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长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孙明学 卢世璧 +6 位作者 唐金树 王鑫 赵斌 眭翔 许文静 张莉 田玥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03-607,i0004,共6页
[目的]研究神经长度是否影响化学去细胞神经的质量及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犬神经缺损的适当长度范围。[方法]切取犬的坐骨神经全长,截取直径近似段长度12 cm,去除神经外膜的脂肪组织及血管,在5.0%Triton X-100和5.0%脱氧胆酸钠中重复... [目的]研究神经长度是否影响化学去细胞神经的质量及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犬神经缺损的适当长度范围。[方法]切取犬的坐骨神经全长,截取直径近似段长度12 cm,去除神经外膜的脂肪组织及血管,在5.0%Triton X-100和5.0%脱氧胆酸钠中重复消化得到化学去细胞神经;部分神经用于组织学评价,将12 cm神经按顺序切割为6段,石蜡包埋制备切片,厚度5μm。HE染色和Fastb lue染色,观察去细胞程度、神经细胞外基质结构完整性、髓鞘染色强度,观察每段神经的差异。在体内实验中,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桥接犬的坐骨神经缺损,缺损长度分别为8、10 cm组,每组各有6条成年犬,随访时间12个月。观察动物肢体功能恢复、肌电图变化及再生神经组织学表现,包括HE染色、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去细胞神经全长各段在去细胞程度、结构完整性及残余髓鞘染色综合评价中无差异。体内移植实验结果显示8 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的犬在术后12个月踝关节可直立行走,而10 cm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犬12个月时踝关节不能直立行走。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两组动物的手术肢体均可记录到诱发的运动和感觉电位。肌电图波幅、时限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显示,8 cm移植组明显高于10 cm移植组(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8 cm移植组再生的神经轴突通过移植段神经到达远侧的神经中,并与所支配的肌肉建立新的运动终板联系,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三头肌中有大量新生的运动终板形成。在10 cm移植组有部分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移植段神经进入远端的神经,小腿三头肌中新生的运动终板数量和大小明显低于8 cm移植组(P<0.05)。[结论]在化学去细胞神经的制备中,神经的长度对去细胞的质量无影响;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的长度若不超过8 cm可取得较满意的功能康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细胞神经 异体移植 再生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2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舸 袁玫 卢世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75-79,共5页
白细胞介素-12(IL-12)最初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NKSF)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是一种异二聚体细胞因子。直接使用重组蛋白IL-12或转基因载体都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它通过诱发NK,NKT和T细胞增殖活化而介导主动和被动免疫... 白细胞介素-12(IL-12)最初称作自然杀伤细胞刺激因子(NKSF)或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成熟因子(CLMF),是一种异二聚体细胞因子。直接使用重组蛋白IL-12或转基因载体都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它通过诱发NK,NKT和T细胞增殖活化而介导主动和被动免疫保护反应。除此之外,通过趋化因子IP-10诱生IFN-γ阻止肿瘤血管发生。在动物肿瘤模型中,IL-12对移植瘤、化学诱变瘤及自发肿瘤均有明显治疗作用。IL-12可以刺激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促进Th1和CTL的消瘤作用。大量的临床治疗肿瘤试验表明,IL-12在抗肿瘤方面效果明显。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降低毒副反应确保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伽马-干扰素 肿瘤/免疫 临床治疗/免疫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股骨上段髓腔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杜心如 卢世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4-676,共3页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多,其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假体的设计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使用的多是西方国家设计生产的假体,由于国人股骨髓腔等形态与西方人种的差异,常出现不...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和随访时间的延长,与假体有关的并发症也明显增多,其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假体的设计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使用的多是西方国家设计生产的假体,由于国人股骨髓腔等形态与西方人种的差异,常出现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所以研究国人股骨上段髓腔的形态学特点,设计制造适合的人工髋关节就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这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及加入WTO以后提高我国民族工业的竞争实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国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现就有关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髓腔 假体 并发症 解剖学研究 人工髋关节 随访时间 课题 西方人 情况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促小鼠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鑫 苟文隆 +9 位作者 徐小龙 李丙岩 王程 汪爱媛 王玉 刘舒云 许文静 卢强 彭江 卢世璧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 )迁移归巢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6周龄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C57/BL小鼠65只,体重17~25 g ,采用外力冲击方法制备闭合性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7 d后将小鼠分为3组:间充质干细胞(MSC)组(n=35...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 SC )迁移归巢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方法6周龄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C57/BL小鼠65只,体重17~25 g ,采用外力冲击方法制备闭合性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7 d后将小鼠分为3组:间充质干细胞(MSC)组(n=35)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 mL ,0.5 h后注射内含1&#215;106个红色荧光蛋白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FP‐BMSC)溶液0.5 mL ;1,4,8,11‐四氮杂环十四烷(AMD3100)组(n=15)尾静脉注射1 mmol/L AMD3100(CXCR4受体的特异性阻断剂)0.5 mL ,0.5 h后注射内含1&#215;106个RFP‐BMSC的溶液0.5 mL ;对照(CON)组(n=15)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5mL,0.5h后再次注射生理盐水0.5mL。造模成功后14、28、42d采用冰冻切片荧光示踪法观察M SC组小鼠RFP‐BM SC归巢情况,并在28 d后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BM SC位置和骨桥蛋白(OPN)及骨钙素(OCN)的表达;14、42 d后分别采用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3组组织切片骨痂形成情况,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生物力学检查,评价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骨折后28 d MSC组有大量RFP‐BMSC迁移至骨折处聚集,且高度表达OPN与OCN。14 d后病理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CON组与AMD3100组以软骨成分为主,而 MSC组多已开始形成骨性骨痂;42 d后CON组与AMD3100组处于骨痂塑形期,皮质骨质量差,MSC组骨痂已基本塑形完成。生物力学检测结果显示, MSC组最大负荷、最大桡度、弹性桡度及刚度显著高于另两组(P<0.05),接近正常骨组织(P>0.05)。结论 BMSC归巢能促进骨折愈合,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R4通路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巢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折愈合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迁移
下载PDF
骨软骨一体化仿生支架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学亮 刘舒云 +8 位作者 郭维民 张雨 陈明学 荆晓光 张增增 张彬 沈师 李建伟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第4期350-355,共6页
关节软骨在日常关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退行性软骨损伤与年轻患者不恰当的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等,使得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率在不断地上升,且损伤患者也渐趋于年轻化。关节软骨虽有其相应的代谢活动,但... 关节软骨在日常关节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所导致的退行性软骨损伤与年轻患者不恰当的运动带来的运动损伤等,使得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率在不断地上升,且损伤患者也渐趋于年轻化。关节软骨虽有其相应的代谢活动,但因其缺乏神经、血管及淋巴组织,软骨一旦破坏便难以自我恢复与再生。如图1所示,常见的关节软骨损伤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损伤 仿生支架 骨软骨 支架材料 骨层 透明软骨 组织工程 软骨细胞 软骨支架 细胞外基质
下载PDF
脱钙骨基质为骨组织工程支架修复骨缺损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明学 卢世璧 +3 位作者 王继芳 黄靖香 余征 赵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5,T006,共5页
目的利用骨组织工程原理对节段性骨缺损进行修复,探讨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bonematrix,DBM)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从兔股骨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经体外诱导分化、条件培养、5-溴-2'-脱氧... 目的利用骨组织工程原理对节段性骨缺损进行修复,探讨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bonematrix,DBM)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从兔股骨分离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经体外诱导分化、条件培养、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xyouridine,5-BrdU)标记后,接种到兔海绵状脱钙骨基质(spongeofDBM,SDBM)支架上,然后分别植入兔背部肌肉内及兔桡骨中段10mm长的骨膜骨缺损内。对照组为缺损内单纯植入SDBM及空白组。术后观察6周。结果经条件培养的BMSCs可在体外表达Ⅰ型胶原、碱性磷酸酶,并形成钙结节;体内异位植入组织工程骨块可形成软骨及骨组织;组织工程骨块及单纯SDBM在术后6周完全修复骨缺损(6/6);极限压缩强度测量显示,组织工程骨块植入组新生骨与正常桡骨段差异无显著性(P=0.623),单纯SDBM植入组新生骨在生物力学方面低于正常桡骨段(P=0.038)。结论脱钙骨基质在骨组织工程中是一种有效的生物活性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钙骨基质 干细胞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对麻省总医院一烧伤文献的重新分析——高度疑似脑脂肪栓塞2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海鹏 张效云 +5 位作者 杜长生 吴士文 郭全义 曾伏虎 李玉清 李新兵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6期574-576,共3页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FES)的主要临床问题依然是漏诊和误诊。兹对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作者及西储大学克利夫兰市总医院作者合著的文献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10例尸检结果进行... 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FES)的主要临床问题依然是漏诊和误诊。兹对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作者及西储大学克利夫兰市总医院作者合著的文献的"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10例尸检结果进行重新分析,以期引起对烧伤并发的FES的进一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塞综合征 烧伤 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
下载PDF
新型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的制备及其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维民 刘舒云 +6 位作者 高钺 黄靖香 彭江 汪爱媛 王玉 卢世璧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5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d MECM)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新鲜的猪半月板组织,切碎,采用湿法粉碎、差速离心的方法制备dM ECM生物材料。通过天狼猩红、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分别比较天然半月板...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半月板细胞外基质(d MECM)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细胞相容性进行研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新鲜的猪半月板组织,切碎,采用湿法粉碎、差速离心的方法制备dM ECM生物材料。通过天狼猩红、甲苯胺蓝染色方法分别比较天然半月板与dM ECM中胶原以及糖胺聚糖含量的区别;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后dM ECM中DNA残留情况。将P3代的兔内侧半月板细胞种植在铺有dM ECM的盖玻片上,体外培养7 d后行扫描电镜检测其细胞相容性。结果本实验制备的dM ECM天狼猩红、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性,并且与天然半月板染色类似;dM ECM行Hoechst33258染色呈阴性;扫描电镜结果显示种植于d MECM表面上的半月板细胞黏附紧密,可见大量细胞ECM的分泌。结论本实验制备的dM ECM可以很好地保留天然半月板ECM成分,有效地去除DNA物质,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未来半月板组织工程领域非常有前景的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关节半月板 组织工程 生物相容性材料 脱细胞
下载PDF
骨坏死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范猛 彭江 卢世璧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9,共9页
骨坏死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累及股骨头。对骨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骨坏死的病理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预防股骨头塌陷的治疗方法。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建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但是很难建立一个从早期的影像和组织学改变到晚... 骨坏死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累及股骨头。对骨坏死动物模型的研究有助于认识骨坏死的病理机制,建立切实有效的预防股骨头塌陷的治疗方法。虽然有多种方法可以建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但是很难建立一个从早期的影像和组织学改变到晚期的股骨头塌陷表现都与人类相似的动物模型。本文总结了骨坏死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为骨坏死研究的模型选择提供参考,并展望骨坏死实验动物模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坏死 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潇 卢世璧 +1 位作者 陆文莲 付祖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7年第1期34-41,共8页
站立与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行之一,对站立或行走时足底与支承面之间的压力(X、Y、Z三个方向的力)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反映人体下肢的结构、功能乃至全身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子系统——三维测力台... 站立与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行之一,对站立或行走时足底与支承面之间的压力(X、Y、Z三个方向的力)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反映人体下肢的结构、功能乃至全身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子系统——三维测力台系统及其运用它对正常人和骨科病人的一些测量和分析结果,包括足底压力曲线、矢量图、功率谱、拟合曲线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压力测量 力板系统
下载PDF
早期体内力学刺激促进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修复羊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春香 马宁 +5 位作者 眭翔 王鑫 万一群 卢世璧 刘舒云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3期207-212,共6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够适用于体内力学刺激羊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将实验动物(山羊膝关节双髁负... 目的观察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对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设计和制造能够适用于体内力学刺激羊膝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膝关节连续被动活动仪(CPM);将实验动物(山羊膝关节双髁负重区制造直径6 mm软骨缺损)分为三组:空白组:单纯缺损未植入修复组织;藻酸钙+骨膜+细胞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藻酸钙+骨膜+细胞+CPM组:藻酸钙复合自体软骨细胞凝胶植入软骨缺损区,自体骨膜覆盖缺损区,术后早期接受CPM锻炼。分别于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12个月组仅包括CPM力学刺激组)取材,通过修复组织的大体、组织学观察及其评分比较3组软骨修复效果。结果藻酸钙复合软骨细胞能够较好地修复羊负重区关节面软骨缺损,将缺损修复的大体观察、组织学等结果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发现接受体内CPM力学刺激组效果最好,其修复组织中透明软骨比例最多,其次为藻酸钙+骨膜+细胞组。结论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仪(CPM)体内力学刺激能够促进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大动物关节负重区软骨缺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软骨细胞 藻酸钙 连续被动活动仪
下载PDF
混合性热休克蛋白/肽疫苗与白细胞介素-12联合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产生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宋舸 袁玫 +3 位作者 崔雪梅 眭翔 赵斌 卢世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3期252-254,共3页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 目的研究肿瘤组织来源混合热休克蛋白(mHSPs)/肽疫苗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效应,为应用其治疗人类恶性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技术、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技术、电泳技术、Westernblot检测方法、T淋巴细胞的诱导及体外扩增、乳酸脱氢酶法等,测定肿瘤多肽复合物诱导活化小鼠体内CTL杀伤效应。结果mHSPS免疫组和mHSPs+Cy+IL-12免疫组体外诱生的CTL反应活性均比对照组的CTL活性有所升高,尤其mH-SPs+Cy+IL-12免疫组升高明显,且随效靶比的上升而上升;与正常小鼠(CD4+46%、CD8+18%)比较,对照组、mHSPs免疫组及mHSPs+Cy+IL-12免疫组小鼠CD4+亚群的比例分别为38%、46%、54%。CD8+亚群的比例分别为26%、22%、16%。结论混合热休克蛋白/肽可诱发强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当与IL-12、低剂量Cy者联合应用后免疫功能增强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80肉瘤 肿瘤 免疫治疗 混合热休克蛋白/肽 细胞毒T淋巴细胞 疫苗
下载PDF
采用猪颈椎标本对滑动型与限制型颈椎前路固定板的生物力学试验研究(英文)
13
作者 尚鹏 刘伟强 +3 位作者 王广志 Guy R Fogel 彭江 郭全义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09-215,226,共8页
目的采用18 具猪颈椎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比研究滑动型和限制型颈椎前路固定系统的临床生物力学特性的优劣。方法实验选用三种固定板,其中两种滑动型前路固定板(Swift 板,Premier板),一种限制型前路固定板(Peak 板)。使用 18 具... 目的采用18 具猪颈椎骨标本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对比研究滑动型和限制型颈椎前路固定系统的临床生物力学特性的优劣。方法实验选用三种固定板,其中两种滑动型前路固定板(Swift 板,Premier板),一种限制型前路固定板(Peak 板)。使用 18 具猪颈椎骨(C2 - C7)模拟两阶段椎体切除,采用高度可调节的支撑植入椎体切除位置,模拟植骨(内置微型压力传感器)。每一种固定板均采用六具,分三种工况进行颈椎标本实验测试。施加的载荷控制在生理载荷范围内。结果在各标本运动极限内,限制型和滑动型固定板在全支撑时固定板上载荷无显著区别;在支撑缩短时,所有三种固定板上载荷均明显减少,而该现象在滑动型固定板表现的更明显。在缩短支撑情况下,滑动型固定板在缩短支撑状态下板上的载荷减少。就滑动型固定板而言,在支撑缩短的状态下,支撑上的载荷减少较少而板上的载荷增加也不大。在全长支撑的载荷极限状态下,Swift型固定板的载荷分配比Premier型的固定板更好一些。在载荷极限状态下,Premier型的固定板的载荷分配优于Swift型固定板。结论实验证明滑动型固定板在2阶段椎体次全切除术中的生物力学特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固定板 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术 载荷分配
下载PDF
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兔腰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胡成栋 刘曦 +3 位作者 李盼 周玉军 陈怀志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6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观察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兔腰椎间盘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玻璃化冷冻组、常规低温冷冻组和新鲜髓核细胞组,每组10只,将取下的腰椎间盘标本通过玻璃化冷冻法与常规低温冷冻法分别冻存30 d,复温洗脱后,利用MTT比... 目的观察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兔腰椎间盘的效果。方法选取3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玻璃化冷冻组、常规低温冷冻组和新鲜髓核细胞组,每组10只,将取下的腰椎间盘标本通过玻璃化冷冻法与常规低温冷冻法分别冻存30 d,复温洗脱后,利用MTT比色法测量两组腰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细胞的相对活性,利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其细胞存活率。结果 MTT比色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玻璃化冷冻组和常规低温冷冻组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存活率和相对活性均低于新鲜髓核细胞组,玻璃化冷冻组的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存活率和相对活性均优于常规低温冷冻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保存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性高,保存效果优于常规低温冷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化作用 低温保存 椎间盘
下载PDF
下肢应力性骨折相关风险因素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燕旭 张钊 +10 位作者 罗东 李芒来 汪靖 方杰 蒋雯 冯勇 彭江 许文静 王玉 汪爱媛 张民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22-1429,共8页
背景:下肢应力性骨折在新兵和运动员中很常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新兵、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总结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提高人们对下肢应力性骨折的认识并为其预防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 背景:下肢应力性骨折在新兵和运动员中很常见,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新兵、运动员的训练。目的:总结下肢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提高人们对下肢应力性骨折的认识并为其预防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至2019年7月PubMed数据库、万方及CNKI数据库的相关文章,英文检索词"stress fracture,fatigue fracture,overuse injury,risk factors,recruits";中文检索词"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过度使用性损伤,风险因素,新兵"。共检索到786篇相关文献,7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结果与结论:①性别和既往应力性骨折病史已被确定为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因素,未来的研究应该倾向于确定其他风险因素在应力性骨折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②此外,生物力学风险因素可能影响新兵下肢应力性骨折的发生;③因此可以通过改善新兵训练时下肢异常的生物力学参数,更好地预防下肢应力性骨折,以期通过适当管理降低应力性骨折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性骨折 新兵 运动员 军事训练 生物力学 足底压力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预防腱周粘连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鹏昊 刘舒云 +7 位作者 王亚洁 全琦 王玉 汪爱媛 彭江 许文静 卢世璧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第4期289-296,共8页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结构、成分、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细胞毒性,以及该膜对鼠L929成纤维细胞黏附和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该电纺膜在预防肌腱断裂后腱周粘连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 目的探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结构、成分、亲水性、组织相容性和细胞毒性,以及该膜对鼠L929成纤维细胞黏附和活性的影响,从而明确该电纺膜在预防肌腱断裂后腱周粘连的可行性。方法制备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和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接触角检测分析电纺膜的超微结构、成分以及亲水性能;通过溶血试验、热原试验、致敏试验和MTT法验证电纺膜的组织相容性和细胞毒性;将鼠L929细胞种植在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和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上,体外培养4 d后进行死/活细胞染色,通过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比较L929细胞在两组膜上的黏附和活性情况。结果两种电纺膜由纳米级-微米级的纤维丝有序排列,形成致密多孔的网状结构。且溶血试验、热原试验、致敏试验结果均呈阴性。MTT检测发现,L929细胞在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DMEM浸提液组和正常培养液组中的OD570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活细胞染色提示,鼠L929成纤维细胞在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的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层上第4天的黏附率和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929细胞在单纯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膜上的黏附率和生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是由纳米级-微米级有序排列的纤维丝构成的多孔膜片,而且组织相容性良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层可以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的黏附和生存,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层可以促进细胞的黏附和存活。电纺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Ⅰ型胶原-聚己内酯双层膜对预防肌腱断裂后腱周粘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粘连 生物相容性材料 胶原I型 肌腱断裂 静电纺丝
下载PDF
肌腱断裂修补术后药物预防腱周粘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鹏昊 刘舒云 郭全义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7年第2期162-165,共4页
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是剧烈运动或是长期的慢性劳损所致。其中,中年男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经过正规的手术缝合修复,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腱周粘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二次手术也给患者带来巨大... 肌腱断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多是剧烈运动或是长期的慢性劳损所致。其中,中年男性是主要的发病人群。经过正规的手术缝合修复,部分患者会出现感染、腱周粘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二次手术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断裂 运动损伤 缝合修复 康复理疗 发病人群 神经损伤 甲氧萘丙酸 预防粘连 腱周组织 PLLA
下载PDF
PKH26荧光素标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绍代 王玉 +9 位作者 鲁长风 陈鹏 王冲 刘雪剑 孙百川 张凯红 荆晓光 胡丹 彭江 田建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43-1347,共5页
目的研究PKH26荧光素染料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AD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的能力。用细胞膜荧光素染料PKH26对第二代脂肪干细胞进行... 目的研究PKH26荧光素染料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SD大鼠的ADSCs,通过流式细胞仪、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鉴定ADSCs的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的能力。用细胞膜荧光素染料PKH26对第二代脂肪干细胞进行标记,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以及CCK-8法评估标记后细胞的形态、荧光强度以及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ADSCs,其纯度达95%以上,并成功将ADSCs诱导成脂肪、骨、软骨;PKH26标记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细胞膜上均匀分布的强红色荧光,细胞的形态以及增殖活性与未标记的细胞无明显差异。结论 PKH26荧光素染料标记后对ADSCs的形态及增殖活性无明显影响,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标志物,能够很好的应用于示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转归及干细胞标记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PKH26 细胞标记
下载PDF
大鼠尾腱细胞外基质制备方法及其用于肌腱损伤修复的前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凯红 刘雪剑 +12 位作者 孙百川 黄绍代 鲁长风 曲鹏玮 韩运宁 余文 孙逊 许文静 汪爱媛 王玉 卢世璧 彭江 亓建洪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8年第6期500-505,共6页
目的探究大鼠尾腱细胞外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微组织,为组织工程法修复肌腱损伤所需生物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20只150~200 g SD大鼠鼠尾作为实验材料,分别抽取出大鼠尾腱,经PBS彻底清洗后反复冻融3次,然后经过1... 目的探究大鼠尾腱细胞外基质制备方法及其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构建微组织,为组织工程法修复肌腱损伤所需生物材料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取20只150~200 g SD大鼠鼠尾作为实验材料,分别抽取出大鼠尾腱,经PBS彻底清洗后反复冻融3次,然后经过1%SDS于室温下处理24 h,并用大量PBS清洗1周除去细胞残渣,最后^(60)Co消毒备用。对制备的大鼠尾腱细胞外基质进行病理学染色,观察细胞残留情况。同时,检测该来源的生物源性材料残留α-Gal含量。此外,观察制备的大鼠尾腱细胞外基质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CCK-8试剂盒检测该生物材料的细胞毒性。结果大体观察可见,经脱细胞处理过的尾腱体积增大,呈乳白色匀浆状。HE以及DAPI染色结果显示,经脱细胞处理后的尾腱细胞核大量减少,细胞数量显著降低,每个高倍镜视野内细胞残余量不大于5个。脱细胞尾腱残留α-Gal含量与正常尾腱相比有统计学差异,脱细胞尾腱残留DNA极少。复合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培养7 d相比培养1 d活细胞数量明显增多。CCK-8毒性测试结果显示这种脱细胞大鼠尾腱的生物相容性较好,没有细胞毒性。结论经过脱细胞方法制备的大鼠尾腱细胞外基质可有效除去细胞成分,并且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一种生物材料用于肌腱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肌腱修复 大鼠尾腱
下载PDF
血管基质混合物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微载体修复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陈鹏 高翔 +7 位作者 陈兆和 窦天旭 李坚 侯昂扬 汤贺 彭江 梁庆威 李旭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3-57,共5页
背景: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弱,利用软骨组织工程能更好地实现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细胞载体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新的探索。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基质混合物(ASVF)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 背景: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能力很弱,利用软骨组织工程能更好地实现关节软骨的修复和再生。种子细胞、细胞载体作为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进行新的探索。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组织来源的血管基质混合物(ASVF)复合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微载体(CEDPs)修复SD大鼠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从大鼠腹股沟脂肪垫中分离获取ASVF,以湿法粉碎和脱细胞处理得到猪来源CEDPs,将两者混合,修复大鼠膝关节滑车直径2 mm全层软骨缺损。实验按移植物的不同分为空白组、CEDPs组、CEDPs+ASVF组。术后6周、12周取材,对标本进行Micro-CT分析,评估缺损去软骨下骨的重塑情况;标本切片后进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以Wakitani评分进行组织学评估。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各组均有软骨下骨重塑,CEDPs+ASVF组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均高于其他两组(P <0.05)。组织学分析显示CEDPs+ASVF组新生组织结构主要为透明软骨,其余两组为纤维组织与透明软骨混合分布,且CEDPs+ASVF组组织学评分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自体ASVF复合CEDPs可用于修复SD大鼠膝关节全层软骨缺损,为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基质混合物 细胞外基质 微载体 组织工程 软骨 关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