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及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田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2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1例,入组病例均采用手术干预,术中行冰冻切片病...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的应用效果及效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91例,入组病例均采用手术干预,术中行冰冻切片病理辅助检查,以石蜡切片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临床诊断效能。将冰冻切片结果与金标准是否符合分为符合组与非符合组,查阅患者一般资料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1例疑似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金标准检查确诊36例,确诊率为39.56%。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阳性患者33例,与金标准检查准确度为87.91%(80/91),诊断灵敏度为80.56%(29/36)、特异度为92.73%(51/55)、阳性预测值87.88%(29/33)、阴性预测值为87.93%(51/58);91例患者冰冻切片诊断2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肿瘤直径、甲状腺钙化、包膜侵犯及多病灶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冰冻切片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用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阳性率较高,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但是其效能常受到包膜侵犯和肿瘤直径的影响,应采取干预措施降低二次手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冰冻切片 病理诊断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承祖 陆敏 胡君程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8期737-740,共4页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10—2021-08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L... 目的 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LC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与BRAF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10—2021-08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LCH,研究其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检测BRAF V600E突变,并进行随访,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 15例中10例为男性,5例为女性,≥16岁者9例,<16岁者6例,15例均为单病灶,其中9例发生于骨骼,5例发生于淋巴结,1例发生于皮肤。组织学均见特征性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免疫表型:肿瘤细胞Langerin、S-100、CD1a及CyclinD1均为阳性。15例中7例伴有BRAF突变(约53.3%)。结论 LCH多见于男性患者,单系统发病较多,免疫组化Langerin、S-100和CD1a表达对准确诊断必不可少,CyclinD1可区分肿瘤性朗格汉斯细胞与反应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检测为该疾病诊断的金标准,BRAF V600E突变在该疾病的发病及进展中有一定意义,但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免疫组化 CYCLIND1 BRAF V600E
原文传递
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
3
作者 李玉秋 叶晓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9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19~71(51.78±7.56)岁,根据常规凝血实验进行输血指导;观察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19~71(53.12±7.29)岁,根据血栓弹力图进行输血指导。观察两组输血情况、输血效果以及临床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观察组自体血液、红细胞输入量分别为(734.62±61.78)ml、(549.16±87.47)ml,对照组分别为(748.25±67.96)ml、(559.94±92.35)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鲜冷冻血浆、血小板输入量为(321.39±65.53)ml、(523.27±152.45)ml,对照组分别为(375.44±71.83)ml、(655.29±187.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完成、转出重症监护室(ICU)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05.77±10.34)g/L比(91.23±9.75)g/L、(118.35±10.57)g/L比(105.59±9.23)g/L],输血后1 h、24 h的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均高于对照组[(15.24±4.48)比(12.62±3.47)、(13.87±2.19)比(10.58±2.54)],输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3%(33/42)比61.90%(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19.27±5.56)h比(21.75±5.21)h]、ICU入住时间[(21.17±4.64)h比(23.83±5.13)h]、住院时间[(16.52±4.57)d比(19.21±5.17)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内再次手术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指导的输血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有助于减少输血量,增强输血效果,缩短患者气管插管时间、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血栓弹力图 输血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胸腹腔积液标本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许诗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2期2174-2175,共2页
伴随医疗研究的深入,液基细胞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细胞病理学检测中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1])。临床上检测胸腹腔积液标本时,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开展细胞学检查,有效区分非肿瘤与肿瘤情况,这就要求细胞学... 伴随医疗研究的深入,液基细胞学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在细胞病理学检测中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的应用愈发广泛^([1])。临床上检测胸腹腔积液标本时,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开展细胞学检查,有效区分非肿瘤与肿瘤情况,这就要求细胞学诊断医师应具备丰富的经验与操作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传统细胞制片技术的实施往往会出现细胞阳性检出率低下情况,无法及时、准确诊断病症^([2])。故临床应另寻一种更为有效合理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积液 细胞学诊断 液基细胞学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 细胞学检查 病理学检测 肿瘤情况 操作能力
下载PDF
红细胞和血小板临床输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晓芳 吴会娥 +1 位作者 陈玮媛 吕小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11期1543-1546,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治疗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评估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 目的探讨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治疗有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治疗的患者的相关数据,评估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情况;根据患者性别、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χ^(2)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和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82例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136例,女性146例,年龄18~82岁。98例血小板输血治疗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52例,年龄18~88岁。经分析,282例患者红细胞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1.91%(231/282),98例患者血小板输血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84/98)。经卡方检验,18~60岁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60岁患者(χ^(2)红细胞=7.415,P=0.006;χ^(2)血小板=4.961,P=0.026),输血次数<3的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输血次数≥3的患者(χ^(2)红细胞=7.760,P=0.005;χ^(2)血小板=6.853,P=0.009);急性失血性疾病和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高于慢性失血性疾病患者(χ^(2)红细胞=18.653,P<0.001;χ^(2)血小板=10.597,P=0.005);发热患者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体温正常患者(χ^(2)=8.459,P=0.004);手术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低于非手术患者(χ^(2)红细胞=9.928,P=0.002;χ^(2)血小板=5.878,P=0.015)。结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成人患者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有效率相对较高,红细胞和血小板输血疗效与患者年龄、输血次数和基础疾病有关,临床上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疗效 红细胞 血小板 有效率
下载PDF
CD1d在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许相范 徐显辉 +1 位作者 叶承祖 林艳丽(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09-1413,1420,共6页
目的:探讨CD1d在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两种基因缺失小鼠的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实验模型,观察CD1d与移植皮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T细胞,探讨CD1d的作用机制。以实时荧光定量... 目的:探讨CD1d在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两种基因缺失小鼠的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实验模型,观察CD1d与移植皮片存活时间的相关性。采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NKT细胞,探讨CD1d的作用机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CD1d与受体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微环境改变的相关性。最后,通过阻断细胞因子、激活NKT细胞和过继免疫法证实结果。结果:CD1d基因缺失时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长于野生型(P<0.001),NKT细胞数量较野生型明显减少(P<0.05),而IL-10和TGF-β水平明显增高(P<0.05,P<0.001)。脾淋巴细胞过继免疫、α-GalCer治疗和IL-10阻断均可缩短移植物存活时间。结论:CD1d分子通过以CD1d-NKT细胞为轴的免疫反应,抑制NKT细胞的激活和细胞因子微环境的改变,在器官移植早期排斥反应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D 皮肤移植 IL-10 TGF-β NKT细胞
下载PDF
皮肤原发性癌肉瘤1例报道
7
作者 窦振华 苏瑜娇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0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癌肉瘤是一种双相性肿瘤,由明确恶性的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可发生于子宫、肺、乳腺、泌尿道、胃[1]等处。皮肤原发性癌肉瘤十分罕见,国内文献仅报道1例[2]。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皮肤的癌肉瘤,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 癌肉瘤是一种双相性肿瘤,由明确恶性的上皮和间叶成分组成,可发生于子宫、肺、乳腺、泌尿道、胃[1]等处。皮肤原发性癌肉瘤十分罕见,国内文献仅报道1例[2]。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皮肤的癌肉瘤,结合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和总结,以提高医生对该肿瘤的认识,做出恰当的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癌肉瘤 临床病理 预后
原文传递
RhCcEe抗原配合性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溶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8
作者 叶晓芳 张玲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年第S01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究RhCcEe抗原配合性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溶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70例我院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行ABO、Rh D相合性... 目的探究RhCcEe抗原配合性悬浮红细胞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溶血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间70例我院收治的需大量输血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1∶1比例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行ABO、Rh D相合性悬浮红细胞输注,观察组行ABO、RhC、c、D、E、e抗原相合性或相容性悬浮红细胞输注。比较两组输血后24h输血效果,输血前与输血24h后血液学指标变化,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输血24h后,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BO、Rh CcEe抗原配合性悬浮红细胞输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系统 大量输血 红细胞输注 配合性输血 溶血
下载PDF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陆敏 苏瑜娇 杨冰洪 《实用医技杂志》 2022年第8期830-833,共4页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筛查的98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98例患者...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联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在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进行筛查的98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98例患者均进行高危型HPV-DNA、TCT检测。统计阴道镜病理活检结果,计算高危型HPV-DNA、TCT单项及联合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并计算高危型HPVDNA、TCT单项及联合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结果98例疑似宫颈病变患者经阴道镜病理活检证实阳性70例,阴性28例;高危型HPV-DNA联合TCT诊断敏感度(88.57%)高于高危型HPV-DNA(64.29%)、TCT(5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 DNA、TCT单项及联合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型HPV-DNA联合TCT诊断一致性优于高危型HPV-DNA、TCT。结论高危型HPVDNA、TCT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CIN诊断敏感度,可早期发现CIN,以指导临床治疗,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诊断
下载PDF
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10
作者 孙伟才 田甜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12期1460-1462,共3页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中微生物培养检测法和快速血清学检测法的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实施诊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均实施微生物培养和快速血清学检测,对比2种方式的临床诊断价... 目的分析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中微生物培养检测法和快速血清学检测法的价值和检出率。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实施诊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8例,均实施微生物培养和快速血清学检测,对比2种方式的临床诊断价值,并依据不同的病程和年龄段,对比2种诊断方式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快速血清检测法诊断相比,微生物培养检测法诊断阳性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程检出率方面,与快速血清检测法诊断相比,微生物培养检测法诊断病程<7d阳性检出率更高,病程>7 d阳性检出率则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方面,与快速血清检测法诊断相比,微生物培养检测法诊断在4~7岁患儿中阳性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诊断中利用微生物培养检测法诊断价值更高,可促进阳性检出率提升,然而在较长病程的患儿诊断中可利用快速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血清学试验 肺炎支原体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