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强放射治疗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大体积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靶区增量剂量学对比研究
1
作者 吕海鹏 刘晓 +4 位作者 陈嘉炜 石明明 徐红岩 侯晓玮 解传滨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4期6-12,共7页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 目的:对比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大体积脑转移瘤(BMs)靶区不同增量方式下的剂量学参数,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脑转移瘤的更优实现方式。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至2023年于海军第九七一医院行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30例BMs患者,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分别设计靶区剂量均匀计划(Plan均匀)、靶区内设置均匀增量计划(Plan_(均增))和递增增量计划(Plan_(递增))3种IMRT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计划。在靶区内部设置高剂量区(GTV_(h)),针对GTV_(h)设计Plan匀增和Plan_(递增)。分析利用IMRT与VMAT分别设计的Plan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治疗计划的剂量差异。观察对比靶区平均剂量(D_(mean))、50%和2%靶区受照射剂量(D50%和D_(2%));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梯度指数(GI),以及正常脑组织接受10~40 Gy体积百分占比(V_(10)Gy~V_(40)Gy)。结果:IMR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13%和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0、12.771,P<0.05),D50%提高8.9%和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0、9.929,P<0.05),D_(2%)提高15.2%和4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20、8.746,P<0.05);IMRT的Plan均匀、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V_(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的Plan_(均增)和Plan_(递增)与Plan均匀相比GTV的D_(mean)提高10.53%和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41、15.461,P<0.05),D50%提高9.1%和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82、10.952,P<0.05),D_(2%)提高16.4%和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71、8.685,P<0.05);VMAT的Plan_(均增)、Plan_(递增)和Plan均匀3种计划正常脑组织V_(10)Gy~V_(40)Gy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 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的正常脑组织V20 Gy、V30 Gy和V_(40)Gy均小于VMAT的Plan_(均增)与Plan_(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lan_(均增)=2.112、2.215、2.444,tPlan_(递增)=2.323、2.939、3.145,P<0.05);IMRT与VMAT的D2、D_(mean)和D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SRT中,保证靶区边缘正常脑组织安全的前提下,同步提升靶区中心剂量不会显著提高正常脑组织剂量,IMRT与VMAT均能满足靶区内部增量要求,VMAT靶区增量略好,效率更高;递增计划靶区剂量提升效果好于_(均增)计划,VMAT的递增计划更适合BMs的HSRT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 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IMRT)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HSR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