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毛佳伟 李晓红 朱毓秀 《影像技术》 CAS 2015年第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526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资料,通过GE Discovery TM CT750 HD CT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使用碘海醇,数据经ADW4.5工作站处理后以... 目的:探讨CTA血管成像扫描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526例头颈部CTA检查患者资料,通过GE Discovery TM CT750 HD CT64排螺旋CT扫描,造影剂使用碘海醇,数据经ADW4.5工作站处理后以CTA软件重建,存储效果最佳的图像备用。结果:全部患者无伪影影响,1-3级脑血管分支均100%显示,4-5级血管显示率为99%。结论:CTA血管成像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诊断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同时具有快速、无创、安全等优点,可作为首选诊断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血管成像 头颈部血管病变 宝石能谱CT
下载PDF
VolumeRad数字断层成像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2
作者 陆洪江 潘永青 +1 位作者 王彪 刘国庆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9年第2期136-138,I0001,共4页
目的评价X线容积成像(VolumeRad)胸部数字断层成像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疑似患有胸部病变的入院病患进行初步胸部普通数字X摄影检查(DR)并进行VolumeRad成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独立对DR和... 目的评价X线容积成像(VolumeRad)胸部数字断层成像在胸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4例疑似患有胸部病变的入院病患进行初步胸部普通数字X摄影检查(DR)并进行VolumeRad成像。由两名资深放射科诊断医师分别在PACS工作站上独立对DR和VolumeRad图像进行读片分析,并以多层胸部螺旋CT图像作为参照,对比VolumeRad和DR在胸部病变的诊断和检出情况,评价VolumeRad对胸部病灶的诊断价值。结果在164例病患中,47例在CT中均未检出病灶。余下的117例病患中,CT共发现138个病灶,包括95个肺内病灶及43个肺外病灶。DR和VolumeRad对胸部病灶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1.59%、55.32%、80.19%、32.91%和92.03%、97.87%、99.22%、80.70%,VolumeRad对胸部病灶诊断价值均高于DR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35.88、23.74、24.65、30.35,P均<0.05)。DR与VolumeRad在诊断胸部病灶时的准确率为60.00%和9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23,P<0.05)。结论 VolumeRad较DR对诊断胸部病变具有更高的灵敏度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肺结节 数字断层成像 X线容积成像 灵敏度 准确率
下载PDF
腰椎间盘表观弥散系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才勇 何东 +3 位作者 刘淼 陆洪江 潘永清 陈兴灿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6年第3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致痛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男15例,女10例)的30个髓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腰椎MRI常规序列评价其退...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致痛椎间盘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男15例,女10例)的30个髓核组织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腰椎MRI常规序列评价其退变程度(Pfirrmann分级),弥散加权成像测量其平均ADC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TNF-α和IL-6蛋白含量。结果 30例手术腰椎间盘中,Ⅲ级10例,Ⅳ级20例,致痛椎间盘髓核区可见TNF-α、IL-6表达。同一退变级别(Ⅲ、Ⅳ)L5/S1椎间盘ADC值、TNF-α和IL-6蛋白含量均高于L4/5,进一步t检验结果显示:除了Ⅳ级,L4/5与L5/S1椎间盘ADC值、TNF-α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v/ADC=-2.52,tIV/TNF-α=-2.21,均P<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致痛椎间盘平均ADC值与其TNF-ɑ、IL-6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表观弥散系数 TNF-Α IL-6
下载PDF
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MR纤维示踪图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春丽 刘琦 +2 位作者 岳承红 苏娜 陈兴灿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2017年第4期1327-1330,共4页
目的研究扩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技术(FT)无创显示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微观结构的能力。方法随机选取30例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DTI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得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二者一致判定为Pfirrm... 目的研究扩散张量成像纤维示踪技术(FT)无创显示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微观结构的能力。方法随机选取30例年轻健康志愿者,进行矢状位T1WI、T2WI及轴位T2WI、DTI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所得腰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二者一致判定为PfirrmannⅠ~Ⅱ级的腰椎间盘纳入研究,利用DTI原始数据将所得腰椎间盘的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其椎间盘的FT图,按照FT图上纤维环的形态、连续性制定FT图分型标准,将其分为规则连续型和规则不连续型。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χ~2分析。结果共有90个正常腰椎间盘(PfirrmannⅠ~Ⅱ级)纳入研究。PfirrmannⅠ级腰椎间盘32个,其中纤维环FT图规则连续型16个、规则不连续型16个;PfirrmannⅡ级腰椎间盘58个,其中纤维环FT图规则连续型30个、规则不连续型28个;经χ~2检验,χ~2=0.025,P=0.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腰椎间盘纤维环FT图分为规则连续型和规则不连续型两种,为研究病变腰椎间盘纤维环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腰椎间盘 纤维环 磁共振 扩散张量成像 纤维示踪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