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1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primary salivary gland-type lung malignant tumor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AB-PAS染色检测细胞内及腔内黏液,总结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中4例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dcc),4例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Adcc由肌上皮细胞和上皮细胞排列成腺管状和筛孔状,腔内可见黏液;MEC由黏液细胞、上皮样细胞和中间型细胞构成,腔内含有黏液。免疫表型:4例Adcc中CKpan、p40和p63均阳性,例4 Ki67增殖指数约70%,其余Ki67增殖指数为15%~25%。4例MEC中CKpan、CK8/18、CK5/6和p63均阳性,p40部分阳性,AB-PAS染色显示细胞内及腔内黏液蓝染,Ki67增殖指数均约15%。结论原发性肺涎腺型恶性肿瘤罕见,早期诊断尤为重要,不同亚型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有差异,因此掌握各型特点尤为重要,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等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样囊性癌 黏液表皮样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5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2
作者 梁小芹 苏勤军 +3 位作者 冯友繁 王慧春 王卓 王金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55-1459,1464,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on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5例PB-DLBCL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on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5例PB-DLBCL的临床资料,对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临床首发症状为局部疼痛,病变累及颌骨6例(40%)、扁骨5例(33.3%)、长骨4例(26.7%)。镜下见大淋巴细胞样瘤细胞弥漫分布于骨小梁,瘤细胞浸润性生长,核仁较明显,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6例为生发中心型,9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5例EBER均阴性;15例PB-DLBCL中2例c-myc基因断裂重排,1例BCL-2基因断裂重排,3例BCL-6基因断裂重排。Ann Arbor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2例,Ⅳ期5例。15例患者中,1例确诊后未治疗,3例行单纯手术治疗,11例行CHOP及相关方案治疗;8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稳定,1例病情进展。随访1~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0例患者存活,4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PB-DLBC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并进行及时规范化治疗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1例罕见病例报道
3
作者 陈哲宇 何倩倩 +3 位作者 郭小冬 王环环 杨艳丽 阿赛古丽 《临床荟萃》 2025年第1期65-69,共5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综合征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65岁,无吸烟史,因“胸部、背部、腰部皮肤肿物生长、增大... 目的探讨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的临床意义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以皮肤多发转移灶为首发表现的肺小细胞癌综合征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65岁,无吸烟史,因“胸部、背部、腰部皮肤肿物生长、增大3个月”入院。最大直径6~12 cm球形肿物,肿物表面皮肤青紫、糜烂,触之质韧,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此外,患者自发病来食欲欠佳,既往“气管炎”40年。对右肩胛区皮下肿物进行组织活检。组织病理学确定了肿物的转移性质,符合肺小细胞癌皮肤转移。胸部X线和磁共振平扫显示右肺门部可见一巨大不规则肿块影,双侧肾周间隙、腹腔及右侧肩胛部、腰部、臀部等部皮肤多发转移。结论以皮肤转移灶为内脏原发性肿瘤首发症状的现象是极其罕见的,这可能是内部恶性肿瘤的第一个迹象。肿瘤转移到皮肤通常是预示预后不良的晚期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皮肤转移 临床病理
下载PDF
膀胱尿路上皮癌伴偶发前列腺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姬菩忠 夏成茂 +4 位作者 罗雍猷 陈冬格 刘斌 杨艳丽 马迎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62-1065,1071,共5页
目的分析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影响IPCa检出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膀胱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标本中偶发前列腺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影响IPCa检出率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男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7例患者年龄67~83岁,平均76岁,其中6例以膀胱肿瘤首诊,伴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体检发现PSA升高首诊(PSA 4.296 ng/mL),伴尿频、夜尿增多。3例术前PSA升高;4例有长期吸烟史。膀胱癌特征:1例(14.2%)为低级别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14.2%)为低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5例(71.4%)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其中5例侵及肌层,2例脉管内见癌栓,2例见淋巴结转移。2例(28.6%)pT1期,2例(28.6%)pT2期,3例(42.9%)pT3期。IPCa特点:7例均为腺癌,Gleason评分1组3例(42.9%),2组3例(42.9%),3组1例(14.2%);1例侵及被膜,周围切缘灶性区域见癌组织浸润;肿瘤分期:pT1期6例(85.8%),pT3期1例(14.2%)。免疫表型:PSA、PSAP、P504s均(+),p63、CK(34βE12)均(-),其中1例PSA(■),7例AR(+),Ki-67增殖指数3%~25%。随访时间6~72个月,1例失访,4例死亡,2例存活。结论IPCa术前诊断较困难,且术后检出率较低,易漏诊,标本规范化取材及病理技术对该病的检出率极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偶发前列腺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未分化甲状腺癌1例临床病理特征报道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晓文 钱震 +3 位作者 朱萌 杨婕 刘喆 舍雅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77-178,共2页
患者,女,67岁,因“发现双侧颈部包块20余年,增大伴疼痛半年余”入院。患者20年前查体时发现体双侧甲状腺包块,包块较小,未给予重视,未行相关诊疗。半年前自觉双侧甲状腺包块明显增大,偶伴有疼痛。查体: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颈动... 患者,女,67岁,因“发现双侧颈部包块20余年,增大伴疼痛半年余”入院。患者20年前查体时发现体双侧甲状腺包块,包块较小,未给予重视,未行相关诊疗。半年前自觉双侧甲状腺包块明显增大,偶伴有疼痛。查体:颈软,无抵抗,未见颈静脉怒张,颈动脉搏动正常,未闻及明显血管杂音,气管右偏,左侧可触及肿大包块,范围约8.0 cm×5.0 cm,表面光滑,局部皮肤无红肿及破溃,轻微压痛,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未触及明显震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未分化甲状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自噬调节电离辐射引起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初级纤毛发生
6
作者 金亮亮 余斐斐 +2 位作者 张通珊 何进鹏 杨艳丽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9-67,共9页
探讨自噬与电离辐射诱导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初级纤毛发生的关系。神经胶质瘤细胞M059K和M059J进行10GyX射线照射或血清饥饿处理,免疫荧光法检测纤毛标志物Arl13b及基体结构蛋白γ-tubulin指示初级纤毛并统计纤毛发生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自... 探讨自噬与电离辐射诱导人神经胶质瘤细胞初级纤毛发生的关系。神经胶质瘤细胞M059K和M059J进行10GyX射线照射或血清饥饿处理,免疫荧光法检测纤毛标志物Arl13b及基体结构蛋白γ-tubulin指示初级纤毛并统计纤毛发生率,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志物LC3联合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p62蛋白表达量评估细胞自噬水平,利用氯喹(CQ)或雷帕霉素(RAPA)抑制或激活自噬水平并检测对细胞纤毛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M059K细胞中具有纤毛的细胞比例约为40%,X射线照射处理后3d上升至75%以上(p<0.01),但M059J细胞中纤毛细胞的比例(约7%)在X射线处理后无明显变化,然而血清饥饿处理3 d时M059K和M059J中纤毛细胞的比例分别上升至约80%(p<0.01)和50%(p<0.01)。血清饥饿导致两种细胞的自噬水平均显著升高,但X射线照射仅引起M059K细胞自噬水平升高而对M059J细胞影响不明显。使用RAPA激活细胞自噬能够显著提高两种细胞中纤毛细胞的比例,而使用CQ抑制自噬能够降低X射线照射引起的M059K细胞纤毛发生或血清饥饿引起的M059J细胞纤毛发生。这些结果表明M059K和M059J细胞在X射线处理后自噬激活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导致两种细胞在照射后纤毛发生情况不同的重要原因,提示自噬在电离辐射诱导神经胶质瘤细胞纤毛发生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电离辐射 初级纤毛 神经胶质瘤
下载PDF
m^(6)A阅读蛋白YTHDF2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杨婕 李晓琴 +5 位作者 杨艳丽 朱萌 刘喆 马琳娜 李亚玲 舍雅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344-350,共7页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RNA修饰类型之一,在多种生理过程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YT521-B同源性域家族2(YT521-B homology domain family proteins 2,YTHDF2)是m^(6)A修饰的重要结合蛋... N^(6)-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m^(6)A)修饰是真核生物最常见的RNA修饰类型之一,在多种生理过程和疾病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YT521-B同源性域家族2(YT521-B homology domain family proteins 2,YTHDF2)是m^(6)A修饰的重要结合蛋白之一,影响mRNAs的翻译和稳定性,研究证实YTHDF2参与了肺癌、肝癌、急性髓系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YTHDF2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机制,为基于YTHDF2的抗肿瘤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6)A修饰 YTHDF2 肿瘤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簇与肿瘤转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夏成茂 姬菩忠 +3 位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刘斌 杨艳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7-710,共4页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CTC簇与游离CTC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活性和转移能力。分离检测技术为探究CTC簇在血液循环中促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支持,并促进了癌症治疗的发展。该文就CTC簇的物...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被认为是肿瘤发生转移的关键。CTC簇与游离CTC相比,其具有更强的活性和转移能力。分离检测技术为探究CTC簇在血液循环中促转移的分子机制提供支持,并促进了癌症治疗的发展。该文就CTC簇的物理特性及起源、促血行转移的机制及临床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簇 物理特征 起源 转移 临床价值
下载PDF
胆囊颈原发性不典型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报告
9
作者 杨婕 夏成茂 +2 位作者 刘喆 朱萌 舍雅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78-1680,共3页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尤以女性多见,可发生于四肢、躯干、头颈部位软组织,也可发生于肺、肝、骨等实质性器官,而胆囊原发的EHE罕见,及时行病理检查,通过...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在人群中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30~50岁成年人,尤以女性多见,可发生于四肢、躯干、头颈部位软组织,也可发生于肺、肝、骨等实质性器官,而胆囊原发的EHE罕见,及时行病理检查,通过镜下形态并结合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尽早确诊并手术完整切除及长期随访对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现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病理科诊断的1例胆囊原发EHE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GSDME引起的细胞焦亡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姬菩忠 杨艳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3024-3027,共4页
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并伴随炎症及免疫反应。Gasdermin含有一个功能性的N端结构域、C端结构域,以及一个被激活的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s)识别和裂解的连接子,此结构可在膜上穿孔,导致膜肿胀和破裂。Gas... 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家族蛋白介导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并伴随炎症及免疫反应。Gasdermin含有一个功能性的N端结构域、C端结构域,以及一个被激活的炎性半胱天冬酶(caspases)识别和裂解的连接子,此结构可在膜上穿孔,导致膜肿胀和破裂。Gasdermin家族蛋白均可诱导细胞发生焦亡,但只有Gasdermin E(GSDME)启动子甲基化存在于多数肿瘤中,使其有可能成为新的预测肿瘤和化疗药物选择的因子,并且其诱导的焦亡常与自然杀伤细胞有密切联系。除此以外,GSDME引起的细胞焦亡也与其他类型疾病有密切联系,如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治疗癌症的疗效和糖尿病性肾病(DKD)等。本文将对GSDME蛋白在各种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肿瘤及其他类型疾病的治疗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DME 细胞焦亡 半胱天冬酶-3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儿童肾恶性横纹肌样瘤1例
11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苏勤军 刘斌 杨艳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79-1280,共2页
患儿男,2岁3个月。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天入院。患儿10天前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1次,尿色暗红,无血凝块,未予治疗。3天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凝块。外院泌尿系彩超示:右侧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大小11.8 cm×7.8 cm×5.9 cm,仅可... 患儿男,2岁3个月。因间歇性肉眼血尿10天入院。患儿10天前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1次,尿色暗红,无血凝块,未予治疗。3天前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凝块。外院泌尿系彩超示:右侧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大小11.8 cm×7.8 cm×5.9 cm,仅可见肾皮质回声,厚约0.5 cm,于肾窦内探及一大小7.6 cm×6.3 cm强回声,边界不清,形态尚规则,内回声不均,可见一大小1.8 cm×0.8 cm液性暗区。入院后专科体检:腰部曲线对称,右上腹部可触及一大小7.0 cm×5.0 cm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活动度差。双肾区无压痛、叩击痛。入院后复查腹部彩超与外院彩超结果一致。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示:(1)右侧肾实质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肾母细胞瘤可能。(2)腹膜后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小淋巴结。遂行根治性右侧肾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恶性横纹肌样瘤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左臀部炎症型多形性未分化肉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冬格 马迎春 刘斌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19-620,共2页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左侧臀部包块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外出旅游后右下肢疼痛,行按摩后,于8月底自觉出现臀部包块,包块进行性增大,触之软,局部无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无乏力、盗汗,无心慌、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等不... 患者,女性,48岁,因“发现左侧臀部包块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外出旅游后右下肢疼痛,行按摩后,于8月底自觉出现臀部包块,包块进行性增大,触之软,局部无发热、疼痛等不适症状,无乏力、盗汗,无心慌、胸闷、气短,无咳嗽、咳痰等不适,就诊于外院行MRI检查示:臀部包块并血肿形成,大小10 cm×7.5 cm,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本院就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纤维组织细胞瘤 炎症 软组织肿瘤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小儿胆总管胚胎性(葡萄状)横纹肌肉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瑞婷 刘斌 +1 位作者 杨艳丽 苏勤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21-722,共2页
患者,男性,4岁7个月,因上腹胀痛伴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患者曾就诊于某外地医院,诊断为“黄疸性肝炎”,并给予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酱油色,大便呈白陶土样。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 患者,男性,4岁7个月,因上腹胀痛伴皮肤黄染1个月余入院。患者曾就诊于某外地医院,诊断为“黄疸性肝炎”,并给予静脉输液治疗,未见好转。入院后查体示:皮肤巩膜重度黄染,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呈酱油色,大便呈白陶土样。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6.20μmol/L,直接胆红素142.30μmol/L,糖类抗原-199为1445.0 U/ml,糖类抗原-125为35.8 U/ml。B超示:肝外胆管肿瘤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胆囊积液。CT示:胆总管下段见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向左下延伸至胰腺后下方。上腹部MRI示:①右上腹部近肝门区胰头前方实性占位性病变,肿块左后方病灶,或为肿块的分叶灶,尚不排除淋巴结转移可能。②胆总管受压狭窄致梗阻性肝内外胆管明显扩张。遂行胆总管下段肿物切除术及胆囊切除术,术中胆总管下段见一大小约7 cm×8 cm肿物,包绕胆总管生长,与门静脉及胰头粘连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 胚胎性(葡萄状)横纹肌肉瘤 小儿 病例报道
原文传递
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瑞婷 罗雍猷 +1 位作者 刘斌 杨艳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6期566-567,共2页
患者男性,35岁,主因鼻塞、多脓涕2年余收治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多为脓涕,伴右枕部钝痛、嗅觉减退、鼻痒、喷嚏,偶有张口呼吸。专科查体:双侧鼻腔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附着,中鼻道可见荔枝肉样组织,鼻中隔左偏,鼻腔... 患者男性,35岁,主因鼻塞、多脓涕2年余收治入院。患者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塞,多为脓涕,伴右枕部钝痛、嗅觉减退、鼻痒、喷嚏,偶有张口呼吸。专科查体:双侧鼻腔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附着,中鼻道可见荔枝肉样组织,鼻中隔左偏,鼻腔黏膜充血;咽部慢性充血,咽后少量淋巴滤泡增生。鼻内镜示:双鼻腔息肉,鼻咽部黏膜光滑。鼻窦CT示①双侧鼻道软组织影,考虑为鼻息肉,与双侧上、中、下鼻甲分界不清,且相应骨质吸收变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上皮腺瘤样错构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AFP阳性的胰腺肝样腺癌伴导管腺癌1例
15
作者 杨瑞婷 郭益辰 +2 位作者 苏勤军 刘斌 杨艳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621-621,F0003,共2页
患者,女性,49岁,主因“间断腹痛1个月余,加重5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进食羊肉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疼痛可忍,偶有右肩背部放射痛。入院后查腹部彩超提示胰腺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2.1%,... 患者,女性,49岁,主因“间断腹痛1个月余,加重5天”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进食羊肉出现上腹痛,呈持续性胀痛,疼痛可忍,偶有右肩背部放射痛。入院后查腹部彩超提示胰腺炎;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7.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2.1%,血红蛋白130 g/L、血小板180×10^(9)/L;查生化示:淀粉酶1017I U/L、血清脂肪酶335 U/L、碱性磷酸酶134 IU/L、同型半胱氨酸15.7μmol/L、甲胎蛋白(AFP)4022.29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胰腺 肝样腺癌 导管腺癌 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食管下段腺样囊性癌1例
16
作者 杨瑞婷 马迎春 +2 位作者 郭益辰 杨艳丽 刘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14-415,共2页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好发于唾液腺,发生于消化道者罕见,其中食管部位ACC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04%~0.16%。食管下段ACC预后较好,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较难诊断,易误认为其他占位性病变。收集1例病理学确定来源... 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好发于唾液腺,发生于消化道者罕见,其中食管部位ACC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04%~0.16%。食管下段ACC预后较好,但缺乏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较难诊断,易误认为其他占位性病变。收集1例病理学确定来源于食管下段的A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以加深对食管下段ACC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腺样囊性癌 病理特征 病例报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