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DV/HBV感染树鼩肝组织Fas/FasL表达与肝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1
作者 蒋业贵 李奇芬 +1 位作者 王宇明 顾长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406-409,共4页
目的 探讨HDV感染树Qu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HDV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Fas/FasL在丁型肝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对45份HDV感染树Qu肝中HDAg,Fas/FqsL和Fas... 目的 探讨HDV感染树Qu肝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HDV感染之间的关系,以及Fas/FasL在丁型肝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对45份HDV感染树Qu肝中HDAg,Fas/FqsL和Fas/FasLmR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对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并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对HDAg,Fas/FasL的表达以及肝细胞凋亡进行了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FAS配体 细胞凋亡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Ito细胞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向德栋 魏永利 李奇芬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11期980-981,共2页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 ITO细胞 贮脂细胞 肝硬化
下载PDF
HLA复合体与乙型肝炎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蒋业贵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50-1153,共4页
宿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的临床发展过程,从一过性的抗原血症、自限性的急性肝炎、慢性病毒携带、亚临床肝损害、进行性肝损害乃至肝硬变,除了与病毒本身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个体对 HBV 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不同.人类... 宿主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的临床发展过程,从一过性的抗原血症、自限性的急性肝炎、慢性病毒携带、亚临床肝损害、进行性肝损害乃至肝硬变,除了与病毒本身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个体对 HBV 所发生的免疫反应的不同.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编码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基因群,称为 HLA 复合体,为目前已知的最复杂的人类基因复合体.研究资料提示,与免疫因素有关的HLA 可能影响 HBV 感染后的不同转归.1 HLA 和疾病相关性1.1 HLA 和疾病相关性的研究方法 HLA 是首次发现的与疾病有明确关系的遗传系统.HLA 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关系.HLA 和疾病相关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LA抗原 分子生物学 PCR
下载PDF
不同长度丁型肝炎病毒核酶的体外自剪切活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于乐成 顾长海 +2 位作者 毛青 李奇芬 王宇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长度丁型肝炎病毒核酶的体外自剪切活性。方法用XbaⅠ,EcoRⅠ或BamHⅠ将含有HDV.Rz序列的pRz277正向质粒(pRz277A)和pRz277反向质粒(pRz277B)线性化,以α-^(32)p-UTP标志和T7噬菌体RNA聚合酶转录出不同长度的基因组核酶(g.... 目的分析不同长度丁型肝炎病毒核酶的体外自剪切活性。方法用XbaⅠ,EcoRⅠ或BamHⅠ将含有HDV.Rz序列的pRz277正向质粒(pRz277A)和pRz277反向质粒(pRz277B)线性化,以α-^(32)p-UTP标志和T7噬菌体RNA聚合酶转录出不同长度的基因组核酶(g.Rz)和抗基因组(即复制中间体)核酶(ag.Rz),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自剪切反应,然后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放射自显影。结果 g.Rz24/100(自剪切位点5和3端分别含24nt和100nt,下同)、ag.Rz38/119在适当条件下绝大部分发生自剪切。g.Rz24/253和ag.Rz38/239也具有一定自剪切活性,但显著低于前两者,即使温度升至55℃或加入去离子甲酰胺也是如此。结论适宜长度的HDV.Rz在体外具有较高的自剪切活性。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下一步研究HDV.Rz的反式剪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型肝炎病毒 病毒核酶 自剪切活性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玲 顾长海 李欣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1186-1187,共2页
迄今,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和重性化的机制仍缺乏了解,近年发现免疫细胞经刺激活化后发生凋亡的现象(AICD)可能是形成免疫耐受的一种机制.我们利用正常人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 PBMC 在 PHA 刺激下短期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 迄今,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和重性化的机制仍缺乏了解,近年发现免疫细胞经刺激活化后发生凋亡的现象(AICD)可能是形成免疫耐受的一种机制.我们利用正常人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外周血 PBMC 在 PHA 刺激下短期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情况并相互比较,从而探讨 AICD 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化和重型化中的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例均符合1995年第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诊断标准.男18例,女2例,年龄岁22~44岁,平均34岁±5岁.其中慢性肝炎14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10例健康人取自我院输血科献血员,男8例,女2例,年龄28岁~45岁,平均36岁±6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外周血 淋巴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肝脏星形细胞培养激活及其c-fos,c-jun的表达 被引量:32
6
作者 朱永红 胡大荣 +2 位作者 聂青和 刘国栋 谭朝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99-302,共4页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人肝脏星形细胞(HSCs)表型及其c-fos和c-jun表达的改变。 方法 将分离的正常人HSCs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改变,对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铺展片进行PCNA、Ⅰ型前胶原、α-SMA,c-fos及...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过程中人肝脏星形细胞(HSCs)表型及其c-fos和c-jun表达的改变。 方法 将分离的正常人HSCs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培养细胞形态改变,对原代及传代培养细胞铺展片进行PCNA、Ⅰ型前胶原、α-SMA,c-fos及c-ju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正常人HSCs在含100mL/L小牛血清中培养时,其表型由原代培养初期的静息型转变为原代培养后期及传代后的激活型,激活的人HSCs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特征,其表达PCNA、工型前胶原及a-SMA明显阳性,刚分离的正常人HSCs在不含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24h后,其c-fos及c-jun表达均为阴性,而在含100mL/L小牛血清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24h后,c-fos及c-jun表达为阳性,原代培养d10及传代培养d3的HSCs其c-fos及c-jun表达持续阳性。 结论 在含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时,人HSCs自发地激活,这种激活可能与c-fos及c-jun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学 星形细胞 蛋白表达 免疫细胞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