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CT鉴别诊断
1
作者 林丽丹 胡雅诺 +2 位作者 邱思凡 柯志虹 许尚文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 目的探讨CT对最大径≤4cm的肾乏脂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非透明细胞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证实的fpAML33例、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22例和肾嫌色细胞癌(ChRCC)19例,分析其CT形态学、平扫及强化特点。结果fp-AML的肿瘤最大径小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AML的劈裂征和平扫高密度发生率高于PRCC、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期肿瘤CT值、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绝对强化CT值、皮髓质期肿瘤相对强化幅度、皮髓质期强化率及强化程度方面,fp-AML均高于PRCC及ChR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密度均匀性、钙化、囊变坏死、肿瘤中心、啤酒杯溢出征、强化方式方面,fp-AML与PRCC及ChRC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最大径、劈裂征、平扫高密度和肿瘤强化特点等有助于鉴别直径≤4cm的fp-AML和非透明细胞肾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肾细胞癌 乳头状肾细胞癌 肾嫌色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
2
作者 左晨 刘畅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35-38,56,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颅内动脉瘤(I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临床首诊13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头颈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中对颅内动脉瘤(I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临床首诊13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通过人工后处理及诊断与头颈CTA智能辅助诊断系统诊断,分析两种技术诊断对颅内动脉瘤的工作效率以及检出效能。结果:137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DSA检查,112例患者检出139个动脉瘤,AI技术后处理时间(190.25±30.71)s较人工技术(954.37±95.68)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20,P<0.001),且图像质量较高。人工技术动脉瘤检出102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13),AI技术检出93例,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中等(Kappa=0.518),人工技术与AI技术对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技术和AI技术诊断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80.00%vs.80.00%、92.59%vs.81.48%、100.00%vs. 100.00%、84.00%vs. 52.00%、83.33%vs. 0%、80.00%vs. 60.00%、69.23%vs. 57.69%,对小脑后下动脉病变均未检出,总体检出率为78.42%vs. 57.55%,人工技术对病变部位总检出率较AI技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99,P<0.05)。瘤体直径<3 mm的病变DSA检出有7例、人工技术识别3例、AI技术识别1例;3~5 mm的病变DSA检出有60例、人工技术识别50例、AI技术识别43例;>5 mm的病变DSA检出有72例、人工技术识别63例、AI技术识别63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I技术,能够显著提升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工作效率,并获得更优质的图像后处理效果。尽管AI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已展现出一定的参考辅助价值,但在诊断准确度及精确识别病变位置方面,AI技术仍低于人工诊断,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深度学习来提高其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颅内动脉瘤 头颈部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楚洁 肖慧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5年第3期148-153,共6页
认知功能障碍(CI)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即可在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力等多个领域认知下降,但ESRD患者伴CI的潜在神经病理机制很大程度上仍为未知,因此在早期阶段对其进行检测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多模态磁共... 认知功能障碍(CI)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即可在注意力、记忆力和执行力等多个领域认知下降,但ESRD患者伴CI的潜在神经病理机制很大程度上仍为未知,因此在早期阶段对其进行检测具有较大的挑战性。近年来,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的发展使该领域的研究取得诸多进展。基于此,系统综述血液透析ESRD患者伴CI的多模态MRI研究进展,从脑结构变化、脑功能变化、脑灌注变化和脑代谢变化方面阐述MRI技术在ERSD患者CI神经病理方面的重要进展,旨在分析ESRD患者CI的潜在机制,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ESRD) 血液透析 认知功能障碍(CI) 磁共振成像(MRI) 脑功能成像
下载PDF
3.0T MRI对无瘢痕的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实性肾透明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健 皮厚山 许尚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2031-2034,共4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特征在无瘢痕的(肿块质地均匀,中心无星芒状瘢痕)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实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特征在无瘢痕的(肿块质地均匀,中心无星芒状瘢痕)肾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与实性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无瘢痕的RO和实性CCRCC,其中15例为无瘢痕的RO(无瘢痕RO组)和27例实性CCRCC(CCRCC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扩散加权成像及增强扫描。对ADC值及增强扫描各期强化程度值进行定量测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ADC比值及增强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鉴别两种肿瘤的独立影响因素,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并做比较。结果RO患者的ADC比值高于CCR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测量的ROC 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7、75.6%和72.1%;RO患者的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低于CCRC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应比值测量的ROC 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6、91.2%和89.6%。ADC值联合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的ROC分析发现,鉴别两者的AUC、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95、93.6%、91.3%。结论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及皮质-排泄期信号强度比值均有助于鉴别无瘢痕的RO和CCRCC,两种参数结合能更好的鉴别这两种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瘢痕 肾嗜酸细胞腺瘤 实性 肾透明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马良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第2期55-57,65,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4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对膝下动脉狭窄程度≥50%及≥75%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观察;并观察CTA诊断糖尿病膝上动脉狭窄程度及诊断膝上血管狭窄≥50%及≥75%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结果CTA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并且CTA对膝上动脉、膝下动脉狭窄程度≥50%及≥75%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糖尿病 下肢动脉临床分期 下肢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林朝上 陈剑伟 +1 位作者 黄艺生 杨利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54例老年LEAO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PTAS进行介入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流峰速、内径、血流量)、治疗前后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以及不同时间(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踝肱指数(ABI)。结果老年LEAO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4%(51/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老年LEAO患者足背动脉的血流峰速明显降低,内径、血流量、MNCV、SNCV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LEAO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ABI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老年LEAO患者的ABI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AS治疗老年LEAO的疗效显著,并发症较少,可改善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ABI,提高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疗效
下载PDF
基于改进型YOLO网络目标检测算法在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杨涛 杨岚兰 +4 位作者 杨米扬 黄棋 叶双雨 付丽媛 赵红佳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23-27,共5页
目的:实现基于改进型YOLO网络目标检测算法(YOLO算法)模型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检测方式优化升级。方法:选取Kaggle数据库上659幅乳腺肿瘤图像作为初始数据集,采用图像标注工具Labelimg对图中检测目标进行预标注,依照7∶3的比例将659幅... 目的:实现基于改进型YOLO网络目标检测算法(YOLO算法)模型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的检测方式优化升级。方法:选取Kaggle数据库上659幅乳腺肿瘤图像作为初始数据集,采用图像标注工具Labelimg对图中检测目标进行预标注,依照7∶3的比例将659幅图像中的629幅图像划分为训练集与验证集,其余30幅图像作为测试集,对原YOLO算法引入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与双向特征金字塔网络(BiFPN)进行结构化改良并命名为YOLOv5-BiFPN-CBAM。将训练集与验证集置入原YOLO算法模型与YOLOv5-BiFPN-CBAM模型进行训练并经200轮迭代训练,将所得最佳权重文件用于测试集的最终化检验。结果:两种模型经过200轮迭代训练后,经验证集检验,两种模型对所有乳腺肿瘤超声图像检测的平均精度均值分别为72.1%和80.5%,将改良模型的最佳权重文件经测试集测试,改良模型相较于原始模型对图像中小目标的检测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结论:改进型YOLO算法模型与原YOLO算法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对图像的识别度,同时提高了对乳腺肿瘤超声图像中小目标识别的精度与灵敏度,有助于提高临床中乳腺肿瘤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目标检测 乳腺肿瘤 乳腺超声 YOLO算法
下载PDF
肾上腺血管瘤CT及MRI征象分析
8
作者 金佳熙 张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2期132-134,共3页
目的探讨、总结肾上腺血管瘤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血管瘤CT或MRI征象。结果10例肾上腺血管瘤(左侧6例,右侧4例)均为单发,最大径29-70mm。7例行CT检查,1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5例有钙化,其中2例平扫... 目的探讨、总结肾上腺血管瘤影像学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肾上腺血管瘤CT或MRI征象。结果10例肾上腺血管瘤(左侧6例,右侧4例)均为单发,最大径29-70mm。7例行CT检查,1例CT平扫,6例CT平扫+增强;5例有钙化,其中2例平扫低密度并周围钙化,增强后未见强化;1例出血并周围钙化,增强未见强化;1例中间及周围均有钙化,增强轻度强化;另外2例平扫分别呈等密度及等低混杂密度,增强均为动脉期边缘结节状明显强化,随时间延迟向中央扩散,但中央区始终未见强化。3例行MR检查,平扫信号不均,1例T2WI FS、DWI中间低信号,T1WI正反相位高信号(出血);1例T2WIFS中间明亮高信号,DWI及T1WI均低信号(囊变),这2例强化方式为动脉期周围结节样明显强化并向中央扩散;另1例为T2WI FS、DWI低信号中散在小斑片高信号,T1WI低信号,增强仅周围少许轻度强化,中央延迟见小斑片强化。结论肾上腺血管瘤CT或MR具有一定的征象,熟悉这些特征能够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血管瘤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的自动测量研究
9
作者 叶培筠 熊晖 +10 位作者 陈坚 黄志峰 林亚妹 杨志杰 陈楚洁 杨米扬 洪成坤 张宇航 毛明惠 曾台鹏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2期18-24,共7页
目的: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设计多层螺旋CT(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实现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智能化。方法: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设计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简称智... 目的:基于MATLAB软件平台设计多层螺旋CT(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实现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的智能化。方法:基于MATLAB软件的图形用户界面(GUI)功能,设计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简称智能化测量程序)。采用图像读取、二值化、基于霍夫变换的圆形检测等算法,对MSCT质量控制参数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进行自动测算,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人工测量方法与设计的智能测量程序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智能化测量程序可自动评估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CT值(水)、噪声和均匀性,且人工测量方法与智能化测量程序检测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好(ICC值为0.881~0.985)。结论: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参数智能化测量程序可简化MSCT成像系统的质量检测参数测算流程,为MSCT成像设备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检测工具,有效提高MSCT成像系统质量控制检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MSCT) 质量控制 智能检测 CT性能参数
下载PDF
影像组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0
作者 杨米扬 陈楚洁 +4 位作者 汪昭楚 叶培筠 洪成坤 张宇航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8期113-120,共8页
目的:分析2019—2023年近5年影像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影像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引方向。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美国科学期刊网络索引(WOS)核心数据库中发表在影像组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 目的:分析2019—2023年近5年影像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前沿及热点,为我国影像组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引方向。方法: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美国科学期刊网络索引(WOS)核心数据库中发表在影像组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2003-2023年获取符合条件的文献6777篇,其中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近5年文献6254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国家与地区、机构、期刊、作者和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及可视化图谱绘制。结果:6777篇影像组学相关文献最早发表于2011年,2018年发文量趋于稳定,而后数量呈明显的逐年攀升趋势。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8月10日的6254篇文献中,发表于中国(3564篇)、美国(1164篇)和意大利(530篇)的发文量位居前3名,且各国合作关系紧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发文量最多(448篇),Frontiers in Oncology(肿瘤学前沿,704篇)期刊在载文量层面排名第1。2019—2023年影像组学领域着重关注的疾病为直肠癌、肝细胞癌、乳腺癌和肺癌(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结论:我国虽在国家发文量上位居第一,但研究质量仍有待提升。基于多种影像检查的影像组学联合多种技术对各类疾病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疗效预测与评估、肿瘤疾病转移情况评价与基因表型的识别是未来影像组学领域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后肾腺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凯丽 罗超然 +1 位作者 陈倩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5-1289,1295,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合近期相关国内外研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6例病灶均为单肾单发,边界清,其中5例为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及稍高密度,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实性病灶合并囊壁点状钙化,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持续性中度强化。2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1例呈低信号,另1例呈混杂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2例信号均增高。免疫组化:6例WT-1、CD57均呈阳性,Ki-67均低表达(1%~10%),1例细胞角蛋白7呈局灶阳性。结论 后肾腺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单肾单发的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但其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化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胡霞 肖慧 +2 位作者 周苏键 苏静 彭慧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97-201,共5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 创伤性脑损伤(TBI)可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变化,这些变化包括脑内物质代谢异常,导致机体出现包括头痛、认知、运动和情感障碍等在内的长、短期症状,而认知障碍是阻碍TBI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恢复和延缓其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1H-MRS)可对急、慢性脑部损伤患者的脑组织代谢进行非侵入性检测,具有辅助诊断和预测长期功能预后的价值。该文将近年来1H-MRS在TBI后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认知障碍 氢-1核磁共振波谱法
下载PDF
青年性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和免疫组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皮厚山 杨健 +3 位作者 李辉 付丽媛 肖慧 许尚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探讨青年性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与免疫组化之间关系,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观察3项MRI表现指标:增强CE/T_(2)比值、是否多灶性生长、是否出现坏死区,统计3项指标分别与P53、Ki-67和IDH1之间关系,所有的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 2... 目的探讨青年性胶质母细胞瘤MRI表现与免疫组化之间关系,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选取观察3项MRI表现指标:增强CE/T_(2)比值、是否多灶性生长、是否出现坏死区,统计3项指标分别与P53、Ki-67和IDH1之间关系,所有的结果使用统计软件SPSS 26.0进行分析。结果P53低表达18例(56.3%),高表达14例(43.7%)。9例(28.1%)CE/T_(2)<1,23例(71.9%)CE/T_(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低表达24例(75.0%),高表达8例(25.0%)。肿瘤多灶性生长7例(21.9%),局限性生长25例(78.1%),Ki-67水平与肿瘤是否多灶性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H1低表达17例(53.1%),高表达15例(46.9%)。肿瘤内无坏死区11例(34.4%),出现坏死区21例(65.6%),IDH1表达水平与肿瘤是否出现坏死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E/T_(2)比值、肿瘤是否多灶性、肿瘤内是否出现坏死区等3项MRI影像学特征与青年性胶质母细胞瘤的免疫组化结果P53、Ki-67和IDH1相关。术前MRI检查可获取青年性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分子病理学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免疫组化
下载PDF
磁共振质量控制检测中感兴趣区域大小对信噪比测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楚洁 梁永刚 +3 位作者 洪成坤 叶培筠 陈佳敏 付丽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感兴趣区域(ROI)的大小对磁共振质量控制检测中信噪比(SNR)测量的影响,为磁共振质量控制检测进行SNR测量时ROI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WS/T263-200... 目的:探讨感兴趣区域(ROI)的大小对磁共振质量控制检测中信噪比(SNR)测量的影响,为磁共振质量控制检测进行SNR测量时ROI的选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依据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用磁共振成像(MRI)设备影像质量检测与评价规范》(WS/T263-2006),采用Magphan SMR170型MRI性能测试体模(简称体模),在进行3次检测后对MRI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在得到的质量控制图像上选取SNR测量层面,并在其层面上的图像中央区域依次选取200 mm^(2)、300 mm^(2)、400 mm^(2)……4200 mm^(2)以100 mm^(2)递增的41个圆形ROI,依照SNR计算公式计算SNR值,生成随ROI大小变化的SNR曲线,得到ROI大小对SNR的影响。结果:采用体模对MRI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所选取的图像中央区域ROI大小对SNR影响较大,当ROI>1000 mm^(2)时因为SNR基本趋于稳定而无法及时发现其变化,不能真实反映SNR的波动。而当ROI<1000 mm^(2)时,随着ROI大小的增加,信号均值增加缓慢,噪声增加幅度较大,随着ROI的增加SNR下降的更快而越来越小,最后趋于稳定。结论:采用体模对MRI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测量SNR时建议图像中央区域的ROI大小选取≤1000 mm^(2),且每次测量均需选取相同的ROI,可如实反映SNR的变化,确保其每次测量结果具有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MRI)系统 质量控制 感兴趣区域(ROI) 信噪比(SNR)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在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MRI 检查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铃锋 郭林红 《西藏医药》 2023年第5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MRI检查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3月入院行MRI检查的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的入院顺序使用电脑分组法设置常规组、研究组,各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 目的分析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MRI检查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3年3月入院行MRI检查的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的入院顺序使用电脑分组法设置常规组、研究组,各组30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加强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完成优良率、生命体征指标、心理健康评分、相关症状积分。结果(1)研究组检查完成优良率96.67%,常规组76.67%(P<0.05)。(2)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3)研究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4)研究组心悸、颤抖、烦躁、大汗淋漓等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幽闭恐惧症患者MRI检查过程中的效果确切,能安抚患者情绪,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闭恐惧症 老年患者 精细化护理 焦虑抑郁
下载PDF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亚莹 肖慧 +2 位作者 杨涛 鲜亮 林心语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临床、影像资料,探讨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表现、信号特征和强化方式。结果本组8例H3K27M突变型弥漫性... 目的探讨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临床、影像资料,探讨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表现、信号特征和强化方式。结果本组8例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其中丘脑2例,脑桥2例,第三脑室2例,松果体区1例,颈段脊髓1例;肿瘤最大直径1.6~5.3 cm,平均(3.48±1.3)cm;病灶多呈类圆形;瘤周水肿较轻;可伴出血、坏死;增强扫描后呈不同程度强化;部分病例可伴蛛网膜下腔转移;8例中7例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呈不同程度受限。结论 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MRI表现高度可变,但不同部位仍具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充分认识这些征象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中线胶质瘤 H3K27M突变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宋宇 陈代文 +3 位作者 许尚文 肖慧 陈自谦 陈梅贤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11期102-106,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CAG)检...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PCI的冠心病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管壁厚度<0.1 mm、管径<3 mm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采用Kappa检验分析MSCT、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管壁厚度<0.1 mm、管径<3 mm的一致性。结果CAG检查结果显示,105例冠心病患者中,PCI后发生ISR 27例,未发生ISR 78例;MSCT检查结果显示,105例冠心病患者中,PCI后发生ISR 25例,未发生ISR 80例。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灵敏度为85.2%,特异度为97.4%,正确率为94.3%,阳性预测值为92.0%,阴性预测值为95.0%。Kappa检验结果显示,MSCT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一致性很好(Kappa值=0.877,P<0.001)。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壁厚度<0.1 mm的灵敏度为37.8%,特异度为55.9%,正确率为49.5%,阳性预测值为31.8%,阴性预测值为62.3%。Kappa检验结果显示,MSCT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壁厚度<0.1 mm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11,P=0.035)。MSCT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径<3 mm的灵敏度为61.7%,特异度为57.8%,正确率为60.0%,阳性预测值为66.1%,阴性预测值为53.1%。Kappa检验结果显示,MSCT检查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径<3 mm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02,P=0.045)。结论MSCT检查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对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管壁厚度<0.1 mm、管径<3 mm有一定诊断价值,其可作为患者PCI后随访复诊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螺旋CT检查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诊断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探析
18
作者 吴梅燕 薛珍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109-112,共4页
讨论针对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介入病房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收的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42例,随机分组各21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针对性护理)的干预结局。结果 研究组的... 讨论针对性护理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胃肠道反应及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介入病房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接收的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42例,随机分组各21例,比较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施行针对性护理)的干预结局。结果 研究组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的VAS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的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减少患者胃肠道反应,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肝癌 介入治疗 胃肠道反应 疼痛
下载PDF
术前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患者的影响
19
作者 陈枫 薛珍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常规组、干预组,均7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 探讨术前心理护理对肝癌介入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常规组、干预组,均78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术前增加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SAS评分、护理满意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后第3天及出院前1天的SAS评分(47.36±5.27)分、(45.13±5.13)分较常规组均显著降低。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床活动时间(10.62±1.12)h和住院时间(4.72±0.61)d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心理护理用于肝癌介入患者,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肝癌 介入手术 焦虑 满意度
下载PDF
肝癌介入手术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和护理效果体会分析
20
作者 苏晶平 林梦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66-169,共4页
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收治过的54例接受过CT增强扫描的肝癌介入术患者作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该5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用以对照和研究。向对照组提供常规... 探讨分析CT增强扫描对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我院收治过的54例接受过CT增强扫描的肝癌介入术患者作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该54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用以对照和研究。向对照组提供常规的护理,向研究组提供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舒适度、不良反应率、图像符合率等指标上,研究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降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CT增强扫描的不良反应率,提高其整体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介入术 CT增强扫描 不良反应 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