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危机事件中传媒类高校服务社会模式研究——以中国传媒大学抗击新冠肺炎为例
1
作者 传媒高校服务社会模式研究组 苏立特 +7 位作者 郭玥鑫 杨苏恩惠 马佳池 孙傲腾 李牧宇 吴晓楠 仪名海(指导) 冯小桐 《阴山学刊》 2020年第4期66-70,共5页
暴发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当疫情暴发,舆论场会出现信息的碎片化与积聚化并存、煽动性信息急速扩散、舆情管理与社会危机治理互动的特点。... 暴发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正在面对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当疫情暴发,舆论场会出现信息的碎片化与积聚化并存、煽动性信息急速扩散、舆情管理与社会危机治理互动的特点。传媒类高校具有的理论优势、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可以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服务社会。在抗击疫情,复工复产和全球联动的不同阶段,传媒类高校可以发挥其优势保护本单位师生与工作人员,帮助政府维护国民利益与国家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媒高校 社会服务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三次历史转向
2
作者 张畅 赵雪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 中国国际关系学创立于旧中国,但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开始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中国国际关系学在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第一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的特征是以“国际共运史”为主流;改革开放后开始了第二次历史转向,其最大特征是“回归”西方话语体系的国际关系学本体;世纪之交,国际格局急剧变化,全球治理理念和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符合时代需求,成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第三次转向目标,也应该是世界国际关系学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国际关系学 历史转向 国际共运史 新型国际关系理论
下载PDF
政府资助对公众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3
作者 王焕 魏娜 《公共管理评论》 2024年第1期66-87,共22页
政府资助对于非营利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就其对金钱捐赠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本研究意在探究政府资助影响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潜在机制,以及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反应从而增进相关的学术讨论。基于一项调查... 政府资助对于非营利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有文献就其对金钱捐赠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积累了深厚的研究基础。本研究意在探究政府资助影响个体参与志愿服务的潜在机制,以及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反应从而增进相关的学术讨论。基于一项调查实验发现,政府加大资助力度对个体参与志愿服务具有挤入效应,该过程通过影响个体在受资助组织中感知到的参与体验,影响其志愿行为决策。此外,政府加大资助力度更能提升现实生活中参与志愿服务频率较低的公众感知到的参与体验、参与意愿和意向频率。研究发现,政府资助不仅是一个积极的政策信号,能够动员公众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也能为志愿服务组织能力建设提供资源支持,即通过优化个体参与体验的方式吸引公众参与其中。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政府资助在非营利领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学理依据,并为志愿服务事业贡献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资助 志愿服务 挤入效应 参与体验感知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下载PDF
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化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高萍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第4期192-201,共10页
媒体融合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在我国深入推进行政管理“放、管、服”改革以及党和政府主导的融媒体建设中,如何优化政府公共关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特性,在媒体融合环... 媒体融合推动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在我国深入推进行政管理“放、管、服”改革以及党和政府主导的融媒体建设中,如何优化政府公共关系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中国特色政府公共关系的特性,在媒体融合环境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优化路径.本文认为,构建适应融媒体传播特性的“服务型政府”,要拓展平台,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利用技术赋能,全方位为公众提供服务;疏通渠道,提升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的媒介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融媒体 政府公共关系
下载PDF
国际“Z世代”群体中国观的塑造与传播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新鑫 翟慧霞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0期43-47,共5页
推动国际“Z世代”群体形成客观理性的中国观,尤其是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关键议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洞察国际“Z世代”群体的特征变迁,了解他们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通过... 推动国际“Z世代”群体形成客观理性的中国观,尤其是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已成为我国国际传播中的关键议题。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深入洞察国际“Z世代”群体的特征变迁,了解他们对中国及中国共产党形象的认知。通过对国际网络媒体平台上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国际“Z世代”群体的观点和看法。为此,我们提出了构建世界性战略传播格局的中国观传播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中国观 中国共产党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媒体融合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教学改革刍议
6
作者 高萍 《阴山学刊》 2020年第5期94-97,共4页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遵循授人以渔、建构主义、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四大改革理念,利用“板块化”教学模式,增强实践环节,设置模拟新闻发布会演... 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关系这一研究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遵循授人以渔、建构主义、因势利导、教学相长四大改革理念,利用“板块化”教学模式,增强实践环节,设置模拟新闻发布会演练,“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政府公共关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论全球性与人类公共伦理
7
作者 孙英春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0,共8页
全球场域“双重结构”中的人类交往,凸显多元行为体的相互建构、共同演化以及共同走向“类的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全球性是这一进程的产物,核心特征是重视人类本位以及人类交往的“非中心化”。开启人类公共伦理讨论,指向的是构建... 全球场域“双重结构”中的人类交往,凸显多元行为体的相互建构、共同演化以及共同走向“类的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进程。全球性是这一进程的产物,核心特征是重视人类本位以及人类交往的“非中心化”。开启人类公共伦理讨论,指向的是构建基于全球性的公共性伦理框架,维护全球场域的公共性和多元行为体的合作共存,发展彼此承认、承诺的伦理原则、道德规范和集体行动策略。因全球性彰显的“类本质”,全球治理成为推动人类关系“再造”以及人类主体重构的“人类治理”,构建人类公共伦理并推动伦理内化则是全球治理的主要内容以及人类关系重建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 人类公共伦理 全球场域 人类治理 伦理内化
原文传递
历史前进的火车头: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旨归与实践深蕴
8
作者 荆学民 刘元顿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2,共8页
全球社会高度关注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一个深刻的“关注点”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首先是以过去十年的从严治党、治理腐败出场的。但“治理腐败”的成就,引发... 全球社会高度关注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其中一个深刻的“关注点”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首先是以过去十年的从严治党、治理腐败出场的。但“治理腐败”的成就,引发的是更为深入的“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这个宏大的政治考量。马克思是在“社会革命”中论述了“政治革命”,讲明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指明了“社会革命”的“开端”或“引领者”恰恰是“政治革命”。一个政党的“革命”属于“政治革命”范畴;一个政党的“自我革命”,意味着这种“革命”不是外来的“恶性党争”,不是“外部力量”来驱动。基因、根源、过程、宗旨、目标等,“型塑”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脊梁和血肉,体现了其伟大的理论旨归。我们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伟大品格和气魄的认知,不能停留在“有能力有勇气治理腐败”这个层面,而要推入到实践深蕴:中国共产党正在以“自我革命”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正像“火车头”引领整个列车勇往直前,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引领,中国共产党也依赖于伟大的自我革命,作为“火车头”,引领着中华民族进而引领着全球社会这个巨型列车在“为人类谋幸福”的康庄大道上滚滚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火车头 自我革命 社会革命 理论旨趣 实践深蕴
下载PDF
数字时代旅游行政执法公共价值的增益、耗损与实现
9
作者 王琳琳 徐怡雯 曾扬 《社会科学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50,共6页
旅游行政执法与公共价值的实现具有一致性。文章借鉴并扩展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发现旅游行政执法以公众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导向,以获得良法授权为合法性来源,以综合高效的执法体制提升运作能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 旅游行政执法与公共价值的实现具有一致性。文章借鉴并扩展公共价值战略三角模型,发现旅游行政执法以公众需求和市场需要为目标导向,以获得良法授权为合法性来源,以综合高效的执法体制提升运作能力,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随着旅游行政执法进入数字时代,技术与执法融合过程中公共价值的增益与耗损并存。目标层面,技术赋能行政机关实现动态监测、回应市场与公众的需求,但会引致隐私侵害和算法歧视等公平性风险;合法性层面,新增指引性规定提出技术应用和信息共享的发展方向,但仍存在传统执法程序失灵和裁量权限缩等正当性危机;运作能力层面,一体化平台提升综合执法效能,但会产生信息形式主义和数字权力滥用等效率损失困境。未来应坚持执法为民的目标导向,保障数据安全与算法公平;基于合法性授权与正当程序原则,推进执法程序更新和裁量权合理使用;依托整体高效的运作能力,基于整体性政府理念消减执行堕距,多方相互印证规制数字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行政执法 公共价值 数字技术 三角模型
下载PDF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视域下的译者思政意识实践路径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范大祺 孙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90,共11页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正处于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巨大压力。为切实提升中国话语表达的准确性和国际影响力,本文构建了“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模型,并强调译者应在思政意识的指导下,坚持“受众中心论”,攻克语言语境关,力求打破文化壁垒和语言壁垒,强化国际传播思维,提升话语策略艺术,进而实现有效的话语传播。同时,着眼于关系到话语体系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从课程设计、内容选择和学习形式等方面入手,加强高校思政意识引导,实现思政教育、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同步推进和高效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译者 受众中心论 话语 思政意识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传播价值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亭 邓天奇 唐紫宸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3-18,共6页
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创造了世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从一种道路实践上升为一种理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具有为全球现代化提供新路径、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传播价... 党的二十大确立的“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创造了世界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从一种道路实践上升为一种理论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具有为全球现代化提供新路径、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塑造中国国际形象的传播价值。为更好地面向国际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在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五大特征基础之上,讲好“人口规模庞大”“共同富裕”“精神富足”“和谐共生”与“和平发展”的故事。在传播策略上,应以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为指导,鼓励相关学术研究国际化,构建多元、立体的传播网络,推动国际传播与区域国别的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国际传播 政治传播 国家形象
下载PDF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会效果研究——以墨西哥政府新冠肺炎疫情新闻发布会为例
12
作者 郭煜坤 《阴山学刊》 2022年第1期64-71,共8页
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政府应当做好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向媒体和民众公开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具,运用得当能够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指导民众与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形... 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过程中,政府应当做好信息公开。新闻发布会是政府向媒体和民众公开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工具,运用得当能够满足民众的知情权,指导民众与政府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形成合力,甚至能变危为机。通过对墨西哥联邦政府在第一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召开的每日疫情情况报告新闻发布会进行研究和评估,可以看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政府新闻发布会应当做到及时主动、真实详尽,并适当体现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政府信息公开 新闻发布会 新冠肺炎疫情 墨西哥
下载PDF
中国有声语言国际传播的制约与突破
13
作者 王亚囡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语言作为通心之语,既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增信释疑的纽带,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中国有声语言传播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不仅面临着传播媒介全球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 语言作为通心之语,既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增信释疑的纽带,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重要载体。中国有声语言传播在新时代全面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背景下,不仅面临着传播媒介全球化、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视频化带来的机遇,在对外话语体系、媒体传播实力、语言传播基础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挑战和制约。在中国有声语言国际传播方面,不仅要关注中文传播理论、国际中文教育、海外华文教育等领域的新的发展变化,更要从媒介发展变化入手,从传统媒体和融媒体、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真实空间和模拟空间、线上传播和线下活动、“走出去”和“引进来”等不同传播语境中发现利用中国有声语言音声化传播的优势,以更加柔性的话语传播方式,从单一媒介平台走向更加多元平台的传播路径,实现从文明互鉴突破意识形态壁垒、从增强语言影响力突破传播基础薄弱、从语言传媒教育突破专业能力不足、从讲好中国故事突破话语权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声语言 国际传播 制约 突破
下载PDF
实践深化与知识探索:2023年中国国际传播研究的关键问题
14
作者 周亭 蒲成 《对外传播》 2023年第12期4-7,共4页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内地国际传播学术研究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中国国际传播实践的深化,国际传播相关知识的探索也在理论、方法与策略的层面展开。在研究主题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获得最多关注,中国主场外交活...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2023年1月至10月中国内地国际传播学术研究进行分析,发现随着中国国际传播实践的深化,国际传播相关知识的探索也在理论、方法与策略的层面展开。在研究主题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获得最多关注,中国主场外交活动牵动相关研究热度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国家形象是学者经常探讨的研究主题。在研究路径上,多元的理论取用显示出国际传播研究的跨学科特征,研究方法也更强调科学、规范和多样。在研究价值上,回应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构国际话语权的现实诉求,与战略传播、精准传播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相关的策略研究成果丰富。伴随实践深化的知识探索为构建国际传播自主知识体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献计量分析法 中国式现代化 讲好中国故事
下载PDF
中韩电影中的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基于政治传播的视角
15
作者 金勇 刘家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100,共8页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 电影通过将政治信息故事化并糅合到国家叙事文本中,从而塑造着国家形象并传递其政治价值。当前韩国电影影响力攀升,中韩电影创作从叙事文本与价值立意的偏差形成了在国家叙事与国家形象塑造上的不同。中韩两国都曾面临国家硬形象电影的传播困境与从单一性创作转向交融性国家叙事的转变。而韩国电影跳出以自我为中心和排他性民族主义表达框架后取得的成功,对中国电影创作如何更好地传递中华民族价值表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叙事 国家形象 政治传播 中国电影 韩国电影
下载PDF
让“人是目的”成为伟大的政治信仰——关于人工智能与政治传播关系的省思
16
作者 荆学民 刘元顿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7,共11页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 人工智能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传播层面的重要议题,围绕人工智能的治理问题,已经开始形成基于不同政治制度和治理理念的“国际政治话语”。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已经超越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军事及衣食住行,深深地植入了维护人类社会正常运行的“政治”的深处,亟须我们从“政治”的角度予以关注。人工智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多维度、多层面的“福祉”;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担忧、哲学深度的精神担忧和政治层面的自由担忧。现在学界业界对人工智能的负面风险已经开始预警,化解风险的种种“对策之道”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最有效的“方略”应该是:树立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正确认知,在认知观念上坚定地为人工智能立“道德之法”,立“政治之法”,立“哲学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政治传播 人是目的 政治信仰
下载PDF
文明传播视野中的“中国模式”与“中国故事” 被引量:7
17
作者 白文刚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6期5-16,共12页
近十多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讨论中国发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热门概念,但中国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却尽量避用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的解释权拱手让给了西方。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 近十多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讨论中国发展,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一个热门概念,但中国在对内、对外传播中却尽量避用这一概念,把这一概念的解释权拱手让给了西方。总体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评价大体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承认其存在并对其持积极肯定的态度;第二种是承认其存在,但对其持否定的态度,特别是将其视为对所谓"西方模式"的挑战和威胁而予以激烈批判;第三种是根本否定"中国模式"的存在,傲慢地认为中国根本不配产生一种发展模式。准确理解和正确回应西方对"中国模式"的评价,需要从文明传播的视野切入。从文明传播的视野来看,西方国家对"中国模式"的评价从根本上来说基于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和文明立场,是大国竞争世界史观和文明冲突观念的产物,既显示了其极其自负的文明优越感,又展现出其强烈的文明衰落焦虑。基于这样的传播语境,中国在对外传播中应该积极准确地使用"中国模式"这个概念。这既是回应国际话语,争夺"中国模式"话语解释权的需要,更是讲清楚中国故事,展示文明自信的需要--"中国模式"这个概念,不仅能够涵盖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而且还可以涵盖基于更深层的文化因素的中国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方向的必然性,鲜明地展示了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和中华民族由文明自卑走向文明自信的精神状态。在运用"中国模式"讲述中国故事时须从基于长时段、更符合人类文明传播史实质的文明对话的新世界史观出发,以便突破基于短时段和西方近代文明特点的大国竞争旧世界史观带来的话语困境,准确地辨明"现代中国"这一概念中包含的"中国的现代"和"现代的中国"这一关涉现代中国根本发展思路关键问题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讲清楚"现代中国"的历史方位和价值追求,体现中国的文明自慎,防止落入大国竞争和文明冲突的陷阱,在全世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传播 中国模式 中国故事 话语权 文明对话世界史观
下载PDF
特质与效能:中国政党政治基础上的政治传播析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荆学民 赵洁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6,共12页
中国是世界上坚持实行社会主义"一党执政"政党政治的国家。在这种独特的政党政治中,政党、国家、政府三位一体。建立在这一政党政治形态上的政治传播以"政治统摄传播"为特质,形成了以政治宣传为基础、轴心和边界的... 中国是世界上坚持实行社会主义"一党执政"政党政治的国家。在这种独特的政党政治中,政党、国家、政府三位一体。建立在这一政党政治形态上的政治传播以"政治统摄传播"为特质,形成了以政治宣传为基础、轴心和边界的传播格局。以此为特质的中国政治传播在中国政治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取得了维护政治政权稳定、缓释社会民众政治焦虑和减弱社会政治风险的效果。中国的"政治统摄传播"的传播姿态和形态,正在产生着越来越强大的国际辐射力:许多国家在话语上越来越"像中国","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上升为"国际共识",政党政治通过政治传播在"政治文明"的高度影响着全球各国。中国主流媒体与新兴社交媒体在政治上深度契入的传播架构,突破了西方以"媒体独立"为特质的传播架构,使全球的传播形态和传播景观更加丰富。中国的成功崛起,强化着政治与传播的"政治统摄传播"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运行体制,为人类改革传播形态提供了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示范和标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党政治 政治传播 “政治统摄传播” 国际辐射力
下载PDF
制度、传播与技术逻辑:新冠疫情背景下的政府信息公开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萍 李爱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5-130,共6页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政府处置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公开机制、传播模式和共享方式的变化对于应对环境挑战和战胜疫情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实践经验值得反思。通过梳理信息公开的主体、渠道和价值角度,... 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政府处置危机带来了新的挑战,突发事件中信息的公开机制、传播模式和共享方式的变化对于应对环境挑战和战胜疫情产生了重要作用,其中政府的信息公开实践经验值得反思。通过梳理信息公开的主体、渠道和价值角度,构建出制度、传播、技术的三重逻辑链条,搭建了更为完整的信息公开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党和政府在疫情期间的信息治理实践,并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公开优化的对策建议:要以满足公众需求为信息公开的导向,保障公众的生命权、知情权、参与权;将健全和完善管控机制作为信息公开的制度支撑,把信息传播效果管理置于信息治理的重要过程,实现多场域的信息协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政府信息公开 全媒体 大数据治理
下载PDF
论中国政治传播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荆学民 宁志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8,共6页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制度体系,无论何种性质或类型的国家治理体系,政治传播体制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行进的实践过程,其中政治传播在高速度高质量的国家治理体系...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制度体系,无论何种性质或类型的国家治理体系,政治传播体制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动态行进的实践过程,其中政治传播在高速度高质量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内嵌着政治传播,它与国家政治价值观和国家政治运行逻辑是同频共振的。中国国家治理进程中的"政治自主建国""政治开放富国""政治自信强国"三个历史阶段与政治传播的"政治宣传、政治沟通、政治营销"三大形态宏观相嵌。"党的领导"与"人民立场"是中国政治传播与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嵌入轴";政治传播本身也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具体治理方式。中国的政治传播是国家、政府和政党向社会的"政治承诺"过程。中国共产党会通过中国特色政治传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最终实现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承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国家治理 政治承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