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的多中心筛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燕 何荆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多中心人群关于脑卒中的筛查情况分析。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对包括北京市、河南郑州市、河南新密市、山东高密市、贵州锦屏县5个地区医院及社区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及随访,评估脑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风险。结... 目的多中心人群关于脑卒中的筛查情况分析。方法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对包括北京市、河南郑州市、河南新密市、山东高密市、贵州锦屏县5个地区医院及社区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及随访,评估脑卒中及其他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和发病风险。结果对总计10276例纳入者进行分析,本研究队列中,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822例,占总人数的8.0%;有脑卒中史组与无脑卒中史组行组间比较,有脑卒中史组平均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高于后者,空腹血糖及各项血脂指标均明显低于无脑卒中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及疾病史方面,有脑卒中史组患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均高于无脑卒中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病史、冠心病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有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史这三方面也得到相同的结论。有脑卒中史组的吸烟史、运动缺乏史明显低于无脑卒中史组,结果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超重或肥胖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与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密切相关,与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病史、冠心病或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或心绞痛发作史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流行病学研究 多中心研究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衰弱离退休老干部跌倒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海鑫 王晓媛 林琨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8期592-596,共5页
目的探讨衰弱离退休老干部跌倒发生现状,明确跌倒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离退休老干部4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过去12个月内是否发生跌倒将衰弱前期或衰弱老干部分为2组。比较... 目的探讨衰弱离退休老干部跌倒发生现状,明确跌倒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10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住院的离退休老干部442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过去12个月内是否发生跌倒将衰弱前期或衰弱老干部分为2组。比较2组老干部一般资料,身体功能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采用Fried衰弱量表进行衰弱筛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衰弱老干部跌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共纳入322例(72.0%)衰弱前期及衰弱离退休老干部为研究对象,年龄63~98(76.91±9.23)岁。跌倒组患者60例,未跌倒组262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衰弱评分、年龄、体质量指数、情绪状态、简易身体功能测试得分、串联站立测试得分、起坐测试得分对老干部是否发生跌倒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3,95%CI 1.003~1.085)、体质量指数<18.5kg/m^(2)(OR=3.704,95%CI 1.024~13.391)为衰弱老干部跌倒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衰弱离退休老干部跌倒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该类人群跌倒风险的评估与筛查,针对跌倒高风险人群,制定有效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跌倒 离退休 老干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问卷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海鑫 胡山 +4 位作者 张燕 刘改芬 王曙霞 张润华 何荆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基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问卷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高密地区、河南省新密地区、贵州省锦屏地区多中心纳入的患者及家属进行“8+2问卷”调查,评估其心脑血管疾病相... 目的基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问卷评估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山东省高密地区、河南省新密地区、贵州省锦屏地区多中心纳入的患者及家属进行“8+2问卷”调查,评估其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风险。结果对总计78651名纳入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本研究队列中,心脑血管疾病低危人群52236人(66.4%)、中危人群15385人(19.6%)、高危人群11029人(14.0%);男女性别间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年龄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不同级别人数由低危至高危逐渐减少;对中年组(45~59岁)、中老年组(60~74岁)、老年组(75~89岁)共计76022名纳入者进行分析,不同年龄组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分级间两两相互比较,P值均<0.001。结论随着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分级增高,人数相对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与性别有关,年龄越大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与减低 调查和问卷
下载PDF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利伐沙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张燕 王曙霞 +2 位作者 马守原 李曼 朱平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岁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4例,改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5毫克/次,1次/天。观察随访时间内患者出血及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利伐沙班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60岁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4例,改为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5毫克/次,1次/天。观察随访时间内患者出血及栓塞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服用利伐沙班后患者血肌酐(Ccr)较前升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服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相对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与华法林相比呈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利伐沙班 有效性研究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老年人
下载PDF
列线图对老年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的预测作用
5
作者 傅晓敏 柳洪宙 +8 位作者 谷昭艳 刘静 杨华 李楠 苗新宇 马丽超 方福生 田慧 闫双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4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列线图对老年人5年和7年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提取dryad网站公布的某体检中心于2004年至2015年参加体检项目的个人病例数据,最终纳入在基线检查时无T2DM的老年人712名,随访时间为5年和7年。根据随访结... 目的探讨列线图对老年人5年和7年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的预测作用。方法本研究提取dryad网站公布的某体检中心于2004年至2015年参加体检项目的个人病例数据,最终纳入在基线检查时无T2DM的老年人712名,随访时间为5年和7年。根据随访结束时是否诊断为T2DM,将所有参与者分成2组,其中未患糖尿病组老年人679名,患糖尿病组老年人33名。比较2组人群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分别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用于确定独立危险因素。根据Cox回归多变量分析结果,构建列线图预测中国老年人T2DM的5年和7年的发病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C指数评估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采用R软件(4.2.0)进行分析,基于多变量预测模型生成列线图(http://www.r-project.org/)。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2组人群在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谷丙转氨酶(ALT)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参与者进行Cox回归多变量分析后,结合既往研究,最终将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LT、TG、HbA1c、FBG纳入列线图。5年T2DM发病风险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7年T2DM发病风险列线图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C指数为0.850(95%CI 0.772~0.929),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表明,估计概率与实际观测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的列线图是一个简单可靠的工具,用于预测中国老年人患T2DM的5年和7年风险。通过该模型,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有助于及时干预,可降低T2DM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列线图 危险因素 C指数
下载PDF
肌少症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燕 王海鑫 +2 位作者 路秀文 夏霄霄 何荆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83-588,共6页
肌少症自1989年首次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肌少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对肌少症研究的增多,发现已经很难将肌少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去看待,其多学科多疾病存在共同的致病机制... 肌少症自1989年首次提出以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肌少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随着对肌少症研究的增多,发现已经很难将肌少症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去看待,其多学科多疾病存在共同的致病机制及复杂的相互影响方式,其多病共患的特点已经逐步引起广大学者的重视。该文将从肌少症的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减少症 流行病学研究 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国希云 王曙霞 +2 位作者 邓娴 唐果 何荆贵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在236例健康对照人群和2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观察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在236例健康对照人群和278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观察其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测定血浆hs-CRP水平。结果在受试人群中,Apo E基因多态性分布有一定差异,Apo Eε3在对照组中所占比例较多,而Apo Eε4则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浆hs-CRP水平,在携带Apo Eε4的患者中较高(P <0. 05)。结论载脂蛋白E4等位基因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比例较高,同时携带Apo Eε4基因型的患者血浆hs-CRP水平增高,Apo Eε4患者体内炎症水平较高,可能是导致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脑疾病 载脂蛋白E类 多态现象 遗传 C反应蛋白质
下载PDF
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林琨 马山山 +3 位作者 陈雅婷 郭红阳 刘赛哲 李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695-698,共4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并发症具有高度致残、致死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与房颤的相关性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是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房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且其并发症具有高度致残、致死危害,目前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与房颤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肥胖与房颤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肥胖 心脏危险因素 风险因素管理
下载PD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抗炎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燕 国希云 +3 位作者 邓娴 唐果 何荆贵 朱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3期286-289,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AS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抑制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或可成为延缓AS的关键。诸多研究已证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延缓AS的发展,且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S)作为心血管疾病(CVD)的主要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AS实质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抑制A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或可成为延缓AS的关键。诸多研究已证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进而延缓AS的发展,且作用机制复杂。本文就PEDF抗炎作用的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抗炎作用 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RELMs家族的相关研究进展
10
作者 夏霄霄 路秀文 +3 位作者 黄桢雅 张燕 何荆贵 胡山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555-561,共7页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RELMs)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家族,自2000年被Steppan等发现以来,已经相继有4个啮齿类动物亚型成员、2个人类亚型成员被证实。诸多研究表明RELMs家族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肺纤维化、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 抵抗素样分子家族(RELMs)是一类富含半胱氨酸的分泌蛋白家族,自2000年被Steppan等发现以来,已经相继有4个啮齿类动物亚型成员、2个人类亚型成员被证实。诸多研究表明RELMs家族与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肺纤维化、血管重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有密切关系,其在多学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均起重要作用。该文就RELMs家族的结构以及在不同疾病中的主要功能及其调控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Ms家族 抵抗素 基因表达调控 综述
下载PDF
身体形态指数对社区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路秀文 李雪梅 +4 位作者 李丽娜 夏霄霄 吕素微 邓娴 阳蒙蒙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2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身体形态指数(ABSI)对社区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居住于北京市安华里社区的居民28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于2022年10月通过电话随访研究对象家庭成员或其他护理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的生存/死亡情况... 目的探讨身体形态指数(ABSI)对社区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居住于北京市安华里社区的居民280例。收集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于2022年10月通过电话随访研究对象家庭成员或其他护理人员,收集研究对象的生存/死亡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ABSI对社区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影响。结果共剔除33例研究对象,其中30例因测量数据不完整被剔除,3例因失访被剔除。研究期间共死亡70例,将其作为死亡组,其余作为存活组。死亡组年龄大于存活组,男性占比、收缩压、血肌酐、有吸烟史者占比、ABSI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BSI是社区老年人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BSI>0.0785时可能增加社区老年人的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老年人 社区 身体形态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