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院实践经验的军队疗养机构药学服务转型新模式初探
1
作者 王凯 吴雪 +3 位作者 宋玥锦 雷蕾 朱亮 杨燕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176-180,共5页
总结我国医院药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分析军队疗养机构在药学服务方面的特色需求和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实践对策,探索一套适合军队疗养机构特色的药学服务新模式,实现军队疗养机构药学服务转型发展,为快速恢复部队战斗力和保障打赢提供... 总结我国医院药学实践的成功经验,分析军队疗养机构在药学服务方面的特色需求和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实践对策,探索一套适合军队疗养机构特色的药学服务新模式,实现军队疗养机构药学服务转型发展,为快速恢复部队战斗力和保障打赢提供后方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学服务 医院 军队疗养机构 转型
原文传递
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致皮肤过敏一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竺嘉幸 黄爱文 +1 位作者 连霞 谢小云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致皮肤过敏的诊断和治疗中,如何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硫酸多黏菌素B致皮肤过敏患者的诊治过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讨论,对药物不良反应相关...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注射用硫酸多黏菌素B致皮肤过敏的诊断和治疗中,如何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硫酸多黏菌素B致皮肤过敏患者的诊治过程,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临床医师共同协商讨论,对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及发生机制进行分析,为治疗提出药学建议,制定合理的药品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临床药师进行随访,追踪病情转归。结果 医师在诊疗过程中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的皮肤过敏是由硫酸多黏菌素B所致,停药后症状未加重。结论 患者在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用药期间出现皮肤过敏,考虑为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需权衡使用硫酸多黏菌素B的利弊来平衡疗效和不良事件,同时需谨慎考虑与其他可能导致皮肤过敏的药物合用。临床药师深入了解药品的安全性特征及潜在风险,能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以保证药物治疗水平及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多黏菌素B 皮肤过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治疗移植后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临床应用进展
3
作者 陈清 竺嘉幸 +2 位作者 谢小云 连霞 黄爱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447-452,共6页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引起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控制KP感染常用药物,然而,近年来随着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引起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控制KP感染常用药物,然而,近年来随着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 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CRKP)逐渐出现并逐年增长。器官移植受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抑制,是CRKP感染高危人群,一旦感染CRKP往往难以控制且病死率高达43.13%[2]。如何治疗器官移植术后CRKP感染是亟需解决的临床问题。治疗CRKP感染常规使用的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氨基糖苷类等治疗药物,往往又表现出毒性、疗效不佳等问题[3],因此,2015年上市的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eftazidime/avibactam,CAZ-AVI)为器官移植患者CRKP感染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器官移植患者 替加环素 多黏菌素B 常见病原体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应用进展 头孢他啶
原文传递
头孢菌素类药物罕见不良反应DRESS综合征文献分析
4
作者 王樟根 竺嘉幸 +3 位作者 周峰 周晓峰 郭妍 刘琼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63-1668,共6页
目的: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syndrome,DRESS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 目的: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致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疹综合征(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 syndrome,DRESS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DRESS综合征的病例报道,对筛选出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有效文献34篇,涉及患者36例,男性22例(61.11%),女性14例(38.89%);致敏药物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病例数共24例(66.67%);头孢菌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潜伏期均值为(19.40±11.25)d;24例(66.67%)患者在用药14 d之后出现不良反应;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面部水肿、淋巴结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内脏受累,最常见受累的器官为肝脏24例(66.67%),其次是肾脏11例(30.56%)。所有患者在予以皮质类固醇、抗病毒药物、抗组胺药物、皮质类固醇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和贝那利珠单抗等治疗后,33例(91.67%)好转,1例(2.78%)患者结局未知,2例(5.56%)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心肌心包炎。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致DRESS综合征的患者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多数患者潜伏期大于14 d;致敏药物主要以第三代头孢菌素为主;早期诊断和停用致敏药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皮质类固醇、抗病毒药物、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贝那利珠单抗等治疗药物有益DRESS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应提高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导致DRESS综合征的认识和处置水平,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药物 DRESS综合征 文献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