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青兰总黄酮对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祖丽皮耶.艾乃斯 杨涛 +5 位作者 是文辉 宋来阳 董翔 刘江伟 许永华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88-92,共5页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对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G)、高原组(MG)、阳性组(NE)、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DML.H)、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组(DML.M)、香青兰总黄酮低剂量组(DML.L)。除正常组(10只)... 目的探讨香青兰总黄酮对低氧环境所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G)、高原组(MG)、阳性组(NE)、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DML.H)、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组(DML.M)、香青兰总黄酮低剂量组(DML.L)。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大鼠建立慢性高原病模型。各组进行相应干预。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血清中EPO、VEGF及肺组织SOD、MDA和GSH-Px活性,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慢性高原病大鼠肺动脉压力升高,血清EPO、VEGF含量上升,肺组织中SOD、GSH-Px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高原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肺动脉压力不同程度下降(P<0.05),血清中EPO、VEGF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SOD、GSH-Px含量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可改善由缺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减少氧化应激,增强抗氧化机制,对低氧环境所致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 低氧环境 肺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高原环境腹部爆炸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小博 郭飞 +4 位作者 许琴 杨欣悦 敖其 刘江伟 张雷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648-653,675,共7页
目的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建立稳定高原腹部爆炸伤模型,探讨伤后暂时性胃肠保护在高原腹部爆炸伤损害控制性救治中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高原环境下(海拔4600m)24只山羊腹部爆炸伤模型(体质量30~35kg,平均32.7kg,距爆心16m)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对照组进行常规开腹探查,实验组在开腹探查后行暂时性胃肠管保护(开腹后简单快速缝合或钳夹封闭胃肠破口)并放置吸引管持续负压吸引。检测伤后两组6h血气、血常规、降钙素原、白介素-6、器官功能(氧合指数、休克指数、血清肌酐、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所有死亡和观察结束动物均进行处死后尸检,并统计伤后存活率。结果两组在伤后均未出现即刻死亡,对照组1只在术后即刻死亡,2只在下送途中死亡,其余在24h观察期内全部死亡,6h内存活率41.6%(5/12);实验组术后24h观察期全部存活,6h内存活率100%。按照新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实验组中位数为27(22,29),对照组为23(20,29),损伤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6h对照组较实验组出现了呼吸性碱中毒、低氧血症、乳酸酸中毒。对照组感染指标较实验组明显增高[白细胞(17.61±0.46)×10^(9)/L vs.(10.86±0.32)×10^(9)/L,降钙素原(9.75±1.15)ng/mL vs.(3.59±0.31)ng/mL,白介素-6(59.34±6.06)pg/mL vs.(35.17±3.84)pg/mL,P<0.05]。创伤后维持相似的平均动脉压[实验组(100.8±10.0)mmHg vs.对照组(100.1±10.6)mmHg,P=0.065],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休克指数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1.78±0.04 vs.0.91±0.04,P<0.05),氧合指数、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实验组优于对照组[275.51±5.21 vs.222.63±3.44、(16.91±0.89)μmol/L vs.(25.38±0.53)μmol/L、(13.16±0.33)s vs.(20.92±0.52)s,P<0.05]。结论本研究中暂时性胃肠损伤保护可行性强,动物存活率高,可为转运后送行确定性手术争取抢救时间,提高高原环境下批量腹部爆炸伤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爆炸伤 高原 暂时性胃肠保护 损害控制手术
下载PDF
腹部创伤动物模型制作及救治研究进展
3
作者 西仁娜伊·色里木 刘江伟 +1 位作者 孙亚伟 许琴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随着腹部创伤研究层次的不断加深,标准化的腹部创伤动物模型制作凸显出其在救治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腹部创伤相关动物模型及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救治策略的研究概况进行复习总结,并依据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 随着腹部创伤研究层次的不断加深,标准化的腹部创伤动物模型制作凸显出其在救治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腹部创伤相关动物模型及损伤控制性手术(DCS)救治策略的研究概况进行复习总结,并依据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模型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为腹部创伤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救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动物模型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下载PDF
高原腹部创伤对猪免疫器官的影响
4
作者 西仁娜伊·色里木 刘江伟 +3 位作者 李佳佳 阿卜杜米吉提·艾海提 屈金权 孙亚伟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9期14-16,共3页
为探究高原腹部创伤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该研究选取33只长白仔猪,随机分为平原腹部创伤组(LN组)和高原腹部创伤组(HC组),每组按0、8、24 h时间点采集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样品,并制作脾脏和胸腺组织切片,HE染后观察组织结构变化... 为探究高原腹部创伤对免疫器官的影响,该研究选取33只长白仔猪,随机分为平原腹部创伤组(LN组)和高原腹部创伤组(HC组),每组按0、8、24 h时间点采集脾脏、胸腺、肠系膜淋巴结组织样品,并制作脾脏和胸腺组织切片,HE染后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腹部创伤后猪免疫器官脾脏、胸腺和肠系膜淋巴结有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等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创伤 脾脏损伤 胸腺 肠系膜淋巴结 组织切片
下载PDF
耐辐射奇球菌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许琴 宋来阳 +8 位作者 张蕾 李佳佳 马娜 江俊峰 刘爱中 蒲凤萍 邓培 刘江伟 王玮 《实验动物科学》 2021年第3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活菌及细菌破碎物的急性毒性。方法分别将DR高浓度1×10^(9)/m L(高浓度活菌组)、低浓度1×10^(7)/m L(低浓度活菌组)、细菌破碎物高浓度1×10^(9)/m L(高浓度细菌破碎物... 目的探讨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DR)活菌及细菌破碎物的急性毒性。方法分别将DR高浓度1×10^(9)/m L(高浓度活菌组)、低浓度1×10^(7)/m L(低浓度活菌组)、细菌破碎物高浓度1×10^(9)/m L(高浓度细菌破碎物组)、低浓度1×10^(7)/m L(低浓度细菌破碎物组)以0.4 m L/10 g灌胃KM小鼠,TGY培养基组灌胃相同体积的胰蛋白胨葡萄糖酵母琼脂培养基(tryptone glucose yeast agar medium),间隔8 h,灌胃2次后,观察14 d,以小鼠行为学、脏器系数、体质量、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以及血浆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酐、肌酸激酶、镁、磷、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变化作为评判依据,比较分析耐辐射奇球菌的毒性。结果不同剂量组的小鼠,均未见分泌物、大小便、呼吸及运动异常,灌胃后0.5 h至实验结束,未观察到反应迟钝、瞳孔改变、眼球凸出、眼睑下垂、皮肤颜色改变等异常,受试小鼠体质量、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与TGY培养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脾脏系数在低浓度细菌破碎物组有显著增大,病理学检查,未见实质性病变。结论DR活菌及其细菌破碎物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为DR在临床中的拓展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 脏器系数 生化指标 小鼠 急性毒性
下载PDF
低压氧诊疗疾病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琴 王瑜 +3 位作者 沈才福 赵秉筠 孙琼 刘江伟 《新疆医学》 2020年第2期118-120,123,共4页
一切生命活动必须以氧为基础,没有氧一切活动都将消失,甚至低氧都会限制、影响生命活动。但是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认为一定程度的低氧环境,对某些疾病或者运动能起到积极作用,低压氧舱作为一种可以模拟高原、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的设备... 一切生命活动必须以氧为基础,没有氧一切活动都将消失,甚至低氧都会限制、影响生命活动。但是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者认为一定程度的低氧环境,对某些疾病或者运动能起到积极作用,低压氧舱作为一种可以模拟高原、高海拔特殊自然环境的设备,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和认可。本文就目前低压氧舱及相关应用的研究做一总结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氧 诊疗 低氧习服训练 低压氧舱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对CMS模型大鼠心脏保护作用的研究
7
作者 杨涛 艾尼娃尔·艾克木 +2 位作者 是文辉 张向阳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新疆医学》 2021年第9期992-996,987,共6页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对慢性高原病(CMS)模型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C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G)、模型组(MG)、硝苯地平组(NE)、三磷酸腺苷二钠高、中、低剂量组(HATP、MATP、LATP),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PAP)、血氧...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对慢性高原病(CMS)模型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构建CM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CG)、模型组(MG)、硝苯地平组(NE)、三磷酸腺苷二钠高、中、低剂量组(HATP、MATP、LATP),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压力(PAP)、血氧饱和度(SaO_(2))、血红蛋白(Hb)水平,采用心脏超声、心电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脏功能,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定其SOD、MAD、GSH-Px水平。结果相较于正常组,MG和NE组大鼠PAP、Hb升高;SaO_(2)降低,心脏中MDA水平升高,SOD和GSH-PX活性降低。相较于模型组,三磷酸腺苷二钠各组大鼠PAP、Hb降低;SaO_(2)升高,心脏中MDA水平降低,SOD和GSH-PX活性升高。结论三磷酸腺苷二钠片对CMS模型大鼠心脏损伤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二钠片 肺动脉高压 心脏
下载PDF
全身麻醉患者气管导管前端细菌学分析
8
作者 殷茂静 房亮 +3 位作者 赵红梅 黄建成 赵荣 刘江伟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13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了解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气管导管前端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收集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插管留置时间分为4组,每组23例,其中Ⅰ组插管留置时间≤60 min;Ⅱ组60 min<插管留置时间≤120 min;Ⅲ组120 mi... 目的了解经口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患者气管导管前端细菌污染情况。方法收集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插管留置时间分为4组,每组23例,其中Ⅰ组插管留置时间≤60 min;Ⅱ组60 min<插管留置时间≤120 min;Ⅲ组120 min<插管留置时间≤180 min;Ⅳ组插管留置时间>180 min。术后收集气管导管前端标本并进行细菌培养,统计菌落数,比较4组患者导管前端的菌落数。结果 92例患者导管前端均培养出病原菌,例数最多为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黄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Ⅲ组及Ⅳ组的菌落数均高于Ⅰ组及Ⅱ组(均P<0.05)。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均为手术时间长于2 h的患者。结论行全身麻醉后的患者其气管插管前端均有一定的菌落数,插管留置时间长于2 h的患者菌落数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 前端 插管留置时间 细菌学 菌落数 肺部感染
下载PDF
MicroRNA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胡瑞花 李佳佳 +1 位作者 张淑萍 常珩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4年第3期40-42,48,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为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的一种慢性妇科疾病,近年来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痛、不孕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生长在子宫腔与子宫肌层以外的部位,为多发于育龄期女性的一种慢性妇科疾病,近年来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女性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性交痛、不孕等,部分患者还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1])。MicroRNA(miRNA)是非编码RNA的一种,在许多人类疾病中通过促进mRNA降解或抑制蛋白质翻译来调节基因表达,具有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目标基因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MICRORNA 发病机制 诊断标志物
原文传递
高海拔不同驻训时间官兵红细胞相关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吉政 张权 +4 位作者 许琴 王辉明 邓军 刘江伟 吴丁丁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2-19,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驻训官兵外周血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不同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海拔3700 m、4200 m、4900 m、5200 m四个海拔高度驻训官兵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1个月的红细胞相关参数:...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驻训官兵外周血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不同驻训时间和海拔高度对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海拔3700 m、4200 m、4900 m、5200 m四个海拔高度驻训官兵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1个月的红细胞相关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以平原驻训官兵相同指标作为对照,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RBC、HGB、HCT、RDW-CV随着驻训海拔增高,时间延长呈不断增高的趋势,与平原官兵相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3700 m驻训官兵RBC、HGB、HCT水平升高,与平原官兵相同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MCH、MCHC水平与平原官兵相同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拔4200 m驻训官兵9个月、4900 m 6个月及9个月驻训官兵RBC、HGB、HCT水平与驻训1个月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海拔5200 m驻训6个月驻训官兵RBC、HGB、HCT水平与驻训1个月比较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处于较为稳定的水平;MCV、MCH、MCHC水平随海拔高度、驻训时间延长有一定的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RDW-CV随着海拔增高、时间延长不断增高。结论:海拔3700 m红细胞水平比较稳定,不会随着时间延长对身体造成影响,比较适合较长时间驻训;4200 m 9个月、4900 m 6个月及9个月,5200 m 6个月,红细胞相关数值出现较大增幅,可作为每一海拔驻训的调整期,能最大限度地预防高原病并降低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官兵 红细胞指标 驻训时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