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建国家顶级医学研究平台 共赢耳鼻咽喉学科发展未来
1
作者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共3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9年获批“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来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学科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的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中国的科技创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9年获批“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五年来在全国同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学科发展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的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中国的科技创新蓬勃强劲。在习主席亲自引领下,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主旋律和动力涌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耳鼻咽喉疾病 医学进步 中国式现代化 临床医学研究 耳鼻咽喉学科
下载PDF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初步研究和探讨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穹 袁虎 +2 位作者 刘宸箐 韩明鲲 赵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8-1000,共3页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基本情况,为提高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2006年~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 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基本情况,为提高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能力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2006年~2018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情况进行梳理,分析结果显示,12年以来,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人员共有45人,男性,20人,女性,25人;本科8人,硕士30人,博士7人,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依靠自身的临床基础和教学传统,在严格执行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的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开展标准化和个性化兼具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规培医师归属感影响因素调查及归属感在规培医师培训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峰 李静 +1 位作者 陈立伟 刘宸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5-709,共5页
研究目的 调查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归属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46名规培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分析。结果归属感会影响规培医师培训效果;在归... 研究目的 调查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归属感影响因素,分析归属感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46名规培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分析。结果归属感会影响规培医师培训效果;在归属感影响因素中科室因素占主要作用,医院因素次之,个人因素影响占比较小;科室因素中带教老师为主要影响因素,科室文化、管理、实力、待遇、教学方法为次要影响因素,医院因素中医院文化为主要影响因素,个人因素中职业兴趣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归属感对规培医师培训质量有重要影响,应通过加强规培医师带教老师培养、加强医院及科室文化建设等方面来提高规培医师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属感 文化建设 带教老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研究型医院之研究型学科建设——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发展之路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仕明 陈伟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0年第3期15-19,共5页
研究型医院理念的提出及建设的推广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设立一脉相承,自然契合。其中,研究型学科是两者的实际内核及建设要素,而研究型人才又是研究型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如何凝聚人才,激发潜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的人... 研究型医院理念的提出及建设的推广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设立一脉相承,自然契合。其中,研究型学科是两者的实际内核及建设要素,而研究型人才又是研究型学科建设的关键因素。如何凝聚人才,激发潜能,形成多层次、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梯队是值得探讨的研究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研究型医院 研究型学科 人才
下载PDF
混合现实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学中的研究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李静 赵辉 +4 位作者 王方园 马莹 李欣 李文娟 刘宸箐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3-876,共4页
混合现实技术在医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过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对学员进行解剖及阅片教学,取得满意效果;混合现实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潜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混合现实技术 全息影像呈现技术 教学应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中国人常见耳聋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金孝华 黄莎莎 +3 位作者 庞珊珊 戴朴 高华方 马旭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373-1379,共7页
目的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的中国人群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热点突变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700例(327例已知突变位点,373例未进行基因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作为研... 目的建立基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 MS)的中国人群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热点突变高通量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700例(327例已知突变位点,373例未进行基因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327例已知突变位点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建立检测耳聋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30个热点突变位点单一反应MALDI-TOF MS检测方法;利用新建立的单一反应MALDI-TOF MS检测方法对373例未进行基因检测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样本的耳聋致病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30个热点突变进行检测;采取Sanger测序对部分阳性结果样本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基于MALDI-TOF MS的单一反应检测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30个突变位点的检测方法,其检测结果与临床基因诊断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采用建立的单一反应MALDI-TOF MS检测方法检测373例未知基因突变位点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样本发现,56.30%(210/373)的患者携带至少1个突变,其中携带复合或纯合突变可以明确基因诊断的患者为155例,占受检人群的41.55%(155/373),210例阳性突变携带者共涉及55种基因型,其中有5例存在多个基因突变;Sanger测序法检测验证发现,56例阳性结果样本的一代测序结果与MALDI-TOF MS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基于MALDI-TOF MS建立的单一反应检测耳聋基因GJB2、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的30个热点突变的方法具有准确、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有望成为遗传性耳聋病因学检查和预防性筛查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基因检测 飞行时间质谱
下载PDF
耳内科规培医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7
作者 刘静 赵诺 王大勇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0-343,共4页
近年来,耳内科学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发展,但耳内科专科医师数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规范化培训是耳内科医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自2008年成立耳内科专病病房以来,一直致力于耳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 近年来,耳内科学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发展,但耳内科专科医师数量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规范化培训是耳内科医师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自2008年成立耳内科专病病房以来,一直致力于耳内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本文从岗位胜任力要求、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探索、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我院在耳内科规培医师教学中的探索经验,旨在为国内耳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培训 临床教学 耳内科学
下载PDF
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8
作者 杨仕明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78,共2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手术逐渐在多个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在耳科领域,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逐渐进入到临床应用。2024年作者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一例利用机械臂(OTOARM)和机械手(OTODRIVE)进行的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手术,该...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手术逐渐在多个外科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在耳科领域,机器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逐渐进入到临床应用。2024年作者团队率先成功完成了一例利用机械臂(OTOARM)和机械手(OTODRIVE)进行的人工耳蜗电极植入手术,该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匀速、慢速插入电极的独特优势,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果。本文旨在对此次手术进行总结,探讨机器人手术在人工耳蜗植入领域的应用价值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感音神经性耳聋 机器人手术
下载PDF
耳蜗微压力研究进展
9
作者 禹昌彬 陈伟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2-326,共5页
耳蜗压力和耳蜗结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耳蜗生理和病理以及临床疾病和耳蜗微压力关系紧密。对耳蜗微压力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动物及尸体中进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构建了一些力学模型去解释耳蜗工作机制。传统的耳蜗测压技术缺点明显,... 耳蜗压力和耳蜗结构、大小等多种因素有关,耳蜗生理和病理以及临床疾病和耳蜗微压力关系紧密。对耳蜗微压力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动物及尸体中进行,形成了相关的理论和构建了一些力学模型去解释耳蜗工作机制。传统的耳蜗测压技术缺点明显,目前光纤压力传感器已在啮齿动物和尸体颞骨中应用。本文重点对耳蜗微压力相关的结构因素,临床疾病及病理生理,测量技术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微压力 耳蜗结构 临床病理 测量技术
下载PDF
一个X连锁遗传性耳聋2型致病基因POU3F4新突变致多系统临床表现的研究
10
作者 刘硕 齐心 +3 位作者 黄莎莎 戴朴 张帆 苏钰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目的研究POU3F4基因新突变在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中的致病作用及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符合X连... 目的研究POU3F4基因新突变在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中的致病作用及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体格检查、听力学评估、影像学检查、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全外显子测序和家系验证。结果该家系符合X连锁隐性遗传模式,先证者听力学表现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影像学显示典型的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睾丸发育不全、垂体高度减小、注意力缺陷等内分泌和神经发育问题。实验室检查显示先证者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轴的多项功能异常。全外显子测序发现了POU3F4基因的新突变c.401_404dup(p.Gln136Leufs*58),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POU3F4基因变异可能导致多系统功能障碍,但POU3F4基因变异相关的综合征性听力损失的定义和治疗策略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遗传性耳聋2型 POU3F4基因 不完全分隔Ⅲ型内耳畸形 多系统临床症状
下载PDF
两种言语测试材料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适用性研究
11
作者 赵宁 仇心悦 +1 位作者 郗昕 洪梦迪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2期96-101,共6页
目的探究汉语听音识图测试(以触摸屏为反馈方式的一种闭合式言语测听材料,MAPID)和普通话BKB语句测试(以复述为反馈方式的开放式言语测听材料,MBKB)2种新的言语测试材料对于评估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适用性。方法对64名学龄前人工... 目的探究汉语听音识图测试(以触摸屏为反馈方式的一种闭合式言语测听材料,MAPID)和普通话BKB语句测试(以复述为反馈方式的开放式言语测听材料,MBKB)2种新的言语测试材料对于评估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儿童的适用性。方法对64名学龄前人工耳蜗儿童进行MAPID和MBKB测试,并分析得出的测试数据。结果在MAPID测试中受试者的数字测试、双音节测试与音调测试,以及MBKB测试得分均与植入后使用时间和手术年龄呈一定的相关性(P值均<0.01)。当开机时长>1年时,MAPID得分>80%,达到“天花板效应”;当开机时长>3年时,MBKB得分>80%,达到“天花板效应”。结论MAPID与MBKB用于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听觉言语发展评估均有一定的适用性,其中MAPID适用于人工耳蜗植入1年内的患者,MBKB则适用于植入3年内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试材料 人工耳蜗 学龄前儿童
下载PDF
耳内镜外科技术教学与培训的思考 被引量:9
12
作者 侯昭晖 王方园 +1 位作者 吴南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9-203,共5页
随着内镜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镜在耳科手术中的使用得到不断的深入,同时给耳科手术带来了新的理念。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股耳内镜手术的热潮,涌现了一批从事耳内镜手术的专家,但关于耳内镜手术医生的标准化培训流程仍未形成。我中... 随着内镜显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镜在耳科手术中的使用得到不断的深入,同时给耳科手术带来了新的理念。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股耳内镜手术的热潮,涌现了一批从事耳内镜手术的专家,但关于耳内镜手术医生的标准化培训流程仍未形成。我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耳内镜手术的单位之一,经过长期的探索,不仅在耳内镜外科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在耳科医师耳内镜外科的教学培训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内镜外科 耳外科 手术医师 教学 培训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与噪声性内耳炎症反应
13
作者 刘达 塞娜 韩维举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1-834,共4页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噪声、娱乐噪声及军事噪声造成的损害日益突出。近年来,研究认为内耳炎症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重要机制。巨噬细胞是内耳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常驻巨噬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耳蜗的生理结... 在现代社会中,工业噪声、娱乐噪声及军事噪声造成的损害日益突出。近年来,研究认为内耳炎症是导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重要机制。巨噬细胞是内耳重要的免疫细胞,可以分为常驻巨噬细胞和浸润巨噬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耳蜗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当内耳受到噪声损伤时,通过炎症通路可以活化巨噬细胞,并通过介导巨噬细胞浸润和释放炎症因子参与内耳炎症反应,最终损伤听觉细胞。我们通过综述耳蜗巨噬细胞的特点及其参与噪声引起的耳蜗炎症过程,为噪声性耳聋的防治提出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性耳聋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线粒体基因突变相关遗传性耳聋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齐心 苏钰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3,共5页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与细胞分化、信号转导、代谢稳态、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线粒体内蛋白质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少部分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基因编码。mtDNA突变可使线粒体...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三磷酸腺苷,与细胞分化、信号转导、代谢稳态、细胞凋亡等密切相关。线粒体内蛋白质大部分由核基因编码,少部分由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基因编码。mtDNA突变可使线粒体内蛋白质合成异常,导致细胞功能障碍,mtDNA突变是导致遗传性耳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从影响因素、突变位点、治疗、预防方面综述mtDNA突变与遗传性耳聋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mtDNA点突变相关的非综合征性耳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基因突变 遗传性耳聋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指南
15
作者 齐洁玉 谈方志 +47 位作者 张李燕 陆玲 王洪阳 李文妍 刘闻闻 付小龙 贺祖宏 丁小琼 孙珊 方巧军 董耀东 朱学伟 童步升 曹现宝 郭敏 范欣淼 汪芹 马璐 张天虹 于亚峰 李永新 樊建刚 崔勇 吴佩娜 张宏征 唐杰 郭维维 查定军 叶放蕾 何双八 曹卫 杨见明 钱晓云 赵宇 孙敬武 陈晓巍 孙宇 夏明 王秋菊 袁慧军 冯永 孔维佳 杨仕明 王海波 高下 李华伟 徐磊 柴人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39-44,共6页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患者终身携带致病突变,导致不可逆性耳聋,至今尚无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在部分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已被证实为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遗传性耳...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新生儿的发病率为1‰~3‰。患者终身携带致病突变,导致不可逆性耳聋,至今尚无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在部分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中,基因治疗已被证实为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已开展了多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其中,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医院成功开展的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规范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并提供临床研究指导,全国多家医院的耳科专家讨论制定了遗传性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指南,内容涵盖了伦理审查、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和入组标准、临床前准备、药物、疗效与安全性评估标准、术后言语康复等。本指南将为耳聋基因治疗的临床诊疗提供规范的理论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耳聋 基因治疗 临床指南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CT图像分类模型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王晨晨 华昕 +4 位作者 马继新 李雨青 李晓雨 逯巧慧 赵辉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36,共5页
目的 研究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的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人工智能分类诊断模型,评估其教学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的潜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治疗... 目的 研究基于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 DL)的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人工智能分类诊断模型,评估其教学及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的潜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8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治疗的200例中耳疾病患者,包括100例后天原发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和100例中耳乳突炎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颞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检查,并通过外科手术及病理学证实诊断。从上述患者的HRCT图像中选取具有病灶特征性层面的1000张CT图像建立数据集,按照6:1: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n=600),验证组(n=100)和测试组(n=300)。使用3种先进的医学图像分类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Meet Vision Transformers(CMT)模型、Efficient Vision Transformer模型、CrossShaped Window模型,进行模型训练与效能评估,最终在测试集进行医学图像分类测试。选择准确率最高者作为本研究的最优模型。最后与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不同年资的临床医师组进行图像分类结果比较,评价人工智能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标准P=0.0125。结果 CMT模型作为本研究的最优模型,其诊断的准确率、精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0%、90.0%、90.7%、89.3%。CMT模型诊断准确率优于初级医师组但低于高级临床医师,与中级医师接近。初级组、中级组、高级组临床医师组阅片时间低于人工智能模型。结论 深度学习诊断模型具有一定鉴别中耳胆脂瘤及中耳乳突炎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胆脂瘤 中耳乳突炎 高分辨率CT
下载PDF
基于ITIAS的培智学校数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以《认识人民币一课为例》
17
作者 杨语轲 韩硕 +2 位作者 代嬿 曾艳 吴红莉 《教育信息技术》 2024年第5期48-51,共4页
本研究选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公开课,利用ITIAS对课堂教学行为做数据分析,了解其教学氛围、教学结构、教学风格的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公开课例中,教学氛围十分愉悦;本研究中的教学结构为以教师称赞为主,并且正向行为充分、教师在课... 本研究选取河北省特殊教育学校优质公开课,利用ITIAS对课堂教学行为做数据分析,了解其教学氛围、教学结构、教学风格的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公开课例中,教学氛围十分愉悦;本研究中的教学结构为以教师称赞为主,并且正向行为充分、教师在课堂中注重使用技术操作;教学风格以积极影响为主。但存在一些问题:鼓励行为比较单一、开放性问题提问较少、学生思考和巩固练习占比少;课堂中可进行多样化评价、增加开放性问题的提问、多鼓励使用操作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IAS 培智学校 教学行为
原文传递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听力干预短期效果的临床评估
18
作者 李蕴 张宏征 +5 位作者 蔡洁青 黄美萍 杨璐 闫冰岩 宋依航 郗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 目的 比较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对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干预短期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55例听力损失患者(年龄18~82岁;传导性听力损失9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15例,混合性听力损失31例;左右耳0.5、1、2、4 kHz四个频率的骨导纯音听阈均≤60 dB HL)配戴韶音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分别于配戴助听器前和配戴第14±2 d行声场总体听阈、单音节识别率及安静环境语句识别阈测试,比较配戴助听器前后的结果差异。并于配戴第14±2 d使用IOI-HA问卷对助听器使用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患者配戴后挂式骨导式助听器后声场四个频率平均听阈(39.3±4.9 dB HL)较配戴前(56.5±8.2 dB HL)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助听前单音节识别率(给声强度:患者助听前双音节言语识别阈减5 dB)为29.8%±11.4%,配戴第14±2 d为72.4%±14.4%,配戴后单音节识别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语句识别阈由配戴前的48.6±9.7 dB HL降至34.3±5.6 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戴14±2 d时IOI-HA问卷评估总分平均值为29.0±3.8分。结论 后挂式骨导助听器可显著提高传导性、0.5~4 kHz骨导纯音听阈不超过60 dB HL的混合性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力及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损失 骨导助听器 言语识别率 语句识别阈 IOI-HA问卷
下载PDF
言语测听的基础及拓展应用
19
作者 郗昕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5年第2期91-95,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的基本概念、测试指标以及各种应用场景。言语测听通过测量受试者在不同听觉条件下对言语刺激的觉察、区分、辨识和识别能力,评估其言语感知能力。常用的测试指标包括言语识别率(SRS)、言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的基本概念、测试指标以及各种应用场景。言语测听通过测量受试者在不同听觉条件下对言语刺激的觉察、区分、辨识和识别能力,评估其言语感知能力。常用的测试指标包括言语识别率(SRS)、言语识别阈(SRT)、言语觉察阈(SDT)以及成绩-强度函数(P-I函数)。本文还详细介绍了在复杂噪声条件下的言语测听应用,如:①以阶梯下降法和自适应法快捷获得SRT;②将噪声掩蔽下的言语测听用于双耳分听测试和听觉空间去掩蔽等研究;③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听觉康复设备的疗效评估中发挥作用;④可将数字三联音测试(DTT)等新手段纳入大规模成人听力筛查。总体而言,言语测听在耳科临床、听力康复及公共卫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测听 言语识别率 言语识别阈 双耳分听测试 听觉空间去掩蔽 数字三联音测试
下载PDF
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日渊 王倩 +3 位作者 康烁烁 张淼 冀飞 李佳楠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9-493,共5页
目的研究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在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使用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P)和言语可懂度量表(SIR),评估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 目的研究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在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评估中的应用;使用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LV-MESP)、听觉行为分级量表(CAP)和言语可懂度量表(SIR),评估大龄语前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康复早期的情况。方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大龄语前聋患者30例,在术前、开机后3个月、开机后6个月使用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听觉行为分级量表和言语可懂度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前、开机后3月与开机后6月的三次评估。随访CAP得分和LV-MESP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机后6月,患者LV-MESP得分与CAP得分的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大部分的研究对象在康复早期通过人工耳蜗植入都有不同程度的获益。LV-MESP量表在一定范围内比CAP量表更能体现患者的言语识别能力,但到达上限后,则需引入难度更大的量表进行言语识别能力的评估,如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版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 听觉行为分级量表 言语可懂度量表 大龄语前聋 人工耳蜗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