学界
下载PDF
机器人手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长青 杨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第7期6-7,31,共3页
1机器人心脏外科的发展简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在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应用于军事、海洋探测、航... 1机器人心脏外科的发展简史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在科幻小说中,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始应用于汽车制造业和核工业领域。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种“机器人”逐步应用于军事、海洋探测、航天、医疗等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手术 心血管外科 现代科学技术 汽车制造业 心脏外科 科幻小说 核工业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4
作者 姜胜利 任崇雷 +3 位作者 王明岩 于伟 朱思明 李力兵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6年第1期92-93,共2页
心血管外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主要特征是病情危重,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较昂贵等。作为医疗一线的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最长,沟通机会最多,其医患沟通的能力与水平对... 心血管外科是医院高风险科室之一,主要特征是病情危重,手术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较昂贵等。作为医疗一线的心血管外科青年医师,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时间最长,沟通机会最多,其医患沟通的能力与水平对规避医疗风险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现就我科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经验报道如下。1医患沟通的常见问题1.1患者期望值过高以及防范心理过强心脏是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因此,心脏疾患尤其是复杂严重的心脏疾患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外科 青年医师 医患沟通能力 临床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远程监测设备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潇一 叶卫华 +5 位作者 王嵘 高长青 王潇磊 张永会 石俊山 刘振伟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3期115-117,131,共4页
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发展较慢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国内心血管疾病领域二级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为实现二级预防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本文对心血管疾病远程监测进行回顾和展望,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内外... 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发展较慢的现状,本文分析了国内心血管疾病领域二级预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为实现二级预防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本文对心血管疾病远程监测进行回顾和展望,并进一步总结了国内外心血管领域有创和无创远程监测设备的应用现状,指出将智能手机应用、移动互联网和可穿戴设备相结合是心血管领域远程监测发展的新方向,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远程监测 智能手机APP 移动互联网 可穿戴设备
下载PDF
中国机器人微创心血管外科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6
作者 高长青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7年第7期2-8,共7页
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在国内已开展近十年。文章回顾了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历史演变,概述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历程,详实的介绍了机器人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取得的成就,并展望了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机器人 外科手术 微创 心血管外科
下载PDF
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17
7
作者 刘志勇 高长青 +3 位作者 李伯君 姜胜利 肖苍松 任崇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4.3岁。术前血培养60例,阳性25例(41.7%),其中链... 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6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9~58岁,平均年龄34.3岁。术前血培养60例,阳性25例(41.7%),其中链球菌12例,葡萄球菌6例,其他细菌7例。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心内膜赘生物或瓣膜穿孔42例,其中累及二尖瓣9例,主动脉瓣2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同时受累6例,三尖瓣1例。合并原发心脏疾病28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二尖瓣脱垂3例。对60例患者全程采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治疗。择期手术55例,急诊手术5例。手术中清除所有感染灶,同期矫治心内畸形16例,行心瓣膜置换术41例,三尖瓣修复成形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随访51例(89.5%),随访时间5~71个月,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至级38例,级13例。结论早期诊断,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联合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外科 抗生素
下载PDF
微创与常规静脉桥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桥血管通畅率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2 位作者 王嵘 肖苍松 吴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内窥镜及常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期的通畅率。方法将2006-06~2010-12收治的80例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内窥镜游离(EVH)组和常规切开采集(OVH)组,术后6个月复查64排冠脉CT,对比两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EVH... 目的对比观察内窥镜及常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期的通畅率。方法将2006-06~2010-12收治的80例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内窥镜游离(EVH)组和常规切开采集(OVH)组,术后6个月复查64排冠脉CT,对比两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EVH和OVH组术后6个月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4.7%和95.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近期内有良好的桥血管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内窥镜 隐静脉 桥通畅率
下载PDF
经人工血管右腋动脉插管在升主动脉和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高长青 肖苍松 +5 位作者 吴扬 马晓辉 李佳春 王加利 杨明 刘国鹏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51-453,共3页
目的介绍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的方法。方法共30例患者经右侧腋动脉体外循环,其中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23例,合并弓部扩张的升主动脉瘤7例。在右侧锁骨中点下方做长约4~5cm... 目的介绍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和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的方法。方法共30例患者经右侧腋动脉体外循环,其中累及主动脉弓部的急性StanfordA型夹层动脉瘤23例,合并弓部扩张的升主动脉瘤7例。在右侧锁骨中点下方做长约4~5cm切口,游离腋动脉而不游离臂丛神经和腋静脉,将直径8mm的人工血管与之端侧吻合并与动脉管连接。腋动脉插管用于体外循环,也用于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涉及主动脉弓部手术30例,其中采用经腋动脉顺行性脑灌注行全主动脉弓置换15例,深低温停循环下置换右半弓15例。体外循环结束时直接将人工血管结扎即可。结果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经腋动脉插管灌注流量和压力与经升主动脉插管无差异。术后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右上肢血压正常,未发生动脉损伤、栓塞以及上肢感觉、运动障碍等。结论经人工血管右侧腋动脉插管进行体外循环和选择性脑灌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动脉 体外循环 主动脉瘤
下载PDF
心包囊肿的外科治疗及微创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明岩 高长青 +3 位作者 周乃康 肖苍松 杨明 肖岳勇 《医学研究杂志》 2011年第12期49-51,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心包囊肿外科治疗的经验,通过对不同心包囊肿手术入路进行分析,讨论微创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患者36例,均行择期手术。开胸切除囊肿18例,其中正中加胸骨横断切口1例,侧开胸12例,肋间微创小切口(10cm)5例;胸腔镜手术8例,其... 目的总结我院心包囊肿外科治疗的经验,通过对不同心包囊肿手术入路进行分析,讨论微创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患者36例,均行择期手术。开胸切除囊肿18例,其中正中加胸骨横断切口1例,侧开胸12例,肋间微创小切口(10cm)5例;胸腔镜手术8例,其中胸腔镜辅助小切口(6~8cm)6例,完全胸腔镜手术2例;全机器人手术6例;CT引导下穿刺抽液4例。对不同手术方式所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进行记录。结果全部患者治愈出院。1例侧开胸者切口感染。随访32例,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例行CT引导下穿刺抽液者复发,其余均未见复发。结论心包囊肿首选手术治疗,其效果良好。随着微创方式的改进,创伤越来越小,手术和住院时间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尤其是机器人技术优势明显,显示了微创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囊肿 外科手术 微创技术
下载PDF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亮 姜胜利 +4 位作者 任崇雷 王瑶 王明岩 李伯君 高长青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1期29-32,56,共5页
目的报道原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术后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共对55例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二尖瓣手术,其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8~62(40.5±15.1)岁。病例入... 目的报道原发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术后随访结果。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共对55例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二尖瓣手术,其中男性35例,女性20例,年龄8~62(40.5±15.1)岁。病例入选标准:术前诊断为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65 mm者。该组患者中病因为风湿性19例(占34.5%),其中2例合并轻度二尖瓣狭窄,退行性变23例(占41.8%),先天性12例(占21.8%),感染性1例(占1.9%)。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7例,NYHAⅢ级34例,NYHAⅣ级4例。胸部X线片C/T示:(0.71±0.16)。病程0.3~38(19.5±11.3)年。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者33例(占60%)。超声心动图(UCG)示患者均为中度或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为65.0~91.0(71.6±5.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为45.6~75.2(54.6±5.6)mm,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DI)为28.8~68.3(42.5±7.5)mm/m2,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SI)为21.8~50.0(32.4±6.3)mm/m2;左心房内径(LAD)为43.0~110.0(67.9±15.7)mm;射血分数(EF)为30.0%~79.0%(59.5±10.1)%;室间隔厚度为6~13(10.0±1.5)mm。结果全组55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3.63%,术后2周UCG示LVDD减小为(58.1±7.6)mm,与术前相比P〈0.01。随访至2012年12月,38例患者得到随访,占总数的71.69%,平均随访时间为19~179(98.41±50.29)个月,至今存活患者33例(86.84%),其中10例患者心功能I级,20例患者心功能Ⅱ级,2例患者心脏功能Ⅲ级,1例心功能Ⅳ级。随访期间死亡5例,随访总病死率为13.15%,失访15例,失访率为28.3%。因心脏原因死亡者3例,占死亡人数的60.0%。死亡主要原因为慢性心功能不全。非心脏原因死亡的疾病为尿毒症及脑出血。存活患者LVDD进一步减小达(50.0±7.8)mm,与术后围术期LVDD相比有明显缩小(P〈0.001)。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二尖瓣手术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并使左心室进一步缩小的有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巨大左心室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伟 姜胜利 +3 位作者 任崇雷 李伯君 高长青 王明岩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总结25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全组25例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0.5~63岁,平均年龄23.25岁。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主动脉瓣下狭窄,先天性病变25例(隔膜型17例,肌纤维环型3例,局限型肌性隆起5例),合并畸形15例。... 目的总结25例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全组25例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0.5~63岁,平均年龄23.25岁。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主动脉瓣下狭窄,先天性病变25例(隔膜型17例,肌纤维环型3例,局限型肌性隆起5例),合并畸形15例。左室主动脉收缩压差(67.46±25.32)mm Hg。所有患者接受纤维隔膜或肌纤维环切除,并同期行矫正手术。结果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均解除,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术后左室主动脉平均收缩压差2~50(12.50±10.57)mm Hg,较术前(67.46±25.32)mm Hg明显降低(P〈0.01)。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手术要点是疏通瓣下狭窄要彻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下狭窄 外科治疗
下载PDF
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加利 李佳春 +3 位作者 高长青 丁振元 骆荩 张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 目的总结各种大血管手术中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ECC下完成各种大血管手术61例,升主动脉人造血管置换、Bentall手术采用升主动脉-右房插管,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方法;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采用腋动脉-右房插管,深低温停循环+顺行性脑灌注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4:1含血冷停搏液顺行+逆行方法灌注。结果升主及半弓置换10例,Bentall手术33例,Cabrol+半弓置换手术1例,Bentall+升主及半弓置换手术9例,Bentall+全弓置换(象鼻术)+带膜支架植入手术2例,升主及全弓置换+带膜支架植入术5例,David手术1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采用腋动脉插管27例。ECC时间129~414(182.3±51.9)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8~259(137.0±35.0)min,最低鼻咽温13.8~28.0(22.8±3.5)℃,深低温停循环26例,停循环时间15~55(29.2±11.4)min,停循环时最低鼻咽温13.8—21.0(17.7±1.9)oC,转流中尿量150~4900(1326.1±1061.2)ml,超滤量900~5000(2783.9±1246.6)ml,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1~192(27.8±32.3)h,术后24h胸腔引流量120~1850(523.2±353.1)ml。术后死亡4例,余者痊愈出院。结论针对不同的大血管手术选择不同的ECC方法并加强围术期ECC管理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大血管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单纯前降支病变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策略及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双磊 高长青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1期60-64,共5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CAD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CAD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存在多支冠脉病变(两支主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2015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CAD死亡率城市为107.5/10万,农村为105.37/10万。CAD患者中,50%以上的患者存在多支冠脉病变(两支主要冠状动脉狭窄〉70%),约40%以上的患者为单系统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降支病变 再血管化 药物洗脱支架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机器人
下载PDF
心脏瓣膜外科两种停跳液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15
作者 袁师敏 朱朗标 +5 位作者 李功宋 刘明辉 董超 黎国犀 骆荩 董振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4年第6期343-345,共3页
本文报告了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冷晶体停跳液(St.Thomas医院液)和温血停跳液两种心肌保护条件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SOD及MDA组间比较均无显... 本文报告了心脏瓣膜替换术围手术期冷晶体停跳液(St.Thomas医院液)和温血停跳液两种心肌保护条件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血清SOD及MDA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停机前1h血清MDA与SOD均为极显著的正相关,且相关系数相差不显著,表明两组心肌损伤程度及心肌保护效果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跳液 丙二醛 人工心瓣膜术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16
作者 张涛 高长青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17期156-157,共2页
关键词 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患者 反流 脑卒中 主动脉瓣 心瓣膜 动脉插管 顺行脑灌注 外科治疗 替换术 腋动脉 脑保护 停跳液
下载PDF
血管内置式氧合器的进展
17
作者 孟凡浩 李佳春 张俊权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1期57-59,32,共4页
关键词 血管内置式氧合器 中空纤维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左心室室壁瘤的外科治疗
18
作者 高长青 《世界医学杂志》 2002年第14期41-43,共3页
关键词 左心室室壁瘤 外科治疗 LVA 手术措施 病理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应用前景
19
作者 任崇雷 杨明 高长青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 2006年第10期13-16,共4页
  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研究有较大的进展,焦点集中于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治疗基因导入心肌细胞并获得表达,从而达到修复坏死心肌的目的.基因治疗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形式为生长因子(蛋白或基因)...   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基础研究有较大的进展,焦点集中于干细胞及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治疗基因导入心肌细胞并获得表达,从而达到修复坏死心肌的目的.基因治疗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形式为生长因子(蛋白或基因)的应用,被称为治疗性血管再生(therapeutic angiogenesis)或分子搭桥.……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杨明 高长青 +3 位作者 王刚 王加利 肖苍松 吴扬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21-1723,共3页
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二尖瓣成形44例,二尖瓣置换16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股动静... 目的总结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完成二尖瓣手术的临床经验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于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机器人微创二尖瓣手术6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二尖瓣成形44例,二尖瓣置换16例。术中食道超声引导下,股动静脉及右侧颈内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于右侧胸壁打直径为0.8 cm的器械臂孔3个,直径为1.5 cm工作孔1个,术者于操作台前、三微成像系统下遥控微创器械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后即刻食道超声评估手术效果。术后常规进行随访。结果无手术死亡及中术式转化。二尖瓣成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2.2±29.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8.1±22.3)min;二尖瓣置换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37.1±2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99.3±17.4)min。平均随访时间为(14.2±9.3)月,2例二尖瓣成形患者术后轻度反流。结论机器人系统对二尖瓣结构暴露效果好,可安全、有效的完成二尖瓣成形及置换,是可供选择的微创术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二尖瓣手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