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7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TNR1B rs1083096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冯珊珊 魏书瑶 +2 位作者 何斯 马菲菲 哈小琴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1年第1期78-81,77,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缺陷共同形成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目前也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全国范围内呈递增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2型糖尿病(T2DM)是由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缺陷共同形成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目前也是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第三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全国范围内呈递增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报道,世界上总人口数约9%(6.1亿人)的人群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患病人数将高达7亿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心血管疾病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 高血糖 慢性疾病 亿人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疾病负担分析及年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学锋 黄俊 +4 位作者 李娜 邵慧娟 卢利霞 于晓辉 张久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65-2271,共7页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 背景胃食管反流病(GERD)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疾病负担较重,但目前缺乏中国GERD负担的研究数据,为了更好地了解GERD的流行情况,本研究描述和分析了中国GERD的疾病负担状况。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GERD疾病负担状况和流行趋势,为我国GERD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简称GBD 2019)中获取1990—2019年中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计算变化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2019年中国GERD发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2299.80/10万和1841.66/10万,相较1990年的1761.59/10万和1849.31/10万,粗率增长30.55%,标化率降低0.41%。2019年中国GERD患病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5739.55/10万和4509.32/10万,相较1990年的4252.72/10万和4532.19/10万,粗率增长34.96%,标化率降低0.51%。2019年中国GERD DALY率的粗率和标化率分别为44.37/10万和34.94/10万,相较1990年的33.10/10万、35.04/10万,粗率上升34.05%,标化率下降0.29%。1996年之后标化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均低于粗率。1990—2019年中国女性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1994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呈降低趋势(APC=-1.0%),2005—2010年呈降低趋势(APC=-1.4%),2014—2017年均呈上升趋势(APC=3.2%)。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患病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2%、-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7%)。1990—1994年、2005—2009年中国GERD标化DALY率均呈降低趋势(APC分别为-1.1%、-1.7%),2014—2017年呈上升趋势(APC=3.6%)。2019年中国GERD标化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在70~84岁达到峰值。2019年GERD新发病例数和现患病例数分别约为3271.13万和8163.65万,人群主要集中在45~59岁和30~34岁。结论1990—2019年中国GERD疾病负担粗率呈上升趋势,标化率略有下降,说明老龄化对我国GERD的发病率、患病率和DALY率影响较大。此外要关注青中年人群,在已患GERD人群中占比较重,可能与超重或肥胖、饮酒及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珊山 于晓辉 秦建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6-733,共8页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流行情况和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中国肝硬化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收集整理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发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等疾病负担数据,使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APC)模型评估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使用R软件BAPC包预测未来疾病负担变化情况。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总体、男性和女性人群肝硬化发病例数和患病例数均有所上升,而死亡例数有所下降。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发病率、标化患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0.62%(95%CI:−0.74%~−0.50%,t=9.99,P<0.001)、0.44%(95%CI:−0.53%~−0.35%,t=13.18,P<0.001)和3.02%(95%CI:−3.12%~−2.93%,t=7.58,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标化DALY率、YLL率和YLD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分别下降3.27%(95%CI:−3.37%~−3.18%,t=6.22,P<0.001)、3.32%(95%CI:−3.42%~−3.22%,t=9.31,P<0.001)和1.42%(95%CI:−1.49%~−1.34%,t=4.93,P<0.001)。1990—2019年中国人群肝硬化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随时间和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下降趋势。预测模型显示,2020—2030年中国肝硬化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均是酒精,其次是药物。结论1990—2019年中国肝硬化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且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中年男性人群是肝硬化疾病负担的重点人群,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患病代价 预测 中国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疾病负担研究及未来趋势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珊山 李初谊 +4 位作者 郑英 卢利霞 李斌 于晓辉 党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42-1749,共8页
背景胆囊癌早期发现难度大,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很高,对于胆囊癌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可为胆囊癌的防治策略制订提供一定价值数据依据。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疾病负担流行趋势,估计其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及未来变化趋势。... 背景胆囊癌早期发现难度大,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很高,对于胆囊癌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可为胆囊癌的防治策略制订提供一定价值数据依据。目的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疾病负担流行趋势,估计其年龄、时期和队列效应及未来变化趋势。方法于2023年3—6月检索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库,提取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以及对应的标化率等疾病负担相关数据,通过Joinpoint软件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情况。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0—2030年中国胆囊癌的发病情况。结果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标化发病率由1990年1.58/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01/10万,AAPC为0.82%(95%CI=0.65%~1.00%);标化患病率由1990年的1.64/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40/10万,AAPC为1.34%(95%CI=1.14%~1.54%);标化死亡率由1990年的1.61/10万上升至2019年的1.82/10万,AAPC为0.40%(95%CI=0.24%~0.56%);标化DALYs率由1990年的35.18/10万上升至2019年的37.71/10万,AAPC为0.25%(95%CI=0.12%~0.38%);趋势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BAPC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净漂移值分别为0.99(95%CI=0.81~1.18)和0.42(95%CI=0.21~0.63),胆囊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均呈上升趋势,80岁及以上年龄组人群胆囊癌发病率均达到最高,发病和死亡风险随时期推移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均在2005—2009年达峰值,随出生队列推移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BAPC模型预测结果显示,2020—2030年中国胆囊癌造成的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均呈略微上升趋势。结论1990—2019年中国胆囊癌标化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和DALYs率均呈上升趋势,疾病负担仍较为严重,应加强男性人群和老年人群胆囊癌防治,大力开展防癌知识宣传、控制胆管疾病和推广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胆囊癌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胆囊癌 全球疾病负担 发病率 患病率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趋势分析
下载PDF
应急通信保障与医院通信网络建设策略
5
作者 蒋觐阳 《通信电源技术》 2022年第21期212-214,共3页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院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智慧医院的建设推进医院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专业化发展也被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医院的盲点和痛点,分析了医院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建...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医院发展已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针对智慧医院的建设推进医院智能化、数字化以及专业化发展也被广泛关注。结合当前医院的盲点和痛点,分析了医院应急通信网络系统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优化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先进技术模型,以满足医院整体信息数据和影像数据传输,提高医院网络通信系统构建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通信保障 通信网络建设 医院发展 信息安全
下载PDF
加强“互联网+”部队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必要性
6
作者 蒋觐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2年第9期4-6,共3页
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安全建设已成为影响部队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积极探索并努力解决,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 在这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安全建设已成为影响部队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医院信息化安全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仍需积极探索并努力解决,为“互联网+”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该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安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解决策略,通过探索融合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多方位内容,为医院实现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信息化 信息化安全建设 解决策略
下载PDF
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研究
7
作者 李宗仁 陈辉 +1 位作者 常俊 王能才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9期102-106,共5页
目的:设计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用于医院就诊患者诊前分流,加速患者就医流程。方法: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初次进入医院就诊患者的基础数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全过程,通... 目的:设计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用于医院就诊患者诊前分流,加速患者就医流程。方法: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初次进入医院就诊患者的基础数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全过程,通过改进Adaboost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2011—2020年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10年间门诊患者的就诊数据为数据集,对患者在院内就诊进行快速甄别并引导就诊。分析基于Spark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应用效果。结果:改进Adaboost算法设置自定义限制权重阈值为0.52时,算法准确率为95.56%,预检分诊准确率较传统Adaboost算法提高4.24%。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由采用预分检系统前的0.8 h缩短为0.5 h,患者平均就诊时间由6 min缩短为4.8 min。结论:基于大数据平台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医院预分检系统能够提前将医院就诊患者进行诊前分流,提高分检效率和分检准确率,缓解医院就诊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分检 实时采集 Spark大数据平台 改进Adaboost算法
下载PDF
子宫内膜搔刮与宫腔灌注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
8
作者 张宗翠 马薇 +2 位作者 王玲 阎一鑫 石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4-229,共6页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到2023年6月在中...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TE)患者行IVF-ET/ICSI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到2023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ICSI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204例。移植前未行特殊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A组,52例),行子宫内膜搔刮治疗者为搔刮组(B组,60例),行G-CSF宫腔灌注者为灌注组(C组,48例),行内膜搔刮联合宫腔灌注者为联合组(D组,44例)。比较对照组与各治疗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移植胚胎情况、移植时子宫内膜情况以及移植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妊娠率、早产率以及活产率。结果:对照组与各治疗组间患者的年龄(F=1.392,P=0.246)、体质指数(F=1.969,P=0.120)、不孕年限(F=0.416,P=0.742)、不孕类型(χ^(2)=4.693,P=0.196)、不孕因素(χ^(2)=7.206,P=0.616)、内膜准备方法(χ^(2)=11.289,P=0.256)、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F=1.736,P=0.161)、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F=1.894,P=0.132)、雌二醇(estradiol,E2)(F=1.614,P=0.181)、既往移植次数(χ^(2)=4.041,P=0.257)、妊娠次数(F=0.024,P=0.995)、流产次数(F=0.118,P=0.949)、移植胚胎个数(F=0.345,P=0.793)、移植胚胎发育天数(χ^(2)=1.638,P=0.6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高于A组(7.93±1.34、8.06±0.85、7.79±1.20 vs.6.81±0.91,F=13.88,P<0.001),B组、C组、D组移植日Ⅲ型内膜血流较A组均增高(56.7%、54.2%、56.8%vs.28.8%,χ^(2)=13.70,P=0.00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A组(51.1%、39.2%、48.6%vs.22.0%,χ^(2)=18.095,P<0.001)、(65.0%、58.3%、54.5 vs.28.9%,χ^(2)=16.11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的生化妊娠率明显高于A组(68.3%、66.7%vs.40.4%,χ^(2)=10.936,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的多胎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45.8%vs.20.5%、10.7%,χ^(2)=9.476,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C组、D组的活产率均明显高于A组(55.0%、47.9%、47.7%vs.19.2%,χ^(2)=16.41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C组、D组之间的早期流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之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早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搔刮、宫腔灌注G-CSF单一治疗以及两者联合治疗均能增加TE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且均能改善TE患者行IVF-ET/ICSI后的妊娠结局,但3种治疗措施间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且联合治疗较单独治疗能增加TE患者行IVF-ET/ICSI的多胎妊娠率,增加病理妊娠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灌注 内膜搔刮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薄型子宫内膜 冻融胚胎移植
原文传递
T细胞耗竭在肝细胞癌患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史婷婷 王顺娜 杨妹霞 于晓辉 张久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1-277,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发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癌症之一,在全球癌症致死原因中位列第四。当前HCC治疗领域发展迅猛,免疫治疗已被公认为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治疗手段,其中T细胞在HCC免疫治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在病毒感染情形下或身处肿瘤微环境(TME)时,T细胞会因持续受到抗原刺激,进而陷入T细胞耗竭(Tex)状态。这一状态不但会使患者身体免疫力降低,还会导致免疫治疗疗效不佳等。因此,深入剖析Tex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并探寻逆转Tex的有效策略,是HCC免疫治疗领域的核心关键所在。故本文旨在总结HCC患者发生Tex的作用机制及现阶段逆转Tex药物研发的现状与不足,以期为HCC患者免疫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耗竭(Tex) 肝细胞癌(HCC) 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TME) 综述
原文传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杜晓宇 马建国 +7 位作者 夏任捷 姚伟晴 许威 欧思易 王东山 缪佰纹 宋雷(综述) 阎龙(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91,共6页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黑色素瘤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不断提前,为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黑色素瘤新辅助ICIs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CIs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黑...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黑色素瘤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时机不断提前,为新辅助治疗的发展和临床转化提供了重要契机。黑色素瘤新辅助ICIs治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ICIs新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黑色素瘤患者的病理学缓解率。近期研究表明,ICIs联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可以在黑色素瘤患者新辅助治疗中增强抗肿瘤的疗效。ICIs在黑色素瘤患者新辅助治疗过程中的优化治疗方案、防控不良事件、识别假性进展与处理寡进展事件已成为目前重点研究内容,寻找免疫治疗标记物将成为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就ICIs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面临的争议和挑战,以及未来探索的研究方向进行综述,以期为ICIs在黑色素瘤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联合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1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细胞内及腔内黏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中4例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Adcc由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孔状,腔内可见黏液;MEC由黏液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腔内含有黏液。免疫表型:4例Adcc中CKpan、p40和p63均阳性,例4 Ki67增殖指数约70%,其余Ki67增殖指数为15%~25%。4例MEC中CKpan、CK8/18、CK5/6和p63均阳性,p40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细胞内及腔内黏液蓝染,Ki67增殖指数均约15%。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罕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同亚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差异,因此掌握各型特点尤为重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自噬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肝损伤中的作用
12
作者 邢国静 王丽菲 +4 位作者 罗龙龙 郑晓凤 高春 于晓辉 张久聪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量服用则会造成严重肝损伤甚至死亡。近年来,APAP诱导的肝损伤(AIL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肝移植的第二大常见原因。自噬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溶酶体降解去除不需要的胞质蛋白和细胞器,以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细胞器的更新。大量研究表明,自噬在AILI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机制涉及APAP蛋白加合物、氧化应激、JNK活化、线粒体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本文通过阐述自噬在AILI中的生物学机制,为AILI的治疗和自噬调节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醋氨酚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过程
下载PDF
胃癌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肿瘤免疫微环境免疫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王顺娜 史婷婷 张润兵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350-352,共3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全球第五大常见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给全球医疗带来极大负担[1]。尽管目前临床上GC的治疗策略多样化,但对GC患者的预后改善有限,其5年生存率仅约6%[2],因此进一步探索驱动G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具有重大意义。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活细胞分泌到周围微环境中的微小囊泡,通过旁分泌信号传导和其他各种机制在细胞间通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肿瘤发生发展、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疾病密切相关,并能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运输载体和治疗靶点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细胞外囊泡 肿瘤免疫微环境 免疫细胞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伍杨 李甜 +7 位作者 张润兵 王顺娜 史婷婷 张亚妮 朱玲玲 高春 郑晓凤 张久聪 《浙江医学》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因早期诊断率低,出现症状时多已进展到晚期,患者预后极差。因此,提高早期胃癌(EGC)的筛查率似乎是解决该问题的一条途径。目前胃癌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内镜下活检、影像学检查和生物标志物检查等。前两者检查方式由于有创性、费用昂贵、技术要求高等特点,并不适用于大规模人群早期筛查,故寻找可靠的生物标志物来筛查EGC是未来研究的必经之路。血清学生物标志物检查微创、费用相对较低、简易方便。本文就当前不同类别的血清学生物标志物,包括传统生物标志物、胃功能类生物标志物、DNA及相关基因类生物标志物、非编码RNA类生物标志物、抗体或抗原类生物标志物等在EGC筛查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早期胃癌 血清学 筛查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预后预测指标研究进展
15
作者 石蕊 冯淑娴 +1 位作者 马薇 张宗翠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57-60,65,共5页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手段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带来广阔前景,但部分患者仍表现出不良预后。因此,对ICI免疫治疗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变得尤为迫切。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肿瘤及... 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手段为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治疗带来广阔前景,但部分患者仍表现出不良预后。因此,对ICI免疫治疗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的探索变得尤为迫切。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基因组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肿瘤及其宿主免疫微环境的深入研究,已有证据显示三级淋巴结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程序性死亡配体1、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及肿瘤突变负荷与ICI免疫治疗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对ICI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的预后预测指标进行综述,以期推动精准免疫肿瘤学领域的发展,并为未来基于ICI免疫治疗在复发/转移性宫颈癌中的临床试验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转移性宫颈癌 免疫治疗 三级淋巴结构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程序性死亡配体1 错配修复缺陷/微卫星不稳定性 肿瘤突变负荷
下载PDF
血清CCR3、CXCL13、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
16
作者 石鑫 张克钊 +1 位作者 申旭龙 吴伟强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CCR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LRRCC治疗... 目的探讨血清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CCR3)、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与腹腔镜结直肠癌(CRC)根治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LRRCC治疗的CRC患者220例,根据术后3年是否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无复发转移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对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3年,220例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为28.64%(63/220)。与无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升高(P<0.05)。复发转移组低分化、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比例高于无复发转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Ⅲ期、有淋巴结转移、CCR3≥310 pg/mL、CXCL13≥240 pg/mL、CCL20≥24 pg/mL均是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CCR3、CXCL13、CCL20联合预测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AUC为0.903(95%CI:0.856~0.939),大于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单独预测的AUC(Z=3.805、4.339、4.487,P<0.001)。结论血清CCR3、CXCL13、CCL20水平与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血清CCR3、CXCL13、CCL20联合预测对LRRC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CCR3 CXCL13 CCL20 复发 转移
下载PDF
NK细胞与CD8+T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免疫耗竭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伍杨 李甜 +8 位作者 王顺娜 张润兵 朱惠娟 朱玲玲 张亚妮 史婷婷 郭佩佩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58-461,共4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核苷(酸)类似物或干扰素(interferon,IFN)-α进行治疗,但由于HBV感染后将其共价闭合环状DNA嵌合到宿主基因组,导致上述药物无法彻底清除HBV,多数临床HBV患者表现为功能性治愈,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大意义。HBV感染后宿主免疫反应的强弱是影响HBV能否被清除的重要因素,其中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和CD8+T细胞在清除病毒感染和抑制病毒复制中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NK细胞和CD8+T细胞会表现出一种功能和数量低下的免疫耗竭状态,这极大减弱了机体的抗病毒能力。免疫耗竭的发生机制复杂,目前仍尚不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旨在总结当前慢性HBV感染中NK细胞和CD8+T细胞发生免疫耗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CHB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自然杀伤细胞 CD8+T细胞 免疫耗竭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在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王顺娜 伍杨 +2 位作者 郑晓凤 于晓辉 张久聪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43-447,452,共6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及其外泌体(MSCs-exosomes,MSCs-EXO)因其具有免疫调节和促生存的特性,现已成为治疗IBD的一种新兴治疗方式。它们可以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来抑制炎症的发生,促进疾病的缓解。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中许多机制尚不清楚,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因此本文就MSCs及MSCs-EXO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治疗 炎症性肠病 研究进展
下载PDF
N^(6)-甲基腺苷RNA修饰相关调节因子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伍杨 李甜 +4 位作者 朱玲玲 张润兵 吴楚江 杨妹霞 张久聪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3期207-212,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并已成为全球增长率最快的癌症之一。然而,尽管当前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对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但针对晚期HCC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并已成为全球增长率最快的癌症之一。然而,尽管当前治疗领域的快速发展对HCC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改善,但针对晚期HCC患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其5年生存率仍较低,因此探究新的治疗手段势在必行。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中最常见、最丰富的内部RNA修饰之一,在调节RNA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m6A相关调节因子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总结m6A相关调节因子在HCC发生中的调控作用和机制,以期为临床HCC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 RNA修饰 调节因子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基于CNN-BiGRU和多头自注意力机制的自动睡眠分期方法
20
作者 张晓莉 张喜珍 +1 位作者 林冬梅 陈扶明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年第4期496-504,共9页
针对睡眠脑电数据存在类别不平衡以及深层网络在提取更多特征时可能出现的梯度消失或爆炸现象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合成采样技术对少样本类别的睡眠脑电数据进行数据增强。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网络学习数据特征,并通... 针对睡眠脑电数据存在类别不平衡以及深层网络在提取更多特征时可能出现的梯度消失或爆炸现象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改进的自适应合成采样技术对少样本类别的睡眠脑电数据进行数据增强。然后,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残差网络学习数据特征,并通过三层双向门控循环网络挖掘深层时序信息,确定各睡眠阶段之间的相关性,实现自动特征学习和睡眠周期提取。最后,采用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增强模型对序列中重要部分的关注,完成各睡眠阶段的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根据AASM睡眠分期标准,在经过数据类平衡处理后,基于CNN-BiGRU和Multi-head Self Attention自动睡眠分期模型在Sleep-EDF-20数据集上的总准确率和Kappa系数分别达到了90.77%和0.88,N1期的精确率达到了87.1%;在Sleep-EDFx数据集上MF1为0.84,N1期的精确率也达到了77.2%,总体较CNN-BiGRU自动睡眠分期模型在原始数据集上的性能有所提升,与其他相关研究相比,睡眠阶段分类精度显著提升。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分期 类平衡 残差网络 双向门控循环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