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抗磷脂综合征中的检测及形成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解鸿翔 许国莹 +4 位作者 张巧云 成思 朱里洁 孙涛 靳仙宝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24-529,共6页
目的检测AP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27例AP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icoGreen核酸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循环游离DNA(cf-DNA)的含量,ELISA法分析血浆中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 目的检测APS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水平,并初步探讨其形成机制。方法收集27例AP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血浆,PicoGreen核酸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浆中循环游离DNA(cf-DNA)的含量,ELISA法分析血浆中瓜氨酸化组蛋白3(CitH3)浓度,并分析cf-DNA/NETs含量与APS患者血栓事件的关联。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对照组中性粒细胞,体外用抗β2糖蛋白I(β2-GPI)/β2GPI复合物(100 μg/ml)刺激4 h,测定培养上清中cf-DNA/NETs的含量,进一步采用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TAK242(5 μmol/L),观察是否能够干预抗β2GPI/β2GPI复合物对细胞的刺激效应。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或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Sidak或Dunnett′s,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PS患者血浆cf-DNA/NETs浓度和CitH3含量均显著升高[175.7(70.6,205.7)ng/ml与29.8(7.6,115.7)ng/ml,Z=-3.654,P<0.05;19.5(7.8,26.4)ng/ml与3.3(0.84,10.3)ng/ml,Z=-3.932,P<0.05],且CitH3含量与cf-DNA/NETs浓度两者具有相关性(r=0.447,P=0.019);在APS患者组,动脉血栓患者与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cf-DNA/NE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1(67.8,297.2)ng/ml与184.7(82.4,233.9)ng/ml,Z=-0.301,P=0.786],而新近发生血栓事件的患者(时间≤1个月)血浆cf-DNA/NETs含量高于既往有动静脉血栓发生的患者[192.1(83.6,328.8)ng/ml与90.0(42.8,184.7)ng/ml,Z=-2.006,P=0.046]。体外实验中,抗β2GPI/β2GPI复合物(100 μg/ml)能够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cf-DNA/NET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P<0.05),而TAK242明显抑制抗β2GPI/β2GPI复合物对细胞的刺激效应(t=4.22,P<0.05)。结论APS患者外周血cf-DNA/NETs水平显著增加,其可能在APS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抗β2GPI/β2GPI复合物通过TLR4诱导cf-DNA/NETs形成,参与APS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Toll-样受体4 抗β2糖蛋白I/β2GPI复合物 血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