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相下颌面部破片+冲击波复合伤特点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昭领 刘桂才 +3 位作者 白振西 周树夏 李兵仓 张良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7-578,共2页
目的 研究爆炸破片及冲击波在不同时相下作用于颌面部时的损伤特点并探讨其致伤机制。方法 利用颌面部高速破片 +冲击波复合致伤模型模拟爆炸伤 ,由同步系统控制不同致伤时相。按不同时相将重庆当地成年犬 15只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破... 目的 研究爆炸破片及冲击波在不同时相下作用于颌面部时的损伤特点并探讨其致伤机制。方法 利用颌面部高速破片 +冲击波复合致伤模型模拟爆炸伤 ,由同步系统控制不同致伤时相。按不同时相将重庆当地成年犬 15只随机分为 3组 ,A组为破片先与冲击波到达目标 ,B组为二者同时到达 ,C组为冲击波先于破片到达。破片对犬咬肌区致伤 ,记录致伤参数 ,观察动物伤情特点。结果 在其它致伤条件相同时 ,B组致伤冲击波为双波峰形态。致伤后A组颌面部皮肤与肌肉分离明显 ,污染严重 ,创面最大 ,B组次之 ,C组最小。B组局部组织坏死及挫伤范围均较其它两组明显 ,并有心、肺、脑等脏器的损伤。结论 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 ,高速破片与冲击波具有协同致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爆炸伤 冲击伤 复合伤
下载PDF
《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构建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鲁 周玲君 +4 位作者 李玉香 孟宪丽 张玲 崔静 赵继军 《护理学报》 2015年第14期1-7,共7页
目的构建满足护士继续教育需求的《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为死亡教育课程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在前期文献分析、专家咨询、调查研究、质性访谈基础上拟定课程方案,采用专家会议法,通过2轮论... 目的构建满足护士继续教育需求的《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为死亡教育课程在护士队伍中的开展提供基本的课程指导和实施参考。方法在前期文献分析、专家咨询、调查研究、质性访谈基础上拟定课程方案,采用专家会议法,通过2轮论证,集中专家意见确定课程方案。结果确立了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反馈/评价策略、师资条件5个部分,共83项条目的《死亡教育》护士继续教育课程方案,并对部分条目提出应用建议。结论死亡教育课程目标设定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3个层面,课程内容突出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课程的反馈/评价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建议根据课程需要灵活多样选择教学方法。此外,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明确对师资水平的控制,必须限定最少课程学时数,并有待后续研究探讨较佳授课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教育 护士 继续教育 课程方案 专家会议法
下载PDF
颌面部爆炸伤血管损伤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昭领 白振西 +3 位作者 刘桂才 周树夏 李兵仓 张良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6-807,共2页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的血管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当地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创伤后0 h、6 h2、4 h7、2 h7、d取材组及对照组。对其颌面部爆炸致伤,伤后不同时间点切取距伤道不同距离的肌组织及小血管行病理学检查及超... 目的研究颌面部爆炸伤时的血管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重庆当地成年犬18只,随机分为创伤后0 h、6 h2、4 h7、2 h7、d取材组及对照组。对其颌面部爆炸致伤,伤后不同时间点切取距伤道不同距离的肌组织及小血管行病理学检查及超微结构检查观察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情况。结果颌面部爆炸伤伤情严重,血管损伤明显,小血管损伤可波及到距伤道4.5 cm处,伤道周围肌组织内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严重,组织内出血及炎细胞浸润明显,组织呈镶嵌状坏死。结论颌面部爆炸伤时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损伤是组织损伤严重及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 爆炸伤 微循环 血管损伤 内皮细胞
下载PDF
1例达芬奇机器人下行甲状旁腺切除及部分腺体自体移植术患者的手术配合 被引量:3
4
作者 唐鲁 朱国雄 +1 位作者 贺青卿 王飞 《护理学报》 2016年第6期61-62,共2页
报道1达芬奇机器人下行甲状旁腺切除及部分腺体自体移植术患者的手术配合。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做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甲状腺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巡回护士做好手... 报道1达芬奇机器人下行甲状旁腺切除及部分腺体自体移植术患者的手术配合。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优势、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做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甲状腺手术器械物品的准备。巡回护士做好手术间的物品布局摆放、机器的开机、协助器械护士安装镜头套及调节镜头等;术中随时查看输液管道、患者皮肤情况;手术结束时,做好仪器物品登记和归位。器械护士安装机械臂和镜头无菌套、调节镜头白平衡和3 D校准;术中密切观察手术进程、主动配合医生,随时沟通交流,保证手术顺利完成。本例患者手术顺利,出血约50 m L,未输血。术后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测血清甲状旁腺素及钙磷均正常。随访3个月后,患者手术切口恢复良好,外观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甲状腺手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ON、IL-18和IL-23测定及其临床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袁伟 潘继军 +1 位作者 刘颖 李吉国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骨黏连蛋白(osteoneetin,ON)、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IL-23测定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CP患者分别设置为治疗前、...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中骨黏连蛋白(osteoneetin,ON)、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IL-23测定意义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CP患者分别设置为治疗前、规范牙周基础治疗4周及治疗8周三组进行围治疗期分组测定分析。ON、IL-18和IL-23测定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CP患者治疗前患牙临床检查记录数据显示,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和龈沟出血指数(SBI)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周三项临床指标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8周后前二项临床指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仅SBI已恢复至正常人水平(P>0.05)。GCF中炎性指标结果显示,治疗前三项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4周三项临床指标明显下降,IL-18和IL-23已恢复至正常人水平(P均>0.05),但ON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三项临床指标均恢复至正常人水平(P均>0.05)。炎性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ON与IL-18、IL-23呈微弱相关(r=0.546、0.502,P<0.06、P<0.05),而与PD、AL和SBI呈显著正相关,尤以PD、AL为甚(r=0.602、0.560、0.813,P<0.05、P<0.05、P<0.05)。IL-18与PD、AL、SBI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甚以ON与之(r=0.602、0.560、0.813,P<0.05、P<0.05、P<0.05);IL-23与PD、AL、SBI也呈显著正相关(r=0.703、0.631、0.828,P<0.05、P<0.05、P<0.05)。结论:患者GCF中炎性指标参与了CP的病理进展过程,其测定对于了解本病的病理进展机制和炎症反应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龈沟液 骨黏连蛋白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23
下载PDF
单侧咬合创伤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何东 李艳华 +4 位作者 尤柱 张戎 王菁 吴高义 朱国雄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37-1343,共7页
目的:通过单侧咬合创伤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模型,并观察髁突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分为4个亚组,即4、8、12、16周组,每组6只大鼠。... 目的:通过单侧咬合创伤方法建立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emporomandibular joint osteoarthritis,TMJ-OA)模型,并观察髁突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再分为4个亚组,即4、8、12、16周组,每组6只大鼠。用树脂将方弓丝粘接于实验组大鼠右侧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垫高约0.5 mm。称量并记录各组大鼠第1、2、3、4、8、12、16周体质量,并于第4、8、12、16周分别取材,通过苏木精-伊红及番红O-固绿染色,检查、分析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并测量各组大鼠髁突软骨各层厚度变化。结果:(1)在实验早期,咬合创伤对大鼠体质量增长影响较大(t_1=4.757,P_1=0.000;t_2=3.096,P_2=0.003)。(2)8周时,实验侧髁突软骨发生较明显组织病理学变化[组织学评分为(8.67±1.37),t=-7.267,P=0.000],纤维层软骨出现水平裂隙,增殖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呈早期骨关节炎样软骨病损。(3)咬合创伤对髁突软骨造成的病理损害程度与其作用时间相关,时间越长,病损越重。结论:采用单侧咬合创伤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且造模8周后可观察到早期的骨关节炎样病损表现,此模型可作为研究TMJ-OA早期病理机制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咬合创伤 动物模型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不同化学处理方法对PEEK材料表面改性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艳华 何东 +1 位作者 王菁 吴高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采用不同化学处理方法对PEEK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提高PEEK材料的生物性能。方法:根据不同的化学处理方法分为5组(n=9):①空白对照组(PEEK):PEEK材料表面机械抛光,不进行酸处理;②浓硫酸处理5 min组(S1-PEEK);③浓硫酸处理10 min组(S2... 目的:采用不同化学处理方法对PEEK材料进行表面改性,提高PEEK材料的生物性能。方法:根据不同的化学处理方法分为5组(n=9):①空白对照组(PEEK):PEEK材料表面机械抛光,不进行酸处理;②浓硫酸处理5 min组(S1-PEEK);③浓硫酸处理10 min组(S2-PEEK);④浓硫酸处理5 min后,硝酸处理5 min(S+n-PEEK);⑤高锰酸钾+磷酸处理PEEK(Mn-PEEK);处理后五组材料在100℃水浴加热4 h。FE-SEM观察样本表面形貌,XPS检测样本化学组成,SEM观察细胞在材料表面的状态。结果:①组样本表面光滑,②、③、④组样本表面可见3D筛状孔结构,⑤组样本表面形成花瓣样结构。①、②、③、④、⑤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0、2. 45±0. 22、3. 48±0. 16(与②组比较,P=0. 000)、1. 79±0. 05(与②组比较,P=0. 002)和0。各试验材料表面培养的BMSCs细胞及伪足数量均多于对照组。结论:酸蚀PEEK材料可增加其表面生物性能;水浴可去除材料表面残余酸,进一步提高PEEK材料表面的生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化学处理 磺化 表面改性
下载PDF
^(125)I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移植瘤中MMP-2和VEGF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栩 白忠诚 +1 位作者 汤楚华 付崇建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MMP-2、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裸鼠移植瘤^(125)I粒子照射组和对照组表达的变化,为^(125)I粒子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I照射组和对照组SACC裸... 目的:观察MMP-2、VEGF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裸鼠移植瘤^(125)I粒子照射组和对照组表达的变化,为^(125)I粒子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5)I照射组和对照组SACC裸鼠成瘤细胞中MMP-2和VEGF表达情况,并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1、MMP-2主要表达于SACC细胞质,VEGF主要表达于SACC细胞膜;2、照射组中MMP-2和VEGF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125)I能抑制SACC中MMP-2和VEGF的表达;2、^(125)I粒子可能通过抑制MMP-2和VEGF蛋白的表达,实现抑制SACC的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放射粒子 腺样囊性癌细胞 VEGF MMP-2
下载PDF
在慢性睡眠剥夺中骨桥蛋白通过NF-kappaB通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9
作者 丁凤 董亚兵 +2 位作者 赵华强 朱国雄 吴高义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7,58,共8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慢性睡眠剥夺(CSD)引起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结构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大鼠的慢性睡眠剥夺模型。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慢性睡眠剥夺组(CSD组),每组90只。每...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慢性睡眠剥夺(CSD)引起大鼠颞下颌关节(TMJ)结构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多平台法(MMPM)建立大鼠的慢性睡眠剥夺模型。18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CON组)、慢性睡眠剥夺组(CSD组),每组90只。每组根据实验时间不同分为3个亚组:4、6、8周。通过HE染色观察大鼠TMJ的组织学结构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OPN蛋白表达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NF-κB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CSD组的大鼠髁突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随着睡眠剥夺时间延长,软骨损伤更加严重。与CON组相比,CSD组OPN、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随睡眠剥夺时间延长,OPN、NF-κB表达均呈增加趋势。结论慢性睡眠剥夺能够激活大鼠颞下颌关节髁突软骨中软骨细胞及各种炎症细胞生成骨桥蛋白增多,OPN通过激活NF-κB通路,进而引起大鼠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睡眠剥夺 颞下颌关节 骨桥蛋白 核转录因子kappa 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