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8
1
作者 单海燕 白小涓 +1 位作者 张四扬 陈香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41-10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用AngⅡ(10-6mol/L)及valsartan(AngⅡ1型受体特异性拮抗...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内皮细胞存活率,用AngⅡ(10-6mol/L)及valsartan(AngⅡ1型受体特异性拮抗剂)干预,分为实验对照组、AngⅡ诱导组及valsartan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衰老,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6mol/LAng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为对照组的(81.90±0.04)%;(80.10±6.81)%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91.36±6.45)%],证实细胞衰老;荧光显微镜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31.84±2.86)%]。与AngⅡ诱导组相比,valsartan组Bcl-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Ang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老化。经AngⅡ诱导的衰老HUVECs发生凋亡,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AngⅡ诱导HUVECs细胞的衰老过程。Ang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之一可能与Bcl-2、Bax mRNA及蛋白表达的失衡有关。缬沙坦对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II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衰老 细胞凋亡 基因 BCL-2 基因 Bax蛋白质 BCL-2 蛋白质 Bax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单海燕 刘姝 +3 位作者 胡翠竹 李效丽 白小涓 陈香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血管紧张素ⅡRPM I1640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逆转录...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的变化。方法制备血管紧张素ⅡRPM I1640培养液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吖啶橙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析凋亡调控基因Bc 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特异性磷酸化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抗体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32.76%±2.98%比2.14%±0.36%,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FITC/PI双染色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早中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其细胞凋亡率为37.4%±1.6%(对照组为10.2%±1.8%)。与对照组相比,6 h、12 h、18 h及24 h Bc l-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磷酸化水平于18 h达到最高峰(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的凋亡可能与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对Bc l-2 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P38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体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虹 白小涓 +1 位作者 刘强 陈香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否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衰老,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valsartan组,观察细胞衰老...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否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s)衰老,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HUVE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valsartan组,观察细胞衰老改变及超氧阴离子(O·2-)水平,分析各组细胞AngⅡ1型和2型受体(AT1R和AT2R)、NAD(P)H氧化酶p22phox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给予AngⅡ后,β-gal染色阳性细胞数增加,细胞向G0-G1期停滞,细胞p16蛋白表达增高,出现衰老的特征性改变;衰老细胞NO生成减少,O·2-生成增加,p22phox和AT2R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AT1R表达下降;valsartan处理后改善了细胞的衰老改变,下调p22phox表达,降低O·2-水平,对AT2R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Ang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HUVECs衰老,AngⅡ从转录水平上调NAD(P)H氧化酶p22phox表达,进而使O·2-产生增加可能是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Valsartan通过特异性阻断AT1R有一定的逆转内皮细胞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NAD(P)H氧化酶 内皮细胞 衰老 Valmrtan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被引量:7
4
作者 单海燕 刘姝 +1 位作者 白小涓 陈香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及阿托伐他汀...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衰老中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阿托伐他汀干预,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及阿托伐他汀组,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衰老,并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法分析各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存活的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81.90%±0.04%;约80%的细胞呈现β-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证实细胞衰老;与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cl-2/Bax比值显著增加(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可诱导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老化,从而复制细胞衰老。Bcl-2、Bax蛋白表达的失衡可能是血管衰老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阿托伐他汀有一定的延缓血管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衰老 BCL-2 BAX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Akt/NF-κB信号转导通路在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衰老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单海燕 张四洋 +4 位作者 祁慧萌 李婉 赵心 白小涓 陈香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1-6,共6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激酶B(PKB/Akt)、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的变化,阐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对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意义。方法制备血管紧张素ⅡP.PMI1640培养液...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及其相关蛋白激酶B(PKB/Akt)、核转录因子-KB(NF-KB)表达的变化,阐明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对诊治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意义。方法制备血管紧张素ⅡP.PMI1640培养液(10^-6mol/L)培养HUVECs,通过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衰老,Western blotting测定Akt、磷酸化Akt、NF-KB蛋白水平。结果AngII诱导组β-gal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为(80.10±6.8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证实细胞衰老;与对照组相比,16、32和48hAkt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Akt磷酸化水平于32h达到最高峰(P〈0.01);磷酸化Akt表达呈持续增加时,NF-KB呈显著上升趋势。结论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内皮细胞的衰老可能与Akt/NF-KB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内皮细胞 血管衰老 蛋白激酶B 核转录因子-KB
下载PDF
健康人群心血管超声结构和功能及血脂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单海燕 白小涓 +4 位作者 韩璐璐 张伟光 孙雪峰 林宏丽 陈香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心血管超声结构和功能及血脂的增龄性变化,进一步阐明动脉硬化发生机制,以指导老龄人群动脉硬化的早期防治。方法从沈阳市、大连市和北京市中心筛选健康居民852人,依据年龄分为4组:≤44岁组205人,45~59岁组241人,60~7...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心血管超声结构和功能及血脂的增龄性变化,进一步阐明动脉硬化发生机制,以指导老龄人群动脉硬化的早期防治。方法从沈阳市、大连市和北京市中心筛选健康居民852人,依据年龄分为4组:≤44岁组205人,45~59岁组241人,60~74岁组254人,≥75岁组152人。检测血压和血脂,心脏超声测定各房室腔径、左心室舒张末和收缩末容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升主动脉径等41项指标;B型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参数等14项指标。结果采用|r|≥0.25,P≤0.01作为同时序年龄相关变量入选标准,经相关分析发现,脉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二尖瓣A峰前壁值、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时序年龄呈线性正相关(r分别为0.521、0.425、0.258、0.17、0.274和0.181,P均<0.01),二尖瓣E峰侧壁值和高密度脂蛋白与时序年龄呈线性负相关(r为-0.25和-0.251,P<0.05)。结论脉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内径是影响健康人颈动脉结构、各血流参数的独立因素;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厚是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总胆固醇是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生理学 健康人群 脉压 内膜中膜厚度 总胆固醇
下载PDF
衰老大鼠主动脉增龄性重塑及其规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强 白小涓 +1 位作者 李虹 陈香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12-614,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对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分析主动脉增龄性重塑的主要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依月龄分为青年组、成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组应用超声方法分别进行主动脉壁厚(ADT)和内径检测,离体动脉环试验测定胸主... 目的探讨年龄对主动脉结构及功能的影响,分析主动脉增龄性重塑的主要表现及变化规律。方法健康Wistar大鼠60只,依月龄分为青年组、成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各组应用超声方法分别进行主动脉壁厚(ADT)和内径检测,离体动脉环试验测定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h)的最大舒张反应性,以及主动脉形态学和比色法检测主动脉一氧化氮(NO)及活性氧(ROS)水平。结果ADT、主动脉内径变化率(ΔAD)、收缩压(SBP)、脉压(PP)、NO、ROS、内膜中膜厚度(T)、血管内径(D)、中膜平滑肌相对含量〔SMC(Aa%)〕、胶原纤维相对含量(Aa%);血管羟脯氨酸含量(HC)、乙酰胆碱诱导的最大舒张百分比(Emax)与年龄明显相关,并且上述指标在各年龄组随增龄变化速率存在差异。结论增龄性动脉重塑过程并非恒速进行,存在一个缓慢起始、加速进展、减速维持的过程。动脉增龄性重塑表现为功能重塑与结构重塑,功能重塑与结构重塑并非同步变化,功能重塑在成年期已经开始;结构重塑主要发生在中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主动脉 增龄性重塑
下载PDF
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随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璐璐 白小涓 陈香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59,共1页
目的肾脏衰老相关的功能下降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健康中国人正常衰老有关的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03年在沈阳、北京和大连筛选出852例30~98岁的健康人(... 目的肾脏衰老相关的功能下降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健康中国人正常衰老有关的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2003年在沈阳、北京和大连筛选出852例30~98岁的健康人(没有心血管疾病,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 m2),利用肾小球滤过率(eGFR,简化MDRD公式)和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评价肾脏功能,心脏超声指标二尖瓣环E峰与A峰比值(E/A)评价心脏舒张功能。所有研究对象分别按照eGFR和CYSC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在本研究中,心脏舒张功能下降(低E/A比值)定义为小于25百分位数(0.784)的E/A比值。结果血清CYSC和eGFR与年龄显着相关(eGFR:r=-0.102,P<0.01;CYSC:r=0.544,P<0.01)。年龄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381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肾功最好的对照组相比,血清CYSC第二,第三和第四组未调整的OR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9(1.403~4.419),4.177(2.368~7.37)和7.614(4.387~13.217)。然而,在全面调整年龄、性别、血脂、血糖及炎症因子等混杂变量后,CYSC与下降的E/A比值的相关性消失。eGFR仅第4组未调整混杂变量前与下降的E/A比值相关(OR:2.058,95%可信限为1.3~3.258),在调整年龄后相关性消失。结论衰老是健康中国人肾脏功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的重要影响因素。正常衰老相关的肾脏动能和心脏舒张功能下降之间没有独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胱蛋白酶抑制剂C 肾小球滤过率 心脏舒张功能 横断面研究
下载PDF
中国北方健康人群心血管衰老生物学定量评价与规律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白小涓 刘强 +3 位作者 韩璐璐 孙雪峰 林宏丽 陈香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4期2385-2389,共5页
目的通过无创手段定量评价我国北方3市健康人群心血管衰老进程,分析其心血管衰老规律。方法从沈阳、大连、北京3个城市,筛选临床健康居民855人,依据年龄分为4组,≤44岁组、45~59岁组、60~74岁组、≥75岁组。检测生活习惯、膳食、血压... 目的通过无创手段定量评价我国北方3市健康人群心血管衰老进程,分析其心血管衰老规律。方法从沈阳、大连、北京3个城市,筛选临床健康居民855人,依据年龄分为4组,≤44岁组、45~59岁组、60~74岁组、≥75岁组。检测生活习惯、膳食、血压、心脏和颈动脉多谱勒超声、血生化、血尿常规、机体微炎症等同心血管功能状态密切相关的70余项指标,观察其随年龄的变化,计算心血管衰老生物学积分(CAS),定量评价3个城市健康人群心血管衰老规律。结果脉压(P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EDV)、二尖瓣环前壁 A 峰(MVAA)、二尖瓣环侧壁 E 峰(MVLE)、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计7项心血管结构功能相关指标与年龄明显相关(r 值分别为0.63、0.54、-0.41、0.45、-0.42、0.43、0.46,P 均<0.01)。由上述7项指标计算所得的 CAS 与年龄高度相关(r=0.85,P<0.05),同时45~59岁组 CAS 随增龄变化速率最大,同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结论 CAS 可作为定量评价心血管衰老的客观指标,健康人群随增龄心血管衰老速度可能并非恒定,45岁后心血管衰老明显加速,45~59岁可能是心血管衰老的关键阈值拐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健康人群 生物评分公式
原文传递
血管衰老性重塑及其相关基因差异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强 白小涓 +2 位作者 李虹 韩璐璐 陈香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46-550,共5页
目的分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与血管衰老性重塑的联系,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常规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显微结构变化,应用基因差异表达技术、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分析验证健康衰老进程中,4、10、16... 目的分析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与血管衰老性重塑的联系,探讨血管衰老性重塑可能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常规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及显微结构变化,应用基因差异表达技术、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印迹分析验证健康衰老进程中,4、10、16、22个月龄大鼠血管衰老性重塑相关基因及其差异表达变化。结果基因差异PCR共选出5条表达差异的片段,同源性对比证明分别与L型Ca^2+通道α1c亚单位(CacnalC)、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AD(P)H氧化酶仅亚单位(p22-phox)、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仅(SDF-1α)、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9)基因高度同源。其中Cacnalc和p22,phox表达随龄增加,16月龄组(0.74±0.13;0.73±0.12)较10月龄组(0.12±0.05;0.20±0.03)增加。SDF-1α表达随龄降低。MMP-9和Casp9表达呈双相变化,16月龄组表达正向峰值(0.56±0.15;0.47±0.16)。分别以平滑肌和胶原纤维为因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0.92,P〈0.01);(r=0.93,P〈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管衰老性重塑并非恒速进行,存在缓慢起始、加速进展、减速维持的时相性过程。基因时相性差异表达变化同血管衰老性重塑高度相关。Cacna1c、p22-phox、SDF-1α基因时相性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血管衰老性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衰老 差异显示 基因调控
原文传递
衰老及生物学年龄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韩璐璐 白小涓 陈香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291-1293,共3页
一、衰老的概念和本质 衰老可以定义为生物系统的退行性过程,机体退行性改变的不可逆性积累和对疾病的脆弱性增加,最终导致死亡.Strehler提出了衰老的4个特点,即普遍性、渐进性、内在性和有害性.
关键词 生物学年龄 衰老 退行性改变 生物系统 不可逆性 渐进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