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被动监测数据和医院病例的一种补骨脂制剂相关肝损伤再评价 被引量:30
1
作者 刘亚蕾 葛斐林 +5 位作者 朱敬肖 景婧 王伽伯 张雅铭 郭玉明 肖小河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4272-4276,共5页
该文收集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含补骨脂的制剂骨康胶囊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报告(ADR病例),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 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该制剂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住院... 该文收集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中含补骨脂的制剂骨康胶囊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报告(ADR病例),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302医院) 2010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该制剂相关的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并对所收集的病例进行再评价和分析。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收集到的该制剂相关肝损伤病例共110例,单用该制剂55例,主要用于治疗骨折(52. 74%);达到药物性肝损伤生化学诊断标准的有91例(82. 72%),89. 01%患者年龄在41岁以上,且女性居多,占60. 9%;从服药到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在1~208 d,中位天数为29 d,服用日剂量在2. 4~4. 8 g,累计剂量从3. 6~699. 6 g,经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好转率为96. 70%)。某三级甲等肝病专科医院收集到的该制剂相关肝损伤的住院病例共7例,其中2例达到《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诊疗指南》中'疑似诊断'标准,5例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男女比例1∶6,年龄均在40岁以上,6例患者预后良好,但有1例发生肝衰竭。该制剂常用于骨折、骨关节炎等病,疗效显著,但ADR病例和医院病例均提示了其肝损伤风险,用药时间、剂量与发生肝损伤无明显相关性,其导致的肝损伤可能具有免疫特异质属性,临床用药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制剂 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特征 整合证据链
原文传递
酒精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阴黄证及阳黄证客观化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思邈 王仲霞 +7 位作者 景婧 崔延飞 王立福 孙永强 田淼 桑秀秀 许文涛 王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63-1168,共6页
目的分析研究酒精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D-ACLF)阳黄证和阴黄证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为临床阳黄证、阴黄证的诊断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LD-ACLF患者134例,分为阳黄组(79例)和阴黄组(5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及... 目的分析研究酒精相关性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LD-ACLF)阳黄证和阴黄证的临床资料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为临床阳黄证、阴黄证的诊断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ALD-ACLF患者134例,分为阳黄组(79例)和阴黄组(55例),观察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对Logistic回归方程中有意义指标进行ROC分析,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最佳截断值。结果与阳黄组比较,阴黄组肝硬化比例、病程增加,预后更差(P<0.05,P<0.01);阴黄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血小板(PLT)、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低于阳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CHE、WBC是影响ALD-ACLF出现阴黄证的主要客观化依据,病程越长,WBC、CHE指标越低,更易出现阴黄证;病程、WBC、CH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95%CI:0.667~0.843)、0.657(95%CI:0.563~0.751)和0.647(95%CI:0.553~0.740),WBC的最佳截断值为6.55,CHE的最佳截断值为1509.5。结论病程、WBC<6.55×10~9/L、CHE<1509.5 U/L为辨别阴黄证的主要客观化依据,ALB、PLT、N、NLR减低、肝硬化基础可作为辨别阴黄证的次要客观化依据;阴黄证可作为ALD-ACLF预后评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慢加急性肝衰竭 阳黄证 阴黄证 客观化研究
原文传递
骨病用药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郜丹 刘亚蕾 +7 位作者 景婧 朱敬肖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李林 郭玉明 张兰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3974-3980,共7页
该文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回顾性分析了1392例骨病用药相关的肝损伤不良反应(liver injury associa-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LI-ADR)病例(其中单用中药的占18.75%,单用西药的占68.68%)。该类病例占全部药物相关肝损伤不良... 该文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回顾性分析了1392例骨病用药相关的肝损伤不良反应(liver injury associa-ted adverse drug reaction,LI-ADR)病例(其中单用中药的占18.75%,单用西药的占68.68%)。该类病例占全部药物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的2.5%,位列全部药物类别前10位,从2012—2016年报告数量和严重病例占比均呈升高趋势。患者平均年龄(54.2±15.8)岁,性别差异不大(男-女1.04∶1),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1∶2.6),而在痛风的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7.16∶1)。患者的预后较好,痊愈及好转率为85.27%。从服药到发生肝损伤的时间因用药不同有所差异,单用中药组出现肝损伤的时间中位数(27 d)明显晚于单用西药组(11 d)(P<0.05)。骨病用药是临床上药物性肝损伤的重要类别之一,且因骨病用药而出现肝损伤不良反应的病例上报数呈增长趋势,临床应高度关注其安全合理用药;男性与女性LI-ADR因原患疾病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中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时间总体上比西药更长,临床用药应根据不同疾病及所用药物特点监测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病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性肝损伤 流行趋势 合理用药 中药
原文传递
中药软肝方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余思邈 金亮 +8 位作者 朱云 王立福 张宁 孙永强 景婧 桑秀秀 王丽苹 许文涛 王睿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软肝方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水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加用中药软肝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 [目的]:观察中药软肝方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水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组加用中药软肝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硬度值检测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7%,对照组为5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脏硬度值检测指标、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同期相比显著降低。[结论]中药软肝方对于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水平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用恩替卡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纤维化 中药软肝方
原文传递
老年人群应用抗真菌药致肝损伤的特点及规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雪艾 张昕 +7 位作者 魏智民 熊鹏 何婷婷 周超 任岳波 宋海波 王伽伯 肖小河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9年第12期891-895,共5页
目的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系统分析老年人群应用抗真菌药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提高老年人治疗真菌感染时的用药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摘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真菌药相... 目的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系统分析老年人群应用抗真菌药致肝损伤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提高老年人治疗真菌感染时的用药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摘录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信息,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生趋势、转归情况及抗真菌药品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录1578例抗真菌药相关肝损伤不良反应病例。分析所有病例年龄段特征发现,各年龄段药物性肝损伤构成比随年龄增长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60~69岁构成比最高(17.24%),60岁及以上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构成比达47.54%。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27.9%的病例导致原患病加重或病程延长,7.6%的病例出现未好转、有后遗症或死亡等不良结局。对抗真菌药品种进行分析发现,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为最常见药物(83.1%)。从药物剂型来看,注射剂型(73.2%)高于口服剂型(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真菌药致肝损伤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且近年来呈持续增长趋势。老年人群临床应用抗真菌药应高度重视监测和防控药物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抗真菌药 药物性肝损伤 不良反应 趋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