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时斌 刘晓民 +2 位作者 刘东 孙君昭 童鹰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PA)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收集4家医院的伽玛刀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1例,其中男219例(49%),女232例(51%),年龄13~7... 目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伽玛刀治疗术后残留或复发无功能型垂体腺瘤(NFPA)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方法收集4家医院的伽玛刀中心2000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451例,其中男219例(49%),女232例(51%),年龄13~79岁,中位年龄50岁。中位肿瘤体积为4.0 cm3(0.79~55.3 cm3),中位周边处方剂量14Gy(8~21Gy),中位中心处方剂量30Gy(16~42Gy)。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定期随访,随访6~21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肿瘤控制率94%(424/451),3、5、8、10年和15年的累积肿瘤控制率分别为95%(431/451)、93%(419/451)、92%(415/451)、88%(397/451)和80%(361/451)。垂体功能减退率22%(99/451)。视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8%(36/451),外展神经功能障碍1.3%(6/451),动眼神经功能障碍1%(5/451)。结论临床多中心研究显示,伽玛刀治疗外科术后残留或复发的NFPA安全有效,可以被作为一线治疗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功能型垂体腺瘤 伽玛刀放射外科 多中心 随访研究
下载PDF
10年单中心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董李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 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对临床特点、术前影像学、手术切除率、术后神经功能状态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借此探讨听神经瘤患者的规范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本中心接受外科治疗的单侧听神经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除率、神经功能评估、术前(后)听力学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并对上述各项数据进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讨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有557名患者进入本研究,手术均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患者平均年龄45.8±10.8岁;其中男性230例(37.7%);肿瘤直径≥3cm者468例(84.0%);平均手术时间5.2±1.8小时;术中出血量337±145ml;肿瘤达全切者513例(92.1%),次全切者44例(7.9%);518例患者达到术中面神经解剖保留(93.0%);术后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面神经功能Ⅰ-Ⅲ级者471例(84.6%);术前听力可用者41例,术后听力可用者12例(29.3%)。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者16例(2.9%),发生术侧面部麻木者12例(2.2%),出现复视者18例(3.2%),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症状者15例(2.7%),术后颅内出血者5例(0.9%)。校正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面瘫及复视发生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当肿瘤最大直径>5cm时,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单侧听神经瘤患者手术治疗的难点是术中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手术操作的机械损伤、运用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提高治疗效果十分关键。肿瘤大小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功能保留 听力保留
下载PDF
“MMIF+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专科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军 郑玄 +2 位作者 攸娜 刘羽阳 许百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13期37-40,共4页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 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研究生教育 神经外科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 医学教育模式
下载PDF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神经肿瘤培训方案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嘉霖 鲁志浩 +2 位作者 伊柯帆 孙国臣 陈凌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471-147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模型对神经肿瘤亚专科培训方案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模型,包括贝类(扇贝、田螺、蛏子),浆果类(西红柿、葡萄、毛桃),设置不同切除模型模拟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神经肿瘤.对学员训... 目的分析不同训练模型对神经肿瘤亚专科培训方案的培训效果.方法设计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模型,包括贝类(扇贝、田螺、蛏子),浆果类(西红柿、葡萄、毛桃),设置不同切除模型模拟肿瘤包膜外与肿瘤软脑膜下切除神经肿瘤.对学员训练模型完成难易程度,喜好程度以及经过培训后对手术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扇贝以及西红柿作为训练模型优于其他训练材料.经过训练后的学员,手术配合程度明显高于未经训练学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结论拟态训练模型可以作为神经肿瘤训练方式,有助于学员加深对神经肿瘤手术操作体会,提高手术操作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神经肿瘤 培训教学
下载PDF
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姜红振 李静杰 刘昱坤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4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估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创伤组及胶质瘤组进行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目的评估3D Slicer软件在神经外科规培生手术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医学部创伤组及胶质瘤组进行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4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3D Slicer软件进行手术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手术教学。两组学生完成神经外科创伤组和胶质瘤组培训后,行临床理论内容考试及手术相关技能评估。数据算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评估。结果传统培训及借助3D Slicer软件培训均有良好的培训效果;借助3D Slicer软件手术教学效果优于传统培训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采用3D Slicer软件手术教学方式的规培医师的自我评价优于传统培训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Slicer软件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加速神经外科手术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Slicer 传统培训 规培医师 神经外科 手术教学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脑出血的预后研究:一项单中心回顾性PSM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晓亮 张荣军 +5 位作者 王虎成 曹卫东 罗文颖 常快乐 王维玺 沈兆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患者预后状态采用二分类处理,回顾性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对于数据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到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于患者预后状态采用二分类处理,回顾性分析预后相关因素。对于数据不平衡的问题,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进行调整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1102例脑出血患者,其中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0例(2.7%),脑出血期间坚持透析患者13例(1.2%)。与肾功能衰竭相关的混杂因素包括糖尿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心率、收缩压、K+浓度、入院随机血糖等。进行平衡配对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预后显著差于无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结论与不伴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脑出血患者相比,存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脑出血患者死亡率更高,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脑出血 预后 死亡率
下载PDF
听力监测下前庭神经鞘瘤听力保留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7
作者 张鼎 王秀英 +2 位作者 徐兴华 李翀 张军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2-637,共6页
目的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技术的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下,对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可能的听力保留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探... 目的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技术的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下,对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可能的听力保留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的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听力保留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2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分级标准分为听力保留组(AAO-HNS分级C级及以上)11例和听力未保留组(AAO-HNS分级D级)13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总结术中监测情况,结合患者术后听力保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肿瘤达到全切,4例患者肿瘤近全切除。有11例患者(45.8%)在术后4周的随访中保存了可测听力,8例患者(38.1%)在术后4周的随访中保留了可用听力。听力保留组与听力未保留组患者肿瘤直径、术中肿瘤与神经粘连紧密与否紧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保留情况与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术中肿瘤与神经粘连紧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神经鞘瘤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耳蜗神经动作复合电位 听力保留
下载PDF
融合动态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语音情感识别
8
作者 张雨萌 张欣 +1 位作者 高谋 赵虎林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65-1075,共11页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推断说话者情绪,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性。然而,现有模型往往忽视时频语义信息,影响识别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模型,显著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度及信息... 语音情感识别技术通过分析语音信号推断说话者情绪,增强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智能性。然而,现有模型往往忽视时频语义信息,影响识别准确性。为此,提出了一种融合动态卷积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层感知机模型,显著提高了情感识别的准确度及信息利用效率。将输入的语音信号转化为梅尔频谱图,捕捉信号细节变化,更贴切地反映人类对声音的感知,为后续特征提取奠定了基础。通过词元化处理将梅尔频谱图转化为词元,降低了数据的复杂性。借助动态卷积与分离注意力机制高效提取关键的时频特征。一方面,动态卷积能够适应不同时间和频率上的尺度变化,优化了特征捕捉效率;另一方面,分离注意力机制增强了模型对关键信息的聚焦能力,有效提升了模型对特征的表达能力。结合动态卷积与分离注意力机制的优势,该模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提取关键声学特征,从而实现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情感识别。在RAVDESS、EmoDB和CASIA三个语音情感数据库上的测试显示,模型识别准确率显著优于现有技术,达到86.11%、95.33%和82.92%。这验证了模型在复杂情感识别任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以及动态卷积和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情感识别 梅尔频谱图 多层感知机 动态卷积 注意力机制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三叉神经痛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荡振幅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蔡宁 傅强 +1 位作者 张艳阳 余新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和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的脑功能变化特点。方法用1.5T磁共振成像仪采集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的静息态fMRI数据。采用统计参数图和数据处理工具箱脑成像分析软件对静息态fMRI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用ALFF分析比较氟比洛芬酯治疗前后大脑自发性活动的低频振荡振幅的差异。结果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低于给药前,疼痛有明显缓解(P=0.000)。在静息状态下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后的患者与给药前相比,其右背外侧前额叶、双侧内侧前额叶和右中扣带回区域的ALFF值均降低(P=0.000)。结论氟比洛芬酯的镇痛作用存在中枢作用机制,抑制因为慢性疼痛刺激引起的脑功能活动异常部位,从而减低疼痛,但具体的中枢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三叉神经痛 低频振荡振幅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扬 陈利锋 +9 位作者 武雷 姚甲瑞 王娜 苏小清 李冬梅 韩丽娜 吴卫平 黄德晖 蒋天裕 王振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9例NMOSD患者的治疗,其中55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74例AQP4-Ab阴性患者。通过90个月的...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RTX)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观察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129例NMOSD患者的治疗,其中55例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Ab)阳性,74例AQP4-Ab阴性患者。通过90个月的长期随访,评估利妥昔单抗(RTX)、硫唑嘌呤(AZA)及吗替麦考酚酯(MMF)的治疗效果。AQP4-Ab阳性患者中,14例接受低剂量利妥昔单抗RTX治疗,13例接受AZA治疗,8例接受MMF治疗。结果:接受免疫治疗的AQP4-Ab阳性患者中,治疗后的年复发率(ARR)明显低于治疗前的ARR(RTX治疗组ARR从1.00降至0.70,AZA治疗组从0.80降至0.30,MMF治疗组从0.85降至0.35)。同时在AQP4-Ab阴性患者中,治疗后的ARR也低于治疗前(RTX治疗组从0.30降至0.20,AZA治疗组从0.90降至0.50,MMF治疗组从0.90降至0.40)。免疫治疗后的残疾进展(EDSS)有所下降,AQP4-Ab阳性患者的EDSS评分下降(RTX治疗组从4.00分降至2.75分,AZA组从3.50分降至2.50分,MMF组从3.00分降至2.00分)。AQP4-Ab阴性患者的EDSS评分亦有所下降(RTX治疗组从3.00分降至2.50分,AZA组从3.00分降至2.50分,MMF组从3.50分降至2.00分)。RTX,AZA及MMF 3组治疗前、后EDSS及ARR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TX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率较AZA组和MMF组高(P<0.05)。RTX治疗的3例患者、AZA治疗的5例患者、MMF治疗的3例患者出现了药物相关副作用,但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RTX、AZA及MMF可有效降低AQP4-Ab阳性及阴性NMOSD患者的ARR和EDSS,因低剂量RTX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水通道蛋白-4 利妥昔单抗 硫唑嘌呤 吗替麦考酚酯
下载PDF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长期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扬 陈利锋 +9 位作者 武雷 姚甲瑞 王娜 苏小清 李冬梅 韩丽娜 吴卫平 黄德晖 蒋天裕 王振福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6-361,共6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76例,其中男14例,女6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利妥昔单抗(RTX)组(n=23)、硫唑嘌呤(AZA)组(n...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76例,其中男14例,女6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利妥昔单抗(RTX)组(n=23)、硫唑嘌呤(AZA)组(n=32)及吗替麦考酚酯(MMF)组(n=21)。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比较不同药物干预组患者间以及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间治疗前后扩展的残疾功能状态评分(EDSS)、年复发率(ARR)的差异,并记录各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药物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AQP4-Ab阳性或阴性患者3种药物治疗组间治疗前及治疗后EDSS评分和ARR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AQP4-Ab阳性或阴性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后其EDSS评分和ARR均下降(P<0.05,P<0.01)。RTX组、AZA组及MMF组患者治疗后其EDSS评分和ARR下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TX组患者累积无复发率较AZA组和MMF组高(P<0.05)。各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RTX、AZA及MMF均可有效降低AQP4-Ab阳性及阴性NMOSD患者的ARR和疾病残疾进展,低剂量RTX治疗NMOSD患者的累积复发率更低,但确切结论尚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水通道蛋白质-4 利妥昔单抗 硫唑嘌呤 吗替麦考酚酯 随访研究
下载PDF
新型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设备—Zap-X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金媛 戴相昆 +5 位作者 郑庆增 鞠忠建 潘隆盛 曲宝林 王成成 徐寿平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精确的剂量照射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Zap-X系统是一款具有自屏蔽功能的辐射治疗设备,用于脑部及头颈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研究针对Zap-X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简述,分别从机械结构、自屏蔽系统、机械运动系... 精确的剂量照射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Zap-X系统是一款具有自屏蔽功能的辐射治疗设备,用于脑部及头颈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研究针对Zap-X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简述,分别从机械结构、自屏蔽系统、机械运动系统、辐射准直器系统、治疗计划系统、kV图像引导系统、MV影像验证系统等方面着重介绍了Zap-X系统的组成,阐述该系统的治疗过程,并总结对比其临床应用,最后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其旋转式准直器的设计加上自身屏蔽防护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设备安装成本,可移动式MV探测器能实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准确性,采用直线加速器代替放射源,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为系统的初代产品,该设备还有诸多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ap-X系统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自屏蔽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后耳鸣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攸娜 赵悦 +3 位作者 刘羽阳 张家墅 张军 许百男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术后耳鸣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耳鸣可视化模拟评分量表、术后耳鸣致残量表。统计学分...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术后耳鸣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根据实际情况,完成耳鸣可视化模拟评分量表、术后耳鸣致残量表。统计学分析肿瘤特征、术中情况与耳鸣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中,12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耳鸣。剩余78例中,13例(16.7%)耳鸣消失,18例(23.1%)好转,24例(30.8%)无变化,23例(29.5%)加重。患者年龄(c2=4.753,P=0.029)、术前有无可用听力(c2=5.294,P=0.021)、是否解剖保留耳蜗神经(c2=4.618,P=0.032)对耳鸣预后有影响,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囊实性、内听道内受侵及程度、对小脑及脑干挤压、肿瘤切除程度等因素对耳鸣预后无影响(P>0.05)。结论耳鸣作为听神经瘤常见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显著,常常被研究者低估。≥50岁、术前无可用听力和耳蜗神经未保留的患者耳鸣预后较好。耳鸣的治疗应是听神经瘤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神经瘤 耳鸣 耳鸣致残量表
下载PDF
新式医疗帮带教学模式对基层医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高铭 罗布占堆 +5 位作者 巴桑卓玛 杨辉 次仁顿珠 邓声敏 赵浩 常洪波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3年第7期546-550,共5页
目的 研究新式医疗帮带教学模式在基层医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中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墨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临床(急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师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目的 研究新式医疗帮带教学模式在基层医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中的教学效果及满意度。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墨脱县人民医院工作的临床(急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师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模式进行综合能力培养,观察组采用新式医疗帮带教学模式进行综合能力培养。1学年培训后,比较两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迷你临床演练评估量表(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评估情况,同时分析比较两组对教学模式的主观评价及反馈情况。结果 经过1学年培训,两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ini-CEX评估量表总评分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病史询问、体格检查、临床思维、治疗决策、预后指导、人文关怀、整体完成度等7项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新式医疗帮带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沟通互动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急救技能、增加知识掌握程度、加强临床思维培养、提高科研创新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医学人文素质水平(均P<0.05),并具有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似的接受度(P> 0.05)。结论 新式医疗帮带教学模式在基层医院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中教学效果显著、满意度较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帮带 教学模式 基层医院 基层医师 综合能力
下载PDF
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应用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伍琳 程岗 +4 位作者 田宇红 刘荣荣 聂幸幸 孙君昭 皮红英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方式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共纳入37个随机对照实验,共包括5984例脑卒中患者和3种方式的RIC治疗:上肢治疗,1次/d;上肢治疗,2次/d;下肢治疗,1次/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上肢治疗、1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6月;上肢治疗、2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2次/d、持14 d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P<0.05)。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治疗效果排序最优。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的RIC治疗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NHISS评分)可能更具有优势。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今后需纳入更多样本、更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远端缺血适应 神经功能改善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烟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5-739,共5页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疾病,高发于东亚人群的儿童和青壮年。近20年来,烟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取得了以易感基因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基因检测是否必...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脑血管疾病,高发于东亚人群的儿童和青壮年。近20年来,烟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飞速发展,取得了以易感基因研究为代表的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然而,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基因检测是否必要?儿童和成人烟雾病的差异在哪里?无症状患者是真的无症状吗?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是否能明确区分?出血型烟雾病患者能否从手术中获益?一系列问题依旧给临床上带来困惑。未来研究者需要通过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来驱散烟雾病诊疗中的“迷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人源化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免疫相容性的体外研究
17
作者 陈蕾佳 崔梦一 +11 位作者 宋翔宇 王恺 贾志博 杨鎏璞 董阳辉 左浩辰 杜嘉祥 潘登科 许文静 任洪波 赵亚群 彭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1,共7页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 目的 探讨野生型(WT)、四基因修饰(TKO/hCD55)和六基因修饰(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和免疫差异。方法 收集20名不同血型志愿者的血液,将WT、TKO/hCD55和TKO/hCD55/hCD46/hTBM猪红细胞、ABO-相容(ABO-C)及ABO-不相容(ABO-I)人红细胞分别暴露于不同血型人血清中,检测血凝集、抗原抗体结合(IgG、IgM)水平和补体依赖细胞毒性,评估2种基因修饰猪红细胞与人血清的免疫相容性。结果 ABO-C组未出现明显凝集;WT组和ABO-I组凝集水平高于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01)。WT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ABO-C组、TKO/hCD55组和TKO/hCD55/hCD46/hTBM组;ABO-I组猪红细胞裂解水平高于TKO/hCD55组、TKO/hCD55/hCD46/hTBM组(均为P<0.01)。TKO/hCD55组猪红细胞IgM和IgG结合水平均低于WT组和ABO-I组;TKO/hCD55/hCD46/hTBM组猪红细胞IgG和IgM结合水平低于WT组,IgG低于ABO-I组(均为P<0.05)。结论基因修饰猪红细胞的免疫相容性优于野生型猪,并接近于ABO-C,人源化猪红细胞在血资源奇缺时可考虑作为血液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异种移植 基因修饰猪 异种抗原 红细胞 抗原抗体结合 凝集 补体依赖细胞毒性
下载PDF
以强化降压目标评价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松燃 汪汇 +2 位作者 龙超良 姜雨鸽 汪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411-415,共5页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药治疗,剂量为5 mg,疗程共8周。分析降压有效性和安全性,... 目的研究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达标率。方法研究数据来源一项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单药治疗,剂量为5 mg,疗程共8周。分析降压有效性和安全性,计算分别以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和130/80mmHg为目标值时降压达标率并做年龄亚组分析。采用SAS 9.3和Graphpad Prism 9.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及χ^(2)检验。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120例,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分别为(16.7±12.9)mmHg和(12.9±7.5)mmHg,降压显效率为72.5%(87/120),总有效率为91.7%(110/120)。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前后血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以140/90 mmHg和130/80 mmHg为降压目标值,苯磺酸氨氯地平8周末达标率分别为51.6%(49/95)和5.0%(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龄组和高龄组患者治疗8周末强化降压达标率分别为4.1%(4/98)和9.5%(2/21)。治疗周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8%(19/1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4/120)。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强化降压目标值130/80 mmHg为标准,其达标率仅5%。提示临床常用抗高血压药物单药治疗难以实现强化降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强化降压 苯磺酸氨氯地平 达标率
下载PDF
烟雾血管病与免疫相关疾病
19
作者 汪敏杰 韩聪 段炼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6-754,共9页
烟雾血管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慢性狭窄、闭塞和异常血管网的形成。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烟雾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免疫相关疾病患病率,提示免疫因素在烟雾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 烟雾血管病是一类病因不明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系统慢性狭窄、闭塞和异常血管网的形成。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烟雾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免疫相关疾病患病率,提示免疫因素在烟雾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旨在对烟雾血管病与感染、血管炎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相关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展开综述,探讨免疫相关疾病参与烟雾血管病发病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血管病 感染 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下载PDF
基于烟雾病慢性脑缺血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20
作者 张厚地 汪敏杰 +3 位作者 张茜 沈栩轩 符荷琯 韩聪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77-784,共8页
目的初步探明以无卒中型烟雾病为代表的慢性脑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睡眠质量与术后缺血症状和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38例经影像学确认的无卒中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 目的初步探明以无卒中型烟雾病为代表的慢性脑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睡眠质量与术后缺血症状和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138例经影像学确认的无卒中型烟雾病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首发症状、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使用HAMD-17和MoCA分别评估患者的术前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比较睡眠质量正常组和睡眠质量下降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认知功能与抑郁状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并对接受脑血管重建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发作、卒中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52例(37.7%)烟雾病患者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下降组患者较睡眠质量正常组具有更高的年龄(P=0.002)、更差的认知功能(P=0.017)和更明显的抑郁倾向(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 1.05,95%CI 1.01~1.09,P=0.021)和HAMD-17评分(OR 1.11,95%CI 1.01~1.23,P=0.035)是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后随访中,术前存在睡眠质量下降的患者有更高的缺血症状发生率(P=0.008)。两组患者术后新发卒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卒中型烟雾病患者存在较高比例的睡眠障碍,且与患者术后缺血事件发生相关,在临床诊疗中应加强对烟雾病患者睡眠质量的评估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 卒中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