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展开更多
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方式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共纳入37个随机对照实验,共包括5984例脑卒中患者和3种方式的RIC治疗:上肢治疗,1次/d;上肢治疗,2次/d;下肢治疗,1次/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上肢治疗、1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6月;上肢治疗、2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2次/d、持14 d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P<0.05)。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治疗效果排序最优。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的RIC治疗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NHISS评分)可能更具有优势。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今后需纳入更多样本、更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展开更多
文摘专科研究生的培养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性较差,知识传授无法跟上知识更新的速度。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导向、小组讨论为主要形式,老师为引导者,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培养自身"归纳"与"查新"能力。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将影像信息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并进行可视化,广泛用于临床实践中。两者相结合打破传统教材章节框架的束缚,以具体患者诊疗过程为线索,将枯燥的课本知识变为生动的小组讨论,将抽象的解剖学知识进行三维可视化,并以规范化的形式进行课程实施,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消除时间与场地的限制,使教学效率最大化。本文比较了传统教育模式与新的教育模式,在培养研究生的"归纳"与"查新"能力方面,新的教学模式效率更高,更适合现代神经外科研究生教育。
文摘目的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和耳蜗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chlear nerve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技术的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下,对前庭神经鞘瘤手术中可能的听力保留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多模态听力监测辅助的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听力保留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前庭神经鞘瘤患者2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12例;根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AAO-HNS)分级标准分为听力保留组(AAO-HNS分级C级及以上)11例和听力未保留组(AAO-HNS分级D级)13例。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前庭神经鞘瘤切除术,总结术中监测情况,结合患者术后听力保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4例患者中,20例患者肿瘤达到全切,4例患者肿瘤近全切除。有11例患者(45.8%)在术后4周的随访中保存了可测听力,8例患者(38.1%)在术后4周的随访中保留了可用听力。听力保留组与听力未保留组患者肿瘤直径、术中肿瘤与神经粘连紧密与否紧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听力保留情况与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术中肿瘤与神经粘连紧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文摘目的利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方式远端缺血适应(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The Cochrane Library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不同方式RIC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4年1月。完成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价后,应用Stata 16.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最终共纳入37个随机对照实验,共包括5984例脑卒中患者和3种方式的RIC治疗:上肢治疗,1次/d;上肢治疗,2次/d;下肢治疗,1次/d。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HISS)评分],上肢治疗、1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上肢治疗、1次/d、持续6月;上肢治疗、2次/d、持续7 d;上肢治疗、2次/d、持14 d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治疗模式(P<0.05)。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治疗效果排序最优。结论当前证据显示,上肢治疗、1次/d、持续14 d的RIC治疗在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方面(基于NHISS评分)可能更具有优势。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限制,今后需纳入更多样本、更高质量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