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军医大学西医临床专业开设中医课堂的思考与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纪小宇 田思楠 +2 位作者 尤艳利 钱小路 舒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18期5-6,共2页
为适应未来战争发展和军事卫勤要求,根据军校西医临床特点,对于中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课时较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以及考核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出思考与设计,以满足军医大学西医临床专业在中医教学上培养实战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 军医大学 西医临床 中医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中检出cagⅠ的结构差异 被引量:8
2
作者 胡维杰 李宁生 +3 位作者 王淑丽 刘炯 屠振兴 许国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cag致病岛基因群的右半部分cagI中cagA与cagM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存在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选择cagI中的cagA和cagM为观测对象,分别扩增cagA中的298bp片段及c... 目的探讨cag致病岛基因群的右半部分cagI中cagA与cagM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中存在的差异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了107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ylori菌株,选择cagI中的cagA和cagM为观测对象,分别扩增cagA中的298bp片段及cagM中的170bp片段。结果 cagA阳性的检出率为92.5%,cagM阳性的检出率为86.9%、cagA,cagM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不同疾病组间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cagA与cagM均阳性的检出率为85%(91/107)、cagA阳性、cagM阴性的检出率为7.5%(8/107)、cagA阴性、cagM阳性的检出率为1.9%(2/107),cagA与cagM均阴性的检出率为5.6%(6/107),即在9.4%的H.pylori中,cagA与cagM的检出存在不一致性。结论 cagA与cagM检出的不一致性表明,中国人群感染的H.pylori中,cag致病岛不仅存在cagⅠ与cagⅡ之间分割、重排和缺失,还发现在cagⅠ基因群内部,即在cagA和cagM之间出现新的分割、重排和缺失位点,以及存在新的cag致病岛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CAG致病岛 基因表达 基因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胃镜检查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对不同CYP2C19基因型中国人健康志愿者胃内pH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3
作者 仲珑瑾 程能能 +2 位作者 李兆申 陈斌艳 王永铭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 (Eso)对胃内pH的影响是否与CYP2C19基因型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RFLP方法对CYP2C19进行基因分型后 ,予Eso 4 0mg ,po ,qd ,连服 5d ,监测第 1,5次给药前 15min及给药后 2 4h胃内pH。结果 :2 7名志愿者分为 3种... 目的 :研究埃索美拉唑 (Eso)对胃内pH的影响是否与CYP2C19基因型有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 RFLP方法对CYP2C19进行基因分型后 ,予Eso 4 0mg ,po ,qd ,连服 5d ,监测第 1,5次给药前 15min及给药后 2 4h胃内pH。结果 :2 7名志愿者分为 3种基因型 :10名纯合子快代谢型 (homEMs) ,14名杂合子快代谢型 (hetEMs)和 3名慢代谢型 (PMs)。在d 1和d 5 ,口服Eso 4 0mg后 2 4h胃内pH中位数平均值各基因型间无统计学差异 ,2 4h中胃内pH >4的时间百分比PMs和EMs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2 4h胃内pH >4的持续时间PMs比homEMs和hetEMs约长 2 0 % ,而homEMs和hetEMs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给予相同剂量Eso后 ,对EMs和PMs者的平均抑酸作用强度相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CYP2C19 基因分型 中国人 健康志愿者 胃内PH
下载PDF
IS606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中的分布意义
4
作者 江华 李兆申 +2 位作者 屠振兴 龚燕芳 许国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1期1312-1313,共2页
目的探讨转座子插入元件IS606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将82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分成IS605阳性(32株)和IS605阴性(50株)两组,扩增IS606中的1000bp片段,同时设立阳性对照及阴... 目的探讨转座子插入元件IS606在中国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Hp)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Hp致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方法,将82例临床分离培养的Hp菌株,分成IS605阳性(32株)和IS605阴性(50株)两组,扩增IS606中的1000bp片段,同时设立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结果 IS606在中国人群感染Hp的82例中全部为阴性。结论作为转座子插入元件的IS606在中国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不同疾病来源的Hp中均不存在。提示中国人群感染的Hp几乎无IS606插入,IS606与中国人群感染Hp的致病性似乎关系不大,且不存在IS605与IS606的双插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杆菌感染 流行病学 遗传学 DNA可移植因子 基因扩增
下载PDF
中国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者血清抗Helicobacter pylori IgG亚型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冬 刘枫 +2 位作者 王闻雅 屠振兴 李兆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1982-1983,共2页
目的:探讨中国H pylori感染者血清抗H pyloriIgG亚型的变化及其与H pylori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中国广西和上海地区证实为H py- lori感染者血清抗H pylori IgG亚型的水平.其中上海患者55例,广西患者74例. 结果:中国广... 目的:探讨中国H pylori感染者血清抗H pyloriIgG亚型的变化及其与H pylori相关疾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中国广西和上海地区证实为H py- lori感染者血清抗H pylori IgG亚型的水平.其中上海患者55例,广西患者74例. 结果:中国广西和上海感染H pylori的患者血清中IgG亚型IgG1和IgG2,IgG3和IgG4的水平非常低,上海和广西感染H pylori的患者IgG各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在上海和广西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中IgG2水平显著高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P<0.05);IgG1、IgG3和IgG4水平在消化性溃疡患者和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抗H pylori IgG2水平可能是H pylori感染致十二指肠溃疡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亚型 血清 感染者 患者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IGG4 十二指肠溃疡 水平 结论 变化
下载PDF
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价 被引量:38
6
作者 秦永文 赵仙先 +3 位作者 吴弘 郑兴 丁继军 曹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3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膜周部VSD患者,男144例,女168例,年龄2-65岁,平均(16.44±9.09)岁。超声测量VSD直径2-15 mm,平均(5.08±2.79)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 目的:评价国产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的安全性和疗效。 方法:312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膜周部VSD患者,男144例,女168例,年龄2-65岁,平均(16.44±9.09)岁。超声测量VSD直径2-15 mm,平均(5.08±2.79)mm。应用7F-10F输送鞘管从右心系统送入封堵器。在超声和X线指导下放置封堵器。术后连续心电监护5天。出院前,术后1个月、6个月和1年定期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果:312例中302例患者封堵成功,成功率96.79%。左心室造影测量的VSD直径2-20 mm,平均(4.96±2.67)mm。封堵器直径为4-20 mm,平均(7.09±3.60)mm。X线透视时间5-60 min,平均(14.92±8.09)min,操作时间30-160 min,平均(55.67±7.25)min。随访1个月至3年期间,未发生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 结论:国产VSD封堵器经导管封堵膜部VSD使用安全,操作简便,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封堵器 VSD 疗效评价 心电图 患者 并发症 术后 结论 指导 直径
下载PDF
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5
7
作者 凌昌全 俞超芹 +2 位作者 潘瑞萍 黄雪强 张登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6-177,共2页
本研究应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DNA凝胶电泳、光镜及RT—PCR等技术探讨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凋亡基因的影响。结果:放线菌酮、放线菌素D本身可诱导6T—CEM细胞凋亡;人参皂甙+放线菌酮、人参皂甙+放线菌素D... 本研究应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DNA凝胶电泳、光镜及RT—PCR等技术探讨人参皂甙对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6T—CEM)凋亡基因的影响。结果:放线菌酮、放线菌素D本身可诱导6T—CEM细胞凋亡;人参皂甙+放线菌酮、人参皂甙+放线菌素D两组的凋亡率与放线菌酮、放线菌素D组差异无显著性。人参皂甙可使6T—CEM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其中Bcl—2降低尤为明显。提示放线菌酮或放线菌素D通过抑制某些抗凋亡蛋白的合成而诱导6T—CEM细胞凋亡。人参皂甙诱导6T—CEM细胞凋亡的机理是通过抑制bcl—2基因表达、降低bcl-2/bax比率,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医药治疗 人参皂甙 药理学 细胞凋亡 药物作用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内皮素-1特异性抗体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8
作者 段义民 李兆申 +2 位作者 湛先保 龚燕芳 许国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3年第7期990-993,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素-1抗体(ET-1Ab)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SU)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冷束缚应激性(CRS)胃溃疡模型,观察静脉应用ET-1 Ab对冷束缚应激大鼠血浆、胃黏膜组织ET-1含量、胃黏膜血流量(GMBF)及胃黏膜损伤指数(UI)等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皮素-1抗体(ET-1Ab)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SU)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冷束缚应激性(CRS)胃溃疡模型,观察静脉应用ET-1 Ab对冷束缚应激大鼠血浆、胃黏膜组织ET-1含量、胃黏膜血流量(GMBF)及胃黏膜损伤指数(UI)等变化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应激组血浆胃黏膜ET-1水平和UI明显升高(116.2±4.7 mv and 125.1±4.2 mv vs49.1±9.7 mv,113.8±9.3 mv and 122.9±19.6 mv vs52.3±10.3 mv,28.6±1.85 mv and 51.2±5.93 mv vs0,P<0.01),GMBF明显下降(227.8±13.5 mv and150.8±11.5mv vs 405.8±23.3mv,P<0.01);ET-1水平与UI呈显著正相关(r=0.96,P<0.01),与GMBF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1).(2)与单纯应激组相比,ET-1Ab应激组ET-1水平和UI明显下降(69.2±7.3mv vs 116.2±24.7mv,80.6±12.3 mv vs 125.1±24.2 mv,58.5±6.3 mv vs113.8±29.3mv,68.9±9.6mvvs122.9±19.6mv,13.2±2.05 mv vs 28.6±1.85 mv,25.8±3.62 mv vs 51.2±5.93 mv,P<0.01),GMBF明显回升(329.8±16.3 mv vs227.8±13.5 mv,251.9±11.3 mv vs 150.8±1.5 mv,P<0.01),且ET-1Ab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降低ET-1水平、增加GMBF和降低UI.结论:在冷束缚应激诱发大鼠SU的过程中,血浆胃黏膜组织ET-1水平显著升高,并可能通过其缩血管效应,引起GMBF显著下降,从而导致急性胃黏膜损伤.ET-1Ab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显著减轻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程度,对SU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1特异性抗体 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保护作用 内皮素-1 大鼠 胃黏膜血流量
下载PDF
48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美堂 霍正禄 +2 位作者 周彬 曹晖 衣月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0-332,共3页
目的 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十二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 目的 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十二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 4 5∶1,5 0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的复发率依次为11 .8% (4/ 34)和2 8 .2 % (12 4 / 4 39)。结论 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早期经鼓室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聋 被引量:21
10
作者 周义德 郑贵亮 +2 位作者 周容珏 张青 郑宏良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经激光鼓膜穿孔鼓室内应用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79例被诊断为"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7天常规治疗后无效,被随机分为经鼓室给药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 目的探讨早期经激光鼓膜穿孔鼓室内应用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79例被诊断为"不良预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7天常规治疗后无效,被随机分为经鼓室给药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继续应用常规激素治疗,经鼓室给药组39例患者应用常规激素治疗的同时增加4次经鼓膜注射甲强龙治疗。经鼓室应用甲强龙的方法:常规消毒外耳道,用布明氏液作鼓膜局部麻醉,在耳内窥镜或手术显微镜监视下用YAG激光在鼓膜后下方穿一0.5mm的小孔,经小孔滴入加温至37℃的甲强龙0.4m(l40mg/ml),之后患者取平卧,下颌上抬,头偏向健侧体位,并维持30min。2天注射一次,4次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7天常规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8周查纯音测听(pure tone average,PTA)和言语分辨率(speech discrimination score,SDS)。结果所有患者7天常规治疗后的PTA和SDS无明显变化;治疗结束后8周纯音测听结果:经鼓室给药组PTA恢复≥15dB为48.7%(19/39)、对照组为22.5%(9/40);治疗结束后8周言语分辨率检测结果:经鼓室给药组SDS提高≥15%为46.2%(18/39)、对照组为20.0%(8/40)。经x2检验,治疗结束后8周经鼓室给药组和对照组的PTA和SDS结果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经激光鼓膜穿孔鼓室内应用甲强龙治疗"不良预后"突发性聋可获得较常规激素治疗更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圆窗膜 预后 类固醇激素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201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岩 李兆申 +3 位作者 张文俊 潘雪 王洛伟 路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9-225,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病因、临床表现、严重度评估、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3-01/2004-01我院收治SAP201例结果:胆源性胰腺炎59.2%,其余依次为特发性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病因、临床表现、严重度评估、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3-01/2004-01我院收治SAP201例结果:胆源性胰腺炎59.2%,其余依次为特发性胰腺炎、手术后胰腺炎和酒精性胰腺炎.临床症状以上腹部疼痛为主,伴或不伴腰背部放射痛.多数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动态增强CT扫描是明确诊断、严重度分级及发现并发症的准确的影像学方法.APACHEⅡ(24h),APACHEⅡ(48h),Ranson和CT评分分别为7.21±4.71,6.03±4.57,2.24±1.43和4.30±1.36(P<0.05).发生各类并发症157例.1993/1998年行非手术治疗17例,死亡0例:手术治疗39例,死亡4例.1999/2004年非手术治疗141例,死亡7例:转手术治疗4例,死亡2例.结论:SAP病因以胆源性为主,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及严重度分级.早期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疗法,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避免早期手术治疗,合理使用内镜技术,均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并发症 治疗 诊断 病因
下载PDF
水母蜇伤的急救治疗与预防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黎明 万德源 +3 位作者 樊军文 孙结 蔡建明 贺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5-357,共3页
关键词 水母 蜇伤 急救 治疗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附45例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黄伟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亦 洪波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07-309,共3页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 目的总结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经验。方法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45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1例,单纯支架置入8例,夹层责任动脉单纯弹簧圈闭塞6例。结果44例病人于治疗后1~46个月获造影随访,平均16.3个月。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再出血。2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即刻致密栓塞的病人,动脉瘤未再显影;5例即刻大部栓塞者中,瘤体扩大、复发1例。7例单纯支架置入病人中,可见进行性血栓形成3例,无明显变化3例,另1例双BX支架重叠置入者支架狭窄变形,椎动脉闭塞。6例责任动脉闭塞病人,闭塞效果均切实。结论血管内治疗是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底动脉 支架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28
14
作者 周翠玲 王利群 谢惠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7,共5页
帕罗西汀是一种选择性 5 羟色胺再摄取阻滞药 ,为抗抑郁新药 ,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一些大型临床研究证实它还可用于治疗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失眠症、经前期综合征。
关键词 帕罗西汀 抗抑郁药 焦虑症 失眠症 经前期综合征
下载PDF
“Z”型及网状食管支架置入后的病理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宛新建 李兆申 +3 位作者 许国铭 王雯 张伟 吴仁培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Z型及网状支架置入实验犬食管后局部的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实验犬,均分为Z型组和网状组,采取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置入Z型或网状食管支架,分别于术后1,2,4,8wk分批处死每组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食管组织,进行大体... 目的探讨Z型及网状支架置入实验犬食管后局部的形态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实验犬,均分为Z型组和网状组,采取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置入Z型或网状食管支架,分别于术后1,2,4,8wk分批处死每组动物,取出置架部位的食管组织,进行大体、光镜、电镜分析,并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自体阔筋膜移植固定法能有效地固定食管支架。支架术后1,2wk局部食管粘膜炎症反应显著,成纤维细胞处于旺盛的增殖及分泌状态,有广泛肉芽组织形成及部分纤维化,食管组织开始向管腔内生长;术后4,8wk增生组织已完全覆盖支架结构,并连接成片,管腔明显狭窄,局部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形成,炎症反应缓解。两组实验标本病理形态基本相似,仅“网状”组于术后1,2wk炎症反应明显,粘膜广泛出现溃疡。结论支架术后食管组织主要表现为肉芽组织形成及纤维化,术后4,8wk随着炎性反应的减弱,纤维化过程渐趋稳定。网状及Z型支架术后的病理过程基本一致,网状支架术后局部炎性反应显著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狭窄 治疗 病理学 支架
下载PDF
胶囊内镜与其他小肠检查技术的比较 被引量:25
16
作者 辛磊 廖专 李兆申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72-1977,共6页
由于小肠解剖结构特殊,传统技术对大部分小肠的检查受到很大限制.胶囊内镜的问世填补了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检查的空白.胶囊内镜能够直接观察全小肠黏膜,且敏感性高、安全无创,逐渐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不明原因消化系出... 由于小肠解剖结构特殊,传统技术对大部分小肠的检查受到很大限制.胶囊内镜的问世填补了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检查的空白.胶囊内镜能够直接观察全小肠黏膜,且敏感性高、安全无创,逐渐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广泛用于不明原因消化系出血、小肠克罗恩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小肠疾病的诊断和监测.但是,胶囊内镜也表现出特异性不足的缺点,发现的部分异常并不具有临床意义,而且其使用前需排除小肠梗阻等情况.现就近年来胶囊内镜的应用与其他小肠检查技术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小肠钡餐 推进式小肠镜 双气囊小肠镜 术中小肠镜 CT灌肠造影 MR灌肠造影 小肠血管造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肺血栓栓塞症和(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美堂 胡秋敏 +1 位作者 李强 康舟军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25-627,共3页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代谢中的相关因素与肺血栓栓塞症 (PTE)和(或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关系 ,以便有效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发生与复发。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 5 8例既往确诊为...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Hcy)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代谢中的相关因素与肺血栓栓塞症 (PTE)和(或 )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的关系 ,以便有效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的发生与复发。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 5 8例既往确诊为VTE的患者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 5 8例对照 ,调查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中Hcy、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浓度。结果 ①血浆Hcy浓度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其OR值及其 95 %可信区间为1 5 (1 2 16~ 2 2 13)。但血浆蛋氨酸和半胱氨酸浓度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②血浆Hcy在病例组内DVT组、单纯PTE组和DVT合并PTE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HHcy是中国人群PTE和 (或 )DVT独立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下载PDF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内镜超声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程斌 金震东 +2 位作者 邹晓平 李兆申 许国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1155-1158,共4页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动态变化. 方法:对32例初次EUS诊断为SMT的患者进行EUS随访观察. 结果:90.1%(29/32)复查EUS与初次诊断一致,间质瘤95.5% (21/22)与初次诊断相吻合.21例2次EUS均诊断为间质瘤的患者中,33.3%第2次EUS...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动态变化. 方法:对32例初次EUS诊断为SMT的患者进行EUS随访观察. 结果:90.1%(29/32)复查EUS与初次诊断一致,间质瘤95.5% (21/22)与初次诊断相吻合.21例2次EUS均诊断为间质瘤的患者中,33.3%第2次EUS显示的生长方式有变化;47.6% 2次EUS显示的形态不同;57.1%(12/21)2次EUS大小有差异,其中第2次EUS较首次增大者占66.7%(8112),其直径在随访间期9 mo内平均增长3.5(2-7 mm). 结论:EUS诊断上消化道SMT的准确性很高,定期随访复查EUS,对尽早确诊SCT并判断其良恶性,选择合理治疗策略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黏膜 肿瘤 内镜 超声检查 SMT 组织分化
下载PDF
新型闭合网孔颅内支架Enterprise在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鹏飞 刘建民 +3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许奕 黄清海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自膨胀闭合网孔支架Enterprise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21例21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10个,破裂动脉瘤11个。行单纯支架治疗4例,支架结...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自膨胀闭合网孔支架Enterprise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21例21个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未破裂动脉瘤10个,破裂动脉瘤11个。行单纯支架治疗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7例。结果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17例结合弹簧圈栓塞病人中,动脉瘤获致密栓塞10例,瘤颈残留2例,瘤体显影5例。术后发生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并发症2例,死亡1例。出院时MRS评分0分20例,6分1例。结论Enterprise支架输送简单,顺应性好,定位准确,安全性高,即刻栓塞结果满意;但可供选择的支架型号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宽颈 支架 ENTERPRISE 栓塞 治疗性
下载PDF
大蒜素诱导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俞超芹 凌昌全 +2 位作者 潘瑞萍 黄雪强 张登海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7-308,共2页
应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DNA凝胶电泳以及光镜等技术探讨大蒜素诱导人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株(6T—CEM细胞)凋亡的规律。结果:大蒜素在0.1μg/ml剂量时即明显诱导6T—CEM细胞凋亡,50μg/ml达到高峰,凋亡率为36.4%。15μg/ml大蒜素... 应用DNA断裂点标记法(TUNEL)、DNA凝胶电泳以及光镜等技术探讨大蒜素诱导人急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株(6T—CEM细胞)凋亡的规律。结果:大蒜素在0.1μg/ml剂量时即明显诱导6T—CEM细胞凋亡,50μg/ml达到高峰,凋亡率为36.4%。15μg/ml大蒜素作用6T—CEM细胞2小时,出现明显凋亡,24小时达到高峰,凋亡率为56.9%。结论:大蒜素可诱导6T—CEM细胞凋亡,且有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中医药疗法 大蒜辣素 脱噬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